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30 16: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十四课
——从盛世之治看盛世之智,借盛世之智学大国治理
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
一、盛世之域
目录

阅读清朝疆域图,并回顾秦至明各朝代的版图情况。
P16秦 P22汉
P35唐 P51宋
P57元 P75明
一、盛世之域——疆域之阔

一、盛世之域——疆域之阔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疆域(1820年)
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一、盛世之域——治域之措
阅读书本,尝试以表格形式、按照方位顺序依次整理清朝经略疆域所采用的措施。
方向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中央
措施 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新疆 平定准噶尔 平定大小和卓 设伊犁将军 蒙古 设盟、旗 西藏 册封达赖与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西藏善后章程》 西南(今云南、贵州) 改土归流 设理藩院
◎清朝经略疆域措施表

一、盛世之域——治域之智
分析清朝的“治域之措”,指出清朝治理疆域上的智慧。(特点)
1.重视边疆治理,加强对边疆控制
2.管理方式多样
3.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4.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信仰
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
一、盛世之域
目录
二、盛世之君

二、盛世之君——君主之权
材料一:
乾隆帝曾就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政治传统作出总结: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
根据材料,概括康雍乾君主统治的特点。
乾纲独断 大权独揽

二、盛世之君——强权之策
(一)推行奏折制度
◎清朝官员向皇帝奏事
根据上则图片材料,指出奏折制度的特点
迅速、机密

二、盛世之君——强权之策
(一)推行奏折制度
1.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2.便于联络臣子感情,使其忠于朝廷;
3.利用密奏这一形式,进行监督;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奏折制度的作用
◎清奏折内容

二、盛世之君——强权之策
(一)设立军机处
◎故宫平面图 标注处为军机处位置所在
机构位置:皇帝寝宫旁边
人员:朝臣兼任
性质:中枢秘书、顾问机构
职责:在皇帝的监督下商议军情、起草或者处理机要文书

二、盛世之君——强权之策
(三)大兴文字狱
皇帝 案名 “犯罪证据” 牵连人数
康熙 庄廷鑨案 称努尔哈赤为奴酋,清朝为夷寇 70余人
康熙 戴名世案 奉南明正朔,称顺治不是正统 300多人
雍正 吕留良案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数百人
乾隆 胡中藻案 “一把心肠论浊清” 乾隆借此案打击朝中朋党
乾隆 徐述夔案 “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牵连全族、亲友
◎清朝文字狱案件

拓展与应用:小试牛刀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结合所学,运用史实来论证戴逸的观点一
观点一:从纵向比较,为前代所不及
史实:疆域版图、君主权威、人口数量……

“盛世之智”与国家治理
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2014年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联系前面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
尝试回应我国历史传承,为今日中国的发展进言献策。
“盛世之智”与国家治理
1.处理民族关系:
尊重各民族风俗信仰,相互尊重。
2.管理地方事务:
因地制宜,精准管理。
管理方式多样,灵活多变。
3.边疆管理:
坚持国家主权,加强边疆治理。
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强权之策
推行奏折制度
中枢秘书机构的改革——雍正的军机处
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大兴文字狱
4.信息获取:
开通信息通道,获取民情。关注民生
5.领导者:
勤于政事,具备治国才能
……
“盛世之智”与国家治理
今日:国家治理之智
尊重各民族风俗
一国两制
新疆反恐
听取民情,收集民意
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
一、盛世之域
目录
二、盛世之君
三、鼎盛之危

三、盛世危机——内忧外患
(一)内忧不断 乱象萌生
人口膨胀
资源危机
社会危机
生态破坏

三、盛世危机——内忧外患
(一)内忧不断 乱象萌生
统治危机
嘉道时期有无名氏赋《一剪梅》: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陈登原:《国史旧闻(第三分册)》

三、盛世危机——内忧外患
(二)外患将至 醉生梦死
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条
根据材料,指出乾隆对英国的态度。
自大、封闭自守、居高临下

拓展与应用:小试牛刀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处于“鼎盛之势”的清朝与欧美国家相比,“黯然失色”在哪些地方?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大事年表整理而成
时间 中国 西方
14世纪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设内阁,实行“海禁政策” 文艺复兴(14-17世纪)
15世纪 1405-1433 郑和下西洋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全球联系初步建立:西班牙与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16世纪 李贽撰写《焚书》 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
17世纪 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 奏折制度逐渐形成 文字狱盛行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8世纪 1729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1757年乾隆帝下令“一口通商”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
以表格形式整理清代清朝与欧美国家在制度、经济、思想与外交上的差异
清政府
欧美国家
思想启蒙,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控制思想,程朱理学占据统治思想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开展工业革命
小农经济
发展海外殖民地,海权意识
闭关锁国,只开放广州一处
部分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拓展与应用:小试牛刀
制度 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部分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经济 发展小农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工业革命
思想 控制思想,程朱理学为主流思想 思想启蒙,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传播
外交 闭关锁国,只开放广州一处 发展海外殖民地;
海权意识萌发
清政府
欧美国家

拓展与应用:小试牛刀
反思清朝后期的衰落之势。从中汲取教训,为今日中国的发展进言献策。
1.政治制度:
巩固发展民主制度,依法治国
2.经济发展:
抓住机遇,促进经济转型。
总结
盛世之域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鼎盛之危
疆域辽阔
治域之措
治域之智
盛世之君
君主之权
强权之策
内忧不断乱象萌生
外患将至醉生梦死
盛世之智
衰落之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