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让我们重温一下“神舟十三号”的高光时刻。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宇宙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一刻,wǔ hú sì hǎi 的中国人的心都为祖国在航天lǐng yù 取得的伟大成就而fèi téng 着。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敢nuó yí 别处,wéi kǒng 错过什么。连外国人都发出了“中国的航天梦正在jiā sù 推进”的感叹。星空浩瀚无限,探索永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肩负起建设祖国的zé rèn ,努力学习,追随科学家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脚步,一起逐梦。
【答案】五湖四海;领域;沸腾;挪移;唯恐;加速;责任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把“挪移”的“挪”写错部首,不要把“唯恐”的“唯”写成“惟”。
故答案为: 五湖四海、领域、沸腾、挪移、唯恐、加速、责任
【点评】看拼音写词语,既要正确拼读,又要规范书写,平时注意多识记。
2.对下列诗句分别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A.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对偶 B.①比喻②对偶③拟人④夸张
C.①拟人②对偶③比喻④借代 D.①借代②对偶③比喻④夸张
【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连绵不断的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从局部看,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表现了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需要雨露的滋润,诗中用“好”来夸赞雨,将春雨拟人化。
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运用了对偶和拟物的修辞手法。全句是对偶,“草铺横野”“笛弄晚风“是拟物。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次获奖,令他有些忘乎所以,他变得飘飘然了。
B.老师不在的时候,几个小捣蛋在教室里大闹天宫。
C.跟宇宙相比,地球又是如此渺小,有如沧海一粟。
D.他的书写十分工整,字写得井井有条。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丝毫不乱。用来形容写字不恰当。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与应用。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类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形式上以四字居多,许多成语还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成语的积累。
4.下列带点字注音或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嫉妒 侵略 寝食难安
B.美差(chā) 严谨 闲逸 沤心呖血
C.强迫(qiǎnɡ) 繁殖 烦琐 栩栩如生
D.执拗(niù) 警觉 僻静 完好无缺
【答案】B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
B项错误,“差”读“chā”时,指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读“chà”时,意思是不好;不够标准。读“chāi”时,指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读“cī”时,用于词语“参差”,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因此,“美差”的“差”应读“chāi”。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沤心呖血”的正确写法是“呕心沥血”。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字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要结合词义来辨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慰藉:安慰。)
B.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演化:演变,自然界的变化。)
C.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徜徉:弥漫,伴随。)
D.这些事是水不漫灭的回忆。(漫灭:磨灭。)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这里的“演化”意思是指生物在不同世代之间具有差异的现象。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词语解释。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6.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再 再 名 前 扬 挫
张 结 高 远 金 辉
【答案】接;厉;列;茅;抑;顿;灯;彩;瞻;瞩;碧;煌
【知识点】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把词语补充完整,首先要根据所给出的提示字来分析和思考,有的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比如不要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抑扬顿挫”的“抑”不要加点或撇。
故答案为:接;厉;列;茅;抑;顿;灯;彩;瞻;瞩;碧;煌
【点评】这道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不但要知道要补充的字是什么,还要会正确书写。
7.判断正误。
(1)黄庭坚的《清平乐》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从修辞手法方面来讲这是一个设问句。( )
(3)“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是“熬汤”的意思。( )
(4)《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灯光》都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 )
(5)赵孟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知识点】字义;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有误,“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
【点评】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设问、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叙述顺序。设问是一种修手法,自问自答。平时要多积累,多运用。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家、 家。
(2)春天是什么?她是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 ”,也是杜牧笔下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红花绿树。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用诗人王维的“ ,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孟郊的两句诗:“ , 。”
(5)阅读,带给我们许多感受和启发。朱自清感叹时光易逝:“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而《学弈》一文则告诉我们学习要 ,不可 。(最后两空填四字词语)
(6)小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 紧张极了。(填一句歇后语)
(7)陆游教育儿子不但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诗句是:“ , 。”
【答案】(1)孟子 告子;思想;教育
(2)润物细无声;千里莺啼绿映红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轻轻悄悄;或重于泰山;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点】歇后语;谚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家、教育家。
(2)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题干中的诗句“随风潜入夜”,可知填写的下句诗是“润物细无声”。结合题干中的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可知填写的上句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3)考查古诗文默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诗中表达了作者王维思念亲人的深情。后人常借此诗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4)考查古诗文默写。孟郊《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其中的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5)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四字词语。朱自清的《匆匆》: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挪移”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这句诗的意思是:每个人最后都会死,但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学弈》一文,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6)考查歇后语。小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一七上八下,紧张极了。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一七上八下:是歇后语,比喻一个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头战战兢兢。此处写出了小明紧张的心理。
(7)考查古诗文默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人生哲理是: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故答案为:
(1)孟子 告子 思想 教育;(2)润物细无声 千里莺啼绿映红;(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5)轻轻悄悄 或重于泰山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7)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四字词语及叠词、歇后语、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基本介绍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枚举名家,略览名作,出入各派,浓缩中国文学精华。作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掌握更多的知识。
9.按要求写句子。
(1)班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改成反问句)
(2)美丽的荷花随风摆动。(改为拟人句)
(3)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答案】(1)班干部怎能不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
(2)美丽的荷花随风舞蹈。
(3)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4)我是孩子们冬天的玩伴,我是人类拍照时的背景,我是树枝上的点缀。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把“必须”改为“怎能不”,结尾用问号。
(2)改为拟人句,即将荷花赋予人的动作或者情感即可。把“摆动”改为“舞蹈”。
(3)成分残缺,添加“是否”。
(4)例句是排比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1)班干部怎能不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2)美丽的荷花随风舞蹈。(3)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4)我是孩子们冬天的玩伴,我是人类拍照时的背景,我是树枝上的点缀。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反问、拟人、修辞手法、句子仿写。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后面的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0.这篇文言文选自《 》。
11.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
去:
译:
12.用原文语句填空。
第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是: 。他的理由是: 。
1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10.列子 汤问
11.认为;距离;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了中午就离人远。
1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3.认识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的结果。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10.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篇文言文出自《列子 汤问》。
故答案为:列子 汤问
11.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了中午就离人远。以:认为。去:距离。
故答案为:认为;距离;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了中午就离人远。
12.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故答案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3.两小儿的“辩斗”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也是对我们的启发。
故答案为:认识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的结果。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目前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如今,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材料三:某班级成员在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主题展开了调查:34.8%的人认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7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 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 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14.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这三则材料关注的话题是: 。想了解普通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应重点阅读材料 。为了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相关知识,应重点阅读材料 。
15.下列不是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的一项是( )
A.综合利用 B.卫生填埋
C.焚烧和堆肥 D.特殊安全处理
16.根据调查,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分别是什么?
17.在调查采访中,一位中年妇女说:“我们家一开始是响应号召的,特地买了两个垃圾桶,每天都仔细地分类。可是后来发现很多人都还是混杂丢的,我们家分了也是白分,所以现在也不分了。”你会如何劝说她?
【答案】14..垃圾分类的问题;三;二
15.D
16.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缺乏环保意识
17.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提高自我和家人的环保意识,为国家和社会的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材料内容。文段针对垃圾分类给出了三段材料,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得出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垃圾分类展开的。材料一主要是针对四种垃圾的常见分类形式。材料二主要是围绕可回收垃圾的种类来展开的。材料三主要内容是围绕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来展开描写的。所以题干中要了解普通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应重点阅读材料三。为了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相关知识,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二。
故答案为:垃圾分类的问题;三;二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可知,“特殊安全处理”不是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材料三的主要内容“34.8%的人认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可以得出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和缺乏环保意识。
故答案为: 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缺乏环保意识
17.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根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年妇女,主要的事件是不愿意垃圾分类。所以劝说的时候要掌握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例如说我们最主要的是做好自己就可以,或者从自己做起就可以。
故答案为: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提高自我和家人的环保意识,为国家和社会的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现代文阅读。
土豆花
①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②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我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前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③“土豆开花了。快来看!”我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④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⑤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⑥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植物,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⑦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⑧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⑨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⑩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
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今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18.“这是个意外发现”是指作者发现了( )
A.阳台上的藤椅 B.两簇土豆花
C.两个土豆 D.土豆卧在泥上
19.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土豆的实用性?( )
A.土豆炖牛肉 B.爆炒酸辣丝
C.土豆花很美 D.“地下苹果”
20.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记忆中的母亲的形象?( )
A.穿着旧衣 B.脑子糊涂 C.爱唱爱美 D.脸又黑又黄
21.文中“母亲”与“土豆花”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给人带去很大的帮助
B.在不经意间,可以给人惊喜
C.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顽强地生长
D.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22.说说你对“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这句话的理解。
23.有人说文章第⑤⑥段与文章主旨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24.文章以“土豆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18.D
19.C
20.C
21.D
22.“我”天天生活在母亲身边,天天接受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但却从没想过母亲也有过青春和美丽,更没有在她朴素的外表下去审视过她的美。
23.不可以删去;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
24.标题一语双关,“土豆的花”既指土豆开出的令人惊异的美丽的花,也指母亲那被忽略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辛劳母亲的感恩和愧疚之情。“土豆的花”还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这篇文章描写了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作者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
1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我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前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可知,“这是个意外发现”是指作者发现了两簇土豆花。
故答案为:B
1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可知,土豆花很美不能说明土豆的实用性。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可知,爱唱爱美不是作者记忆中的母亲的形象。
故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可知,文中“母亲”与“土豆花”的相似之处是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故答案为:D
2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划线句把接受母爱时心安理得的心理与对土豆的感受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只接受照顾和关爱,却从不关心母亲的青春和美丽的惭愧心理。
故答案为: “我”天天生活在母亲身边,天天接受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但却从没想过母亲也有过青春和美丽,更没有在她朴素的外表下去审视过她的美。
23.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不可以删去。
故答案为: 不可以删去;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
2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这篇文章以描写了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想到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由此可见,标题“土豆的花”一语双关,即指土豆开出的美丽的花,又指母亲那被忽略的美。全文内容围绕“土豆的花”展开,结构明晰。
故答案为: 标题一语双关,“土豆的花”既指土豆开出的令人惊异的美丽的花,也指母亲那被忽略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辛劳母亲的感恩和愧疚之情。“土豆的花”还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写作
25.按要求写作
小学即将毕业,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印象深刻的某一幕情景吧,这一幕或许是温馨的,或许是悲伤的,或许是感动的……请以“记忆中,那 的一幕”为题,记录下生活中难忘的一幕。
要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习作书写:格式规范,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力求美观。
【答案】记忆中,那温馨的一幕 有人说,成长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可我认为,成长的滋味并非如此简单。它就像品一杯苦茶,入口苦涩,可细细一品,总能感受到它那馥郁的芬芳,让人感到温馨。
还记得那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因为有些事,老师晚了一会放学。教室门外的土地上微微泛起一层水,而原本干燥的土地这时也与水汇成了淤泥,让人看了莫名的烦躁,仿佛要将心绪拧成结。我怀着如乱丝般的心绪走出了校门。
蓦地,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爸爸。此时天色微暗,校门口家长已不多了,我依稀看见爸爸的头发上、衣服上、自行车的座位上都蒙了一层淡淡的水雾。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出校门口,奔向爸爸。爸爸略带疲惫地冲我笑了笑,拿出一个棉垫垫在有些湿的自行车后座上,迅速跨上自行车,我也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爸爸卖力地蹬着车子。一阵略带寒气的风从我耳边掠过,我微微仰头,看见爸爸那乌黑的头发里不知何时闪出了一抹银色。我的鼻子有些酸涩,不由自主地一低头,那垂在自行车一侧的双腿已接近地面了。我仿佛一瞬间猛醒: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我已经长大了,不该这样让爸爸劳累了。
想到这里,我让爸爸停下了车,在爸爸那一抹略带讶色的眼神里,推起了沉重的自行车,仿佛我就是在推着成长的车轮向前走…… 到家了。我将沉重的车把靠在墙上,走进家门,轻轻端起桌上的一杯早已沏好的茶,闻着它那馥郁的芳香,品着它那清苦的味道,仿佛是品味着成长。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习作,要求写生活中难忘的一幕,想一想这一幕是什么,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出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幕,要叙述得具体明白,还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点评】上面这篇作文小作者描述了放学后爸爸冒雨来接他的情景,感情真挚,首尾呼应。也表达了对爸爸的爱和感激之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让我们重温一下“神舟十三号”的高光时刻。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宇宙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一刻,wǔ hú sì hǎi 的中国人的心都为祖国在航天lǐng yù 取得的伟大成就而fèi téng 着。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敢nuó yí 别处,wéi kǒng 错过什么。连外国人都发出了“中国的航天梦正在jiā sù 推进”的感叹。星空浩瀚无限,探索永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肩负起建设祖国的zé rèn ,努力学习,追随科学家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脚步,一起逐梦。
2.对下列诗句分别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A.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对偶 B.①比喻②对偶③拟人④夸张
C.①拟人②对偶③比喻④借代 D.①借代②对偶③比喻④夸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次获奖,令他有些忘乎所以,他变得飘飘然了。
B.老师不在的时候,几个小捣蛋在教室里大闹天宫。
C.跟宇宙相比,地球又是如此渺小,有如沧海一粟。
D.他的书写十分工整,字写得井井有条。
4.下列带点字注音或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嫉妒 侵略 寝食难安
B.美差(chā) 严谨 闲逸 沤心呖血
C.强迫(qiǎnɡ) 繁殖 烦琐 栩栩如生
D.执拗(niù) 警觉 僻静 完好无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慰藉:安慰。)
B.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演化:演变,自然界的变化。)
C.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徜徉:弥漫,伴随。)
D.这些事是水不漫灭的回忆。(漫灭:磨灭。)
6.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再 再 名 前 扬 挫
张 结 高 远 金 辉
7.判断正误。
(1)黄庭坚的《清平乐》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从修辞手法方面来讲这是一个设问句。( )
(3)“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是“熬汤”的意思。( )
(4)《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灯光》都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 )
(5)赵孟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家、 家。
(2)春天是什么?她是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 ”,也是杜牧笔下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红花绿树。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用诗人王维的“ ,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孟郊的两句诗:“ , 。”
(5)阅读,带给我们许多感受和启发。朱自清感叹时光易逝:“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而《学弈》一文则告诉我们学习要 ,不可 。(最后两空填四字词语)
(6)小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 紧张极了。(填一句歇后语)
(7)陆游教育儿子不但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诗句是:“ , 。”
9.按要求写句子。
(1)班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改成反问句)
(2)美丽的荷花随风摆动。(改为拟人句)
(3)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后面的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0.这篇文言文选自《 》。
11.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
去:
译:
12.用原文语句填空。
第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是: 。他的理由是: 。
1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目前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如今,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材料三:某班级成员在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主题展开了调查:34.8%的人认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7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 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 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14.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这三则材料关注的话题是: 。想了解普通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应重点阅读材料 。为了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相关知识,应重点阅读材料 。
15.下列不是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的一项是( )
A.综合利用 B.卫生填埋
C.焚烧和堆肥 D.特殊安全处理
16.根据调查,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分别是什么?
17.在调查采访中,一位中年妇女说:“我们家一开始是响应号召的,特地买了两个垃圾桶,每天都仔细地分类。可是后来发现很多人都还是混杂丢的,我们家分了也是白分,所以现在也不分了。”你会如何劝说她?
现代文阅读。
土豆花
①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②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我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前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③“土豆开花了。快来看!”我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④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⑤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⑥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植物,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⑦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⑧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⑨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⑩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
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今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18.“这是个意外发现”是指作者发现了( )
A.阳台上的藤椅 B.两簇土豆花
C.两个土豆 D.土豆卧在泥上
19.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土豆的实用性?( )
A.土豆炖牛肉 B.爆炒酸辣丝
C.土豆花很美 D.“地下苹果”
20.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记忆中的母亲的形象?( )
A.穿着旧衣 B.脑子糊涂 C.爱唱爱美 D.脸又黑又黄
21.文中“母亲”与“土豆花”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给人带去很大的帮助
B.在不经意间,可以给人惊喜
C.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顽强地生长
D.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22.说说你对“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这句话的理解。
23.有人说文章第⑤⑥段与文章主旨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24.文章以“土豆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三、写作
25.按要求写作
小学即将毕业,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印象深刻的某一幕情景吧,这一幕或许是温馨的,或许是悲伤的,或许是感动的……请以“记忆中,那 的一幕”为题,记录下生活中难忘的一幕。
要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习作书写:格式规范,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力求美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五湖四海;领域;沸腾;挪移;唯恐;加速;责任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把“挪移”的“挪”写错部首,不要把“唯恐”的“唯”写成“惟”。
故答案为: 五湖四海、领域、沸腾、挪移、唯恐、加速、责任
【点评】看拼音写词语,既要正确拼读,又要规范书写,平时注意多识记。
2.【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连绵不断的大山(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这是缩小的夸张。从局部看,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大山(五岭和乌蒙)比喻成成细浪与泥丸。表现了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需要雨露的滋润,诗中用“好”来夸赞雨,将春雨拟人化。
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运用了对偶和拟物的修辞手法。全句是对偶,“草铺横野”“笛弄晚风“是拟物。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3.【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丝毫不乱。用来形容写字不恰当。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与应用。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类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形式上以四字居多,许多成语还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成语的积累。
4.【答案】B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
B项错误,“差”读“chā”时,指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读“chà”时,意思是不好;不够标准。读“chāi”时,指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读“cī”时,用于词语“参差”,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因此,“美差”的“差”应读“chāi”。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沤心呖血”的正确写法是“呕心沥血”。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字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要结合词义来辨析。
5.【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这里的“演化”意思是指生物在不同世代之间具有差异的现象。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词语解释。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接;厉;列;茅;抑;顿;灯;彩;瞻;瞩;碧;煌
【知识点】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把词语补充完整,首先要根据所给出的提示字来分析和思考,有的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比如不要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抑扬顿挫”的“抑”不要加点或撇。
故答案为:接;厉;列;茅;抑;顿;灯;彩;瞻;瞩;碧;煌
【点评】这道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不但要知道要补充的字是什么,还要会正确书写。
7.【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知识点】字义;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有误,“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
【点评】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设问、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叙述顺序。设问是一种修手法,自问自答。平时要多积累,多运用。
8.【答案】(1)孟子 告子;思想;教育
(2)润物细无声;千里莺啼绿映红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轻轻悄悄;或重于泰山;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点】歇后语;谚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家、教育家。
(2)考查古诗文默写。结合题干中的诗句“随风潜入夜”,可知填写的下句诗是“润物细无声”。结合题干中的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可知填写的上句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3)考查古诗文默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诗中表达了作者王维思念亲人的深情。后人常借此诗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4)考查古诗文默写。孟郊《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其中的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5)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四字词语。朱自清的《匆匆》: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挪移”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这句诗的意思是:每个人最后都会死,但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学弈》一文,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6)考查歇后语。小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一七上八下,紧张极了。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一七上八下:是歇后语,比喻一个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头战战兢兢。此处写出了小明紧张的心理。
(7)考查古诗文默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人生哲理是: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故答案为:
(1)孟子 告子 思想 教育;(2)润物细无声 千里莺啼绿映红;(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5)轻轻悄悄 或重于泰山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7)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四字词语及叠词、歇后语、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基本介绍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枚举名家,略览名作,出入各派,浓缩中国文学精华。作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掌握更多的知识。
9.【答案】(1)班干部怎能不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
(2)美丽的荷花随风舞蹈。
(3)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4)我是孩子们冬天的玩伴,我是人类拍照时的背景,我是树枝上的点缀。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把“必须”改为“怎能不”,结尾用问号。
(2)改为拟人句,即将荷花赋予人的动作或者情感即可。把“摆动”改为“舞蹈”。
(3)成分残缺,添加“是否”。
(4)例句是排比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1)班干部怎能不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2)美丽的荷花随风舞蹈。(3)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4)我是孩子们冬天的玩伴,我是人类拍照时的背景,我是树枝上的点缀。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反问、拟人、修辞手法、句子仿写。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答案】10.列子 汤问
11.认为;距离;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了中午就离人远。
1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3.认识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的结果。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10.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篇文言文出自《列子 汤问》。
故答案为:列子 汤问
11.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了中午就离人远。以:认为。去:距离。
故答案为:认为;距离;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了中午就离人远。
12.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故答案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3.两小儿的“辩斗”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也是对我们的启发。
故答案为:认识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的结果。
【答案】14..垃圾分类的问题;三;二
15.D
16.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缺乏环保意识
17.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提高自我和家人的环保意识,为国家和社会的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材料内容。文段针对垃圾分类给出了三段材料,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得出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垃圾分类展开的。材料一主要是针对四种垃圾的常见分类形式。材料二主要是围绕可回收垃圾的种类来展开的。材料三主要内容是围绕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来展开描写的。所以题干中要了解普通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应重点阅读材料三。为了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相关知识,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二。
故答案为:垃圾分类的问题;三;二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可知,“特殊安全处理”不是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材料三的主要内容“34.8%的人认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可以得出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和缺乏环保意识。
故答案为: 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缺乏环保意识
17.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根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年妇女,主要的事件是不愿意垃圾分类。所以劝说的时候要掌握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例如说我们最主要的是做好自己就可以,或者从自己做起就可以。
故答案为: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提高自我和家人的环保意识,为国家和社会的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答案】18.D
19.C
20.C
21.D
22.“我”天天生活在母亲身边,天天接受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但却从没想过母亲也有过青春和美丽,更没有在她朴素的外表下去审视过她的美。
23.不可以删去;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
24.标题一语双关,“土豆的花”既指土豆开出的令人惊异的美丽的花,也指母亲那被忽略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辛劳母亲的感恩和愧疚之情。“土豆的花”还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这篇文章描写了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作者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
1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我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前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可知,“这是个意外发现”是指作者发现了两簇土豆花。
故答案为:B
1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可知,土豆花很美不能说明土豆的实用性。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可知,爱唱爱美不是作者记忆中的母亲的形象。
故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可知,文中“母亲”与“土豆花”的相似之处是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故答案为:D
2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划线句把接受母爱时心安理得的心理与对土豆的感受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只接受照顾和关爱,却从不关心母亲的青春和美丽的惭愧心理。
故答案为: “我”天天生活在母亲身边,天天接受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但却从没想过母亲也有过青春和美丽,更没有在她朴素的外表下去审视过她的美。
23.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不可以删去。
故答案为: 不可以删去;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
2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这篇文章以描写了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想到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由此可见,标题“土豆的花”一语双关,即指土豆开出的美丽的花,又指母亲那被忽略的美。全文内容围绕“土豆的花”展开,结构明晰。
故答案为: 标题一语双关,“土豆的花”既指土豆开出的令人惊异的美丽的花,也指母亲那被忽略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辛劳母亲的感恩和愧疚之情。“土豆的花”还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
25.【答案】记忆中,那温馨的一幕 有人说,成长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可我认为,成长的滋味并非如此简单。它就像品一杯苦茶,入口苦涩,可细细一品,总能感受到它那馥郁的芬芳,让人感到温馨。
还记得那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因为有些事,老师晚了一会放学。教室门外的土地上微微泛起一层水,而原本干燥的土地这时也与水汇成了淤泥,让人看了莫名的烦躁,仿佛要将心绪拧成结。我怀着如乱丝般的心绪走出了校门。
蓦地,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爸爸。此时天色微暗,校门口家长已不多了,我依稀看见爸爸的头发上、衣服上、自行车的座位上都蒙了一层淡淡的水雾。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出校门口,奔向爸爸。爸爸略带疲惫地冲我笑了笑,拿出一个棉垫垫在有些湿的自行车后座上,迅速跨上自行车,我也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爸爸卖力地蹬着车子。一阵略带寒气的风从我耳边掠过,我微微仰头,看见爸爸那乌黑的头发里不知何时闪出了一抹银色。我的鼻子有些酸涩,不由自主地一低头,那垂在自行车一侧的双腿已接近地面了。我仿佛一瞬间猛醒: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我已经长大了,不该这样让爸爸劳累了。
想到这里,我让爸爸停下了车,在爸爸那一抹略带讶色的眼神里,推起了沉重的自行车,仿佛我就是在推着成长的车轮向前走…… 到家了。我将沉重的车把靠在墙上,走进家门,轻轻端起桌上的一杯早已沏好的茶,闻着它那馥郁的芳香,品着它那清苦的味道,仿佛是品味着成长。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习作,要求写生活中难忘的一幕,想一想这一幕是什么,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出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幕,要叙述得具体明白,还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点评】上面这篇作文小作者描述了放学后爸爸冒雨来接他的情景,感情真挚,首尾呼应。也表达了对爸爸的爱和感激之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