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15.宇宙与地球(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15.宇宙与地球(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1 17:57: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宇宙与地球(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6月19日,长相奇特的三眼恐龙虾又在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稻池里被发现。据专家介绍,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因为和恐龙共同度过一个地质年代而得名。图左为被发现的三眼恐龙虾照片,图右是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恐龙时代”是地质历史上的重要造煤时期,当时的主要成煤植物种类是( )
A.海生藻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生命最早出现于元古宙中后期 B.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在太古宙形成雏形
C.三眼恐龙虾生活的时代是中生代 D.新生代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2022秋·福建龙岩·高一上杭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某地6月7日-6月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五月初三的月相是( )
A.蛾眉月 B.上弦月 C.满月 D.凸月
4.从6月12日到第一次出现凸月还需要经过的时间是( )
A.20天左右 B.15天左右 C.10天左右 D.5天左右
(2022秋·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8月14日4时许,微博摄影师在重庆市渝北区拍摄到中国空间站快速从月球表面掠过的罕见凌月画面,凌月时间仅0.72秒。图为8k相机超清视频记录慢放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现象发生时期( )
A.重庆市正在日出 B.北半球白昼渐长 C.地球在日月之间 D.地球位于远日点
6.保障该摄影师成功拍摄该罕见画面的自然要素是( )
A.地形 B.天气 C.气温 D.风力
7.当日日出至钟表时间9点时段重庆市地理爱好者小明在社区广场做水平地面立竿测影实验,他发现( )
A.竿影呈逆时针转动 B.竿影长度逐渐增加 C.竿影朝向偏西北方 D.竿影转动速度改变
(2022春·河南洛阳·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一架航空自卫队战机于1月31日(农历十二廿九)下午5时许升空后失联。该战机全身绘制老虎彩绘(如下图),在即将迎来中国虎年的除夕夜起飞,随后雷达光点消失。搜救船在失联海域发现大片油污,随后该战机右侧水平尾翼在海岸被发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当日的月相是( )
A. B.
C. D.
9.失联海域大片油污( )
①阻碍了海水蒸发,减弱海洋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②加强了海水保温效果,利于海洋生物冬季保暖③阻碍了氧气向海水溶解,危害海洋生物④能标记事发海域,为搜救任务提供准确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搜寻飞机残骸,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2022秋·辽宁大连·高一庄河高中校考阶段练习)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中生代、恐龙
12.下列关于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海陆变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B.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C.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D.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2022秋·河南南阳·高一河南省桐柏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暗黑斑点。森特在某年4月6~12日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某组太阳黑子,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由图可知,太阳( )
A.自西向东自转,在此处的自转周期约为15天
B.自西向东自转,在此处的自转周期约为28天
C.自东向西自转,在此处的自转周期约为15天
D.自东向西自转,在此处的自转周期约为28天
14.为进一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规律,森特查找资料并编绘了下图。据图可知,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 )
A.6年 B.11年 C.20年 D.50年
15.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因此,太阳黑子数较多的年份( )
A.全球降水普遍增多 B.航天航空活动被迫中断
C.太阳耀斑数量减少 D.地球磁场所受扰动增强
(2022秋·河南南阳·高一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2021年11月19日,一场近乎月食的月偏食震撼登场,本次月偏食持续时间将近3.5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有关月偏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直线 B.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成一直线
C.照向地球的太阳光,完全被月球挡住 D.照向月球的太阳光,最后被月球吸收了
17.月偏食发生日,我国( )
A.地震、火山活动多 B.干旱、洪涝灾害多
C.涨潮、落潮潮差大 D.咸潮、风暴潮频繁
(2022春·辽宁沈阳·高二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3月23日,一艘长近400米,宽约59米,重22万吨的巨轮在苏伊士运河打横捆浅。如下图所示,卡住了双向航道,约450艘船只被堵,还有多艘绕行好望角。2021年3月29日(农历二月十七)经拖轮和挖掘机等多日救援和“神秘力量”的帮助,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使该船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开创了世界先例。完成下面小题。
18.导致此次轮船打横搁浅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流速过快 B.机械故障 C.河道狭窄 D.强风沙尘
19.据《纽约时报》报道,3月28日晚上,得到“神秘力量”帮助,运河水位大涨,使该船最终成功获救。此“神秘力量”最可能来自( )
A.人工注水 B.大型拖轮 C.一轮明月 D.突降暴雨
20.堵船事故导致欧洲价格上涨的产品最可能是( )
A.橄榄油 B.卫生纸 C.汽车 D.黄金
二、综合题
21.(2022秋·江西赣州·高三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左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局部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下右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地层不整合,即地层序列中两套地层之间的不协调,意味着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经历了沉积中断。岩浆侵入岩体,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遭受外力侵蚀,然后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水平方向沉积的苏泊组地层。
(1)根据左图,绘制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
(2)结合材料描述“塔皮特斯砂岩”地层形成以前经历的地质过程。
(3)推测该区域从寒武纪至今海陆变迁的过程及依据。
22.(2022秋·江西赣州·高一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
(1)确定地层年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岩石中 元素的含量和衰变规律,二是根据地层中所含的 。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 代(填地质年代)。
(2)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 , , 。
(3)早期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 ;据图可知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 。
23.(2022春·河南焦作·高三温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伦古湖是新疆著名湖泊,水源来自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最早乌伦古河为额尔齐斯河的支流,第四纪晚期这里断陷成湖,北岸断崖,与额尔齐斯河仅距2.1公里。自上世纪60年代该地区大规模垦荒以来,乌伦古湖注入水量减少,湖面面积缩小,湖水矿化度增加,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缓解湖面缩小造成的影响,当地在1969年,打通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中间的分水岭,修通了引额济湖工程,对湖水进行补充。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阿勒泰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甜菜含糖量达到18.7%,居全国第一。下左图为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简图。
(1)从水循环和水平衡角度说明第四纪晚期乌伦古湖(咸水湖)的形成过程。
(2)说出该地甜菜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
(3)分析“引额(额尔齐斯河)济乌(乌伦古湖)”工程对湖区生态产生的有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宇宙与地球(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6月19日,长相奇特的三眼恐龙虾又在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稻池里被发现。据专家介绍,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因为和恐龙共同度过一个地质年代而得名。图左为被发现的三眼恐龙虾照片,图右是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恐龙时代”是地质历史上的重要造煤时期,当时的主要成煤植物种类是( )
A.海生藻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生命最早出现于元古宙中后期 B.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在太古宙形成雏形
C.三眼恐龙虾生活的时代是中生代 D.新生代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答案】1.C 2.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时代属于中生代。海生藻类和蕨类植物大量繁盛于古生代。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出现,与恐龙处于同一时代。被子植物在新生代出现。C正确,AB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C。
2.地球生命最早出现于寒武纪时期,故A错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在古生代中后期形成雏形,故B错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时期是:①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②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上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故C正确;铁矿主要形成在太古代,故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C。
【点睛】地质时期生物的演化发展简史大概是:原始的蓝细菌、藻类—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命爆发,三叶虫等原始节肢动物繁盛—半索动物出现,鱼类出现,腔肠动物繁盛,海洋节肢动物开始衰落,头足类、腕足类出现—泥盆纪植物登陆,之后节肢动物登陆,鱼类登陆—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物出现—爬行动物繁盛,海洋中鱼类繁盛,陆地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繁盛,菊石繁盛,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绝灭,爬行动物衰落,菊石绝灭,裸子植物衰落,原始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人类出现。
(2022秋·福建龙岩·高一上杭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某地6月7日-6月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五月初三的月相是( )
A.蛾眉月 B.上弦月 C.满月 D.凸月
4.从6月12日到第一次出现凸月还需要经过的时间是( )
A.20天左右 B.15天左右 C.10天左右 D.5天左右
【答案】3.A 4.D
【解析】3.根据所学月相变化知识可知,五月初三对应的月相是蛾眉月,A正确,上弦月一般对应农历初七、八,B错;满月一般对应农历十五、十六,C错误;凸月一般对应农历十二,十三或二十二,二十三,D错误。所以选A。
4.6月12日为初八,第一次出现凸月在十二、十三左右,还需要5天左右,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看到的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月亮的名称。由于月亮每天在星空中从东向西移动很长的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月亮的相位变化,叫做月亮的相位。
(2022秋·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8月14日4时许,微博摄影师在重庆市渝北区拍摄到中国空间站快速从月球表面掠过的罕见凌月画面,凌月时间仅0.72秒。图为8k相机超清视频记录慢放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现象发生时期( )
A.重庆市正在日出 B.北半球白昼渐长 C.地球在日月之间 D.地球位于远日点
6.保障该摄影师成功拍摄该罕见画面的自然要素是( )
A.地形 B.天气 C.气温 D.风力
7.当日日出至钟表时间9点时段重庆市地理爱好者小明在社区广场做水平地面立竿测影实验,他发现( )
A.竿影呈逆时针转动 B.竿影长度逐渐增加 C.竿影朝向偏西北方 D.竿影转动速度改变
【答案】5.C 6.B 7.D
【解析】5.由材料可知,2022年8月14日4时许,微博摄影师橙子辅导在重庆市渝北区拍摄到中国空间站快速从月球表面掠过的罕见凌月画面。北京时间为4点,重庆的地方时约为3点,不可能日出,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B错误;由图可知,此时为满月,处于农历的十五前后,此时地球处在日月之间,C正确;远日点的日期为7月初,D错误。故选C。
6.中国空间站快速从月球表面掠过的罕见凌月画面,凌月时间仅0.72秒,拍摄的关键因素是能见度,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B正确;地形、气温、风力不是影响拍摄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7.当日日出至钟表时间9点时段,重庆的地方时约为3点到8点,经历了日出,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然后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子朝向变化为西南——南——西北,呈顺时针方向转动,随太阳高度的逐渐增大,竿影长度逐渐变小,ABC错误。随着竿影长度的缩短,转动的半径缩短,因此竿影转动速度改变,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除去极昼极夜地区)。
(2022春·河南洛阳·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一架航空自卫队战机于1月31日(农历十二廿九)下午5时许升空后失联。该战机全身绘制老虎彩绘(如下图),在即将迎来中国虎年的除夕夜起飞,随后雷达光点消失。搜救船在失联海域发现大片油污,随后该战机右侧水平尾翼在海岸被发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当日的月相是( )
A. B.
C. D.
9.失联海域大片油污( )
①阻碍了海水蒸发,减弱海洋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②加强了海水保温效果,利于海洋生物冬季保暖③阻碍了氧气向海水溶解,危害海洋生物④能标记事发海域,为搜救任务提供准确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搜寻飞机残骸,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8.A 9.B 10.C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上上上西西”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结合材料“一架航空自卫队战机于1月31日(农历十二月廿九)”可知,当日为十二月廿九,即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A正确。B为上弦月(初七初八前后),C为满月(十五前后),D为上半月的峨眉月,排除BCD选项。故选A。
9.海面的油污阻隔了大气与海水,阻碍了海水蒸发,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①正确。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不利于保暖,②错误。油膜阻隔了海水与空气的气体交换,氧气很难溶解进入海水,海水的二氧化碳也不能释放到空气之中,使海洋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③正确。油污会随着海水而运动,故不能标记事发海域,也不能为搜救任务提供准确位置,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具有监测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具有定位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二者结合可以搜寻飞机的残骸。故选C。
【点睛】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1. 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流流经地区加剧干旱。热带大陆的西部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与洋流的影响有关。2. 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暖流和寒流交汇处形成比较大的渔场,例如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3. 海洋的污染:洋流可以减 轻局部海域污染,同时会扩大污染范围。4. 对航行的影响:顺风顺水(洋流)可节省燃料,节约时间。
(2022秋·辽宁大连·高一庄河高中校考阶段练习)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中生代、恐龙
12.下列关于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海陆变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B.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C.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D.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答案】11.D 12.D
【解析】11.三叶虫所在的古生代时期植物主要还是藻类,与材料中的裸子植物不符, A选项错误。新生代第4纪人类已经出现,主要是哺乳类时代,鱼类主要是在古生代出现, B选项错误。新生代第3纪已进入哺乳类时代,此时的植物以被子类植物为主,与材料中的裸子植物不符,C选项错误。中生代主要是恐龙时代,此时是爬行类动物的时代,其植物主要为裸子植物,与材料中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相符合, D选项正确。故选D。
12.该煤层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远古代时期,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元古代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的陆地 ,A选项错误。在晚古生代海西运动后,我国的东北、华北被抬升为大片的陆地,与该煤层形成时期不相同,B选项错误。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此时地球的地貌与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与煤层形成的时期不相同,C选项错误。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的山系,是在中生代时期,与煤炭形成的中生代时期一致,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在希腊文中,中生代意为“中间的”+“生物”。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和翼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2022秋·河南南阳·高一河南省桐柏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暗黑斑点。森特在某年4月6~12日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某组太阳黑子,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由图可知,太阳( )
A.自西向东自转,在此处的自转周期约为15天
B.自西向东自转,在此处的自转周期约为28天
C.自东向西自转,在此处的自转周期约为15天
D.自东向西自转,在此处的自转周期约为28天
14.为进一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规律,森特查找资料并编绘了下图。据图可知,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 )
A.6年 B.11年 C.20年 D.50年
15.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因此,太阳黑子数较多的年份( )
A.全球降水普遍增多 B.航天航空活动被迫中断
C.太阳耀斑数量减少 D.地球磁场所受扰动增强
【答案】13.B 14.B 15.D
【解析】1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月6日--4月12日,太阳黑子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故CD排除;图中显示黑子移动比例,占图中一半距离,用了7天时间,则走完图中距离要14天时间,太阳背面也需要十四天,加起来为28天时间,故A错误,B正确。答案选择B。
14.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资料时间为2010年减去1900年,记录数据时间为110年,而在这段时间里,太阳黑子起伏来回次数为10次,因此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0÷10=11年,故B正确,排除ACD。答案选择B。
15.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黑子数量较多的年份,一些地方降水增多,一些地方气候较为干燥,故A错误;黑子数量增多,将导致无线电通讯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会突然中断一段时间,这些反常现象将会对飞机、轮船和人造卫星的安全航行、还有电视传真等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但不是被迫中断,故B错误;太阳黑子数与太阳耀斑数量一般成正比增长,因此太阳黑子数较多的年份,太阳耀斑也随之增多,故C错误;太阳黑子较多的时候,耀斑也增多,会扰乱地球的磁场,发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平时很善于识别方向的信鸽会迷路,故D正确。答案选择D。
【点睛】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3000-4500℃。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通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022秋·河南南阳·高一南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2021年11月19日,一场近乎月食的月偏食震撼登场,本次月偏食持续时间将近3.5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有关月偏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直线 B.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成一直线
C.照向地球的太阳光,完全被月球挡住 D.照向月球的太阳光,最后被月球吸收了
17.月偏食发生日,我国( )
A.地震、火山活动多 B.干旱、洪涝灾害多
C.涨潮、落潮潮差大 D.咸潮、风暴潮频繁
【答案】16.B 17.C
【分析】16.月偏食是月球、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地球未完全遮住月球上的太阳光,B正确,AC错误;照向月球的太阳光会被月球反射,D错误。所以选B。
17.月偏食发生日为农历十五前后,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最大,地球上产生大潮现象,海水潮差大,C正确;地震、火山活动、干旱、洪涝、咸潮、风暴潮等与此时间无关,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球背向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片阴影区域,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当月球只进入或部分进入半影时,则会发生半影月食。有时月球只有部分进入本影,这就会发生月偏食。
(2022春·辽宁沈阳·高二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3月23日,一艘长近400米,宽约59米,重22万吨的巨轮在苏伊士运河打横捆浅。如下图所示,卡住了双向航道,约450艘船只被堵,还有多艘绕行好望角。2021年3月29日(农历二月十七)经拖轮和挖掘机等多日救援和“神秘力量”的帮助,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使该船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开创了世界先例。完成下面小题。
18.导致此次轮船打横搁浅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流速过快 B.机械故障 C.河道狭窄 D.强风沙尘
19.据《纽约时报》报道,3月28日晚上,得到“神秘力量”帮助,运河水位大涨,使该船最终成功获救。此“神秘力量”最可能来自( )
A.人工注水 B.大型拖轮 C.一轮明月 D.突降暴雨
20.堵船事故导致欧洲价格上涨的产品最可能是( )
A.橄榄油 B.卫生纸 C.汽车 D.黄金
【答案】18.D 19.C 20.B
【分析】18.读图和结合材料可知搁浅地河道较平直且河道宽阔,A项流速过快会使得轮船快速通过,出现打横的概率较小,AC错误;机械故障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此次轮船打横搁浅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强风沙尘导致轮船漂离主航道导致打横再搁浅,D正确,故选D。
19.由材料可知3月28日晚上(农历二月十六),得到“神秘力量”帮助,因此推断是由于当天属于满月前后的涨潮,船只很快重新漂浮,C正确;由于苏伊士运河河道宽阔,水量大,因此人工注水、大型拖轮、突降暴雨不会使得运河水位短时间大涨,因此ABD错误,故选C。
20.此次堵船事故中欧洲价格会受到上涨的产品主要是从其他地区运往欧洲的运输品,欧洲相对经济较发达,进口的一般为本地区缺少的原材料等产品,例如纸浆、咖啡豆等,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盛产橄榄,因此橄榄油运输不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A错误;汽车为工业制成品,最可能的途径是从欧洲出口,C错误;黄金这种贵重物品不会选择水运且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严重价格上涨,D错误;故选B。
【点睛】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二、综合题
21.(2022秋·江西赣州·高三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左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局部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下右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地层不整合,即地层序列中两套地层之间的不协调,意味着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经历了沉积中断。岩浆侵入岩体,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遭受外力侵蚀,然后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水平方向沉积的苏泊组地层。
(1)根据左图,绘制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
(2)结合材料描述“塔皮特斯砂岩”地层形成以前经历的地质过程。
(3)推测该区域从寒武纪至今海陆变迁的过程及依据。
【答案】(1)
(2)地壳运动产生挤压作用,岩层弯曲,遭受外力侵蚀,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地壳下沉。
(3)寒武纪到石炭纪,地层内含有三叶虫、海藻、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二叠纪早期,地层中含有陆生动植物遗迹、爬行类遗迹等陆地生物化石,为陆地环境,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含有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现今,为陆地环境。
【分析】本题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局部区域等高线图、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形剖面图,地层形成地质过程、寒武纪至今海陆变迁的过程及依据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球的历史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首先读图判断等高距为300米,确定纵轴坐标,然后读图判断a点到b点地势变化是由1800米迅速降至1200米以下,之后又逐渐升高到2400米,按照水平距离分布,画出ab线和等高线各交点,将点连成平滑曲线,最后地形剖面图绘制如下:
(2)读图判断苏泊组地层与上覆的塔皮特斯砂岩地层之间存在着不整合面,说明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经历了沉积中断。也就是说苏泊组地层形成之后,地壳发生了水平挤压运动,岩层因此弯曲变形,并使地层抬升,地势升高,物质沉积发生了中断,并遭受到外力侵蚀;随着挤压运动加强,岩层发生了断裂位移,形成了断层,塔皮特斯砂岩地层之下的地层产生了下沉运动;之后随着地势下降,逐渐沉积形成塔皮特斯砂岩地层。
(3)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图可知,寒武纪到石炭纪这一段时间,沉积地层内含有三叶虫、海藻、鱼骨片、蚌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当时可能为广阔的海洋环境;再读图观察进入二叠纪之后,在二叠纪早期,地层中含有植物和陆生动物遗迹化石、爬行类遗迹等陆地生物化石,说明当时地壳抬升加强,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形成陆地为主的自然环境;而在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又出现贝壳、珊瑚、海绵等海洋生物化石,推测当时可能地壳下降或海面抬升,形成海洋为主的自然环境;根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西部山区,说明后来地壳抬升运动明显加强,形成了现今的陆地环境。
22.(2022秋·江西赣州·高一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
(1)确定地层年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岩石中 元素的含量和衰变规律,二是根据地层中所含的 。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 代(填地质年代)。
(2)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 , , 。
(3)早期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 ;据图可知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 。
【答案】(1) 放射性 化石的年代 古生
(2)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3) 二氧化碳
氮气、甲烷
水蒸气
氧气含量上升
【分析】本题以“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地层与地质年代、地球的早期演化、生物演化的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元素的放射性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风吹雨打、不管海枯石烂它的放射性的变化的速率是不变的,这个定义叫做(半衰期)。科学家们根据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和衰变规律推测地层的年龄。其次,通过在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来推断出某种生物生存的年代,以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2)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如下:前寒武纪时期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冥古宙为初生地球阶段,无生命现象;太古宙中期出现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元古宙晚期,出现了藻类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标志地球进入一个生命大发展阶段。显生宙时期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到中生代,出现了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爬行动物等,生物演化由简单到复杂,种类不断丰富。到新生代出现了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这是生物演化史上重大飞跃。
(3)据推断,组成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元素有氢、氦、碳、氮、氧等。在重力作用下,比较重的元素(碳、氮、氧)比较容易被地球保存下来,比较轻的元素就容易逃逸掉。同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容易形成化合物被保存下来(氢、碳、氮、氧)。惰性大而轻的氦则不容易被地球大气保存。在化合物形成的过程中,首先是氢和碳化合形成甲烷,甲烷与氧作用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另外氮与氢化合生成氨,氨又氧化产生水和氮。所以地球大气早期成分以二氧化碳、甲烷、氮、水汽为主。由图示可知,生物的出现并不断丰富,使得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逐渐上升,如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
23.(2022春·河南焦作·高三温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伦古湖是新疆著名湖泊,水源来自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最早乌伦古河为额尔齐斯河的支流,第四纪晚期这里断陷成湖,北岸断崖,与额尔齐斯河仅距2.1公里。自上世纪60年代该地区大规模垦荒以来,乌伦古湖注入水量减少,湖面面积缩小,湖水矿化度增加,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缓解湖面缩小造成的影响,当地在1969年,打通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中间的分水岭,修通了引额济湖工程,对湖水进行补充。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阿勒泰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甜菜含糖量达到18.7%,居全国第一。下左图为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简图。
(1)从水循环和水平衡角度说明第四纪晚期乌伦古湖(咸水湖)的形成过程。
(2)说出该地甜菜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
(3)分析“引额(额尔齐斯河)济乌(乌伦古湖)”工程对湖区生态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第四纪晚期地层下陷,乌伦古河注入;随着水位上升,湖泊水面面积增大,蒸发量增大;直到河流注入水量等于湖泊蒸发水量,湖泊面积保持稳定;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湖泊水不再流出到额尔齐斯河,所以成为咸水湖。
(2)纬度高,气候温凉;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
(3)降低湖水盐度,改善湖泊水质;有利于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增加;增大湖面蒸发,增加空气湿度。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地质演变、农业的区位条件、气候、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区域认知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阅读图文材料,乌伦古湖是在第四纪晚期断陷成湖,由乌伦古河注入水量,随着湖水水位的上涨,湖面逐渐增大,蒸发的面积也逐渐增加,促进了蒸发量的增加,随着时间的变化,河流注入量和蒸发量趋于稳定,湖面面积也趋于稳定,由于深居内陆,降水量稀少,蒸发量旺盛,北岸断崖,湖水无法流出,水体无法得到更新,因此随时间增加,逐渐成为了咸水湖。
(2)
阅读图文材料可知,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气候比较温凉,符合甜菜喜好;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和年较差大,白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多余水分蒸发掉,夜晚气温较低,适合保存营养物质,故甜菜含糖量较高;且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非常充足,利于甜菜生长和多余水分蒸发。
(3)
根据题意,“引额入乌”工程将增加湖水如水水量,稀释一部分盐分,使得湖水盐度降低,改善湖水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发展,同时湖面面积将增大,蒸发面积也增加,增加了水汽的上升,增加了空气湿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沿湖区域的气候条件。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