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海洋地理(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一角鲸因脑袋上伸出2~3m的长牙而得名,它的牙齿能感知海水压力、盐度和温度,一角鲸的心率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它们深海觅食,海面呼吸,随浮冰成群迁徙。下图示意北冰洋一角鲸活动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一角鲸高频分布区域海水盐度垂直方向的变化最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北冰洋中心海域一角鲸出现频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海中食物匮乏 B.海冰厚且广大 C.海水密度较大 D.海水温度较低
3.一角鲸能准确感知海冰快速封闭带来的危险而迅速逃离,是因为海冰快速封闭时的海洋( )
A.温度骤降 B.食物骤减 C.盐度骤升 D.压力骤增
【答案】1.D 2.B 3.C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北冰洋一角鲸的生存环境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海水的盐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海水盐度在垂向方向上存在着分层,即随着深度增加海水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于平均海水盐度35‰,曲线①随深度增加海水盐度远远超过平均海水盐度35‰,所以曲线①错误。曲线②③的表层海水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符合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盐度垂直变化,而一角鲸生活在北冰洋地区,为高纬度海域,其盐度垂直变化曲线应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图中曲线④的变化符合这一特点,因此D项正确,ABC错误。
2.由“一角鲸的心率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它们深海觅食,海面呼吸,随浮冰成群迁徙”可知,一角鲸需要浮出水面呼吸,而北冰洋中心海域的海冰厚且广大,一角鲸难以利用长牙钻开冰层导致缺氧死亡,所以B项正确,ACD错误。
3.由材料可知,一角鲸的牙齿能感知海水压力、盐度和温度,当海冰快速封闭时,海水盐度会骤升进而引起其一角鲸心率的变化,从而迅速逃离,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
【点睛】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的盐度逐渐降低。
(2022秋·湖北襄阳·高二襄阳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一艘货轮从乙到甲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5.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淡水汇入 C.结冰融冰 D.蒸发
6.正常年份,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近,最可能是该年的(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4.A 5.B 6.A
【解析】4.海水的盐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货轮的吃水深度就越浅。读图中的等盐度线可知,乙地到甲地,盐度逐渐变小,货轮的吃水深度变大。所以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
5.长江的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即向盐度较高的部分弯曲,根据等值线的基本技巧“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可以判定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南、北部低,是因为长江淡水的汇入,对海水有稀释的作用,所以B表述正确。本区洋流多沿岸流,对本区各点的影响是一致的,A表述错误;C结冰融冰会影响海水的盐度,但题意中强调的是空间差异,不存在时间或季节差异,C错误;本区域为小尺度空间,天气气候差异小,蒸发差异小,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
6.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近,说明此时长江入海口处的盐度在一年中较高,即长江对海水的稀释作用较弱,可得此时长江的入海水量较小,应该是流域内降水较少的季节。长江流域主要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故冬季流量较小,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与水温呈正相关,与蒸发量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近岸海水盐度还受到入海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的影响。同时,海水结冰,会使得本区海水盐度升高,融冰会稀释海水盐度。
(2022秋·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在江苏省盐城市,海岸潮间带上由于潮汐作用形成一道道潮沟,这些潮沟从空中俯瞰宛若形成了一棵棵向陆地延伸的树,即“潮汐树”这一奇特地貌景观(下左图)。下右图为日、月、地三者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结合材料,推断“潮汐树”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①潮滩质地松软,含沙量高②潮汐的运动形式③地势起伏较大,侵蚀力强④人类活动干扰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有关潮汐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解污染物,减轻海水污染
C.排涝和纳潮,减弱风暴潮侵蚀 D.咸淡水交换频繁,导致赤潮
9.潮汐运动中,引潮力从最小到最大为涨潮,引潮力从最大到最小为落潮,下列时间中“潮汐树”景观最典型的是( )
A.农历初一10点 B.农历初九13点 C.农历十五20点 D.农历二十三18点
【答案】7.B 8.D 9.B
【解析】7.潮间带上出露的沙泥滩(又称潮滩)质地松软,易于侵蚀,是产生潮沟景观的前提,①正确;涨潮时,潮水在滩涂向上爬升,流速较慢,主要以淤积为主,落潮时,潮水回落海面且落差大,流速快,以冲蚀为主,形成冲沟,②正确;“潮汐树”在潮间带上形成,需要有泥沙淤积以提供物质基础,所以此区域需要整体地势落差小,③错误;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围垦滩涂等会使得潮间带破坏严重,人类活动干扰小有利于“潮汐树”的形成,④正确。所以选B。
8.潮沟为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养料、食物和安全的庇护所场所,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不合题意;潮沟具有降解污染物的功能,当重金属污染物流经潮沟时,水中盐度变化导致絮凝作用,使污染物与悬浮物结合、沉降,B正确,不合题意;潮沟作为海陆间潮水进出的通道,为滨海地区排涝和纳潮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有助于减弱风暴潮的侵蚀,C正确,不合题意;潮海附近海水和河水交换多,不会形成赤潮,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D错误,符合题意。所以选D。
9.“潮汐树”景观在落潮之后观看最佳,所以应选在落潮之后的时间去观看。农历初一在12点~18点和0点~6点落潮,A错误;农历初九大约在17点~次日1点,7点~13点落潮,B正确;农历十五在0点~6点和12点~18点落潮,C错误;农历二十三在6点~12点和18点~24点落潮,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潮汐树的形成与落潮流对滩面的侵蚀作用有关。1.物质条件:丰富的泥沙。潮间带上出露的沙泥滩质地松软,易于侵蚀,往往是产生潮沟景观的前提。而在岩石海岸以及由于人类填海造地,围垦滩涂,导致潮间带基本消失的海岸地带,则很难发育形成潮沟景观。2.动力条件:每天两次的涨潮落潮。涨潮时,潮水需要逆推河水,向上爬升,流速较慢,主要以淤积为主。落潮时,潮水回落海面且落差大,流速快,以冲蚀为主,此时潮水在潮滩上冲刷形成了冲沟。日复一日,落潮潮水不断加深沟槽,且同时伴随溯源侵蚀,汇流面积不断增加,在侧蚀和溯源侵蚀共同作用下,潮沟的主干和树枝状分汊逐渐壮大形成“潮汐树”。最后,随着潮滩淤积,潮沟逐渐被稳固陆地包围吞噬,直至淤浅、萎缩,进入消亡期。
(2022秋·安徽·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潮区界是指潮汐河口中发生潮位变化的上界,是涨潮时潮波由河口沿河道上溯,潮波变幅等于零的分界点,即潮水所带来的动力影响的最远的地方。潮区界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常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我国长江的潮区界平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下图为潮区界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家住长江沿岸某市的小明同学发现其家附近一条汇入长江的河流河水在一天中常出现往复性流动,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 D.潮汐
11.上一题中的小明同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攀枝花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12.下列关于长江潮区界的说法可信的是( )
A.长江枯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
B.长江丰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
C.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潮区界位置年内变化幅度变小
D.受近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潮区界位置将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
【答案】10.D 11.D 12.C
【解析】10.河流河水在一天中常出现往复性流动,应是受潮汐涨落影响,D正确;气候、地形、洋流都不是导致河流出现往复性流动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11.该河流因受潮汐影响而在一天中河水常出现往复性流动,说明该河流位置应在潮区界至长江河口之间,正常应该为大通的下游城市,南京位于大通下游,D正确;攀枝花、重庆、武汉都位于大通上游,ABC错误。所以选D。
12.潮区界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常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长江枯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A错误;长江丰水期,潮区界位置应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B错误;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长江潮区界位置年内变化幅度变小,C正确;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长江潮区界位置正常将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在涨潮流消失的地方(即潮水停止倒灌处),称为潮流界。在潮流界以上,河水受潮水顶托,潮波仍可影响一定距离,在潮差为零的地方,称为潮区界。潮区界和潮流界的位置,随径流和潮势力的消长而变动。如长江枯水期的潮区界,可达离口门640公里的安徽大通,但在洪水期只能达镇江附近;潮流界在枯水期可达南京,在洪水期只能到达江阴附近。潮区界离河口口门的远近,取决于潮差的大小,河流径流强弱、河底坡度及河口的几何形态等因素的不同组合。
(2022秋·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中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14.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答案】13.D 14.A
【解析】13.根据图片可知,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因此亚得里亚海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
14.该地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该地多为沉降式海岸,该地附近的岛屿是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应为大陆岛,故A选项正确;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故B选项错误;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堆积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处,故C选项错误;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大陆岛的形成也有多种原因、大陆岛有的是在古代大陆冰川环境下形成的冰碛丘陵,后因海面上升而成为海洋中的岛屿。有的是由于断层作用或地壳下沉形成的海峡,使原来大陆的一部分被海水分割出去形成的岛屿。在大河河口,由于堆积作用强盛,可形成冲积岛屿。
(2022春·重庆九龙坡·高二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荷兰全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分别为760mm和550mm,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至9月期间。荷兰1/4土地海拔不到1m,筑堤拦海和排涝在1000多年的荷兰治水历史中成为整个国家的重要活动,开始时雨水完全可以依靠重力排放入海,后来则依靠动力。下图为公元1000年以来荷兰西部区域陆地下沉与海平面上升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荷兰可以依靠重力排水的时间最晚持续至( )
A.1300年 B.1450年 C.1600年 D.1900年
16.为防涝,荷兰一年中雨水排放的旺季往往是( )
A.每年9月至来年3月 B.每年5月至9月
C.每年上半年时间 D.每年下半年时间
17.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海域,开发海洋资源 B.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
C.减少风暴潮对沿海低地侵害 D.大力发展沿海旅游业
【答案】15.C 16.A 17.B
【解析】15.结合图可知,1000年-1300年左右,陆地海拔均高于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此时完全可以依靠重力排水,A错误;1300年-1600年左右,陆地海拔高于退潮水位,可以依靠重力排水入海,B错误;1600年-2000年左右,陆地海拔均低于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此时无法依靠重力排水入海,因此荷兰可以依靠重力排水的时间最晚持续至1600年,C正确,D错误。故选C。
16.由材料可知:荷兰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至9月期间,所以每年9月至来年3月,蒸发量较小,降水转化为径流的量较多,此时应是雨水排放的旺季,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7.材料“荷兰1/4土地海拔不到1米”,国土面积狭小,退陆还海不可能是为了增加海域面积,A错误;围垦低地会导致沿海湿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退陆还海,可以恢复沿海湿地,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B正确;减少风暴潮侵害,需要筑堤拦海,退陆还海不能减少风暴潮侵害,C错误;退陆还海与发展沿海旅游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荷兰需要筑堤拦海的时间:当海平面高于陆地海拔就会出现海水倒灌,1300年之前,陆地海拔均高于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此时不会出现海水倒灌,1300年以后,涨潮水位高于陆地海拔,此时会出现海水倒灌,因此1300年以后,需要开始筑堤拦海,防止海水倒灌。
(2022秋·山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白天,海表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幅增温,并在近表层形成较为稳定的“暖层”;夜晚,失去太阳短波辐射,海表温度持续降低至次日日出,这种昼夜海表温差就是海表日增温。最新研究表明,太阳短波辐射和海面风速是控制海表日增温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图1示意孟加拉湾地理位置,图2示意孟加拉湾及其邻近海域海表日增温与海面风速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孟加拉湾湾内海表日增温呈显著的半年周期变化,与其关联性最大的因素是( )
A.季风洋流 B.海水盐度 C.入海径流 D.季风环流
19.推测孟加拉湾湾内海表日增温变化幅度较大的季节是( )
A.春季、秋季 B.夏季、冬季 C.夏季、秋季 D.春季、冬季
20.海面风速导致孟加拉湾及其邻近海域海表日增温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因为海面风速影响( )
A.海表太阳辐射量 B.表层海水蒸发量 C.海水“暖层”深度 D.海气间热量交换
【答案】18.D 19.A 20.C
【解析】18.根据材料“太阳短波辐射和海面风速是控制海表日增温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可知,孟加拉湾位于热带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风速对海表日增温影响显著,使得湾内海表日增温随季风风向呈显著的半年周期变化,D正确,季风洋流、海水盐度、入海径流对孟加拉湾湾内海表日增温呈显著的半年周期变化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19.孟加拉湾湾内春季、秋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大,(季风转换期)风速较小,“暖层”较薄,受太阳短波辐射和风速的双重影响,湾内海表日增温变化幅度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根据图文信息,海面风速越小,海水混合层深度越浅,在海水近表层形成稳定的“暖层”,造成较大的海表日增温,反之在海面风速较大的情况下,海水“暖层”深度较大,热量在更深的混合层里面充分混合,造成海表日增温变小,甚至消失,C正确。海面风速对海表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A错误。海面风速大,海水蒸发量大,而海洋水蒸发时会吸收海表热量,对海表日增温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海面风速越大,海水蒸发越快,海水因蒸发失去的热量越多,海气间热量交换越多,对海表日增温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点睛】海表日增温与海表净热通量、海面风速的相关性较强,主要表现为海表净热通量越大、海面风速越小,则海表日增温越大。
二、综合题
21.(2023春·辽宁大连·高三辽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实现生态修复、资源养护、渔业生产、渔业碳汇、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渔业、景观再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十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1)指出在莱州湾海域进行风电场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海洋条件。
(2)说明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
(3)从第三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经济建设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波浪等海水运动干扰;夏季水温高,冬季海冰破坏。
(2)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3)发展海洋牧场文化科普教育产业;丰富休闲渔业(垂钓)/打造生态景观,发展旅游业;建立现代仓储物流网络,构建物联网电商营销体系。
【分析】本大题以菜州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风电场洗址的区位条件、风力发电机底座的影响、海洋牧场经济建设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箭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莱州湾海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结冰会对风电场建设产生影响;项目在海洋上施工,海水盐度大,对建筑材料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海洋上风浪大,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进度。
(2)风力发电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可从改善生态、渔业、海洋空间利用等方面分析。人类建设风力发电机破坏海洋生态,鱼礁代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起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人工鱼礁构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渔业产量,实现风力发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的利用率。
(3)由材料“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可知,现代化海洋牧场可以发展海洋牧场文化科普教育产业;由材料“休闲渔业、景观再造”可知,可以丰富休闲渔业(垂钓),打造生态景观,发展旅游业;由材料“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可知,可以增加渔量,建立现代仓储物流网络,构建物联网电商营销体系。
22.(2023春·广西·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温度和盐度是海水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渤海地处季风区,水浅,热容量低,受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较大。海洋站是获取沿岸海洋水文数据的依据,秦皇岛、唐山三岛、曹妃甸和黄骅是渤海沿岸的海洋监测站。下列图表分别示意渤海海域四个海洋监测站月平均表层盐度季节变化和累年平均表层水温。
站名 累年平均表层水温/℃
秦皇岛 13.2
唐山三岛 13.8
曹妃甸 13.4
黄骅 14.3
(1)与渤海深海海域相比,沿岸浅海海域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更显著,分析其原因。
(2)分析渤海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盐度发生的变化。
(3)指出黄骅沿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答案】(1)沿岸浅海海域靠近大陆,陆地气温变化对沿岸海水温度影响大;沿岸浅海海域海水深度小,海水热容量较深海海域小,海水温度变化更显著。
(2)海水温度升高时,表层海水蒸发量更大,海水盐度增大;海水温度升高,溶解盐类物质量更大,海水盐度更高。
(3)特征:总体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冬季盐度高值点集中在12月,夏季盐度最低值多出现在8月。理由:冬季,河北省沿岸偏北风强,海水蒸发量大;降水量少,来自陆地的径流汇入少,对海水的冲淡作用弱,表层盐度达到全年最高;夏季,降水以及陆地径流汇入多,表层盐度达到全年最低。
【分析】本大题以渤海海域四个海洋监测站月平均表层盐度季节变化和累年平均表层水温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的盐度及影响盐度的因素,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与渤海深海海域相比,沿岸浅海海域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更显著可以从海陆之间的比热容,以及深海和近海之间的水量大小来分析:沿岸浅海海域靠近大陆,陆地气温变化对沿岸海水温度影响大;沿岸浅海海域海水深度小,海水热容量较深海海域小,海水温度变化更显著。
(2)渤海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盐度发生的变化可以从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对盐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海水对盐类物质溶解的影响;海水温度升高时,表层海水蒸发量更大,海水盐度增大;海水温度升高,溶解盐类物质量更大,海水盐度更高。
(3)黄骅沿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考察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的的能力,整体特征来看:总体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冬季盐度高值点集中在12月,夏季盐度最低值多出现在8月;调用基础知识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河流径流对盐度的稀疏;冬季,河北省沿岸偏北风强,海水蒸发量大;降水量少,来自陆地的径流汇入少,对海水的冲淡作用弱,表层盐度达到全年最高;夏季,降水以及陆地径流汇入多,表层盐度达到全年最低。
23.(2023春·湖北·高三安陆第一高中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造礁珊瑚适宜在温暖、透明度高、分布有硬质基岩的海洋环境中生长和发育。台湾岛南部化石珊瑚礁和现生珊瑚礁都很发达;东部沿岸海域为基岩。近年来,台湾岛珊瑚屡遭破坏。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地区造礁珊瑚分布。
(1)台湾岛西部海岸鲜有造礁珊瑚分布,简析主要原因。
(2)分析近年来台湾岛珊瑚屡遭破坏的可能原因。
(3)请为保护台湾岛珊瑚献计献策。
【答案】(1)西部多河流,河流入海处,海域泥沙含量大,透明度低;西部多冲积平原,少硬质基岩分布;东南部地区多山脉,珊瑚沉积条件好、时间久。
(2)东南部地区海域经济发展,污染源增多,水质变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盐度、温度发生变化;旅游观光和人为开采行为的破坏;造礁珊瑚生物受到外来物种入侵。
(3)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划定保护区域;合理开发旅游业,禁止过度开采;提倡减排,绿色低碳出行。
【分析】本大题以台湾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珊瑚生长区位选择、珊瑚被破坏原因、珊瑚保护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材料文字图片信息的阅读与获取。
【详解】(1)读材料可知,造礁珊瑚适宜在温暖、透明度高、分布有硬质基岩的海洋环境中生长和发育,再从图上可见台湾岛河流、山脉的具体分布,可知西部地区水质透明度低、没有硬质基岩分布,不适宜珊瑚生长,所以分布较少。
(2)读材料图文可知,近年来台湾经济不断发展,旅游观光增多,海洋污染增大,珊瑚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性质发生改变,外来物种入侵都是导致珊瑚不断减小的原因。
(3)读材料,抓住“近年来”这个关键词,主要考察人类经济活动对于珊瑚影响的改正措施,在对应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即可。
【点睛】影响珊瑚礁缩减的因素一般认为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人为因素:人类的经济活动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工业生活废水的排放、过度开发;环境因素如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外来物种入侵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海洋地理(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一角鲸因脑袋上伸出2~3m的长牙而得名,它的牙齿能感知海水压力、盐度和温度,一角鲸的心率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它们深海觅食,海面呼吸,随浮冰成群迁徙。下图示意北冰洋一角鲸活动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一角鲸高频分布区域海水盐度垂直方向的变化最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北冰洋中心海域一角鲸出现频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海中食物匮乏 B.海冰厚且广大 C.海水密度较大 D.海水温度较低
3.一角鲸能准确感知海冰快速封闭带来的危险而迅速逃离,是因为海冰快速封闭时的海洋( )
A.温度骤降 B.食物骤减 C.盐度骤升 D.压力骤增
(2022秋·湖北襄阳·高二襄阳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一艘货轮从乙到甲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5.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淡水汇入 C.结冰融冰 D.蒸发
6.正常年份,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近,最可能是该年的(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22秋·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在江苏省盐城市,海岸潮间带上由于潮汐作用形成一道道潮沟,这些潮沟从空中俯瞰宛若形成了一棵棵向陆地延伸的树,即“潮汐树”这一奇特地貌景观(下左图)。下右图为日、月、地三者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结合材料,推断“潮汐树”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①潮滩质地松软,含沙量高②潮汐的运动形式③地势起伏较大,侵蚀力强④人类活动干扰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有关潮汐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解污染物,减轻海水污染
C.排涝和纳潮,减弱风暴潮侵蚀 D.咸淡水交换频繁,导致赤潮
9.潮汐运动中,引潮力从最小到最大为涨潮,引潮力从最大到最小为落潮,下列时间中“潮汐树”景观最典型的是( )
A.农历初一10点 B.农历初九13点 C.农历十五20点 D.农历二十三18点
(2022秋·安徽·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潮区界是指潮汐河口中发生潮位变化的上界,是涨潮时潮波由河口沿河道上溯,潮波变幅等于零的分界点,即潮水所带来的动力影响的最远的地方。潮区界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常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我国长江的潮区界平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下图为潮区界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家住长江沿岸某市的小明同学发现其家附近一条汇入长江的河流河水在一天中常出现往复性流动,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 D.潮汐
11.上一题中的小明同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攀枝花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12.下列关于长江潮区界的说法可信的是( )
A.长江枯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
B.长江丰水期,潮区界位置可能向铜陵大通上游方向移动
C.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潮区界位置年内变化幅度变小
D.受近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长江潮区界位置将向铜陵大通下游方向移动
(2022秋·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中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14.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2022春·重庆九龙坡·高二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荷兰全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分别为760mm和550mm,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至9月期间。荷兰1/4土地海拔不到1m,筑堤拦海和排涝在1000多年的荷兰治水历史中成为整个国家的重要活动,开始时雨水完全可以依靠重力排放入海,后来则依靠动力。下图为公元1000年以来荷兰西部区域陆地下沉与海平面上升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荷兰可以依靠重力排水的时间最晚持续至( )
A.1300年 B.1450年 C.1600年 D.1900年
16.为防涝,荷兰一年中雨水排放的旺季往往是( )
A.每年9月至来年3月 B.每年5月至9月
C.每年上半年时间 D.每年下半年时间
17.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海域,开发海洋资源 B.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
C.减少风暴潮对沿海低地侵害 D.大力发展沿海旅游业
(2022秋·山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白天,海表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幅增温,并在近表层形成较为稳定的“暖层”;夜晚,失去太阳短波辐射,海表温度持续降低至次日日出,这种昼夜海表温差就是海表日增温。最新研究表明,太阳短波辐射和海面风速是控制海表日增温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图1示意孟加拉湾地理位置,图2示意孟加拉湾及其邻近海域海表日增温与海面风速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孟加拉湾湾内海表日增温呈显著的半年周期变化,与其关联性最大的因素是( )
A.季风洋流 B.海水盐度 C.入海径流 D.季风环流
19.推测孟加拉湾湾内海表日增温变化幅度较大的季节是( )
A.春季、秋季 B.夏季、冬季 C.夏季、秋季 D.春季、冬季
20.海面风速导致孟加拉湾及其邻近海域海表日增温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因为海面风速影响( )
A.海表太阳辐射量 B.表层海水蒸发量 C.海水“暖层”深度 D.海气间热量交换
二、综合题
21.(2023春·辽宁大连·高三辽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实现生态修复、资源养护、渔业生产、渔业碳汇、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渔业、景观再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十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1)指出在莱州湾海域进行风电场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海洋条件。
(2)说明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
(3)从第三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经济建设可采取的措施。
22.(2023春·广西·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温度和盐度是海水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渤海地处季风区,水浅,热容量低,受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较大。海洋站是获取沿岸海洋水文数据的依据,秦皇岛、唐山三岛、曹妃甸和黄骅是渤海沿岸的海洋监测站。下列图表分别示意渤海海域四个海洋监测站月平均表层盐度季节变化和累年平均表层水温。
站名 累年平均表层水温/℃
秦皇岛 13.2
唐山三岛 13.8
曹妃甸 13.4
黄骅 14.3
(1)与渤海深海海域相比,沿岸浅海海域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更显著,分析其原因。
(2)分析渤海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盐度发生的变化。
(3)指出黄骅沿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23.(2023春·湖北·高三安陆第一高中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造礁珊瑚适宜在温暖、透明度高、分布有硬质基岩的海洋环境中生长和发育。台湾岛南部化石珊瑚礁和现生珊瑚礁都很发达;东部沿岸海域为基岩。近年来,台湾岛珊瑚屡遭破坏。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地区造礁珊瑚分布。
(1)台湾岛西部海岸鲜有造礁珊瑚分布,简析主要原因。
(2)分析近年来台湾岛珊瑚屡遭破坏的可能原因。
(3)请为保护台湾岛珊瑚献计献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