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2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30 17: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二课时)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程标准】
海岸地貌
目录
冰川地貌
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堆积地貌
海 岸 地 貌
01
一.海岸带
1、概念: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构成
滨海陆地也叫潮上带,大部分时间暴露在海面以上,只有特大风暴的时候才有可能被淹没。 海滩也叫潮间带,位于海岸的中间地带,时而被潮水淹没,时而露出海面。
水下岸坡也叫潮下带,大部分时候都藏在海面以下。
3.分类
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二.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海岸会被波浪击打溶蚀,发育出侵蚀地貌。
被波浪侵蚀的碎屑物质再由波浪堆积到岸边,出现堆积地貌。
波浪攻击带
高水位
前悬崖位置
悬崖撤退
波浪切割悬崖
1.海岸侵蚀地貌
海浪还有个欺软怕硬的毛病,岩石硬度不同,波浪对它的侵蚀程度也不同,就会出现犬牙交错的海岸。
1.海岸侵蚀地貌
在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的波浪作用,形成一个海蚀拱门。
如果拱门崩塌,残留的岩柱就是海蚀柱。
随着时间推移,连海蚀柱都消失,海蚀崖不断后退,最后形成平直的海岸线。
4.海岸侵蚀地貌
海水对一些岩石有很强的溶蚀作用,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14倍。
如图是中国台湾野柳海岸就有海浪溶蚀形成的蜂窝状痕迹。
澳大利亚南部的大洋路上可以看到典型的海蚀拱门——伦敦桥。
澳大利亚十二门徒岩石,就是12个海蚀柱,被海水侵蚀了5个。
2.海岸堆积地貌
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
在波浪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一个波浪周期中,水下岸坡上段的泥沙向下堆积,下段的向上堆积。会在离岸一定距离的地方形成高出海面的沙堤,有些沙堤藏在水面以下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离岸堤
沙嘴
沿岸流
海滩
波浪还会在与陆地连接处形成砂砾堆积体——海滩。
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涨潮流带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
潟湖
新西兰恐龙蛋海岸,海滩上躺着直径2米的大圆石
海 岸 地 貌
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 穴、海蚀柱等
海岸堆积地貌:沙嘴、沙堤、潟湖等
小结:
冰 川 地 貌
02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
高山上的冰川,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川作用:
冰川地貌: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如冰斗、冰川槽谷(U型谷)、角峰和刃脊等。
1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斗: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成刀刃状。
刃脊: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积水容易成湖。
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珠穆朗玛峰的角峰
角峰
冰斗
刃脊
北美五大湖
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下端海水入侵淹没,经海水侵蚀,从而形成峡湾。
[图示图解]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地貌形成示意图
挪威峡湾
思考:冰川形成的U型谷与流水作用形成的V形谷的形态差异。
2冰川堆积
冰川运动所携带的物质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如侧碛、底碛丘、终碛等。
特点: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它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活动探究:查阅资料讨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常见的地貌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青藏高原上冰川地貌较为常见,内蒙古高原上多风成地貌和蛇曲地貌,黄土高原多流水侵蚀的千沟万壑地貌,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
冰 川 地 貌
冰川侵蚀地貌:冰斗、冰川槽谷、角峰和刃脊。
冰川堆积地貌:侧堤、底碛丘、终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