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01
如何知道地球内部的样子呢?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13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我们该如何获取地区内部的信息呢?
1、什么是地震波?
2、地震波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3、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物质差异的原理?
自主学习
6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 地震波 。
地震波
7
地球内部的“使者”
地震波(横波、纵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纵波 较快 固、液、气
横波 较慢 固
8
纵波
横波
速度增大
纵波变慢
横波消失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上下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
由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
2900千米
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
(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外核
内核
液态
固态
莫霍界面33千米
(地壳与地幔分界线)
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大陆厚,海洋薄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上地幔
熔融物质
下地幔
液态—固态物质
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2、地震在海洋中发生时,坐在船上的渔民是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先上下晃动再左右晃动;因为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
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思考
名称 划分 主要特点
地壳 地表至莫霍面 a.主要由岩石组成
b.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
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 a.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b.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c.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核 古登堡面至地心 a.主要由铁、镍组成
b.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c.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
地球内部圈层特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
02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原始大气成分:CO2、CO、CH4、NH4等
1、大气圈的组成
悬浮物
气 体
氮 78%
氧 21%
组成:海洋(主体)、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
作用: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2、水圈
概念: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1)概念: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分布: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
3、生物圈
(底部)
大气圈
岩石圈
(上部)
水圈
(全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分层
岩石圈: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交接过渡的一个圈层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波
横波
地震波
记忆:一波二面三层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