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13.3产业转移(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13.3产业转移(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1 17:54: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3产业转移(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云南曲靖·高二会泽县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该图是沿20 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缓的唯一原因是地壳运动长期不活跃
B.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的移动有关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D.所在国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将工厂转移到乙地区的最重要原因是乙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资金雄厚 C.科技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
(2019秋·安徽阜阳·高三安徽省太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总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地发展与升级,第二次产业转移时,美国逐步把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进入2000年后,我国正扮演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承接者的角色。下图为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第二次产业转移时,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特点是( )
A.产业利润下降 B.技术遇到瓶颈 C.产业链更细化 D.国内市场饱和
4.我国承接半导体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科技领先 B.市场广阔 C.人才众多 D.产业升级
(2019春·四川宜宾·高一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并且裁减2000余名员工。2018年1月,日本著名的多元化材料生产商日东电工宣布中国苏州工厂停产,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中国无锡工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摄影需求不足 B.智能手机的普及
C.技术工人缺乏 D.经济增长减缓,购买力下降
6.日东电工企业最可能( )
A.向美国转移 B.回迁日本 C.向欧洲转移 D.向印度、东南亚转移
(2019秋·四川成都·高二双流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7.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8.图示内容可反映出我国( )
A.城镇化水平越高,制造业份额越多 B.制造业具有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
C.沿海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入地区 D.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
(2020秋·湖南张家界·高二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19年1月7日,世界著名电动汽车厂商——美国特斯拉第一座海外独资工厂在上海开工建设。初期先建成组装生产线,随后工厂将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推进特斯拉“国产化”进程。工厂年底试产Model3与ModelY等系列的基础款车型,而豪华长续航ModelS和ModelX等系列车型将来仍在美国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特斯拉海外工厂建成初期,上海为工厂主要提供( )
A.原料 B.主要配件 C.劳动力 D.技术
10.特斯拉的“国产化”,可能给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带来( )
A.国产车受冲击 B.核心部件供应紧张 C.技术革命性提升 D.生产体系更完善
11.豪华长续航车型仍在美国生产,主要原因是( )
A.中美贸易壁垒 B.中国市场狭小 C.中国技术人才缺乏 D.美国政策保护
(2022秋·河南郑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在产业结构转型、用工成本上升等宏观背景下,部分跨国企业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地。据此,回答下列题。
12.最有可能从我国转移出去的产业是( )
A.纺织业与高级服装设计 B.瓶装饮料与石油加工工业
C.陶瓷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 D.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
13.部分跨国企业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东南亚、非洲,主要是由于承接地( )
A.优惠的税收政策 B.市场需求大 C.原料、能源丰富 D.劳动力价格低
14.面对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对于新建项目进行价格管制、紧缩信贷②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③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2秋·河南驻马店·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进入21世纪后,根据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我国被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和气候温暖 B.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运输和通信便捷 D.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
16.在当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我国中部地区需要( )
A.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B.振兴老工业基地
C.加快产业转移速度 D.培养和输送人才
(2022秋·甘肃张掖·高二统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东南亚某地区略图,乙城市集中了该国50%以上的工业企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甲地区纵横的河网发挥的作用不包括( )
A.方便交通 B.雨季分洪 C.农田灌溉 D.城市防卫
18.乙城市是东南亚主要的外资流入地,其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有( )
①工业协作条件较好 ②高素质人才多 ③便捷的交通 ④发达的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秋·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我国制造业重心移动能反映我国经济活动的长期变化,下图为1987~2017年我国制造业重心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制造业重心转移最慢的时段是( )
A.1987~1992 B.1992~1997 C.2002~2007 D.2012~2017
20.下列制造业重心转移时段中,叙述正确的是( )
A.1987~1992年,受“一带一路”影响 B.1997~2002年,受东北崛起政策影响
C.2002~2007年,会加剧东部人口流入 D.2012~2017年,加快东南部产业升级
二、综合题
21.(2022秋·河南南阳·高二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动腊县地处云南西双版纳,橡胶产业是动腊县的主导产业。20世纪80年代,随着甘蔗价格的提高,动腊制糖工业起步。20世纪90年代后期,制糖产业逐渐由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向云南、广西等西部省区转移。1997年动腊县承接制糖产业转移,兴建动腊糖厂。与广东、广西等地相比,动腊当地甘蔗榨季较长,每年9月底到12月陆续采收甘蔗,压榨蔗糖可持续到次年6月初。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中国在动腊县设置了客货火车站,使其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这为动腊制糖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下图示意动腊县的位置。
(1)分析1997年动腊县承接制糖产业转移的原因。
(2)中老铁路的开通为动腊制糖产业带来新的机遇,试从扩大市场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22.(2023春·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二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后半期,美国基于国内劳动力成本高和保护环境的考虑,开始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向不发达国家转移,即“去工业化”。1970年,美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38%、59%;而到了2000年,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6%、24.9%、73.5%,同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5.1%。
材料二:自2008年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倡再工业化战略。2017年美国某位政府要员上台后更是秉持“美国优先”原则,主动设置贸易壁垒并实施贸易保护以增强本国制造业优势,促使跨国公司的产业回流本国,以此重振美国制造业。
(1)简述20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去工业化”对其国内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2)指出美国制造业回迁本土的优势条件。
(3)面对发达国家制造业从中国回流本国的态势,分析中国制造业应采取的对策。
23.(2023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世纪初,西方国家对津巴布韦实施经济制裁,津巴布韦提出了“向东看”的政策,加强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合作,大量中国移民在津巴布韦投资设厂(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首都哈拉雷是津巴布韦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津巴布韦境内中国移民办企业最多的城市。下图示意津巴布韦的位置。
(1)指出哈拉雷吸引中国移民开办企业的主要优势。
(2)推测中国移民在哈拉雷开办企业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说出中国移民开办企业对哈拉雷产生的积极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3产业转移(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云南曲靖·高二会泽县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该图是沿20 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缓的唯一原因是地壳运动长期不活跃
B.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的移动有关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D.所在国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将工厂转移到乙地区的最重要原因是乙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资金雄厚 C.科技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
【答案】1.B 2.D
【解析】1.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为德干高原,为古老台地,地势较高,A错误;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盛行湿润的西南季风,高温多雨,冬季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少雨,B正确;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所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C错误;甲地所在国为印度,并非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D错误。故选B。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向东南亚转移的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非资源密集型,矿产资源丰富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错误;乙地区为东南亚,经济落后,资金并不雄厚,B错误;东南亚科技水平低,C错误;发达国家将工厂转移到乙地区的最重要原因是东南亚劳动力丰富,D正确。故选D。
【点睛】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或资金) 这两种要素中,单位劳动占用的资本 (或资金) 数量较少的那一类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质上是指资本 (或资金) 有机构成较低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成本中劳动耗费所占比重较大,而物质资本耗费所占比重较小,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
(2019秋·安徽阜阳·高三安徽省太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总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地发展与升级,第二次产业转移时,美国逐步把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进入2000年后,我国正扮演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承接者的角色。下图为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第二次产业转移时,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特点是( )
A.产业利润下降 B.技术遇到瓶颈 C.产业链更细化 D.国内市场饱和
4.我国承接半导体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科技领先 B.市场广阔 C.人才众多 D.产业升级
【答案】3.C 4.B
【解析】3.第二次转移时,美国逐步把IC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说明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生产特点是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美国掌握着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C正确。产业利润仍在上升,A错误;技术仍在不断提高,B错误;国内市场未饱和,D错误;故选C。
4.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和人才,但科技条件和人才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AC错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生产和消费国,B正确;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是承接半导体产业转移后的有利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市场、产业升级、就业、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考虑。有利于增加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
(2019春·四川宜宾·高一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并且裁减2000余名员工。2018年1月,日本著名的多元化材料生产商日东电工宣布中国苏州工厂停产,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中国无锡工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摄影需求不足 B.智能手机的普及
C.技术工人缺乏 D.经济增长减缓,购买力下降
6.日东电工企业最可能( )
A.向美国转移 B.回迁日本 C.向欧洲转移 D.向印度、东南亚转移
【答案】5.B 6.D
【解析】5.随着智能手机配备的摄像头实现高功能化,小型数码相机市场受到强烈冲击且正在急速缩小,购买数码相机的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降低,故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中国无锡工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B正确;中国市场广阔,技术人才众多,摄影需求不足、技术工人缺乏、当地购买力下降不符合中国实际,排除ACD;故选B。
6.日东电工产业转移主要是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选项中印度、东南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技术力量较日本落后,是产业转移的目的地,D正确;美国、 日本本土、欧洲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不符合产业转移规律,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019秋·四川成都·高二双流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7.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8.图示内容可反映出我国( )
A.城镇化水平越高,制造业份额越多 B.制造业具有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
C.沿海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入地区 D.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7.C 8.B
【解析】7.根据材料可知,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①制造业所占份额较多,应为技术密集型产业,C正确,A、B、D错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科技、高素质劳动力要求较高,且一般占地面积较小,靠近高校或研究所;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集中程度高,例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其产业链长,生产部门占地面积广阔,一般布局在近资源或交通的地区,城市地价较低的远郊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布局在城市化水平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所以正确答案是C。
8.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水平越高,制造业份额会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会升高,A错误;制造业转型升级一般遵循:劳动密集型-资本(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B正确;一般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的区位优势,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出区,C错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
【点睛】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律:劳动密集型-资本(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转移方向:经济发达区向欠发达区转移。
(2020秋·湖南张家界·高二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19年1月7日,世界著名电动汽车厂商——美国特斯拉第一座海外独资工厂在上海开工建设。初期先建成组装生产线,随后工厂将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推进特斯拉“国产化”进程。工厂年底试产Model3与ModelY等系列的基础款车型,而豪华长续航ModelS和ModelX等系列车型将来仍在美国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特斯拉海外工厂建成初期,上海为工厂主要提供( )
A.原料 B.主要配件 C.劳动力 D.技术
10.特斯拉的“国产化”,可能给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带来( )
A.国产车受冲击 B.核心部件供应紧张 C.技术革命性提升 D.生产体系更完善
11.豪华长续航车型仍在美国生产,主要原因是( )
A.中美贸易壁垒 B.中国市场狭小 C.中国技术人才缺乏 D.美国政策保护
【答案】9.C 10.A 11.D
【解析】9.特斯拉海外工厂建成初期,先建成组装生产线,故上海为工厂主要提供生产工人,负责产品的组装,C正确。上海原料缺乏,A错误。上海当时经济水平较低,配件和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生产,BD错误。故选C。
10.特斯拉的“国产化”,但其核心部件还是在美国生产,技术影响有限,BC错误。受劳动力、关税等成本降低的影响,汽车价格降低,国产车的价格优势将不明显,故国产车受冲击,A正确。我国汽车行业已经有较完善生产体系,且一个汽车企业对我国汽车行业的生产体系影响有限,D错误。故选A。
11.为避开中美贸易壁垒,应在中国生产,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快,人口众多,市场广阔,B错误。工厂的很多技术来自美国,故中国技术人才对工厂影响小,C错误。豪华长续航Model S和Model X等系列车型的电池核心技术和软件等优势,为防止外泄,美国政策不允许其在外生产,D正确。故选D。
【点睛】通过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分析,说明我国实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国制造业回归等现象的原因;能够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和工业结构特点,为区域的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2022秋·河南郑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在产业结构转型、用工成本上升等宏观背景下,部分跨国企业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地。据此,回答下列题。
12.最有可能从我国转移出去的产业是( )
A.纺织业与高级服装设计 B.瓶装饮料与石油加工工业
C.陶瓷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 D.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
13.部分跨国企业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东南亚、非洲,主要是由于承接地( )
A.优惠的税收政策 B.市场需求大 C.原料、能源丰富 D.劳动力价格低
14.面对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对于新建项目进行价格管制、紧缩信贷②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③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2.D 13.D 14.C
【解析】12.据材料可知,由于我国用工成本的上升,转移出去的产业大部分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故D正确;高级服装设计属于技术指向型,瓶装饮料和石油加工属于市场指向型,陶瓷制造属于原料指向型,汽车制造属于市场指向型,ABC错误。故选D。
13.在产业结构转型、用工成本上升等宏观背景下,部分跨国企业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地,由于我国用工成本的上升,转移出去的产业大部分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承接地的劳动力价格低,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对于新建项目进行价格管制、紧缩信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①错误;面对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应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②正确;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高素质的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高,③错误;面对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我国要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产业结构转型指由于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产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产业发展遇到多重约束,必须通过提升产业素质,升级置换和重组产业要素,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以满足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2022秋·河南驻马店·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进入21世纪后,根据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我国被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和气候温暖 B.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运输和通信便捷 D.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
16.在当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我国中部地区需要( )
A.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B.振兴老工业基地
C.加快产业转移速度 D.培养和输送人才
【答案】15.B 16.A
【解析】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中部地区北部的煤炭和南部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B正确;从地形上看,北部为起伏不平的黄土高原,气候凉爽,中南部为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气候温暖,A错误;受地形的影响,交通运输和通信线路较少,C错误;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D错误。故选B。
16.促进我国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国家的重大战略,中部地区煤炭、水能等能源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应发挥能源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如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等,A正确;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是东北地区,B错误;需加快产业转移速度与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是东部地区,CD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
(2022秋·甘肃张掖·高二统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东南亚某地区略图,乙城市集中了该国50%以上的工业企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甲地区纵横的河网发挥的作用不包括( )
A.方便交通 B.雨季分洪 C.农田灌溉 D.城市防卫
18.乙城市是东南亚主要的外资流入地,其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有( )
①工业协作条件较好 ②高素质人才多 ③便捷的交通 ④发达的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7.D 18.C
【解析】17.甲地区纵横的河网发挥的作用,水运,方便交通;雨季分洪;旱季农田灌溉;ABC不符合题干要求。河流的防卫功能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忽略,D符合题干要求,D正确。故选D。
18.根据材料“乙城市集中了该国50%以上的工业企业”,所以乙城市是东南亚主要的外资流入地,其吸引美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包括①工业的协作条件较好:③乙城市监控湄南河和泰国湾,有铁路经过,且北部有机场,交通便捷;①正确,该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较落后,人口素质较低,因此②高素质人才多、④发达的科技,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 C正确。故选C。
【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2022秋·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我国制造业重心移动能反映我国经济活动的长期变化,下图为1987~2017年我国制造业重心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制造业重心转移最慢的时段是( )
A.1987~1992 B.1992~1997 C.2002~2007 D.2012~2017
20.下列制造业重心转移时段中,叙述正确的是( )
A.1987~1992年,受“一带一路”影响 B.1997~2002年,受东北崛起政策影响
C.2002~2007年,会加剧东部人口流入 D.2012~2017年,加快东南部产业升级
【答案】19.C 20.D
【解析】19.观察1987~2017年我国制造业重心的分布图,1987~1992、1992~1997、2012~2017,制造业重心转移距离较远,说明转移较为迅速,ABD错误;2002~2007,转移距离最近,说明我国制造业重心转移最慢,C正确。故选C。
20.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1987~1992年,不可能受“一带一路”影响,A错误;1997~2002年,制造业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说明不受东北崛起政策影响,B错误;2002~2007年,制造业重心向西转移,说明西部制造业有一定发展,西部地区人口流入增多,C错误;2012~2017年,制造业重心迅速向西南方向转移,东南部产业升级,将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D正确。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二、综合题
21.(2022秋·河南南阳·高二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动腊县地处云南西双版纳,橡胶产业是动腊县的主导产业。20世纪80年代,随着甘蔗价格的提高,动腊制糖工业起步。20世纪90年代后期,制糖产业逐渐由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向云南、广西等西部省区转移。1997年动腊县承接制糖产业转移,兴建动腊糖厂。与广东、广西等地相比,动腊当地甘蔗榨季较长,每年9月底到12月陆续采收甘蔗,压榨蔗糖可持续到次年6月初。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中国在动腊县设置了客货火车站,使其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这为动腊制糖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下图示意动腊县的位置。
(1)分析1997年动腊县承接制糖产业转移的原因。
(2)中老铁路的开通为动腊制糖产业带来新的机遇,试从扩大市场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1)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动腊气候温暖湿润,土地充足且价格低,适宜大规模种植甘蔗;为减轻对橡胶(单一)产业的依赖,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中老铁路的通车带动沿线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吸引人口迁入,沿线市场扩大;便于利用中老铁路向老挝人口稠密的首都地区运送蔗糖;借助中老铁路及其他铁路通过泰国出海,进一步开拓市场。
【分析】本大题以西双版纳动腊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产业转移因素、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东部沿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低,需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动腊纬度低,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湿润,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廉价,未开发土地多,土地充足且价格低,生产成本低,适宜大规模种植甘蔗,原料丰富;橡胶产业是动腊县的主导产业,为减轻对橡胶(单一)产业的依赖,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从而承接了制糖产业转移。
(2)中老铁路的通车带动沿线地区进行商品流动和经贸往来,促进沿线交流与合作,利于沿线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沿线市场扩大;中老铁路直通万象,便于利用中老铁路向老挝人口稠密的首都地区运送蔗糖,国际消费市场广阔;借助中老铁路及其他铁路通过泰国出海,进行出口,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22.(2023春·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二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后半期,美国基于国内劳动力成本高和保护环境的考虑,开始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向不发达国家转移,即“去工业化”。1970年,美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38%、59%;而到了2000年,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6%、24.9%、73.5%,同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5.1%。
材料二:自2008年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倡再工业化战略。2017年美国某位政府要员上台后更是秉持“美国优先”原则,主动设置贸易壁垒并实施贸易保护以增强本国制造业优势,促使跨国公司的产业回流本国,以此重振美国制造业。
(1)简述20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去工业化”对其国内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2)指出美国制造业回迁本土的优势条件。
(3)面对发达国家制造业从中国回流本国的态势,分析中国制造业应采取的对策。
【答案】(1)导致工业失业人员增加;工人收入减少;贫困、治安等社会问题加剧;加剧城市空心化,影响城镇化发展。
(2)劳动力素质高;技术水平高;政府政策支持。
(3)完善产业链,建设高质量、现代的产业链;挖掘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激发国内消费活力;加大科技投入,促使制造业升级;给予政策扶持,减税降费,降低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工业发展的“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战略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美国的“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中国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详解】(1)工业化中,中、低端环节制造业位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利润最低,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中、低端的制造业不断向外国迁移。但真正解决就业的还是制造业,制造业的大量外迁,导致工业失业人员增加,工人收入减少;由于收入减少,城市产生贫困、治安等环境和社会问题;产业外迁,加剧城市空心化,减少财政收入和城市建设,影响城镇化发展。
(2)美国再工业化的区位优势:美国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美国经济发达,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条较齐全;美国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有强大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技术水平高,制造业的后劲十足;美国金融市场发达,融资渠道较完善,有发达、灵活的资本市场;由材料“2017年美国某位政府要员上台后更是秉持‘美国优先’原则,主动设置贸易壁垒并实施贸易保护以增强本国制造业优势,促使跨国公司的产业回流本国,以此重振美国制造业”可知,美国政府政策支持。这些都有利于美国实现再工业化。
(3)面对发达国家制造业从中国回流本国的态势,中国制造业应采取的对策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产业链,打造全球产业链最完善的高地,打造最优的制造业发展环境;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激发国内消费活力,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研发水平和创新水平,促使制造业升级,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加大政策投入和扶持力度,减税降费,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物流通行速度,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23.(2023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统考阶段练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世纪初,西方国家对津巴布韦实施经济制裁,津巴布韦提出了“向东看”的政策,加强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合作,大量中国移民在津巴布韦投资设厂(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首都哈拉雷是津巴布韦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津巴布韦境内中国移民办企业最多的城市。下图示意津巴布韦的位置。
(1)指出哈拉雷吸引中国移民开办企业的主要优势。
(2)推测中国移民在哈拉雷开办企业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说出中国移民开办企业对哈拉雷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2)非洲政局不稳,政治环境动荡;经济落后,基础实施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低,劳动力素质较差;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导致经济交流困难。
(3)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通过企业培训,提高当地劳动力素质;完善当地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培育供应商促进了当地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中国企业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津巴布韦的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非洲人口自然率高,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哈拉雷是津巴布韦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据图示可知哈拉雷附近有机场和铁路分布,交通便利;首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该国河流众多,且有水库,水源充足;受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该国政府对中国的投资给与政策大力支持。
(2)非洲经济落后,且受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制裁,政局不稳定,投资环境有较大风险;虽然当地是首都,但是当地经济落后,基础实施落后;非洲文化教育水平低,劳动力素质较差;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与国内有很大差异,金融规则也不和国内一样,这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交流困难。
(3)中国移民在当地开办企业,会雇佣当地人,直接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中国企业通过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了当地劳动力素质;同时中国投资不仅办工厂,也会对当地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中国企业通过培育供应商促进了当地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