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认识区域(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河北沧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那曲市地处西藏自治区的北部,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那曲市的雾天日数从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色尼区和嘉黎县雾天日数最多。2019年4月10日,那曲市色尼区出现爆发性浓雾天气,给当地造成巨大影响。左图为2019年4月10日那曲市能见度分布图,右图为2019年4月10日1~12时那曲市各气象站点的相对湿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那曲市雾天日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特征 B.纬度位置 C.光照强度 D.气候差异
2.推测那曲市4月易形成爆发性浓雾的主要条件为( )
①水汽辐散快 ②积雪消融多 ③夜间多云 ④大气平流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C
【解析】1.由于该地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所以高寒气候特征占据主导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差别相对较小,B、D错误;青藏高原总体地势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由此从西北向东南变得湿润,水汽含量由少变多,光照由强变弱,A正确,C错误。故选A。
2.水汽辐散快不利于水汽集聚,①错误;积雪消融多,利于增加水汽含量,②正确;夜间多云增加保温效应,造成昼夜温差较小,不利于雾的形成,③错误;大气平流稳定,对流运动弱,有利于水汽集聚,利于雾的形成,④正确。故选C。
【点睛】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干旱刮风期,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长。5至9月,相对温暖,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
(2022春·湖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能促进人口流动,进而影响人口老龄化进程。下图为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按人口老龄化和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值绘制的分类象限图,第Ⅰ、Ⅱ、Ⅲ、Ⅳ象限表示不同的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类型和程度。图示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北京、天津、吉林、四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③地区人口与产业的特征表现为( )
A.老龄化程度低 B.第二产业比重最高
C.本地区产业升级推动其老龄化 D.本地区老龄化推动产业升级较快
4.为促进人口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北京相比,目前上海市应该( )
A.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B.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C.加快推进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 D.加快对环境污染治理
【答案】3.B 4.A
【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③代表吉林。据图可知,③地区老龄化达到11%,老龄化程度比较高,A错误。吉林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小于1.0,表明第三产业产值小于第二产业产值,吉林位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产值高于第一产业产值,据此可知,吉林第二产业比重最高,B正确。材料指出“产业结构升级能促进人口流动,进而影响人口老龄化进程”,若本地区产业升级,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青壮年人口迁入,可以延缓其老龄化进程,C错误。“人口老龄化严重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本地区老龄化严重,青壮年人口少,区域发展动力不足,难以推动产业升级,AD错误。故选B。
4.与北京相比,上海市“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数值较小,即上海的第三产业占比较小,因此上海应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A正确。上海矿产资源贫乏,但技术水平较高,因此不适宜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而是比较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B错误。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比北京高,上海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人口与产业的协同发展,C错误。加快对环境污染治理对促进人口与产业的协同发展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社会需求不旺,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
(2021秋·江苏·高三姜堰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单位: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由图判断,与武汉相比,开封( )
A.年降水量较少 B.地表径流丰富 C.降水时间变率大 D.冬季积雪时间短
6.图示区域干旱等效频度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夏半年雨带的南北推移
B.夏秋两季的台风影响
C.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
D.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
【答案】5.C 6.D
【分析】5.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比武汉较多,表明开封的降水时间变率更大,更容易发生旱灾,C正确。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比武汉较多,不能表明开封的年降水量的多少,A错误。与武汉相比,开封年降水量较少,所以地表径流更少,B错误。开封纬度较高,冬季积雪时间较长,D错误。故选C。
6.东亚季风环流不稳定,极易造成区域内部降水的不稳定,这是造成地区干旱等效频度较高的主要原因,D正确。雨带的南北推移也是由季风决定的,故A错误。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图示区域影响不大,B错误。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不频繁,C错误。故选D。
【点睛】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使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夏季风较弱,雨带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夏季风强,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2022秋·河南安阳·高三安阳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林业投入要素组合下所能获得的林业多重效益产出,强调对林业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能力。下图示意2004--2018年全国及五大林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均值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
A.全国总体南方林区东北林区西北林区 B.全国总体东北林区南方林区西北林区
C.西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全国总体 D.西北林区南方林区东北林区全国总体
8.②③林区森林资源的明显不同之处是( )
A.砍伐方式 B.树龄长短 C.利用方式 D.森林类型
9.④林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均值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以防护林为主 B.森林生长速度慢 C.树种较为单一 D.经济发展水平低
【答案】7.B 8.D 9.A
【解析】7.林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自然中光、热、水、土壤营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影响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包含社会经济条件、人力资源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因素,东北林区、华北林区、西北林区、南方林区、西南林区五大林区,其中南方林区、西南林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热条件好,林业生产效率较高,因此③是南方林区;西北林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最差,林业生产效率较最低,因此④是西北林区;全国总体处于中间平均水平,因此①是全国总体;剩下②为东北林区。故选B。
8.②③分别为东北林区和南方林区,在砍伐方式、树龄长短、利用方式方面没有明显不同,ABC错误。但东北林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森林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南方林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选D。
9.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林业投入要素组合下所能获得的林业多重效益产出,强调对林业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能力。西北林区主要是防护林,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 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严禁砍伐和破坏。经济林是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其他林区是兼有生态林、经济林、薪炭林等,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均值都比西北林区高。故选A。
【点睛】影响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包含社会经济条件、人力资源及自然灾害等方面。
①人均GDP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支林比重,即财政支林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政府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②基层林业工作站平均文化程度,代表人力资本水平,以各层次文化水平的名基层林业工作站人数进行加权计算所得即为名省基层林业站工作平均受教育年限;③火灾受害森林面积,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率,反映自然灾害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反映防治技术水平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2022春·重庆万州·高二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关于湟水谷地农业生产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②地形平坦,土壤贫瘠③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④农作物一年一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关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同纬度油菜种植区,花期基本一致 B.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
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 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
【答案】10.D 11.B
【分析】10.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由于谷地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相对较丰富,①正确;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②错误;该区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降水较少,河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③错误;由于该区域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满足一年一熟,④正确。所以选D。
11.湟水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跨纬度较大,花期相差较大,湟水下游谷地纬度较低,气温升高较早,所以花期早,湟水上游谷地纬度较高,气温升高晚,花期晚,所以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提前,C错误;由于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大约在夏季,A错误,B正确,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花期是当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时,从花朵开放,雌、雄蕊从花被中暴露出来,至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花朵凋谢的一段时期。花期的长短因作物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一种作物的花期受光照、养分以及水分的影响也会出现差异。
(2022春·辽宁沈阳·高二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3月23日,一艘长近400米,宽约59米,重22万吨的巨轮在苏伊士运河打横捆浅。如下图所示,卡住了双向航道,约450艘船只被堵,还有多艘绕行好望角。2021年3月29日(农历二月十七)经拖轮和挖掘机等多日救援和“神秘力量”的帮助,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使该船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开创了世界先例。完成下面小题。
12.导致此次轮船打横搁浅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流速过快 B.机械故障 C.河道狭窄 D.强风沙尘
13.据《纽约时报》报道,3月28日晚上,得到“神秘力量”帮助,运河水位大涨,使该船最终成功获救。此“神秘力量”最可能来自( )
A.人工注水 B.大型拖轮 C.一轮明月 D.突降暴雨
14.堵船事故导致欧洲价格上涨的产品最可能是( )
A.橄榄油 B.卫生纸 C.汽车 D.黄金
【答案】12.D 13.C 14.B
【分析】12.读图和结合材料可知搁浅地河道较平直且河道宽阔,A项流速过快会使得轮船快速通过,出现打横的概率较小,AC错误;机械故障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此次轮船打横搁浅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强风沙尘导致轮船漂离主航道导致打横再搁浅,D正确,故选D。
13.由材料可知3月28日晚上(农历二月十六),得到“神秘力量”帮助,因此推断是由于当天属于满月前后的涨潮,船只很快重新漂浮,C正确;由于苏伊士运河河道宽阔,水量大,因此人工注水、大型拖轮、突降暴雨不会使得运河水位短时间大涨,因此ABD错误,故选C。
14.此次堵船事故中欧洲价格会受到上涨的产品主要是从其他地区运往欧洲的运输品,欧洲相对经济较发达,进口的一般为本地区缺少的原材料等产品,例如纸浆、咖啡豆等,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盛产橄榄,因此橄榄油运输不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A错误;汽车为工业制成品,最可能的途径是从欧洲出口,C错误;黄金这种贵重物品不会选择水运且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严重价格上涨,D错误;故选B。
【点睛】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2022春·江苏泰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输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5.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 )
A.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B.“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
C.经济发展对优质煤的需求增大 D.西南地区没有优质的煤炭资源
16.新疆优质煤源储量相对不足,为保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优质煤炭的合理措施是( )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
C.促进煤炭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D.实施疆内“北煤南运”,置换输出
【答案】15.C 16.D
【分析】15.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仍需要从调运优质煤,关键词为优质煤,A项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会直接导致从外输入优质煤,其可以采用其他的能源方式,没有契合关键字,A错误。B“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会使得交通更加完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但是也不会直接导致从外输入优质煤,B错误。D选项中“没有优质煤炭”用词过于绝对,只能说明优质煤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D错误。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该地区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热值煤,仍需从外地输入优质煤,C正确。
16.由题干可知,新疆的煤炭资源“北富南贫”,再结合图可得出,北疆普通煤丰富,南疆优质煤较为贫乏。若保证优质能源稳定地供给西南,需要减少新疆本地优质煤的使用,即减少南疆优质煤的使用,D项对增加施实施疆内“北煤南运”,将南疆优质煤替换输出可以实现目的,D正确。A项措施可以适当减少煤炭损耗,但是作用并不明显,A错误。B项将燃煤发电改为燃气发电,减少的多为普通煤的使用,而非优质煤,B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促进煤炭加工转换不能够增加优质煤的储量和保证稳定供给。故选D。
【点睛】缓解能源短缺的措施:(1)开源:发展新能源(风能、核能、太阳能),提高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能源跨区域调配; 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力度。(2)节流: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能意识;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产业转型升级,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
(2022秋·重庆万州·高二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1980年,荷兰西部港口小镇罗曾堡(51.90°N,4.25°E)在南北向的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系列高墙(如下图所示)。高墙由125个独立的混凝土柱组成,柱子呈半圆形,高度约2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建立这一系列高墙的目的是( )
A.挡巨浪 B.固堤 C.挡风 D.降噪
18.下图中,正确表示高墙混凝土柱形态和分布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7.C 18.A
【分析】17.由港口小镇罗曾堡( 51.90°N,4.25°E )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西风影响,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岸和大西洋东岸的海陆交接区,下垫面的不同导致该地多大风,而且整个荷兰地势低平,没山没坡没有任何阻力,这就意味着风更大,因此建立这一系列高墙的目的应是挡风,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柱子中间有间隔,挡巨浪、固堤、降噪效果较差,ABD错误。所以选C。
18.该地常年受西风影响,为了阻挡西风,高墙应建在河流西岸,结合指向标可知,A、C位.于西岸,B位于河流东岸,排除B、D选项;图A中圆柱半圆造型的圆形表面向东凸出,曲面利于挡风;图C中圆柱半圆造型的圆形表面向西凸出,弧形弯曲利于西风向东吹送,A正确、C错误。所以选A。
【点睛】1980年,在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一座高墙。该高墙长约1.75km,由125根半圈弧形混凝土柱组成,柱高约25m,建成后有效削减75%的风力,柱子的排列根据风强度的不同其直径与疏密程度也有所区别,风强的地方,则半径小,相邻的间距也小。
(2022春·江西宜春·高二江西省万载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四地的气候资料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1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7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19.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0.下列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②地种植业比重高于畜牧业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以乳畜业为主 D.④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19.B 20.B
【分析】19.由文字材料可知四个城市都位于北纬35°~40°之间,说明它们的纬度位置相差不大,A错误。结合四地的气温数据可知四地气温差异不明显,而年降水量数据最大777.4mm,最小15.6mm可知四地的年降水量差别较大。纬度差别不大,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距海近降水量大,B正确。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图中表格显示的夏季气温差别不大可排除海拔高度的影响,C错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受洋流影响,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内陆地区面积广大,内陆地区受到洋流的影响较弱,因此洋流性质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20.结合北纬35°~40°之间的纬度位置,又由表中①地年降水量为15.6mm,降水量少可推测①地位于西北地区;③地年降水量为777.4mm,属于半湿润区,且降水量偏多推测其位置偏东,③地应位于华北地区,华北春汛不明显,A项表述错误。②③两地的年降水量均大于400mm,属于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排除C项,B项正确。根据④地的降水量推测其位于东、西部的过渡地带,但是在北纬35°~40°之间,不盛产青稞,D错误。故选B。
【点睛】纬度因素及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
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海陆分布: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
二、综合题
21.(2023秋·云南昆明·高三云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南、北、西三面环山,东接沿海平原,呈现独特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景观(图左)。西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多数学者认为西湖是末次冰期后由潟湖(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转变而成(图右)。由于西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淤塞问题,我国历代对西湖的治理措施不断:筑海塘隔海潮、挖湖泥筑湖堤、堤上植树种柳、湖泥返田、疏浚河道,才造就了现今的美丽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塑造了中国城市的山水观念,也成为现代杭州发展的重要文化名片。
(1)结合图,说明末次冰期后,西湖形成的每个阶段中海平面与地表径流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从晚潟湖阶段到现代西湖,湖水水质由咸变淡的原因。
(3)简述古代西湖整治措施对杭州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说明西湖作为现代杭州的文化名片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答案】(1)海湾阶段:海平面较高,海水涌入,维持西湖湖泊面积;晚潟湖阶段:沙坎将湖泊与外海隔离,地表径流汇入,降低湖泊盐度。
(2)沙坎将湖泊与海洋隔离,海洋高盐度海水对湖泊影响小;地表径流以及降水逐渐稀释西湖,湖泊盐度降低,转为淡水湖。
(3)筑海塘隔海潮,降低风暴潮的影响;挖湖泥筑湖堤,湖泥返田,增大湖泊蓄水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强蓄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堤上植树种柳,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疏浚河道,提高河流泄洪能力,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4)知名度高,吸引大量游客游玩,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西湖历代遗留的文化古迹丰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风景优美,文化价值高,为居民提供休憩用地,丰富市民精神生活。
【分析】本地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湖泊的水文特征,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末次冰期后主要为海湾阶段和晚潟湖阶段。在海湾阶段,古东海海平面相对较高,海水涌入进入海湾,从而维持了西湖的湖泊面积。在晚潟湖阶段,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存在河口沙坎,河口沙坎将湖泊与外海隔离,而地表径流汇入西湖,逐渐降低了湖泊的盐度。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晚潟湖阶段到现代西湖阶段,随着河口沙坎的形成,沙坎将湖泊与海洋隔离,使得海洋高盐度的海水对湖泊的影响较小。同时,地表径流注入稀释西湖,同时区域降水相对丰富,降水也逐渐稀释西湖,使得湖泊的盐度逐渐变低,最终转化为淡水湖。
(3)根据材料“筑海塘隔海潮、挖湖泥筑湖堤、堤上植树种柳、湖泥返田、疏浚河道,才造就了现今的美丽西湖”可知,通过修筑海塘,隔离海潮,可以有效减轻海水上漫陆地,减少风暴潮的影响。通过开挖湖泥,修筑湖堤,一方面,增大了湖水的蓄水量,湖泊水量增大可以有效缓解区域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湖泊的蓄水能力增加,可以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同时,疏浚河道也可以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从而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在湖堤上植树种柳,提高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了人居环境,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
(4)西湖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知名度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从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以及和旅游业相关的相关产业发展,既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历代留下来的文化古迹丰富,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西湖湖区风景优美,文化价值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憩用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效益。
22.(2023春·云南·高三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东北亚典型的新生代构造湖盆,呈不规则的四边形,下图示意呼伦湖地理位置。
冬季,受湖泊自身特征和区域内气象因素等影响,呼伦湖不同部位冰情复杂。呼伦湖结冰过程是湖东岸最先结冰,然后迅速延伸到湖西岸,直至全部封冻,封冻的时间非常短暂。湖冰融化则从湖西岸率先消融,然后向湖东岸逐渐融化,融冰的周期则相对较长。根据历年气象数据,统计分析了结冰及融冰时间关键点前后的风速变化,选取了冻融时间点前后共1周的风速变化情况来研究其相关性,下下图表示冻融时间点前后1周内平均风速与冰情物候特征关系。
每年12月,被誉为“中国的爱斯基摩人”的呼伦湖捕鱼者们,沿用着中国存留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传统冰下捕鱼方式破冰捕鱼。
(1)据图,描述完全冻结期、开始消融期早晚和周内平均风速之间的关系。
(2)试分析风速对结冰和融冰期呼伦湖冰情造成的影响。
(3)呼伦湖结冰过程是湖东岸最先结冰,然后迅速延伸到湖西岸,直至全部封冻。湖冰融化状态则相反。请解释其原因。
(4)分析呼伦湖每年在12月冬捕的有利条件。
【答案】(1)完全冻结期与周内风速的关系:在周内风速较大的年份,湖冰冻结的时间较早,在周内风速较小的年份,湖冰冻结的时间则相对较晚。开始融冰期与周内风速的关系:当周内风速较大时,湖冰的消融时间则较早,当周内风速较小时,湖冰消融时间则较晚。
(2)结冰期,风速较大时会加快湖面空气对流,使湖面降温更加明显,带走湖冰形成时所产生的热量,使湖冰冻结和增厚的速率明显加快。融冰期,风速增大,常常会干扰和破坏已冻结好的湖冰,对于开始融化的湖冰有着强大的冲力作用,使其融化速度加快。
(3)冬季大风天气较多且以西北风为主;呼伦湖西北岸一带因为迎着冬季风,受风面大,初冰期刚结的冰容易被风吹到东南岸并大量累积,所以湖东岸较西岸结冰早。同时在融冰期由于西北风的影响,使得北岸和西北岸的冰快速融化,而东岸的冰融化则相对较慢。
(4)(经过休渔)鱼群数量多,体重大;(环境污染少,鱼类半休眠)鱼类味道肥美;临近春节,市场需求量大;冬季为北方农闲时期,劳动力充足;冬季低温鱼获易储运,储运成本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冰面坚实,不用船捕,成本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周内平均风速有大小关系,而完全冻结日期和开始消融日期也有先后关系。图中的纵坐标所示日期采用的是年积日法,由此可知,当纵坐标数值相对较大时,表明完全冻结的时期或开始消融的时期较晚,当纵坐标数值相对较小时,表明完全冻结的日期或开始消融的日期相对较早。由此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周内风速相对较大的年份,湖冰冻结的时间相对较早,而在周内风速相对较小的年份,湖冰冻结的时间则相对较晚。同理可知,当周内风速较大时,湖冰消融的时间相对较早,当周内风速相对较小时,湖冰消融的时间相对较晚。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在结冰期,风速较大时,湖泊封冻的时间相对较早,而在融冰期,当风速较大时,湖冰融化的时间相对较早。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在结冰期,当风速较大时,风速会加快湖面空气对流,较大的风速会带走湖冰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湖面降温更加明显,从而使得湖水冻结和增厚的速度明显加快。而在融冰期,随着风速的增大,大风常常干扰和破坏已冻结好的湖冰,且已被破坏的湖冰会对开始融化的湖冰有强大的冲击作用,从而加快其融化速度。
(3)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结冰多在冬季,而冬季区域的风向主要为西北风。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呼伦湖呈东北-西南走向,在西北风的影响下,呼伦湖西北岸一带迎着冬季风,受西北风的吹拂,使得在初期刚结的冰块容易被大风吹送到湖泊的东南岸地区,并发生大量累积,所以湖泊东岸较西岸结冰时间更早。同理,在融冰期(春季),区域的主导风向依然为西北风,西北风使得湖泊北岸和西北岸的冰块加速融化,融化的碎冰又在东岸发生堆积,从而使东岸的冰融化的速度相对较慢。
(4)12月进入年末,经过前期的休渔,鱼群数量多,体重大。同时,12月北方地区气候严寒,为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12月的时间节点临近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加之当地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污染少,鱼处于半休眠状态,味道肥美,市场对鱼的需求量大。鲜鱼易变质,而冬季温度低,冬季的低温使得鱼类容易储存转运,其储运成本低。同时,由于气候严寒,冰面坚实,不用船只捕捞,其成本相对较低。当地的冬捕在我国存留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参观,冬捕可以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3.(2023春·安徽滁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八步沙”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进驻沙漠植树造林,用麦草挡住树苗的土办法可以提高植树的存活率。截至2022年底,累计治沙造林25.2万亩。近年来,八步沙林场探索出“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发展“溜达鸡”养殖、梭梭树嫁接肉苁蓉等林下经济,有力带动林场职工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下面左图为古浪县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八步沙林场景观图。
(1)分析古浪“八步沙”地区风沙活动大的自然原因。
(2)简述“八步沙”的治沙经验,并分析该经验能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力推广的原因。
(3)说明古浪人在保护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的相应措施。
【答案】(1)古浪地区深居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干燥: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沙质沉积物丰富;地表植被稀疏;靠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的异常变化。
(2)治沙经验:麦草挡住树苗能阻风阻沙,提高植树的存活率;麦草压沙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并截留水分,削减风力和提高沙层含水量;封沙育林草能有效阻止流沙移动;建立集体林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原因:古浪地区的自然环境是西北地区的典型代表,均具有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植被稀疏、多有沙质沉积物、风力强劲的特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抗旱、防风阻沙、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方向。
(3)继续植树种草,防止绿洲退化,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舍饲畜牧业和畜禽养殖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打造品牌;对林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副业、旅游业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风沙活动大的自然原因,一是分析该地区风力大,二是分析该地区沙源丰富。根据材料可知,“八步沙”是古浪县最大的风口,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区域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表干燥。同时,“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沙质沉积物丰富,沙源丰富。同时,气候的异常变化也导致降水变率大,加剧了气候异常的可能性。所以该地区风沙活动大。
(2)注意材料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进驻沙漠植树造林,用麦草挡住树苗的土办法可以提高植树的存活率”。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通过麦草压沙,增大地表粗糙程度。一方面,减小了风速,促进沙粒沉积,减少风沙活动。另一方面,随着地表粗糙度的增加,有利于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截流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从而提高植被覆盖率。当地通过植树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有效阻止流沙移动。当地通过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通过建设集体林场的方式,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该经验之所以能够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力推广。其原因主要有: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古浪地区风沙活动大,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植被稀疏,地表沙粒沉积物多,风力强劲,自然环境干旱,是西北地区的典型代表,生态环境脆弱,当地治沙经验的成功有利于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大力推广。同时,在干旱地区通过防风阻沙,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方向。
(3)注意材料信息:近年来,八步沙林场探索出“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发展“溜达鸡”养殖、梭梭树嫁接肉苁蓉等林下经济,有力带动林场职工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当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大植被覆盖率,防止绿洲退化,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了生态基础。当地通过发展溜达鸡养殖、梭梭树嫁接肉苁蓉等林下经济,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舍饲畜牧业和畜禽养殖业。同时,对相应的林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当地深居内陆,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大生产技术的投入,打造区域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当地的产业结构不再是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进行了积极的调整,通过发展副业、旅游业等,促进当地经济收入,实现区域脱贫致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认识区域(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河北沧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那曲市地处西藏自治区的北部,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那曲市的雾天日数从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色尼区和嘉黎县雾天日数最多。2019年4月10日,那曲市色尼区出现爆发性浓雾天气,给当地造成巨大影响。左图为2019年4月10日那曲市能见度分布图,右图为2019年4月10日1~12时那曲市各气象站点的相对湿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那曲市雾天日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特征 B.纬度位置 C.光照强度 D.气候差异
2.推测那曲市4月易形成爆发性浓雾的主要条件为( )
①水汽辐散快 ②积雪消融多 ③夜间多云 ④大气平流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春·湖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能促进人口流动,进而影响人口老龄化进程。下图为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按人口老龄化和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值绘制的分类象限图,第Ⅰ、Ⅱ、Ⅲ、Ⅳ象限表示不同的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类型和程度。图示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北京、天津、吉林、四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③地区人口与产业的特征表现为( )
A.老龄化程度低 B.第二产业比重最高
C.本地区产业升级推动其老龄化 D.本地区老龄化推动产业升级较快
4.为促进人口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北京相比,目前上海市应该( )
A.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B.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C.加快推进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 D.加快对环境污染治理
(2021秋·江苏·高三姜堰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单位: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由图判断,与武汉相比,开封( )
A.年降水量较少 B.地表径流丰富 C.降水时间变率大 D.冬季积雪时间短
6.图示区域干旱等效频度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夏半年雨带的南北推移
B.夏秋两季的台风影响
C.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
D.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
(2022秋·河南安阳·高三安阳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林业投入要素组合下所能获得的林业多重效益产出,强调对林业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能力。下图示意2004--2018年全国及五大林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均值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
A.全国总体南方林区东北林区西北林区 B.全国总体东北林区南方林区西北林区
C.西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全国总体 D.西北林区南方林区东北林区全国总体
8.②③林区森林资源的明显不同之处是( )
A.砍伐方式 B.树龄长短 C.利用方式 D.森林类型
9.④林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均值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以防护林为主 B.森林生长速度慢 C.树种较为单一 D.经济发展水平低
(2022春·重庆万州·高二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关于湟水谷地农业生产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②地形平坦,土壤贫瘠③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④农作物一年一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关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同纬度油菜种植区,花期基本一致 B.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
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 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
(2022春·辽宁沈阳·高二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3月23日,一艘长近400米,宽约59米,重22万吨的巨轮在苏伊士运河打横捆浅。如下图所示,卡住了双向航道,约450艘船只被堵,还有多艘绕行好望角。2021年3月29日(农历二月十七)经拖轮和挖掘机等多日救援和“神秘力量”的帮助,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使该船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开创了世界先例。完成下面小题。
12.导致此次轮船打横搁浅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流速过快 B.机械故障 C.河道狭窄 D.强风沙尘
13.据《纽约时报》报道,3月28日晚上,得到“神秘力量”帮助,运河水位大涨,使该船最终成功获救。此“神秘力量”最可能来自( )
A.人工注水 B.大型拖轮 C.一轮明月 D.突降暴雨
14.堵船事故导致欧洲价格上涨的产品最可能是( )
A.橄榄油 B.卫生纸 C.汽车 D.黄金
(2022春·江苏泰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输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5.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 )
A.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B.“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
C.经济发展对优质煤的需求增大 D.西南地区没有优质的煤炭资源
16.新疆优质煤源储量相对不足,为保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优质煤炭的合理措施是( )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
C.促进煤炭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D.实施疆内“北煤南运”,置换输出
(2022秋·重庆万州·高二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1980年,荷兰西部港口小镇罗曾堡(51.90°N,4.25°E)在南北向的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系列高墙(如下图所示)。高墙由125个独立的混凝土柱组成,柱子呈半圆形,高度约2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建立这一系列高墙的目的是( )
A.挡巨浪 B.固堤 C.挡风 D.降噪
18.下图中,正确表示高墙混凝土柱形态和分布的是( )
A.A B.B C.C D.D
(2022春·江西宜春·高二江西省万载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四地的气候资料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1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7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19.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0.下列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②地种植业比重高于畜牧业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以乳畜业为主 D.④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二、综合题
21.(2023秋·云南昆明·高三云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南、北、西三面环山,东接沿海平原,呈现独特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景观(图左)。西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多数学者认为西湖是末次冰期后由潟湖(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转变而成(图右)。由于西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淤塞问题,我国历代对西湖的治理措施不断:筑海塘隔海潮、挖湖泥筑湖堤、堤上植树种柳、湖泥返田、疏浚河道,才造就了现今的美丽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塑造了中国城市的山水观念,也成为现代杭州发展的重要文化名片。
(1)结合图,说明末次冰期后,西湖形成的每个阶段中海平面与地表径流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从晚潟湖阶段到现代西湖,湖水水质由咸变淡的原因。
(3)简述古代西湖整治措施对杭州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说明西湖作为现代杭州的文化名片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22.(2023春·云南·高三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东北亚典型的新生代构造湖盆,呈不规则的四边形,下图示意呼伦湖地理位置。
冬季,受湖泊自身特征和区域内气象因素等影响,呼伦湖不同部位冰情复杂。呼伦湖结冰过程是湖东岸最先结冰,然后迅速延伸到湖西岸,直至全部封冻,封冻的时间非常短暂。湖冰融化则从湖西岸率先消融,然后向湖东岸逐渐融化,融冰的周期则相对较长。根据历年气象数据,统计分析了结冰及融冰时间关键点前后的风速变化,选取了冻融时间点前后共1周的风速变化情况来研究其相关性,下下图表示冻融时间点前后1周内平均风速与冰情物候特征关系。
每年12月,被誉为“中国的爱斯基摩人”的呼伦湖捕鱼者们,沿用着中国存留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传统冰下捕鱼方式破冰捕鱼。
(1)据图,描述完全冻结期、开始消融期早晚和周内平均风速之间的关系。
(2)试分析风速对结冰和融冰期呼伦湖冰情造成的影响。
(3)呼伦湖结冰过程是湖东岸最先结冰,然后迅速延伸到湖西岸,直至全部封冻。湖冰融化状态则相反。请解释其原因。
(4)分析呼伦湖每年在12月冬捕的有利条件。
23.(2023春·安徽滁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八步沙”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进驻沙漠植树造林,用麦草挡住树苗的土办法可以提高植树的存活率。截至2022年底,累计治沙造林25.2万亩。近年来,八步沙林场探索出“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发展“溜达鸡”养殖、梭梭树嫁接肉苁蓉等林下经济,有力带动林场职工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下面左图为古浪县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八步沙林场景观图。
(1)分析古浪“八步沙”地区风沙活动大的自然原因。
(2)简述“八步沙”的治沙经验,并分析该经验能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力推广的原因。
(3)说明古浪人在保护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的相应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