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30 16: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据德国《明镜周刊》2010年9月28日报道,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
结合新闻材料,谈一谈有哪些因素造成了列宁所说的“火山口”?这种国际秩序背后隐藏的危机是什么?又造成了什么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7课
学习目标
1.结合所学内容,理解当时国际秩序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战爆发的背景因素。
2.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转折和结果,理清东西方战场的时空概念,明白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重要成员之一,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为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3.知道战后国际秩序建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
战前:凡尔赛牢笼的破裂和法西斯主义轴心国的形成
战时:东西方战场的激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大国的妥协、博弈及暗战
拓展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何启示?
战前
凡尔赛牢笼的破裂和法西斯主义轴心国的形成
牢笼的破裂
材料一: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
奥斯汀·张伯伦
思考:张伯伦所说的“某种原因”指的是什么?它对原有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挑战?
某种原因 怎样的挑战
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及其产生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开始走向崩溃
危机的降临
美国在经济危机期间的道琼斯指数
经济危机对德意日三国的冲击
面对危机,各国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道路的选择
美国
德意日
1.发放救济
2.田纳西工程
3.以工代赈
推行新政,
重振经济
1.法西斯主义上台
2.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
3.侵略扩张
战云的汇聚
亚洲
非洲
欧洲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
1936年2月26日,日本发生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军事独裁政权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组建法西斯政权。
1935年出兵侵占埃塞俄比亚
1937年参加签订德、意、日三国反共产国际协定
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夺取德国政权。
1936年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结为轴心国,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战争策源地形成
无谓的纵容(欧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失去了战前的霸主地位,美国抢夺了世界工业生产 47% 的比重,英国只退居 10%。张伯伦曾告诉内阁:“自他是财政大臣时,他一直有压迫感,军备负担可能会压垮我们。”
——[ 英 ] 基思米德尔斯 . 绥靖战略 ( 上册 )
材料三:
英国领导人“极度害怕共产主义的领导,他们相信阿道夫 希特勒的扩张目的可被英国利用,来摧毁苏联和摆脱欧洲共产主义的威胁。”内维尔 张伯伦暗中纵容了“对共产主义国家的破坏。”
——李兴明 . 英国绥靖政策的原因 [J].
材料四:
《农民意志报》曾写信给达拉第说:“农民希望和平, 他们愿和任何国家讲和平, 不管是什么制度的国家。”法国的教师和其他工会组织了“我们不要战争”的和平请愿活动。老兵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 他们要求政府“拒绝接受有可能爆发的战争”, “尽一切可能奉行和平与和解政策”
——金重远 . 20世纪的法兰西 [M] .
根据材料进行小组探究:为何英法两国坚持“绥靖政策”?
经济疲弱,无暇顾及
和平主义,消极怠战
遏制苏联,祸水东引
材料五: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总统胡佛曾表示,“应该友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则说,“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美国的所谓“道义封锁”对日本基本起不到作用。日本的重要战略物资铁砂、铅、锡、锰等几乎完全依靠从英美荷进口。1937年美国向日本出售的飞机价值248.4万美元,1938年为1745.4万美元。1932年美国对华出口是5600万美元,对日出口是13500万美元。到了1940年,美国对华出口是7800万美元,而对日出口却达22700万美元。美国的远东政策宁愿违背自己的“原则”和“理想”,也要怂恿日本与苏联和中国为敌。
——王屏. 日本的侵华野心与美英的绥靖政策[N].
无谓的纵容(亚洲)
为何美英两国会默许和纵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
外交政策,孤立主义
军火贸易,大发横财
隔岸观火,防苏反共
战时
东西方战场的激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10月武汉失守,武汉广州相继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8年1至五月,日军南北夹击徐州,李宗仁组织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
1937年9月,中日两军在山西进行忻口会战,11月太原失守
二战的序幕——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东方主战场)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1939年9月,波兰沦陷,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1940年,德国实施“闪击战”,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保存力量。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行动失败
二战的爆发——德国铁蹄横扫欧陆(欧洲西线战场)
二战的扩大与战火的蔓延——东欧和北非
1941年6月22日,320万德军入侵苏联,苏军节节败退。
同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打响,苏联危在旦夕。
1941年2月,隆美尔军团打败北非的英军,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严重威胁欧亚战略通道苏伊士运河。
二战的全球阶段——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被日军袭击后的珍珠港
思考:为何在战争初期,法西斯轴心国在战场上屡屡得手,与之交战的国家则节节败退?
走向联合——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家宣言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战的转折——三个战场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海战使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从此转入战略守势。
结束了德军非洲军团的攻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在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
纳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在此次战役后说道:“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力,这等于打断了我们在东线的脊梁骨。”
问题:为什么称这些战役为“转折点”?这些战役对盟军的胜利有什么战略意义?
1945.815
1945.5.8
1943.9
二战的胜利——轴心国被逐一击破
1943年9月8日,美英盟军在意大利南部萨莱诺地区登陆。当天意大利宣布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的解体。
1945年5月7日,邓尼茨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8日深夜12时在柏林美、英、法、苏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战后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大国的妥协、合作及博弈
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问题探究:
①所谓国际新秩序到底“新”在何处?
②新旧国际秩序的实质是什么?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开罗会议
中美英三国参加,确立中国国际地位,达成联合攻日的目的。
时间:1943.11
德黑兰会议 1943.11
苏美英三国参会,达成协议东西方配合消灭德军,战后协力合作创造和平。
雅尔塔会议 1945.2
苏美英三国参会,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波茨坦会议
1945.7
苏美英三国参会,确立了战后世界格局,会议期间美苏矛盾凸显,映射战后世界局势。
材料一:
《国联盟约》第22条包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做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同时,这一监护应由他们作为‘受托者’代表国联来执行。”
——[美]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想罗斯福提出如下要求:库页岛南部及千叶群岛划归苏联;朝鲜独立;旅顺港租与苏联;大连开辟为自由港;中东路及南满铁路之股权,中苏各占一半,苏联对该铁路应享有特殊利益;维持外蒙古的现状。
—《王世杰致宋子文电》(1945年5月22日)
通过两则材料思考,旧的世界秩序和新的世界秩序有哪些异同?
重新分赃
帝国主义国家
压迫奴役
调和美苏利益
牺牲他国利益
打破欧洲中心
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国际新旧秩序的异同
“异”
旧秩序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
新秩序是美苏两大国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同”
1.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2.都因内外冲击而崩溃
3.都由多次国际会议制定
4.都有着各自的历史贡献
战后:大国的妥协
材料:
在会议过程中(德黑兰会议)……斯大林表示,德国投降后,苏联“就有可能把必要的增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联合起来打击日军。”他转而问美英两国首脑:“你们在远东能为苏联做些什么?”丘吉尔问:“苏联对远东不冻港问题感到兴趣吧?”斯大林说:“苏联人当然有自己的看法,等到苏联人参加远东战争时,再提出这个问题或许更好一些。”罗斯福则表示:“自由港的主张也可以适用于远东,大连就有这种可能性。”
——田志和《对日寇最后一战——歼灭日本关东军》
通过美英苏三国首脑的对话,你认为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战后:大国的妥协
实质:美苏主导的世界格局形成
基础:美苏势均力敌
色彩:大国强权,牺牲弱国利益
战后:大国的合作
联合国将决议权集中在安全理事会,由二战期间做出主要贡献的中美英苏法五国组成。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大国一致”原则,多年来,联合国致力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经济与发展,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担负起负责任大国的使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战后:大国的博弈
1.国际格局的转变
2.西欧走向联合
3.局部热战,整体和平
欧洲中心到两极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到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整体和平
拓展
二战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教训和启示
教训一:绥靖一时爽,来年珍珠港
对于法西斯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如若进行放纵和容忍的绥靖政策,虽然能够获取短时的利益和暂时的和平,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张伯伦自认为带来和平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
苏台德协定签署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
教训二:防火防公知,更防法西斯
国会纵火案
已然成为“公知”
屈服于法西斯独裁的民众
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形成
张伯伦签署了苏台德协定,自认为已经带来“和平”,然而法西斯主义欲壑难平,从国会纵火案嫁祸于德国共产党,到夺取政权开动战争机器,再到武装入侵其他国家,联合日本和意大利组成三国轴心,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训三:正义结成队,邪恶全粉碎
对抗法西斯主义,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非常吃力的,必须要走上国际合作的道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这样才能够有力地打击,直至消灭法西斯主义。
反法西斯同盟国
美苏士兵合影
粉碎德国纳粹
苏军攻占国会大厦
教训四:和平诚可贵,忘战必自危
战前法国和平主义游行
闪击战中的苏军战俘
德军闪击波兰
珍珠港事件幸存者
和平固然珍贵,但是“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能战方能止战,不能因为身处和平年代而麻痹大意,只有时刻整军备战,做好战备工作,才能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启示
合作共赢是主流,孤立主义不可取。
和平发展是潮流,巧取豪夺必自毙。
国际秩序是基础,右翼招魂遭唾弃。
悠悠岁月不能忘,时时警醒方进取。
课后思考
二战对人类文明发展造成深重的灾难,除此之外还对人类历史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小组探讨,下节课汇报
感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