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2区域产业结构优化(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春·河南南阳·高二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城乡空间结构是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作用状态,是城乡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下图是我国某矿业城市1985—2010年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该城市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5—2000年产业结构已呈现多元发展 B.1985—2000年因矿产枯竭导致城镇衰退
C.2000—2010年三大产业多中心分散发展 D.2000—2010年产业融合快速带动城镇化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1985—2000年产业结构尚未呈现多元发展; 1985—2000年没有出现矿产枯竭,没有导致城镇衰退;产业融合是指在时间上先后产生、结构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在同一个产业、产业链、产业网中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方式,是用无形渗透有形、高端统御低端、先进提升落后、纵向带动横向,使低端产业成为高端产业的组成部分、实现产业升级的知识运营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企业经营模式,由图可知, 2000—2010年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2000—2010年产业融合快速带动城镇化。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2春·云南曲靖·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根据城市群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贡献度、城市群联系强度和城市群同城化机制等指标,将城市群分为成熟型城市群、成长型城市群、培育型城市群三种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据图可知,我国城市群的分布( )
A.受地形的影响较小 B.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C.空间差异相对较小 D.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3.为提高中心城市贡献度,太原市应( )
A.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B.放开落户限制条件
C.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D.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答案】2.B 3.A
【解析】2.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大,A错误;我国以黑河——腾冲一线为人口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人口分布不均,原因:东南多为平原丘陵地形,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所以人口密集;西北多为山地高原地形,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气候干旱,农业较落后,所以人口稀疏。所以我国城市群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B正确;城市群东多西少,空间差异相对较在, C错误;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不对,D错误。故选B。
3.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是培育型城市群,中心城市贡献度应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经济效益,A正确;放开落户限制条件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对于中心城市贡献度作用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是培育型城市群,中心城市贡献度应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为主。科技创新高地应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4.(2021春·内蒙古赤峰·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完成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
A.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
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
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
D.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答案】D
【详解】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中国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D对;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日本相比,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不具有优势,A错;中国石油资源进口量大,供不应求,B错;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科技目前没有优势,C错。故选D。
【点睛】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改变,创造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面临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的挑战。为此,日本政府将经济发展战略逐步由“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转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对外投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2春·江苏常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图1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图,图2为某学者关于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的研究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经济基础 C.城市行政等级 D.与上海的空间距离
6.近年来上海市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将会( )
①促进区域产业升级②降低其他城市的竞争力
③减轻上海环境污染④推动上海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苏南和浙北相比,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了浙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苏南与上海空间距离较近②苏南城市更多,城市等级普遍更高
③苏南与上海水陆交通更便利④苏南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5.D 6.B 7.B
【解析】5.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地区自然条件相似,A错;读图1和图2可知,南京的经济基础和城市行政等级均高于无锡,但是上海市对无锡的辐射强度高于南京,BC错;对照图1和图2可知,受上海的辐射强度,苏州〉无锡〉常州等,正是因为这些城市与上海的空间距离所影响,D对。故选D。
6.由已学知识可知,近年来上海市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反映了其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其他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能够提高其他城市的竞争力,①对,②错;产业转型同时促进上海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减轻上海环境污染,③对;产业转型并不会推动上海人口大量外迁,④错。综上分析,①③符合题意,B对,排除ACD。故选B。
7.读图可知,苏南和浙北与上海空间距离差别不大,①错;结合图和已学知识,与浙北相比,苏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经济基础更好,城市更多,城市等级普遍更高,②对;苏南与上海位于长江沿岸,浙北为山区,所以苏南与上海水陆交通更便利,③对;苏南和浙北对外开放程度差别不大,④错。综上分析,苏南和浙北相比,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了浙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②③,B对,排除ACD。故选B。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辐射功能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的范围来表示。城市腹地范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腹地范围和腹地条件(农业、矿产资源、产业基础、交通等)。
(2022春·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技术与人才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成为城市创新发展与升级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下图为长三角企业人才流动网络空间格局,链接粗细对应流动规模的强弱,城市之间呈现两条相交的弧线,顺时针方向为两地间企业人才流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反映( )
A.上海与杭州之间人才流动强度大 B.江苏北部人才流动强度较南部强
C.安徽各地市均为人才净流入地区 D.浙江沿海地市人才流动强度最小
9.高端人才往往随企业的迁移而流动,图中显示上海为人才净流出地区,主导该现象发生的主要产业是( )
A.金融业 B.文创产业 C.信息产业 D.制造业
【答案】8.A 9.D
【解析】8.上海与杭州之间链接较粗,表明流动规模较强,人才流动强度大 ,A正确;江苏北部链接较南部细,人才流动强度较南部弱,B错误;安徽各地市不全是人才净流入地区 ,也有净流出区,C错误;浙江沿海地市链接较粗,人才流动强度大,D错误。故选A。
9.随着产业不断升级优化,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成为上海的首要任务之一,大批制造业等多行业的“搬迁转移”,因此,上海为人才净流出地区,主导该现象发生的主要产业是制造业,D正确;金融业、文创产业、信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上海不会将其转移,ABC错误。故选D。
【点睛】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2022春·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耕地面积极为有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代代石狮人漂洋过海,去海外谋生,使石狮市成为著名侨乡。改革开放后,石狮市服装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大,石狮市服装产业正不断进行调整和转型。据此完成问题。
10.石狮市服装产业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是( )
A.侨乡的优势 B.农业生产条件优 C.改革开放政策 D.劳动力充足
11.石狮市服装产业集聚有利于( )
A.增大企业竞争压力 B.促进服装企业分工协作
C.提高对外出口价格 D.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12.石狮市服装产业调整转型最应该( )
A.树立国际品牌,提高服装附加值 B.使用机器人加工,降低成本
C.向东南亚转移,以便开拓国际市场 D.进口新面料,提升服装品质
【答案】10.A 11.B 12.A
【解析】10.由材料可知,石狮市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后,华人华侨回乡投资,促进了当地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是其服装产业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A正确;改革开放政策、劳动力丰富是一般服装产业发展的共同优势,CD与题意不符;农业生产条件优不是服装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错。故本题选A。
11.服装产业在石狮市集聚到一定程度会增大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但这不是对当地企业的有利影响,A错;由于有多家服装企业集聚,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B正确;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服装对外出口价格会降低,C错;服装工业集聚可能会加重污染,D错。故本题选B。
12.随着服装产业的深入发展,仅依靠加工或扩大产量已经不能使当地服装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树立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服装的附加值,A正确;使用机器人加工有利于减轻对劳动力的依赖,但只是影响服装产业的加工环节,对服装产业的调整转型影响不大,企业应加大设计、研发力度,B错;石狮市的服装早已经面向国际市场,向东南亚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错;进口新面料,提升服装品质主要还是加工制造环节,D错。故本题选A。
【点睛】转型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防止被低端锁定的过程。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优化,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产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第二产业方面的问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特别在真正的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优势。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其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2021秋·黑龙江牡丹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14.进入工业和后工业经济时代,可能出现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答案】13.A 14.B
【解析】13.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所以其主导因素是环境;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4.由图可知,农业经济时代,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要素;进入工业和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要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B正确。农业经济没有消失,A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多,C错误;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加大,D错误。所以选B。
【点睛】20世纪70,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后,进入后工业经济时代,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意图是人与人之间知识的竞争,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科技专家之所以拥有权力,全凭他们受的专业教育与技术专长。
(2022春·江苏连云港·高二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关系(2018年)。目前,肇庆、江门、惠州等人口持续减少,被誉为“人口收缩型城市”。针对这些收缩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它们“瘦身强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空间距离 B.产业布局 C.服务范围 D.城市等级
16.面对城市收缩,这些城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②加快工业化进程③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5.B 16.C
【分析】15.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的强度,与其产业的互补性有关,B正确;由图可知,图中城市等级、服务范围、城市空间距离与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故与产业布局相比,不属于主要因素。因此本题排除ACD三项,选B。
16.面对城市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①正确;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②错误;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③错误;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收缩型城市意味着产业的发展有可能进入衰退阶段,因此要“瘦身强体”,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出路,延长产业链。
(2022春·广东揭阳·高三普宁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共享村落”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产,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下图示意“共享村落”主要用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共享村落”建设,可以( )
①增加村民财产收益②满足城市人田园梦想③促进相关产业发展④加快当地城镇化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共享村落”实现了城乡居民权益共享、发展共享,顺应了( )
A.产城融合发展大趋势 B.区际协调发展大趋势
C.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 D.产业协调发展大趋势
【答案】17.A 18.C
【分析】17.通过建设共享村落,村民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产,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居住、养老、文化等产业,再加上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城市市民前来旅游观光,所以共享村落的建设可以增加村民的财产收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①、②正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开始向往安静悠闲的田园生活,而共享村落的建设可以满足城市市民在农村租赁土地、在农村养老的田园梦想,③正确;材料信息表明,“共享村落”建设主要是为了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促进乡村振兴,并不是为了加快当地城镇化速度,如果想加快城镇化速度应该把这些闲置房屋都盖成高楼大厦,而不是建设共享村落,④错。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③正确。故本题排除BCD,选A。
18.“共享村落”实现了城乡居民权益共享、发展共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市资本、资源流入农村,推动“三农”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实现城乡发展双赢,顺应了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C项正确;“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和人三者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目的是使城市化更加成熟优化,主要体现的是产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共享村落没有什么关系,A项错误;区际协调发展的范围较广,材料更主要地是体现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发展,B错;产业协调发展主要是三大产业的比重关系调和,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D错。故本题选C。
【点睛】“共享村落”是指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的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农民通过“共享村落”平台,将闲置的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出租,获得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
(2022春·浙江金华·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B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分布 B.交通 C.水源条件 D.矿产分布
20.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地区具有发展沿边贸易的优势 B.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C.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答案】19.B 20.B
【分析】19.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工业生产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产业带沿交通线发展,所以产业带呈各长条状分布,B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呈点状分布,A错误。图示产业带分布在山谷中,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不是水源,C错误。矿产分布呈点状,不是产业带呈长条状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20.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C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没有发展沿边贸易的条件,A错误。C地区水能、天然气等能源充足,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B正确。D地区是横断山区,交通不便,C错误。D地区位于云南省,邻国众多是边境贸易发展的优势,D错误。故选B。
【点睛】产业升级的途径:1、通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促转型升级。推进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挖掘和提升存量产能的巨大潜力。2、通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转型升级。3、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促转型升级。4、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转型升级。
二、综合题
21.(2023春·湖南衡阳·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川崎1924年设市,当时的人口规模为5.5万人,与当时的东京和横滨两大都市相比,川崎只是一个海滨“小镇”。川崎设市后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日本近代化的快速推进,建立了以钢铁、石油、化工、造船等为主的重工业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张,20世纪70年代,川崎市人口突破100万。随着城市的扩张与工业化的发展,川崎市传统制造业问题突出,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川崎市摸索出了一条从工业都市向研发产业都市、从生产型都市向居住型都市转变的转型之路。
(1)指出川崎市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2)推测20世纪70年代后,川崎市产业转型的主要原因。
(3)说明川崎市向居住型都市转变的有利条件。
【答案】(1)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起步,城市化起步较早;城市化速度快。
(2)日本矿产资源缺乏,对外依赖严重;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单一;重工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产品市场需求量下降,市场竞争激烈;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地处东京和横滨两大都市之间,且距离两大都市较近;与两大都市相比,川崎市地价较低,居住成本较低;城市规模相对较小,靠近海洋,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们居住。
【分析】本大题以日本川崎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历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化、产业转型、城市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川崎市城市化的主要特点,需从城市化起步时间和发展速度两方面去归纳。由材料可知,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起步,城市化起步较早;城市化速度快。
(2)分析川崎市产业转型的原因时,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线索,这个阶段受新技术革命冲击,传统工业面临的挑战较大。二是产业线索,其产业是以钢铁、石油、化工、造船等为主的重工业,生产要素如原料、燃料对外依赖严重,且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产品的市场适应性较差,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产品市场需求量下降;传统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3)从生产型都市向居住型都市转变一方面要求川崎市离居民工作城市较近,一方面要求川崎市居住条件好、居住成本低、城市环境质量好。读图可知,川崎市距东京和横滨两大都市较近,且有彼此间有高速公路相联系,交通便利;和东京、横滨比,川崎市地价、房价较低;城市规模相对较小,靠近海洋,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们居住。
22.(2023春·甘肃张掖·高二高台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第聂伯河为乌克兰境内最大的河流。该河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提供全国60%的水资源,且有“欧洲粮仓”之称。该河已建成一系列水库,重点围绕水电和灌溉形成梯级开发。图1为乌克兰区域图,图2为乌克兰各产业所占比重图。
材料二:2019年乌克兰原油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90%,天然气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70%。
(1)分析乌克兰第聂伯河流域成为“欧洲粮仓”的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析第聂伯河水库重点开发水电和灌溉的合理性。
(3)从产业结构角度,为乌克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答案】(1)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大规模生产;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合理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乌克兰能源紧缺,对外依赖度大,需加强国内能源开发;流域内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大,加上夏季蒸发旺盛、降水不足,灌溉用水量大。
(3)保持重工业国防工业的优势;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快轻工业改革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掘农业生产优势条件,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分析】本题以乌克兰第聂伯河流域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农业区位、流域开发、产业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乌克兰第聂伯河流域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据材料可知,乌克兰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第聂伯河流经,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作物生长。
(2)第聂伯河为乌克兰境内最大的河流,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乌克兰原油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90%,能源紧缺,对外依赖度大,开发水电,可以加强国内能源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流域内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大,农业发达,加上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因此,第聂伯河水库重点开发水电和灌溉。
(3)根据乌克兰各产业所占比重图可知,乌克兰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占比大,农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小,轻工业落后。因此未来乌克兰的产业发展应在保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优势的同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快涉及民生的轻工业的改革步伐,增加轻工业再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掘农业生产优势条件,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3.(2023春·云南·高三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地势平坦,经济发达。截至2022年9月,总人口达到265.8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约占85%。卡塔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气产业是其经济支柱。
材料二 第二十二届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于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到12月18日间在卡塔尔国内5个城市的8座球场进行,在12个球馆安装大量空调,这是史上第一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的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卢赛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的世界杯主场馆,用时1774天打造,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设计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
(1)分析此次世界杯在北半球冬季举行的原因。
(2)推测卡塔尔的产业结构特点,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3)说明卡塔尔人口结构特点及其带来的有利影响。
(4)结合“中国打造卢赛尔体育场”,阐述你的感受。
【答案】(1)卡塔尔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炎热;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卡塔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冬季日照时间较短,气温相对较低,气候较为凉爽。
(2)卡塔尔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石化产业为其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建议:因地制宜,培育良种,发展集约型农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3)卡塔尔人口结构外籍人口所占比重大,以外籍人口为主。
有利影响:大量移民的涌入缓解劳动力的不足;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卡塔尔的对外文化交流。
(4)崇尚合作共赢,提高国际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赚取外汇;输出中国技术标准,展现大国实力;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区域产业结构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区域人口结构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区域间经济合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主要结合卡塔尔当地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作答。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卡塔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气候炎热为热带沙漠气候。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卡塔尔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较较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气温相对适宜。同时,冬季日照时间相对较短,获得太阳辐射的时间长度有限,气候相对凉爽,有利于世界杯的举行。
(2)根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卡塔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气产业是其经济支柱,由此可推测,卡塔尔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同时石化产业为其主导产业,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丰富产业结构类型,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比如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光照强,热量充足的优势,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集约型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对于第二产业而言,应该加大技术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3)根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卡塔尔总人口达265.8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约占85%,由此可知,卡塔尔人口结构以外籍人口为主。其有利影响主要是: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联系和交流。大量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4)根据材料可知,卢塞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的世界杯主场馆,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设计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所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应该输出中国技术标准,展现我国大国实力,同时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技术协作,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相关企业应积极开发国际市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赚取外汇。该体育场由中国企业承建,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要常倡导合作共赢的意识,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2区域产业结构优化(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春·河南南阳·高二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城乡空间结构是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作用状态,是城乡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下图是我国某矿业城市1985—2010年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该城市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5—2000年产业结构已呈现多元发展 B.1985—2000年因矿产枯竭导致城镇衰退
C.2000—2010年三大产业多中心分散发展 D.2000—2010年产业融合快速带动城镇化
(2022春·云南曲靖·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根据城市群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贡献度、城市群联系强度和城市群同城化机制等指标,将城市群分为成熟型城市群、成长型城市群、培育型城市群三种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据图可知,我国城市群的分布( )
A.受地形的影响较小 B.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C.空间差异相对较小 D.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3.为提高中心城市贡献度,太原市应( )
A.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B.放开落户限制条件
C.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D.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4.(2021春·内蒙古赤峰·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完成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
A.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
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
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
D.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2022春·江苏常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图1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图,图2为某学者关于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的研究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经济基础 C.城市行政等级 D.与上海的空间距离
6.近年来上海市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将会( )
①促进区域产业升级②降低其他城市的竞争力
③减轻上海环境污染④推动上海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苏南和浙北相比,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了浙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苏南与上海空间距离较近②苏南城市更多,城市等级普遍更高
③苏南与上海水陆交通更便利④苏南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春·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技术与人才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成为城市创新发展与升级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下图为长三角企业人才流动网络空间格局,链接粗细对应流动规模的强弱,城市之间呈现两条相交的弧线,顺时针方向为两地间企业人才流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反映( )
A.上海与杭州之间人才流动强度大 B.江苏北部人才流动强度较南部强
C.安徽各地市均为人才净流入地区 D.浙江沿海地市人才流动强度最小
9.高端人才往往随企业的迁移而流动,图中显示上海为人才净流出地区,主导该现象发生的主要产业是( )
A.金融业 B.文创产业 C.信息产业 D.制造业
(2022春·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耕地面积极为有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代代石狮人漂洋过海,去海外谋生,使石狮市成为著名侨乡。改革开放后,石狮市服装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大,石狮市服装产业正不断进行调整和转型。据此完成问题。
10.石狮市服装产业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是( )
A.侨乡的优势 B.农业生产条件优 C.改革开放政策 D.劳动力充足
11.石狮市服装产业集聚有利于( )
A.增大企业竞争压力 B.促进服装企业分工协作
C.提高对外出口价格 D.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12.石狮市服装产业调整转型最应该( )
A.树立国际品牌,提高服装附加值 B.使用机器人加工,降低成本
C.向东南亚转移,以便开拓国际市场 D.进口新面料,提升服装品质
(2021秋·黑龙江牡丹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14.进入工业和后工业经济时代,可能出现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2022春·江苏连云港·高二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关系(2018年)。目前,肇庆、江门、惠州等人口持续减少,被誉为“人口收缩型城市”。针对这些收缩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它们“瘦身强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空间距离 B.产业布局 C.服务范围 D.城市等级
16.面对城市收缩,这些城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②加快工业化进程③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2春·广东揭阳·高三普宁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共享村落”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产,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下图示意“共享村落”主要用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共享村落”建设,可以( )
①增加村民财产收益②满足城市人田园梦想③促进相关产业发展④加快当地城镇化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共享村落”实现了城乡居民权益共享、发展共享,顺应了( )
A.产城融合发展大趋势 B.区际协调发展大趋势
C.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 D.产业协调发展大趋势
(2022春·浙江金华·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B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分布 B.交通 C.水源条件 D.矿产分布
20.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地区具有发展沿边贸易的优势 B.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C.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二、综合题
21.(2023春·湖南衡阳·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川崎1924年设市,当时的人口规模为5.5万人,与当时的东京和横滨两大都市相比,川崎只是一个海滨“小镇”。川崎设市后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日本近代化的快速推进,建立了以钢铁、石油、化工、造船等为主的重工业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张,20世纪70年代,川崎市人口突破100万。随着城市的扩张与工业化的发展,川崎市传统制造业问题突出,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川崎市摸索出了一条从工业都市向研发产业都市、从生产型都市向居住型都市转变的转型之路。
(1)指出川崎市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2)推测20世纪70年代后,川崎市产业转型的主要原因。
(3)说明川崎市向居住型都市转变的有利条件。
22.(2023春·甘肃张掖·高二高台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第聂伯河为乌克兰境内最大的河流。该河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提供全国60%的水资源,且有“欧洲粮仓”之称。该河已建成一系列水库,重点围绕水电和灌溉形成梯级开发。图1为乌克兰区域图,图2为乌克兰各产业所占比重图。
材料二:2019年乌克兰原油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90%,天然气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70%。
(1)分析乌克兰第聂伯河流域成为“欧洲粮仓”的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析第聂伯河水库重点开发水电和灌溉的合理性。
(3)从产业结构角度,为乌克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23.(2023春·云南·高三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地势平坦,经济发达。截至2022年9月,总人口达到265.8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约占85%。卡塔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气产业是其经济支柱。
材料二 第二十二届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于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到12月18日间在卡塔尔国内5个城市的8座球场进行,在12个球馆安装大量空调,这是史上第一次在北半球冬季举办的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卢赛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的世界杯主场馆,用时1774天打造,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设计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
(1)分析此次世界杯在北半球冬季举行的原因。
(2)推测卡塔尔的产业结构特点,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3)说明卡塔尔人口结构特点及其带来的有利影响。
(4)结合“中国打造卢赛尔体育场”,阐述你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