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12.4区域农业发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2.9M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通用版 | ||
科目 | 地理 | ||
更新时间 | 2023-08-01 17:45:50 |
1.与黑龙江省、吉林省比较,辽宁省P值一直小于0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较落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偏低 B.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乳肉需求量大
C.畜牧业以草场放牧为主,舍饲比重低 D.机械化水平高,粮食的生产效率较高
2.为了促进粮牧协调发展,黑龙江省应( )
A.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B.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C.推进节粮型畜牧业 D.扩大畜产品对外销售
(2021秋·安徽安庆·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不断向东北偏移,东北地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地位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下表示意2010—2015年东北三省三大作物产量和单产的变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产量变化率/% 单产变化率/%
玉米 水稻 大豆 玉米 水稻 大豆
黑龙江省 52.48 19.29 ﹣26.77 14.42 4.93 8.23
吉林省 40.01 10.84 ﹣66.47 12.25 ﹣1.99 ﹣21.70
辽宁省 21.99 2.21 ﹣29.62 5.78 27.15 ﹣18.83
3.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会导致粮食( )
A.运输成本上升 B.出口数量扩大
C.作物种类改变 D.储存难度增加
4.引起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单位产量增加 B.育种技术提高
C.化肥使用量增加 D.种植面积扩大
5.2010—2015年东北三省各种农作物产量变化,会导致该区域( )
A.粮食生产多样性增加 B.水稻品种得到优化
C.大豆商品率逐渐下降 D.玉米市场需求增加
(2021春·山西忻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胡麻是油用亚麻的别称,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亚麻籽油是目前公认的健康食用油品之一。2013年,会宁被授予“中国亚麻籽之乡”称号,会宁胡麻油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会宁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地貌广布。下图为会宁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以下有关胡麻生长习性的推断,正确的是
A.喜高温多雨气候 B.需要湿润、肥沃的土壤
C.耐寒、耐旱、耐贫瘠 D.耐高温、耐渍涝、耐盐碱
7.目前,会宁的胡麻产业发展停滞不前,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市场需求不旺,市场供大于求
B.胡麻种植收益低,农民缺乏积极性
C.科技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
D.自然灾害频繁,胡麻籽生产效益低
8.为促进会宁胡麻产业发展,下列做法效果最好的是
A.扶持一体化龙头企业,打造会宁品牌
B.加大广告资金投入,加强品牌宣传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D.大力扶持胡麻油加工企业发展
(2019春·新疆伊犁·高一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对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与风沙危害
b.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
c.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壤肥沃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a、b B.b、c C.c、d D.a、d
10.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a、b B.b、c C.c、d D.a、d
11.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地热能、沼气等
D.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2020春·四川宜宾·高三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凤堰古梯田(如图所示)位于陕西南部,被誉为“中国最美田园”,于清代修筑而成,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的坡地上。梯田修筑初期,当地农民夯实梯田底土来改良水稻生长条件。近年来,当地越来越多的梯田由种植水稻改为油菜和果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凤堰古梯田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山地气候
13.梯田修筑初期,当地农民夯实梯田底土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梯田坡度 B.平整土地
C.减少水分下渗 D.加固梯田
14.当地越来越多的梯田由种植水稻改为油菜和果树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需求量减少 B.水热条件发生变化
C.城市化快速发展 D.产业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2018秋·江西抚州·高二金溪一中阶段练习)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16.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7.关于图中A、B两省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020秋·江西赣州·高二南康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七虎林”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近年来,虎林市围绕绿色生态农业舞活科技龙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虎林灌区、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等项目,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收活动,粮食生产连年增收。
18.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9.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D.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20.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D.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二、综合题
21.(2023春·全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区,适宜在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但不涝的热带环境中生长,直接日照要少于2小时。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深受世人喜爱,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咖啡需求量大。越南人多喝茶,但境内咖啡种植广泛,主要有南部和北部两大咖啡产地;其咖啡产品出口份额仅次于巴西,单价却不足巴西的一半,主要出口未加工的咖啡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下图示意越南地形。
(1)说明与南部相比,越南北部咖啡树种植区的优势条件。
(2)专家指出,越南咖啡产业潜力巨大,试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
(3)说明越南咖啡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
(4)请你为提高越南咖啡的市场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22.(2023春·广西·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下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地下水开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
(1)据图描述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并指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
23.(2023春·内蒙古通辽·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少雨旱作玉米种植区广泛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下图)。该技术第一年6月在宽行追肥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第二年在追肥深耕的宽行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6月再在新的宽行追肥深耕,完成隔年深耕、苗带轮换的宽窄行耕种。
(1)分析宽窄行种植对耕作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
(2)分析宽窄行种植对吉林少雨旱作区土壤墒情(含水量)的改良作用。
(3)从气候角度,分析宽窄行种植对玉米品质提升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4区域农业发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春·全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粮牧生产协调度(P)与剩余粮食数量(a)、畜牧业生产所需粮食数量(b)的关系为:P=(a-b)/b。当P≤0.20时,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当0.20
1.与黑龙江省、吉林省比较,辽宁省P值一直小于0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较落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偏低 B.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乳肉需求量大
C.畜牧业以草场放牧为主,舍饲比重低 D.机械化水平高,粮食的生产效率较高
2.为了促进粮牧协调发展,黑龙江省应( )
A.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B.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C.推进节粮型畜牧业 D.扩大畜产品对外销售
【答案】1.B 2.D
【分析】1.辽宁省的P值小于0,说明粮食供小于求。辽宁的科技在三省中相对较发达,A错误。C、D选项使P值变大甚至大于0,CD错。辽宁在三省中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乳肉需求量大,牧业生产所需粮食数量(り)大,D正确。故选B。
2.为了促进粮牧协调发展,就应该使P值变小,A、B选项使粮食总量增加,P值会变大,A、B错误。推进节粮型畜牧业会使b值变小,P值变大,C错误。据公式P=(a-b)/b,扩大畜产品对外销售,将促进牧业的发展,间接影响粮食的需求,可以使粮牧变协调,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东北农业的有关知识。
(2021秋·安徽安庆·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不断向东北偏移,东北地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地位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下表示意2010—2015年东北三省三大作物产量和单产的变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产量变化率/% 单产变化率/%
玉米 水稻 大豆 玉米 水稻 大豆
黑龙江省 52.48 19.29 ﹣26.77 14.42 4.93 8.23
吉林省 40.01 10.84 ﹣66.47 12.25 ﹣1.99 ﹣21.70
辽宁省 21.99 2.21 ﹣29.62 5.78 27.15 ﹣18.83
3.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会导致粮食( )
A.运输成本上升 B.出口数量扩大
C.作物种类改变 D.储存难度增加
4.引起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单位产量增加 B.育种技术提高
C.化肥使用量增加 D.种植面积扩大
5.2010—2015年东北三省各种农作物产量变化,会导致该区域( )
A.粮食生产多样性增加 B.水稻品种得到优化
C.大豆商品率逐渐下降 D.玉米市场需求增加
【答案】3.A 4.D 5.C
【分析】3.由材料可知,我国粮食生产中心不断向东北偏移,而我国粮食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我国南方地区,因而会造成“北粮南运”的运输成本上升,A正确。对粮食出口和作物种类不会造成影响,B、C错误。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会促进粮食向南方地区运输,不会导致存储难度增加,D错误。故选A。
4.由表中数据可知,黑龙江省玉米的产量增长率远大于单产增长率,说明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增长主要不是由单产提高带来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种植面积扩大,A错误,D正确;育种技术提高和化肥使用量增加主要影响玉米的单产,B、C错误。故选D。
5.读取表中信息分析,2010—2015年东北三省种植的粮食作物的类型没有变化,A错误。水稻产量和单产都有提高,但是无法判断水稻品种是否得到优化,B错误。大豆的产量大幅度下降,会导致大豆商品率逐渐下降,C正确。玉米市场需求增加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不是玉米产量增加导致玉米市场需求量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但农业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021春·山西忻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胡麻是油用亚麻的别称,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亚麻籽油是目前公认的健康食用油品之一。2013年,会宁被授予“中国亚麻籽之乡”称号,会宁胡麻油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会宁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地貌广布。下图为会宁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以下有关胡麻生长习性的推断,正确的是
A.喜高温多雨气候 B.需要湿润、肥沃的土壤
C.耐寒、耐旱、耐贫瘠 D.耐高温、耐渍涝、耐盐碱
7.目前,会宁的胡麻产业发展停滞不前,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市场需求不旺,市场供大于求
B.胡麻种植收益低,农民缺乏积极性
C.科技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
D.自然灾害频繁,胡麻籽生产效益低
8.为促进会宁胡麻产业发展,下列做法效果最好的是
A.扶持一体化龙头企业,打造会宁品牌
B.加大广告资金投入,加强品牌宣传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D.大力扶持胡麻油加工企业发展
【答案】6.C 7.B 8.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6.注意关键句“会宁被授予中国亚麻籽之乡称号”“会宁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地貌广布”,该地气候偏干旱,降水较少,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年均气温较低,不喜高温,对湿润环境要求不高,ABD错误;该地年均气温较低,处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线附近,降水较少且降水变率较大,黄土地貌广布,土壤较为贫瘠,C正确。故选C。
7.亚麻籽油是目前公认的健康食用油品之一,说明胡麻市场需求旺盛,A错;会宁胡麻油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说明产品质量较高,C错;自然灾害频繁,人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不是该地胡麻产业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D错;因此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当地胡麻种植收益较低,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B正确。故选B。
8.会宁胡麻产业的发展,应打造会宁品牌,扶持龙头企业,从而将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降低农户的风险考虑,农户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提高胡麻产量,龙头企业对农户直接收购,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会宁的胡麻产业发展,A正确;该地胡麻已经是国家标志地理产品,通过投入广告资金加强品牌宣传和提高产品质量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BC错;胡麻油加工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刺激农户提高胡麻种植的积极性,才可以讨论产品进一步的深加工问题,D错误,故选A。
(2019春·新疆伊犁·高一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对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与风沙危害
b.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
c.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壤肥沃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a、b B.b、c C.c、d D.a、d
10.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a、b B.b、c C.c、d D.a、d
11.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地热能、沼气等
D.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答案】9.D 10.C 11.D
【分析】1.本题考查区域定位以及区域农业产生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定位,结合各自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首先要了解四地的主要农业生态问题,再准针对性回答。
3.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9.由图上四地的地理位置判断,①是河西走廊农业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春季多风沙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②是云南,气候条件是其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③是华北平原,风沙和春旱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④是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故a、d正确。
故选D
10.①地是河西走廊农业区,气候干旱,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②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故a、b错误;③地区是我国黄淮海平原,多风沙和春旱等灾害,中低产田众多,因此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正确;④地区是我国三江平原,地广人稀,要大力发展机械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d正确;故C正确。
故选C
11.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A错;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天然气,B错;地热能、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C错;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四地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
(2020春·四川宜宾·高三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凤堰古梯田(如图所示)位于陕西南部,被誉为“中国最美田园”,于清代修筑而成,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的坡地上。梯田修筑初期,当地农民夯实梯田底土来改良水稻生长条件。近年来,当地越来越多的梯田由种植水稻改为油菜和果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凤堰古梯田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山地气候
13.梯田修筑初期,当地农民夯实梯田底土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梯田坡度 B.平整土地
C.减少水分下渗 D.加固梯田
14.当地越来越多的梯田由种植水稻改为油菜和果树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需求量减少 B.水热条件发生变化
C.城市化快速发展 D.产业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12.A 13.C 14.D
【解析】12.本题考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该区域的地形图分析,凤堰古梯田地处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的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正确。
13.梯田修筑初期,属于刚开垦的土壤,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故易出现干涸;因此,梯田修筑初期,当地农民夯实梯田底土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下渗,C正确;而降低梯田坡度、平整土地、加固梯田不是夯实底土的目的,ABD错误,故选C。
14.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需求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规模,该地越来越多的梯田由种植水稻改为油菜和果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地产业发展发生了变化,D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需求量会增加,A错;一个区域的水热条件短期内处于稳定状态,B错;城市化快速发展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D错,本题故选D。
(2018秋·江西抚州·高二金溪一中阶段练习)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16.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7.关于图中A、B两省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15.D 16.B 17.B
【解析】15.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平原为东北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最大的优势是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故D项正确。
16.该平原为东北平原,由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占有量多,故该平原的粮食商品率较高,B项符合题意;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是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故选B。
17.根据区域定位,A、B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由于东北地区黑土流失的加重,当地生态问题突出,因此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故B项正确。
(2020秋·江西赣州·高二南康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七虎林”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近年来,虎林市围绕绿色生态农业舞活科技龙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虎林灌区、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等项目,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收活动,粮食生产连年增收。
18.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9.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D.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20.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D.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答案】18.D 19.C 20.D
【解析】18.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属于东部季风气候区,虽然具有大陆性特征,但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选D。
19.虎林位于东北地区,这里的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气温日较差较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经验丰富在我国南方的水稻产区也具备这些条件,不是大米品质优良的因素。题干中阐述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说明没有污染,据此选C。
20.根据材料分析,虎林市将农产品加工,与机械化方向无关;把农产品加工,是延长产业链,不是专门化生产;加工过程不能表明是向优质化方向发展;虎林市农业产品都进行了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增加了收入,据此选D。
【点睛】东北平原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优点,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缺点,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冻害寒潮霜冻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东北大米品质优越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作物生长期长,利于营养积累,品质上乘;再加之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土壤肥沃,施用农药化肥少,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二、综合题
21.(2023春·全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区,适宜在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但不涝的热带环境中生长,直接日照要少于2小时。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深受世人喜爱,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咖啡需求量大。越南人多喝茶,但境内咖啡种植广泛,主要有南部和北部两大咖啡产地;其咖啡产品出口份额仅次于巴西,单价却不足巴西的一半,主要出口未加工的咖啡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下图示意越南地形。
(1)说明与南部相比,越南北部咖啡树种植区的优势条件。
(2)专家指出,越南咖啡产业潜力巨大,试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
(3)说明越南咖啡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
(4)请你为提高越南咖啡的市场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北部种植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较南部低,更适宜咖啡树生长;山地地形,森林广布,多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环境,强日照时数少;山地地形,排水条件好,不易内涝;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咖啡品质高。
(2)咖啡树种植广泛,产量大,原料充足;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且国内市场尚未开发,咖啡产业市场需求量大;以出口未加工的原料为主,咖啡产业链不完善,附加值低,利润提升空间大;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咖啡价格较低。(答对三点)
(3)受季风气候影响,产量不稳定;主要出口未加工的咖啡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国内咖啡产业链短;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答对三点)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咖啡的产量和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其他市场和国内市场,减少对外依赖;打造自有品牌,扩大影响力;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答对四点)
【分析】本题以越南的咖啡种植、销售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咖啡树适宜在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的热带环境中生长,直接日照要少于2小时。结合越南的位置,越南北部种植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较南部低,更适宜咖啡树生长;根据越南地形图,北部多山地地形,森林广布,多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环境,强日照时数少;山地地形,还有利于排水,不易产生内涝;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咖啡品质高。
(2)根据材料,越南境内咖啡树种植广泛,有南部和北部两大咖啡产地,产量大,原料充足;越南咖啡深受世人喜爱,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咖啡需求量大,国际市场需求量大,越南人多喝茶,国内市场尚未开发,咖啡产业市场需求量大;越南主要出口未加工的咖啡产品,咖啡产业链较短,导致咖啡附加值低,利润提升空间大;越南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单价不足巴西的一半,咖啡价格较低。
(3)越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受季风气候影响,产量不稳定;主要出口未加工的咖啡产品,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越南人多喝茶,国内市场较小,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结合其现状进行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越南农业科技水平低,需要加强农户咖啡种植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嫁接或杂交的咖啡幼苗,提高咖啡的产量和质量;由材料可知,越南的咖啡以出口原豆为主,附加值低,应提高咖啡加工能力,延长咖啡生产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越南人多喝茶,国内市场较小,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对此,应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其他市场和国内市场,减少对外依赖;提高品牌意识,打造自有品牌,扩大影响力;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份额。
22.(2023春·广西·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下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地下水开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
(1)据图描述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并指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
【答案】(1)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影响因素:地形、水源。
(2)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分析】本大题以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种植业今后发展的措施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依据图示信息,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由约37%下降到约5%,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发生变化,可推测其影响因素为地形;水稻耗水较多,需要灌溉,海拔较低处便于灌溉,故水源也是其影响因素。
(2)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压力,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针对土地资源压力,可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等。
23.(2023春·内蒙古通辽·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少雨旱作玉米种植区广泛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下图)。该技术第一年6月在宽行追肥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第二年在追肥深耕的宽行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6月再在新的宽行追肥深耕,完成隔年深耕、苗带轮换的宽窄行耕种。
(1)分析宽窄行种植对耕作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
(2)分析宽窄行种植对吉林少雨旱作区土壤墒情(含水量)的改良作用。
(3)从气候角度,分析宽窄行种植对玉米品质提升的影响。
【答案】(1)高茬腐烂还田、追肥深耕,增加土壤肥力;土地休耕,保持土壤肥力;留茬、宽行无种植,减少土壤侵蚀。
(2)留存植物残茬,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残茬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土壤湿度;植物残茬增加区域积雪量,提高土壤含水量;深耕松土,利于雨水下渗和储存。
(3)宽行,增加透光性,利于光合作用;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积累;增加通风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分析】本大题以吉林省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及相关图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肥力、土壤墒情、玉米品质提升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1)该技术在玉米收获时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追肥深耕直接给土壤施肥,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留高茬使土壤紧实,减少流水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苗带轮换的宽窄行耕种即实行的土地休耕制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2)留高茬使土质紧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高茬可看做植被的剩余,其根系的存在有利于下渗;高茬之间可形成积雪区,雪融化之后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深耕会导致部分区域土质疏松,且深度较深,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和储存。
(3)宽行的中间间距大,有利于阳光照射,增加透光性,利于光合作用;夜晚行距宽热量容易散失,温度较低,而白天光照强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由于行距宽通风透气性强,夜晚温度低,可减少病虫害。
【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主要是养分、水分、空气、热量。在实际农业种植中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防止肥力衰退与土壤治理相结合,这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基本原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