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猫虎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并歌曲处理《猫虎歌》
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猫虎歌》,体验童话故事的趣味,养成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好品质。
2、能运用自然的声音、诙谐幽默的语气演唱歌曲,巩固复习常用的音乐知识,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
3、在“看、听、动、唱、奏、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歌曲中的音乐形象、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理解歌曲带来的思想内涵,从而提升感受、表现、创编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功能,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演唱好歌曲,并为动画编配打击乐器。
课前准备:课件、ppt、乐器——鼓、铃、钹、双响筒、铝片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动物狂欢节——教师出示森林背景图(信息技术介入),学生模仿各种动物在音乐声中自由律动。(突出老虎与猫的音乐)
——师生问好
说明: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本环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兴趣引领、以听为主、动觉切入将学生引入本课主题,为之后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在此环节中,教师以钢琴演奏为手段,让学生感受力度的表现力,从而能判断出老虎与猫的音乐形象。
2、介绍老虎与猫(学生参与模仿,教师可以钢琴伴奏)
——师生交流虎与猫在体型上、习性上、步伐上、力度上有何异同?
3、分别欣赏两段音乐《老虎磨牙》、《小猫圆舞曲》(信息技术介入)
——师问:哪一段表现的是老虎?哪一段表现的小猫?你怎么听出的?他们在干什么呢?
——师生交流感受
——师生互动,再次以器乐模仿老虎与猫的音乐形象
打击乐器——感受特殊的演奏手法,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与学生互动。
圆舞曲感受——三拍子的节拍重音,小猫在轻盈地舞蹈;请学生上来表演小猫追线球,教师以音阶伴奏感受其活泼、调皮的可爱形象。
说明:教师在以上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抓住音乐要素以及乐器的特殊表现手法来阐述音乐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创编活动打好基础。
二、歌曲《猫虎歌》(PPT)
(一)初步演唱
1、复习歌谱——巩固附点节奏、倚音、切分节奏、连音线等音乐知识
2、初步演唱歌曲——两段结尾处加以辅导
(二)歌曲处理
1、强调倚音处衬词的演唱;
2、强调节拍重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师范唱——衬词处力度的对比
4、学生演唱感受
5、教师提问——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设计来表现歌曲?
——师生交流,衬词处力度对比交换、虎吼猫叫加入歌曲中、小乐器的适当加入(衬词演唱处、“爬树”这段歌词、结尾处等)
6、学生再次演唱(选一组设计的歌曲处理较好的大家一起演唱)
说明:PPT辅助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关注全体学生,使之对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又有更深刻的感受,通过分组设计歌曲处理,搭建学生施展创造能力的平台,也使歌曲演唱更为生动。
三、拓展部分
1、师生交流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歌曲
小歌剧、创编歌词(龟与兔)、乐器伴奏、歌表演等
2、尝试以乐器为动画片配上合适的音响(信息技术介入)
3、学生分组合作
4、请一组示范
5、评价、总结
6、全体参与
说明:此环节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凸现出“以学生为本”的二期课改理念,以创编音响为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更好的体会歌曲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带来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多方位能力。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课堂更为生动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有趣的《猫虎歌》,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了好朋友,也学到了不少本领,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和大家一同上音乐课!
五、师生告别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