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15.宇宙与地球(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15.宇宙与地球(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1 17:57: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宇宙与地球(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四川成都·高一四川省温江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2022年9月13日,市民游客在钱塘江杭州段观看钱塘江大潮。当日是农历八月十八,在强台风“梅花”的助力下,钱塘江大潮在钱塘江上掀起大浪,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下图为杭州湾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的景观属于( )
A.洋流 B.赤潮 C.海浪 D.潮汐
2.下列属于当日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的是( )
①口小肚大,利于增大潮差②强台风助力③岛屿众多,容易成潮④农历十五前后引潮力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D 2.D
【解析】1.据材料“钱塘江大潮在钱塘江上掀起大浪”可知,材料中的景观属于潮汐,D正确;洋流是海水大规模沿一定方向的运动,A错误;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现象,B错误;海浪是海水的波状起伏现象,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以看出,杭州湾口大肚小,有利于增大潮差,①错误;据材料“当日是农历八月十八,在强台风“梅花”的助力下”可知,农历十五前后引潮力大,风助潮涨,②④正确;潮汐是月球、太阳的引潮力产生的,与岛屿众多无关,③错误,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
(2022秋·福建龙岩·高一上杭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0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4.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
A.海生藻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答案】3.D 4.D 5.B
【解析】3.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即古生代末期,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6500万年前后,即中生代末期,白垩纪晚期,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这一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地质历史上的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第二次生物大灭绝: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第五次生物大灭绝: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2022秋·河南郑州·高一统考阶段练习)峨眉山素有“地质博物馆”的美誉,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地。科研人员在峨眉山地层中发现了多种珍贵化石,其中包括软舌螺类化石和大羽羊齿蕨类化石。下图为峨眉山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6.蕨类植物主要繁盛于(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千佛顶处的玄武岩可能与大峨寺附近的玄武岩同期形成
B.大乘寺地表岩层形成可能早于大峨寺地表岩层
C.软舌螺类化石所在地层的形成早于蕨类化石所在地层
D.峨眉山地区在寒武纪时期可能是海洋环境
【答案】6.B 7.C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蕨类植物的繁盛期是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读图可知,千佛顶处的玄武岩和大峨寺附近的玄武岩都位于沉积岩甲之上,两寺附近的玄武岩虽没有直接相连,但有可能是同期形成,A不符合题意。大峨寺地表岩层为沉积岩丁,位于沉积岩甲之上,沉积岩丁形成时期应比沉积岩甲晚;大乘寺地表岩层为沉积岩乙,处于沉积岩甲之下,沉积岩乙形成时期应比沉积甲早,因此大乘寺地表岩层形成应该早于大峨寺地表岩层,B不符合题意;根据题目信息无法判断软舌螺类化石和蕨类化石形成的具体时期,C符合题意;峨眉山地区岩层中有寒武纪时期出现的海生无脊椎动物软舌螺类化石,因此在寒武纪时期当地可能是海洋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地球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在地层中留下了历史事件的痕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因此,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2022秋·青海西宁·高一青海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山西天镇发现的恐龙化石,以蜥脚类巨龙科和鸟臀类甲龙科的化石为代表,包含鸭嘴龙类及兽脚类的恐龙动物群,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保存完好,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对于研究晚白垩纪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该时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天镇恐龙动物群”生活的地质年代属于(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中生代 D.新生代
9.推测天镇恐龙动物群生存时期该区域的古生物特征是( )
A.爬行动物盛行 B.哺乳动物盛行 C.被子植物繁盛 D.蕨类植物繁盛
【答案】8.C 9.A
【解析】8.“山西天镇发现的恐龙化石,以蜥脚类巨龙科和鸟臀类甲龙科的化石为代表,包含鸭嘴龙类及兽脚类的恐龙动物群”可知,天镇恐龙动物群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生活的年代为中生代,排除ABD,正确选项为C。
9.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A正确;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被子植物繁盛,BC错误;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早期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
(2022秋·江苏扬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读地质年代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④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古生代、中生代、前赛武纪、新生代
B.中生代、新生代、前寒武纪、古生代
C.古生代、前寒武纪、中生代、新生代
D.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1.在③地质年代出现的生物有( )
①三叶虫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鸟类 ⑤原始鱼类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 D.②③⑤
【答案】10.D 11.C
【解析】10.图中①为距今45.7亿至5.42亿年前,为前寒武纪;②为距今5.42亿至2.51亿前,为古生代;③为距今2.51亿至0.655亿前,为中生代;④为距今0.655亿年到现在,为新生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1.图中③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在中生代出现的生物有恐龙、鸟类等,C选项正确。三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都出现在古生代,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点睛】中生代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
(2022秋·浙江舟山·高三统考阶段练习)2020年4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称:古生物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岛沉积岩地层中发现一具小型哺乳动物完整的骨架化石,将其命名为“疯狂野兽”。这项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带来了新线索。下图为“疯狂野兽”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疯狂野兽”所在地质年代( )
A.被子植物繁盛 B.蕨类植物繁盛 C.爬行动物盛行 D.哺乳动物盛行
13.下列有关沉积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古宙地层生物化石较简单 B.埋藏浅的一般形成较早
C.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 D.与地理环境无明显关联性
【答案】12.C 13.A
【解析】12.由题目“这项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带来了新线索”可知,该化石出现在中生代,此阶段爬行动物兴盛,C对;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盛行为新生代,A、D错;蕨类植物盛行出现在古生代,B错。综上,本题选C。
13.太古宙生命种类少,等级低,故地层的生物化石简单,A对;埋藏浅的地层形成时间晚,B错;沉积地层可能含有化石但并不代表一定有化石,C错;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能指示当时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相关性,D错。综上,本题选A。
【点睛】在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中,哺乳动物最早出现是在中生代时,但繁盛于新生代。
(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鱼类是一种较低等而种类繁多水生脊椎动物,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两栖动物(图乙)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具有水生脊椎动物到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它们既保留了水生祖先的一些特征,如生殖和发育仍在水中进行,用腮呼吸等;同时幼体变态发育为成体时,获得了陆地脊椎动物的许多特征,如用肺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等。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晚古生代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为两栖类,主要原因是( )
A.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以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
B.陆地的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以适应干燥气候
C.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以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
D.海洋面积缩小,以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
15.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与此相关的地球环境特征是( )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B.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C.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 D.气候变暖,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
16.晚古生代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其对动物的影响表现为( )
A.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 B.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
C.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 D.鱼类进化为两栖类
【答案】14.D 15.B 16.A
【解析】14.晚古生代中期,海洋面积的缩小,鱼类为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进化为两栖类,D正确。海洋面积始终大于陆地面积,A错误;陆地的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以适应干燥气候,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B错误;在早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运物空前繁盛,海洋面积逐渐缩小,动物为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才开始进化,C错误。所以选D。
15.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森林被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煤炭,B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中生代,A错误;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在新生代,C错误;气候变暖,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是在间冰期出现,D错误。所以选B。
16.晚古生代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A正确;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是在中生代中后期,B错误;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也是发生在中生代中后期,C错误;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发生在晚古生代中期,D错误。所以选A。
【点睛】生命是由化学物质从无机到有机演化而来的,原核生物的出现,藻菌生态系统的形成(蓝藻是最早出现的放氧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绿藻是最早具有真核的生物),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时代),鱼类的出现和发展(蕨类植物时代),两栖类的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运动,鸟类的出现和发展,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从猿到人。
(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与现在相比,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18.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面积多于现代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答案】17.D 18.B
【解析】17.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8.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盛,A错误;图示该时段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海平面较低,C错误;这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古生代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持续约3亿年。对动物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期。它以一场至今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进化拉开了寒武纪的序幕。寒武纪动物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海洋,但在古生代的延续下,有些动物的活动转向干燥的陆地。古生代后期,爬行动物和类似哺乳动物的动物出现,古生代以迄今所知最大的一次生物绝灭宣告完结。早古生代称为无脊椎动物时代。 晚古生代称为鱼类及两栖类时代。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2022秋·湖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读“三个地点的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岩层年龄由老到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C﹥B﹥A B.A﹥B﹥C﹥D C.B﹥A﹥D﹥C D.C﹥D﹥A﹥B
20.C岩层中含有煤炭,可推测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环境为( )
A.暖干-陆地 B.冷干-海洋 C.暖湿-陆地 D.冷湿-海洋
【答案】19.B 20.C
【解析】19.据所学知识可知,通常下面岩层比上地面岩层年龄老,所以图中岩层A>岩层B>岩层C>岩层D,排除ACD,B正确。故选B。
20.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具有指示作用,煤层往往指示茂密的森林环境,可推测推测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沉积岩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通常下面岩层比上地面岩层年龄老;化石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资料。沉积岩指示作用:沉积岩的地层形态和物质构成可以反映地壳运动和沉积环境。 石灰岩往往指示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煤层往往指示茂密的森林环境。
二、综合题
21.(2022秋·山西太原·高一成成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腐殖质,后由于地壳运动不断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物。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煤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下图为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
(1)从能量来源看,煤炭资源来自 。
(2)结合古生代、中生代地质历史分析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太阳(太阳辐射、太阳能)
(2)古生代出现蕨类植物,中生代出现裸子植物,为煤炭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古生代、新生代地壳运动活跃,亚欧、北美大陆陆地面积大大增加,地壳反复上升和下沉,森林随底层下沉埋入地下,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煤炭。(强调植物条件、地壳运动)
【分析】本题以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详解】(1)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腐殖质,后由于地壳运动不断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物,是早期植被固定在生物体内的太阳能。
(2)古生代蕨类植物盛行,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这些为煤炭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煤炭的形成需要地壳运动不断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古生代、新生代地壳运动活跃,亚欧、北美大陆陆地面积大大增加,地壳反复上升和下沉,森林随底层下沉埋入地下,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煤炭。
【点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本质是早期地球表面植物固定在生物体内的太阳能。
22.(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晋城市第二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 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
(1)指出中生代地球上出现的代表性动植物。
(2)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世上重要的成煤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3)新生代是“最近的生物时代”,试描述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进化的特点。
【答案】(1)动物:恐龙、始祖鸟等;植物: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
(2)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3)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哺乳动物极为繁盛;出现了灵长类动物。
【分析】本大题以“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年代和生物演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是恐龙等爬行动物,后来又出现了始祖鸟;代表性植被是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转化形成的,由此可知,当时的环境温暖湿润,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3)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进化的特点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哺乳动物极为繁盛,出现了灵长类动物,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23.(2022秋·陕西西安·高一长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 动物, 植物繁盛。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 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 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 期。
(3)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的 纪,该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
【答案】(1) 两栖类 蕨类
(2) 中生 白垩 开始解体 成煤
(3) 第四 冷暖交替
【分析】本大题以地质年代表和生物进化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生物演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海洋面积缩小,为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生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一些鱼类进化为两栖类,蕨类植物大量繁殖。
(2)根据所学知识,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纪以后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开始解体,各大陆开始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3)新生代被子植物取代中生代的裸子植物而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并于第四纪时期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第四纪气候的特点是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宇宙与地球(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四川成都·高一四川省温江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2022年9月13日,市民游客在钱塘江杭州段观看钱塘江大潮。当日是农历八月十八,在强台风“梅花”的助力下,钱塘江大潮在钱塘江上掀起大浪,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下图为杭州湾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的景观属于( )
A.洋流 B.赤潮 C.海浪 D.潮汐
2.下列属于当日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的是( )
①口小肚大,利于增大潮差②强台风助力③岛屿众多,容易成潮④农历十五前后引潮力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2秋·福建龙岩·高一上杭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0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4.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
A.海生藻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2022秋·河南郑州·高一统考阶段练习)峨眉山素有“地质博物馆”的美誉,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地。科研人员在峨眉山地层中发现了多种珍贵化石,其中包括软舌螺类化石和大羽羊齿蕨类化石。下图为峨眉山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6.蕨类植物主要繁盛于( )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千佛顶处的玄武岩可能与大峨寺附近的玄武岩同期形成
B.大乘寺地表岩层形成可能早于大峨寺地表岩层
C.软舌螺类化石所在地层的形成早于蕨类化石所在地层
D.峨眉山地区在寒武纪时期可能是海洋环境
(2022秋·青海西宁·高一青海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山西天镇发现的恐龙化石,以蜥脚类巨龙科和鸟臀类甲龙科的化石为代表,包含鸭嘴龙类及兽脚类的恐龙动物群,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保存完好,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对于研究晚白垩纪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该时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天镇恐龙动物群”生活的地质年代属于(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中生代 D.新生代
9.推测天镇恐龙动物群生存时期该区域的古生物特征是( )
A.爬行动物盛行 B.哺乳动物盛行 C.被子植物繁盛 D.蕨类植物繁盛
(2022秋·江苏扬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读地质年代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④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古生代、中生代、前赛武纪、新生代
B.中生代、新生代、前寒武纪、古生代
C.古生代、前寒武纪、中生代、新生代
D.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1.在③地质年代出现的生物有( )
①三叶虫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鸟类 ⑤原始鱼类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 D.②③⑤
(2022秋·浙江舟山·高三统考阶段练习)2020年4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称:古生物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岛沉积岩地层中发现一具小型哺乳动物完整的骨架化石,将其命名为“疯狂野兽”。这项发现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带来了新线索。下图为“疯狂野兽”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疯狂野兽”所在地质年代( )
A.被子植物繁盛 B.蕨类植物繁盛 C.爬行动物盛行 D.哺乳动物盛行
13.下列有关沉积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古宙地层生物化石较简单 B.埋藏浅的一般形成较早
C.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 D.与地理环境无明显关联性
(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鱼类是一种较低等而种类繁多水生脊椎动物,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两栖动物(图乙)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具有水生脊椎动物到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它们既保留了水生祖先的一些特征,如生殖和发育仍在水中进行,用腮呼吸等;同时幼体变态发育为成体时,获得了陆地脊椎动物的许多特征,如用肺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等。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晚古生代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为两栖类,主要原因是( )
A.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以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
B.陆地的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以适应干燥气候
C.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以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
D.海洋面积缩小,以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
15.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与此相关的地球环境特征是( )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B.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C.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 D.气候变暖,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
16.晚古生代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其对动物的影响表现为( )
A.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 B.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
C.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 D.鱼类进化为两栖类
(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与现在相比,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18.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面积多于现代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2022秋·湖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读“三个地点的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岩层年龄由老到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C﹥B﹥A B.A﹥B﹥C﹥D C.B﹥A﹥D﹥C D.C﹥D﹥A﹥B
20.C岩层中含有煤炭,可推测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环境为( )
A.暖干-陆地 B.冷干-海洋 C.暖湿-陆地 D.冷湿-海洋
二、综合题
21.(2022秋·山西太原·高一成成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腐殖质,后由于地壳运动不断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物。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煤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下图为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
(1)从能量来源看,煤炭资源来自 。
(2)结合古生代、中生代地质历史分析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2.(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晋城市第二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 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
(1)指出中生代地球上出现的代表性动植物。
(2)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世上重要的成煤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3)新生代是“最近的生物时代”,试描述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进化的特点。
23.(2022秋·陕西西安·高一长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 动物, 植物繁盛。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 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 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 期。
(3)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的 纪,该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