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30 16:4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故事始自19世纪,一些叶姓族人通过成功镇压内乱和抗击自然灾害,从而使自己在一个帝国晚期的官僚体制下得以擢升。之后的几代人亲历了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肆掠夺、攻击,经历了中华帝制的终结,以及新诞生的中华民国的种种艰难。到20世纪早期,叶家的重要分支迁徙到了天津,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军阀混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摘编自[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20课
一叶知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弃政从商
1
袁世凯对民主原则的贯彻是很有限的,而1913年选举出来的国会中,以革命派为主的国民党与其支持者占了大多数,他们立即对袁世凯进行了挑战。许多人激烈地批评袁世凯,叶崇榘便是其中之一。1912年,他返回北京,主持《民国报》,对袁世凯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袁世凯的支持者们输掉了国会议员议席的竞选后,他安排人暗杀了国民党领袖宋教仁,打压反对党,然后彻底解散国会。最后他决定自己当皇帝……
——摘编自[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袁世凯“民主贯彻有限”的表现。
解散国民党
《中华民国约法》
称帝改元
1913.11
1914.5
1914.12
1915年底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改责任内阁
制为总统制
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民四条约
1915.5
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目的。
1915年1月,驻华公使日置益在晋见袁世凯时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要求分为五号:第一号关于山东问题共四条,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第二号关于东北问题共七条,要求不得在该地区聘请他国人担任顾问或教习……第三号关于汉冶萍公司共两条……第四号一条,要求中国所有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割让或租借他国。第五号要求中国中央政府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
——摘编自王建朗等编《中华民国史·军事外交卷》
独霸中国
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其他全部要求。袁世凯称帝心切,急于取得日本的支持,于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在日本的最后通牒下,签字接受“二十一条”。
——全日制《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2003
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5年1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019
袁世凯的态度
条约的背景
概括材料关于”二十一条“描述的区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革命党人的反袁活动。
1913年,冲突发展到了巅峰。首先,袁世凯派人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他是刚在议会选举中使国民党取得胜利的“总设计师”。之后,孙中山和他在南方的支持者发动了反对中央政府的“二次革命”,历时很短,且以失败告终。叶崇榘在这次革命期间离开了北京,之后又很快折返,继续他在新闻界的工作,反对袁世凯的统治。 9月7日晚,他被逮捕了,24日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摘编自[美]周锡瑞《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护国运动
二次革命
1913.7-13.9
1913.11
1914.5
1914.12
1915年底
解散国民党
《中华民国约法》
称帝改元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914.7
中华革命党
1916.3
取消帝制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央政府因为前清的一次短暂复辟而愈发混乱,之后,一系列的军阀混战使得国家政治看起来像是一场持枪的抢椅子游戏。
——[美]周锡瑞《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北京政府
皖浙闽鲁陕
直苏赣鄂
东北三省
段祺瑞日
冯国璋英美
张作霖日
皖系
直系
奉系
直皖 战争
直奉 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袁世凯逝后中国政局的特点。
军阀混战
分裂动荡
根据材料,分组探究府院之争的实质与影响。
在责任内阁制下权力本受限制的大总统黎元洪与段祺瑞在许多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形成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国务院互为对立面的府院之争。而为了使矛盾的解决于己有利,双方又各自拉拢、争取其支持者,黎元洪得到前国民党人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支持,段祺瑞则得到北洋系军人和研究系政客的支持。其后,黎段双方的矛盾又因中国是否参加一战的纠葛而引入美日矛盾,致双方矛盾更加复杂激烈而多变,进而导致北京政局的不稳,并以最终解散国会和内阁,演成清室复辟闹剧而收场。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
西南系与北洋系之争
美日控制中国之争
政局动荡
张勋复辟
对德宣战
1917.5
1917.7.1-7.12
1917.8-1918.5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军阀混战
分裂动荡
北洋系军阀的分裂
中央与地方的分裂
北方与南方的分裂
崇质决心弃仕从商,起初是辅佐周学熙(退野之后在天津经营各种工业和金融行业)实业集团的兴起,随即又自立门户,谋求更为长远的稳定发展……欧战和战后时期,叶崇质的生意兴隆昌盛。
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一战之后几年内,当时欧洲列强忙于战事,而且根据战时需要调拨军需,大量地减少了往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国棉纺织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摘编自[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辛亥革命扫除障碍
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群众反帝爱国斗争
出现生意萧条的不止叶氏一家。战时的工业繁荣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早期,欧洲经济从大战中复苏的时候。到1924年,中国对外进口重新增长,但不久后欧洲的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出口贸易严重缩减。中国农业没能跟上工业近代化的步伐。原棉价格上涨,因其供应无法跟上纺织厂日渐增多的需求,降低了纺织业的利润,削弱了与进口货的竞争力。这些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因政治的不稳定和中国的内战而加重。
——[美]周锡瑞《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民初资本主义衰落的因素。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欧洲金融危机冲击
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政局动荡内战频繁
新旧徘徊
2
尽管别的有钱人家越来越多使用电灯,在叶家宅院里安装的电灯却很少用。崇质乘坐的是马车而他的同事许多都有汽车,送男孩们上学的人力车是当时典型的一种新旧结合的交通工具——铺砌的街道和充气轮胎出现后才有的新生事物,但是又要依赖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家里没有电话,但是一个仆人的职责却包括外出使用公共电话。
——摘编自[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初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人力车
汽车
电灯
渗透到这个家庭里最慢的是新文化的影响……在民国早期,活跃的女权运动开始酝酿,但是叶崇质还不推崇送女儿进学校。他在这个问题上持明显的保守态度。直到最小的笃柔20世纪20年代末被准许上小学之前,她们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很少被允许走出宅门。两个年长的女儿甚至还裹了一段时间的脚,虽然并没有严重到影响行动。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的进步人士就开始批评这种做法,到民国早期在大多数城市裹脚已经被废止了。
——摘编自[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女学兴起、废止缠足
剪辫易服、改行公历
中国知识分子在这样的危机下,日益尖锐地抨击中国的传统文化。新的共和政体被证实是无力的。到了寻求更加深刻的失败根源的时候了。他们认为仅仅将中国的政体形式从帝制改成共和制还不够,或许儒家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等级都要变革。共和制革命的倡导者们认为把政权交给人民可以调动公民参政强国的积极性。人们进一步认为要开展新文化运动,唤醒并激励青年、妇女以及普通民众来变革中国文化和社会结构。
——[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九月廿八日,本大总统谨率百官,举行祀孔典礼。
——袁世凯《亲临祀孔典礼令》1914.9
现在袁世凯虽然死了,袁世凯所利用的倾向君主专制的旧思想依然如故。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917.5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民主
共和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袁世凯专制独裁
尊孔复古思潮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怎样
维护
破坏
这几条罪案,本志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
冲击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宣传动员五四运动
结合所学,分组探究族谱作为史料的局限性?
叶家的族谱就对本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它使我能够将其家族历史追溯到14世纪,得以深入研究其家训中所包含的伦理原则,并为我提供了很多来自19世纪的重要传记材料。但这样的族谱作为史料有其局限性……
——[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族谱所关注的,几乎全部是宗族之中的男性成员、男性世系;撰写族谱的目的就是为了显扬祖上声光,因此其内容会有选择性的趋利避害,只记荣光的一面;族谱之中对于人际关系、家族动态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则囿于父慈子孝的道德示范。
——[美]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你想到了吗?
叶家,这个为传统王朝效力的家族,到了叶崇质一代,在民国初年,有人投身反袁斗争,有人转身商海,从事近代工商业活动。但是,叶崇榘被枪杀、叶崇质生意的失败及其思想的保守,隐含着这个传统仕宦之家的逐渐没落。而叶家的命运,更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穿越帝制转民治的历史三峡中伴随的阵痛与纠葛。共和制在现实面前的苍白无力,预示着另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 治
经济与文 化
共和与专制
分裂与动荡
短暂而繁荣
怀旧而趋新
转型的阵痛
共和的无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