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4.7升华和凝华 (课件 34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4.7升华和凝华 (课件 34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12 17:44: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4.7升华和凝华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能识别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一、知识点梳理:
1、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一过程是由于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
2、_____________叫升华, 升华过程_____热(填“吸”或“放”)。
3、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口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变为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凝华过程___________热(填“吸”或“ 放”)。
5、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一定温度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某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某地出现了极寒天气,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 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 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例题2、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个容器中,不一会儿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用镊子将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霜是凝固现象 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白雾是水蒸气
例题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客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
例题4、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 内装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C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500℃左右
A.实验1,因为实验1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高,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
B.实验1,因为实验2中水的沸点太低了,所以不能让碘升华
C.实验2,因为实验1中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可能先熔化再沸腾,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
D.实验2,因为实验2中水的沸点比较低,所以实验比较安全
例题5、(1)在探究“碘的升华”时,实验设计方案有如下两种:
甲方案 乙方案
如图所示,小雨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如图所示,叶子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 ℃,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6 ℃,碘的沸点为184.3 ℃。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___℃,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__现象。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寒露”分别是夏秋、初秋时夜间形成的露水。露水是因为空气中的 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随堂练习:
1、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液化现象
B.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3、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4、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沉积的“白雪”和喷出“白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液化 B. 凝华 汽化 C. 升华 汽化 D. 熔化 液化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是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甜品腕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拿起碗,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吸热后沸腾
D. 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因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目由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________;属于升华的是________;其中⑤中的冰花是形成在窗户的________(填“外”或“内”)表面上.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8、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 ℃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四、课后巩固:
1、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液化
B. 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汽化
C. 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熔化
D. 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凝固
2、小明在家过周末,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 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
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 “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 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4、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5、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6、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 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 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7、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需要吸热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汽化吸热
8、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关于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B.易拉罐底部的霜是瓶内液体渗透过金属壳后凝固形成的
C.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在易拉罐底部直接形成霜而不是形成露水,是因为瓶底温度太低
9、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请分析:盐使冰的熔点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________(填“凝固”或“凝华”)现象。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小金为了证明“碘升华”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甲图为教材中的方法,乙图为水浴加热法)。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1)你认为实验   (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  。
(2)碘升华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3)科学来源于生活,请再举一例物质升华的例子   。
11、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
12、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错误的原因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1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气态 升华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吸
3、固态 凝华 4、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放
5、
二、例题讲解:
例题1、A
解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例题2、C
解析:干冰的温度很低,放入容器后,会吸收容器的热量使它的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容器外壁会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出现白霜。将干冰放入水中,它会从水中迅速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于是产生大气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水中出现大量气泡。由于水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面附近放热发生液化现象,于是出现很大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看到的“白雾”。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形成,因此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气泡内的主要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水蒸气,故B错误,C正确; 白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例题3、凝华;会放热
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的;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例题4、C
解析:酒精灯的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故A错误;
温度高,升华的快;温度低,升华的慢,故B错误;
实验2,因为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可能先熔化再沸腾,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故C正确;
水的沸点为100℃,一旦不小心,可能造成烫伤,故D错误。
例题5、(1)乙 100 熔化 (2)水蒸气 液化 放出
解析:(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甲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 ℃,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故甲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乙实验将碘升华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2)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要放出热量。
三、随堂练习:
1、D 2、D 3、B 4、A 5、D 6、A
7、③;④;内 8、干冰温度远低于0 ℃,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 ℃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四、课后巩固:
1、D 2、C 3、B 4、B 5、C 6、C
7、C 8、B 9、低于 凝华
10、(1)乙;乙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未到达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直接升华了
(2)吸热 (3)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干冰制雨等
11、(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 ℃以下
(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12、(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13、(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粉和棉线 (3)锥形瓶底的固态碘粉变少,棉线上出现固态碘粉 (4)升华和凝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4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7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科学思维:能识别并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态度责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
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复习导入
1、熔化时, 态变成 态;凝固时, 态变成 态;
汽化时, 态变成 态;液化时, 态变成 态;
其中,吸热的有 ,放热的有 。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 。
固 气
气 固
液 气
气 液
熔化、汽化
凝固、液化
降温冷却 压缩气体体积
复习导入
3、填空:
熔化 吸
凝固 放
汽化

液化


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
活动:
如图 4-74 所示,玻璃容器里装有碘晶体。
(1)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时,容器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2)停止加热后,容器里的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 。
紫黑色的碘固态逐渐变成紫红色的气体(碘蒸气)
停止加热后,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容器上端内壁上附着一层固态的碘晶体。
①加热时,碘升华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过程需要吸热;②冷却时,碘凝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新知讲解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称为升华。
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
(点击图片播放)
固态
气态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讨论交流
根据水沸腾时分子的微观解释,请用分子观点解释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和凝华时:
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蒸发时:
以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组成液体的大量分子总在不 停地运动着,其中有些分子运动的速度较大。当这些分 子处于液体表面时,就容易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离开液面进入空气 中,这个过程就是蒸发。
新知讲解
3、用分子观点解释升华和凝华现象:
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解释现象
4、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雾淞:
在有微风且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雾凇,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解释现象
②冬季窗玻璃上的冰花:
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
解释现象
③冰棍上出现冰粒:
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冰棍,剥开包装后外面逐渐形成的一层白色粉状物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棍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
解释现象
④固体空气清新剂变少了:
我们放在浴室中的空气清新剂,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少了,而空气充满清香的气味。
这是因为固态的清新剂吸热后慢慢变成气态升华到空气中了。
解释现象
⑤衣柜中的樟脑球不见了:
我们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小了,而衣服中留有樟脑的香气。
这是因为樟脑吸热后慢慢变成气态,即樟脑升华了。
解释现象
⑥冻衣变干:
在寒冷的冬天,气温即使在 0℃以下,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的地方也可以晾干。
原因:这是由于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跑到空中了。
知识应用
5、升华吸热降温在生活中的应用:
(1)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 -78.5℃以下。由干冰云雾机喷出的干冰粉末升华时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呈雾状。
干冰
(点击图片播放)
知识应用
(2)保存食物或药物:
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或疫苗保持较低的温度。
疫苗干冰保温箱
干冰保存食物
知识应用
(3)干冰菜肴:
某些饭店为了制造就餐气氛,会制作一些干冰菜肴,利用干冰制造云雾缠绕的美景,达到令人惊叹的效果,从而来吸引顾客。这是因为干冰粉末升华时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呈云雾状。
讨论交流
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物质怎么形成的?
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钨蒸气;灯泡发黑,是由于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内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固态钨附着在内壁上。
读图:
图4-81粗略地反映了降水的形成过程。请你从“暖湿气流上升”开始,分析云和雨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汽化
液化或凝华
熔化
新知讲解
二、云、雨、雪、雾、露、霜
1、固体、液体和气体间的物态变化:
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
放热的物态变化:凝固、液化(凝结)、凝华。
新知讲解
2、天气与物态变化
云、雨、雪、雾、露、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都是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 降低后变成小水珠和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
如果云内的温度很低,小水珠也会凝固成小冰晶,冰晶增大后就会下雪。
夜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在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上液化而形成露。
在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会凝华而形成白色的霜。霜往往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
社会科技
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
课堂练习
1、华北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C
课堂练习
2、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吸热
B.舞台上用干冰营造的白雾,是由干冰液化而成
C.储存在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采用了压缩体积的方法
D.冬天草坪上的霜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
课堂练习
3、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B.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B
课堂练习
4、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 ℃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整个雪人表面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表面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B
课堂练习
5、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D
课堂练习
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根据表中数据,你认为 方案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你的理由是: 。
实验2
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实验2,沸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气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课堂练习
7、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棉线上出现 。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酒精灯及其火焰
碘粉和棉线
固态碘粉变少
固态碘粉
升华和凝华
课堂总结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形成。
3、物质之间有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板书设计
4.7 升华和凝华
升华:固态 气态
凝华:气态 固态
吸热
放热
如,樟脑球变小,冻衣服变干
如,霜、雾淞的形成
六种物态变化: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4.8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4.7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课题 4.7升华和凝华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第7节的内容,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颜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以帮助学生没清模糊的认识。教学中应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做好实验是关键。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科学思维:能识别并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探究实践: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态度责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重点 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并对物态变化有系统的理解。
难点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熔化时, 态变成 态;凝固时, 态变成 态; 汽化时, 态变成 态;液化时, 态变成 态; 其中,吸热的有 ,放热的有 。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 。 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 如图 4-74 所示,玻璃容器里装有碘晶体。 (1)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时,容器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2)停止加热后,容器里的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 归纳并板书: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称为升华。 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附视频:碘的升华和凝华)讨论交流: 根据水沸腾时分子的微观解释,请用分子观点解释升华和凝华现象。归纳并板书:3、用分子观点解释升华和凝华现象: 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4、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雾淞: 在有微风且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雾凇,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雾淞图片 窗玻璃上冰花图片 ②冬季窗玻璃上的冰花: 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 ③冰棍上出现冰粒: 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冰棍,剥开包装后外面逐渐形成的一层白色粉状物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棍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 冰棍图片 空气清新剂图片④固体空气清新剂变少了: 我们放在浴室中的空气清新剂,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少了,而空气充满清香的气味。 这是因为固态的清新剂吸热后慢慢变成气态升华到空气中了。 ⑤衣柜中的樟脑球不见了: 我们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小了,而衣服中留有樟脑的香气。 这是因为樟脑吸热后慢慢变成气态,即樟脑升华了。 樟脑图片 冻干衣服图片⑥冻衣变干: 在寒冷的冬天,气温即使在 0℃以下,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的地方也可以晾干。 原因:这是由于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跑到空中了。5、升华吸热降温在生活中的应用: (1)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 -78.5℃以下。由干冰云雾机喷出的干冰粉末升华时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呈雾状。 (附视频)(2)保存食物或药物: 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或疫苗保持较低的温度。 (3)干冰菜肴: 某些饭店为了制造就餐气氛,会制作一些干冰菜肴,利用干冰制造云雾缠绕的美景,达到令人惊叹的效果,从而来吸引顾客。这是因为干冰粉末升华时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呈云雾状。 讨论交流: 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物质怎么形成的? 读图:图4-81粗略地反映了降水的形成过程。请你从“暖湿气流上升”开始,分析云和雨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归纳:二、云、雨、雪、雾、露、霜 1、固体、液体和气体间的物态变化: 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 放热的物态变化:凝固、液化(凝结)、凝华。 2、天气与物态变化 云、雨、雪、雾、露、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都是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社会科学技术: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 由活动,直观地引入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再通过实验来进一步体验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知道定义的基础上利用学过的知识(分子观点)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实质,达到知识前后连贯、遥相呼应的目的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科学,提升学习的乐趣与欲望学以致用,用所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不仅促进理解,还有助于记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天气变化与物态直接相关通过图片分析来认识水的物态变化,以水的物态变化来迁移到其他物质的物态变化,这是一通百通的道理
课堂练习 1、华北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2、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B ) A.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吸热
B.舞台上用干冰营造的白雾,是由干冰液化而成
C.储存在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采用了压缩体积的方法
D.冬天草坪上的霜由水蒸气凝华而成3、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B.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4、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 ℃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B ) A.整个雪人表面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表面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INCLUDEPICTURE "E:\\已做完\\科学\\浙教七年级科学\\浙教七年级科学(wrod)\\QQ-1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已做完\\科学\\浙教七年级科学\\浙教七年级科学(wrod)\\QQ-1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已做完\\科学\\浙教七年级科学\\浙教七年级科学(wrod)\\QQ-1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已做完\\科学\\浙教七年级科学\\浙教七年级科学(wrod)\\QQ-1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下载的教案与学案\\ZJ\\七上(完成)\\浙教七年级科学(wrod)\\QQ-132.TIF" \* MERGEFORMATINET (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根据表中数据,你认为 方案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你的理由是: 。[参考:实验2;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实验2,沸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气只能是升华形成的。)]7、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棉线上出现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参考:(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粉和棉线 (3)固态碘粉变少 固态碘粉(4)升华和凝华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形成。3、物质之间有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