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宇宙与地球(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9秋·福建莆田·高一莆田一中校考阶段练习)2018年9月20日20时左右的夜空上演了火星合月的天象(火星合月是指火星与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彼此非常靠近的天文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火星和月球都属于( )
A.天体 B.天体系统 C.行星 D.行星际物质
2.“火星合月”说明( )
A.火星与月球形成一个暂时天体系统
B.月球的引力使火星靠近
C.火星与月球运行到地球同一侧
D.火星与月球运行轨道有交点
【答案】1.A 2.C
【解析】1.火星和月球都是宇宙物质的空间存在形式,均属于天体,天体间相互吸引并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火星和月球不相互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火星属于行星。故选A。
2.“火星合月”是指火星运转到轨道中离月球近点时发生的天文现象,说明两星都运行到地球同一侧且距离较近位置。故选C。
【点睛】天体是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2022秋·广东深圳·高一深圳市龙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乍起闷雷疑做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是钱塘江大潮观景写照。读钱塘江大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天体引力②海湾形状③海陆风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B.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
C.巨型远洋轮船往往利用退潮时进出港口
D.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
【答案】3.A 4.C
【解析】3.每当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①正确;读图可知,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故大潮十分壮观,②正确;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与季风有关,但与海陆风无关,③错误;钱塘江大潮与洋流无关,④错误。即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A正确,不合题意;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B正确,不合题意;受日月引力影响,海水会发生涨退潮现象,涨潮时水位高,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进出港口,C错误,符合题意;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正值大潮,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下图示意古生物学家野外科考时,在地层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标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叶虫生存的地质时期( )
A.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 B.鸟类可以在茂密的森林躲避捕食者
C.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哺乳动物成群 D.猛犸象成群结队地向较低纬度迁移
6.化石和地层具有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
A.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 B.不同时代的地层一定具有相同的化石
C.地层及所含化石有助于研究古地理环境 D.地层由老到新所含化石是陆生到水生生物的更替
【答案】5.A 6.C
【解析】5.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三叶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远古生物,最早出现在距今2.5亿年前的寒武纪,属于古生代,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A正确;鸟类、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BC错误。猛犸象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化石对研究地球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层及所含化石有助于研究古地理环境,C正确;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复杂,A错误;化石与地层在形成时间上具有一致性,不同时代的地层可能具有不同的化石,B错误;地层由老到新所含化石是水生到陆生生物的更替,D错误。综上所述,C 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022秋·安徽·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福建省霞浦县有一座建在滩涂上的桥,涨潮时隐没于海水中,退潮时才能供人们行走,所以被称作“汐路桥”(见图)。据图和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农历日期汐路桥可通行时间段
日期 可通行时间段 日期 可通行时间段
三十、十五 早上3点至7点 初八、二十三 上午7点至11点
初一、十六 下午2点至6点 初九、二十四 上午8点至12点
初二、十七 下午3点至7点 初十、二十五 上午9点至下午1点
初三、十八 下午晚上4点至8点 十一、二十六 上午10点至下午2点
初四、十九 晚上5点至9点 十二、二十七 上午11点至下午3点
初五、二十 早上6点至9点30分 十三、二十八 上午12点至下午5点
初六、二十一 早上6点至10点 十四、二十九 下午1点至6点
初七、二十二 早上6点30分至上午10点30分
7.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B.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C.海水上涨称为潮,海水退去称为汐 D.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8.下列关于汐路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22年12月3日(初十)汐路桥可通行时间约五个小时
B.落潮时留下的淤泥会造成通行不便
C.汐路桥被修造为弯曲状,以提高路桥抵御潮汐冲击的能力
D.汐路桥的使用有时间限制且时间可查
【答案】7.D 8.A
【解析】7.潮汐的形成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形成的,A错误;潮汐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B错误;白天的称为潮,夜晚的称为汐,C错误;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月球、太阳和地球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产生的引潮力最大,出现天文大潮,D正确。故选D。
8.结合材料可知,12月3日(初十)汐路桥可通行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1点,大概为4个小时,A错误,符合题意;落潮时留下的淤泥会阻塞道路,造成通行不便,B正确,不合题意;汐路桥被修造为弯曲状,有利于减少潮汐的冲击力,C正确,不合题意;结合材料可知,汐路桥的使用有时间限制且时间可查,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1、成因:(1)海浪:表层海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风浪。(2)潮汐:在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洋流: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2、作用:可以利用潮汐、波浪进行发电;潮汐电站水库可用于水产养殖;大型波浪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以及海水养殖场等作用。
(2022秋·广东广州·高一广州市南武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风助潮涌,潮借风威,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左图为“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日、地、月三者的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
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
10.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主要有( )
①日地、地月连线近乎垂直,天体引潮力最大②杭州湾为喇叭形海湾,口大内小
③钱塘江进入汛期,上游来水对潮水有明显顶托作用④夏秋季节,东南风盛行,加剧潮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潮汐发电②稻田灌溉③候潮进港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9.D 10.B 11.D
【解析】9.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所以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处在乙和丁的位置,故D选项正确;甲丙位置不会出现天文大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
10.太阳、月球和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海水受到的天体引潮力最大,故①项错误;杭州湾为喇叭形海湾,口大内小,潮水涌进海湾不断堆高,形成钱塘江大潮,故②项正确;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③项正确;钱塘江进入汛期,上游来水对潮水起到明 显的顶托作用,形成钱塘江大潮,故④项正确。所以选B。
11.潮汐可以发电,节省能源,潮汐发电是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之一,故①项正确;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咸水,故②项错误;候潮进港是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故③项正确;潮汐可以进行滩涂养殖,故④项正确。所以选D。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由于夏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夏历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指南。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
(2022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图,石炭纪为两栖动物时代。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①②③处的构造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向斜谷 B.③处下挖可挖出C1煤层 C.②为向斜谷 D.①②③均为地形倒置
13.关于图中地层,说法正确的是( )
A.C1形成于5.4亿年以前 B.C3形成于蕨类植物时代
C.C2由石英岩变质而成 D.D3形成时我国大陆格局形成
【答案】12.D 13.B
【解析】12.读图,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岩层根据图例,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谷,A错误。C1煤层比③处岩层D3新,无法挖出,B错误。②根据等高线可判断出是山脊,C错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读①③为背斜谷,②为向斜山,①②③均为地形倒置,D正确,故选D。
13.材料可知,石炭纪为两栖动物时代,石炭纪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A错误。石炭纪约为晚古生代时期,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C3形成于蕨类植物时代,B正确。C2砂岩是沉积岩,固结沉积而成,C错误。D3泥盆纪属于古生代,我国大陆格局形成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前寒武纪,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2022秋·湖北黄冈·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该图是月相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月相变化示意图,可以得出( )
A.当月球处于下弦月的时候,在地球的人们观测高空中的月球可以看到月亮的右半边
B.月球是围绕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C.当月球处于娥眉月的位置时,地球观测者会发现月球和太阳都在东方一侧
D.发生日全食时,月球位于满月的位置
15.产生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是球体 B.月球自转 C.月球自身发光 D.月球绕着地球转动
【答案】14.C 15.D
【解析】14.当月球处于下弦月的时候,月亮东边亮,在地球的人们观测高空中的月球可以看到月亮的左半边,A错误; 月球是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B错误; 当月球处于农历下半月娥眉月的位置时,地球观测者可能会发现月球和太阳都在东方一侧 ,C正确;发生日全食时,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为新月的位置,D错误。故选C。
15.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产生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绕地球转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2022秋·河北沧州·高一任丘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地层和化石 B.生物和化石 C.岩石和地貌 D.古地理环境
17.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B.湿热的草原环境
C.干旱的陆地环境 D.湿热的森林环境
【答案】16.A 17.D
【解析】16.地球有长达46亿年的历史,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可以通过不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推测地球的历史。化石是了解地质时期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地层和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A正确,B、C错误。古地理环境也是通过地层和化石来研究的,D错误。故选A。
17.材料中提到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时该地是湿热的森林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正常情况下,沉积岩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一个未变动的沉积岩层,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依据岩层的顺序,就可以确定其时代。然而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已缺失,有的甚至层序颠倒,层序已遭破坏,这就需要根据化石来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地球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既有不可逆性,又有阶段性。地质时期的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就灭绝了,因此,不同时代的岩层中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且同时代的岩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岩层中的化石来恢复其顺序,从而确定地质时代。
(2022秋·江苏淮安·高二校考阶段练习)猛犸象是适应于寒冷气候环境的大型古脊椎动物,现已灭绝。2021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宙 代 纪 距今年龄(百万年) 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2.58 人类时代
新近纪 23.03 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 66.0
中生代 白垩纪 145.0 爬行动物时代
侏罗纪 210.3±0.2
三叠纪 252.17±0.06
18.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 )
A.侏罗纪 B.白垩纪 C.古近纪 D.第四纪
19.最有可能造成猛犸象等大型古脊椎动物灭绝的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气候变暖 C.森林火灾 D.陨石撞击
20.猛犸象盛行期( )
A.陆地被子植物繁盛 B.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C.海洋中蓝藻大爆发 D.煤层开始大量形成
【答案】18.D 19.B 20.A
【解析】18.由材料“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玛象遗骸”可知,这批猛玛发现于人工陷阱,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人类,人类出现在第四纪,故推测该批猛玛象可能生存于第四纪,D正确。故选:D。
19.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活动面积衰退,导致了草场小,正是由于气温的升高,猛犸象无法找到合适的植物,最终彻底走向灭绝。导致饿死。故B正确;猛犸象灭绝时期,没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陨石撞击事件,因此A、C排除;森林火灾只会影响小部分的生存空间,不会导致整个群体灭绝,因此排除D。故选择B。
20.猛犸象生存的时代为第四纪冰川后期,比恐龙的白垩纪要晚,猛犸象是最负盛名的史前哺乳动物。猛犸象生存的时代为第四纪冰川后期,陆地被子植物繁盛,故A选项正确;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故B选项错误;海洋中蓝藻大爆发是前寒武纪,故C选项错误;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故D选项错误。
【点睛】地球进化史,从古到今分为5个代。1.太古代,距今24亿年以前。地球表面出现原始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地壳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尽是秃山。铁矿,低等原始生命出现。2.元古代,距今24亿到6亿年之间。地球被大部分的海洋覆盖。晚期出现大片陆地,原始生物,海生藻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3.古生代,开始化分“纪”,从远至近。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6亿年到2.5亿年之间。古老生命海洋中出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出现鱼形动物,用鳍爬行的鱼登上陆地。成为陆地脊椎动物祖先。两栖类动物出现。北半球陆地出现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高大茂密的森林,成为后来的大煤田。4.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距今2.5亿年到0.7亿年之间,历时约1.8亿年。爬行动物恐龙称霸。出现原始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衰落,出现裸子植物。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变成了后来的巨大煤田,油田。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5.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距今7000万年左右。地球历史最新阶段,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二、综合题
21.(2023春·内蒙古通辽·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第四纪冰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的避难所与扩张路线。
(1)简述第四纪冰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有利条件。
(2)分析温带针阔混交林在第四纪冰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原因。
(3)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第四纪冰期时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渤海湾及中国东部沿海陆地裸露),三地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
(2)第四纪冰期时气温降低,植被向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长空间广阔;长白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朝鲜半岛受寒潮影响小;朝鲜半岛与长白山相距较近且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
(3)第四纪冰期时不同的避难所存在环境差异,分化出不同的树种;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气温升高,风力、流水、动物等扩散媒介更为活跃,有利于物种演化和扩散;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水热条件改善,适合更多树种生存和演化。
【分析】本题以东北温带针阔叶林生物避难所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第四纪冰期时,全球气温下降,结冰现象明显,导致海平面降低,而图中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沿海地区陆地裸露,三个地区相距较近,使得温带针阔混交林在三个半岛之间进行扩散;同时,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地势均较为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挡,使得树种有利于在三个半岛内部扩散。
(2)根据所学知识,第四纪冰期时气温下降,使得温带树种向低纬度进行扩散,而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产空间广阔;同时,长白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有利于提高温度,使朝鲜半岛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温度较高,适宜温带树种生长;同时,朝鲜半岛与长白山距离相近,且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有利于树种向其扩散。
(3)结合所学知识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气温升高,水热条件得以改善,适合多种植物恢复生长,使得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提高;在第四纪冰期时,由于存在不同的避难所,环境差异较大,分化出不同数种,多样性有所增加;第四纪冰期结束之后,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较为活跃,有利于物种向外扩散。
22.(2022秋·山东聊城·高一山东聊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她生动地再现了古生代早期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对此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寒假前去实地考察帽天山岩层及化石。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地层至少形成于 代。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
(3)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云南澄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答案】(1)生物化石
(2) 古生 海洋
(3) 海洋 陆地 抬升
【分析】本大题以地理小组的地质考察实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的地质历史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素养。
【详解】(1)由题中图和材料可知,因为他们决定利用寒假前去实地考察帽天山岩层及化石。帽天山由生物群分布,是寒武纪早起古生物化石群,所以,考察名称定为: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该地区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按地质年代,发现有三叶草化石,三叶草生活在古生代,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所以该区域最老的地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
(3)根据材料分析,发现很多海洋化石,而现在已经是陆地,所以他们认为迄今为止云南澄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23.(2022秋·安徽宣城·高一安徽省宁国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6月19日,在山东省淄博市西河镇发现了许多阿门角石化石(如图1)。阿门角石属古无脊椎动物。
材料二: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图3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1)含有阿门角石化石的地层,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为 (古生代、中生代或新生代),推断该生物生存环境为 (海洋/陆地)环境。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可推断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 、从 的进化过程。
(2)图2中的①—⑤代表地质年代,恐龙大量繁盛的时代是 (填序号),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的时代分别是 和 (填序号)末期。
(3)图3中甲时期海平面 (填“高”或“低”)于现代,该时期所处地质年代的繁盛的植物类型为 植物。
(4)据图3,描述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特点 。
【答案】(1) 古生代 海洋 低级到高级 简单到复杂(或海洋到陆地)
(2) ⑤ ④ ⑤
(3) 低 蕨类植物
(4)气温与降水呈波动变化;温暖湿润气候与低温干燥的气候(或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呈负相关。
【分析】本题以阿门角石化石图和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质时期、生物演化、气候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据材料图中化石动物属古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生长的时代为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该地地层沉积时为海洋环境。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人们发现,越是古老地层的生物,其生命形式越低级,形态构造也越简单,越是距今较近地层的生物,其生命形式越高级,形态构造也越复杂。
(2)恐龙大量繁盛的时代是中生代,为图中的⑤时期,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时代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为图中的④⑤时期。
(3)从图中看,甲时期气温比全球平均气温低,降水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为气候冷干时期,海平面低于现代。从横坐标可判断出甲时期同位素地质年龄为5.4亿年~2.5亿年,为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
(4)从图3中可看出,地质时期,气温曲线总体高于全球现代平均气温,可推出温暖期时间较长,且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低于全球现代平均气温时间偏短,降水曲线也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干湿交替,有的时间降水多于现代,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呈负相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宇宙与地球(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9秋·福建莆田·高一莆田一中校考阶段练习)2018年9月20日20时左右的夜空上演了火星合月的天象(火星合月是指火星与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彼此非常靠近的天文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火星和月球都属于( )
A.天体 B.天体系统 C.行星 D.行星际物质
2.“火星合月”说明( )
A.火星与月球形成一个暂时天体系统
B.月球的引力使火星靠近
C.火星与月球运行到地球同一侧
D.火星与月球运行轨道有交点
(2022秋·广东深圳·高一深圳市龙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乍起闷雷疑做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是钱塘江大潮观景写照。读钱塘江大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天体引力②海湾形状③海陆风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B.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
C.巨型远洋轮船往往利用退潮时进出港口
D.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
(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下图示意古生物学家野外科考时,在地层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标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叶虫生存的地质时期( )
A.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 B.鸟类可以在茂密的森林躲避捕食者
C.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哺乳动物成群 D.猛犸象成群结队地向较低纬度迁移
6.化石和地层具有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
A.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 B.不同时代的地层一定具有相同的化石
C.地层及所含化石有助于研究古地理环境 D.地层由老到新所含化石是陆生到水生生物的更替
(2022秋·安徽·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福建省霞浦县有一座建在滩涂上的桥,涨潮时隐没于海水中,退潮时才能供人们行走,所以被称作“汐路桥”(见图)。据图和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农历日期汐路桥可通行时间段
日期 可通行时间段 日期 可通行时间段
三十、十五 早上3点至7点 初八、二十三 上午7点至11点
初一、十六 下午2点至6点 初九、二十四 上午8点至12点
初二、十七 下午3点至7点 初十、二十五 上午9点至下午1点
初三、十八 下午晚上4点至8点 十一、二十六 上午10点至下午2点
初四、十九 晚上5点至9点 十二、二十七 上午11点至下午3点
初五、二十 早上6点至9点30分 十三、二十八 上午12点至下午5点
初六、二十一 早上6点至10点 十四、二十九 下午1点至6点
初七、二十二 早上6点30分至上午10点30分
7.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B.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C.海水上涨称为潮,海水退去称为汐 D.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8.下列关于汐路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22年12月3日(初十)汐路桥可通行时间约五个小时
B.落潮时留下的淤泥会造成通行不便
C.汐路桥被修造为弯曲状,以提高路桥抵御潮汐冲击的能力
D.汐路桥的使用有时间限制且时间可查
(2022秋·广东广州·高一广州市南武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风助潮涌,潮借风威,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左图为“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日、地、月三者的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
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
10.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主要有( )
①日地、地月连线近乎垂直,天体引潮力最大②杭州湾为喇叭形海湾,口大内小
③钱塘江进入汛期,上游来水对潮水有明显顶托作用④夏秋季节,东南风盛行,加剧潮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潮汐发电②稻田灌溉③候潮进港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2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图,石炭纪为两栖动物时代。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①②③处的构造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向斜谷 B.③处下挖可挖出C1煤层 C.②为向斜谷 D.①②③均为地形倒置
13.关于图中地层,说法正确的是( )
A.C1形成于5.4亿年以前 B.C3形成于蕨类植物时代
C.C2由石英岩变质而成 D.D3形成时我国大陆格局形成
(2022秋·湖北黄冈·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该图是月相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月相变化示意图,可以得出( )
A.当月球处于下弦月的时候,在地球的人们观测高空中的月球可以看到月亮的右半边
B.月球是围绕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C.当月球处于娥眉月的位置时,地球观测者会发现月球和太阳都在东方一侧
D.发生日全食时,月球位于满月的位置
15.产生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是球体 B.月球自转 C.月球自身发光 D.月球绕着地球转动
(2022秋·河北沧州·高一任丘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地层和化石 B.生物和化石 C.岩石和地貌 D.古地理环境
17.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B.湿热的草原环境
C.干旱的陆地环境 D.湿热的森林环境
(2022秋·江苏淮安·高二校考阶段练习)猛犸象是适应于寒冷气候环境的大型古脊椎动物,现已灭绝。2021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宙 代 纪 距今年龄(百万年) 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2.58 人类时代
新近纪 23.03 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 66.0
中生代 白垩纪 145.0 爬行动物时代
侏罗纪 210.3±0.2
三叠纪 252.17±0.06
18.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 )
A.侏罗纪 B.白垩纪 C.古近纪 D.第四纪
19.最有可能造成猛犸象等大型古脊椎动物灭绝的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气候变暖 C.森林火灾 D.陨石撞击
20.猛犸象盛行期( )
A.陆地被子植物繁盛 B.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C.海洋中蓝藻大爆发 D.煤层开始大量形成
二、综合题
21.(2023春·内蒙古通辽·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第四纪冰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的避难所与扩张路线。
(1)简述第四纪冰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有利条件。
(2)分析温带针阔混交林在第四纪冰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原因。
(3)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2.(2022秋·山东聊城·高一山东聊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她生动地再现了古生代早期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对此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寒假前去实地考察帽天山岩层及化石。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地层至少形成于 代。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
(3)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云南澄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23.(2022秋·安徽宣城·高一安徽省宁国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6月19日,在山东省淄博市西河镇发现了许多阿门角石化石(如图1)。阿门角石属古无脊椎动物。
材料二: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图3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1)含有阿门角石化石的地层,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为 (古生代、中生代或新生代),推断该生物生存环境为 (海洋/陆地)环境。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可推断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 、从 的进化过程。
(2)图2中的①—⑤代表地质年代,恐龙大量繁盛的时代是 (填序号),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的时代分别是 和 (填序号)末期。
(3)图3中甲时期海平面 (填“高”或“低”)于现代,该时期所处地质年代的繁盛的植物类型为 植物。
(4)据图3,描述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特点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