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六章 自然灾害
6.2 地质灾害
1976.7.28 03时42分53秒
目录
滑坡
泥石流
1
地震
2
3
滑坡
泥石流
地震
地震
earthquake
一定区域内的地面震动现象,它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地震结构
震级与烈度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①震级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③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④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⑤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分布规律:
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大的断裂活动构造带为地震多发地区(地震、火山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呈带状分布。 )
——多发的原因:
位于地质构造断裂地带,地壳活跃,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较频繁,故地震多发。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
频发地区: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台湾、西藏、新疆、
青海、云南、四川等。
特点: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加强地震科研资金与技术投入
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
加强地震减灾教育与演练
健全相关法律……
积极参与地震演习,提高防震减震意识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地震监测
加强防震隔震技术研究……
技术层面
国家层面
公众层面
地震的防御措施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
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案例分析:5·12汶川大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许多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危险性最大。
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
例如加固岩体——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非工程措施:
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通过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
防御措施——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
分布及条件
地形陡峻
松散物质丰富
短时间大量水流(谷)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
分布
泥石流有明显的季节性,
与集中降水的时间相一致
滑坡四季都可发生。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时间分布特点
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尤其是 西南地区。
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应用
遇到泥石流该如何逃生
A
B
C
①
②
③
④
在山中,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