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环境保护(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我国首批确定的国家公园包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5个。下图为其中一个公园中的某山地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5个国家公园均位于山区,图中所示山地应位于( )
A.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B.三江源国家公园
C.武夷山国家公园 D.大熊猫国家公园
2.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主要是为了( )
①保护梯田耕地②贮备自然物种③防止水土流失④提供生态服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2秋·甘肃陇南·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面积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类型 1990年-2000年变化面积(平方千米) 2000年-2010年变化面积(平方千米)
农田生态系统 28172.01 -14815.28
森林生态系统 -11634.52 2457.1
草地生态系统 -34493.91 -18764.44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 -2645.64 301.71
聚落生态系统 16631.46 35849.47
荒漠生态系统 4621.29 -5107.26
其它生态系统 -634.99 106.62
3.从1990年至2010年间,我国( )
A.农田面积持续增加 B.森林面积持续增加
C.荒漠面积持续减少 D.草地面积持续减少
4.2000-2010年水体与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在于( )
A.人口迁移影响 B.全球变暖影响
C.降水量增加 D.生态修复政策
5.2000-2010年荒漠面积的变化会使得我国北方地区( )
A.沙尘天气减少 B.雾霾天气增多
C.活动沙丘增加 D.植被成活率降低
(2022秋·河北唐山·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瑞典木材制造等林业产业成熟,林地流转交易活跃,林地投资经营组织市场化程度高。下图示意瑞典林地制度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瑞典林地经营模式以( )
A.国家公有大型林场经营为主 B.家庭私有小型林场经营为主
C.国有大型林场经营为主,家庭私有小型林场为辅 D.家庭私有小型林场和国有大型林场混合经营
7.影响瑞典林地制度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林业加工企业②国家政策③林业市场④林业用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瑞典林地制度成熟期更注重( )
A.对原生林木的采伐 B.速生树种的建设 C.森林的经济效益 D.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2022秋·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陕北黄土高原属于生态脆弱区,是国家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任重道远。下图为榆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榆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是( )
A.耕地 B.绿地 C.建设用地 D.其他用地
10.榆林地区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生态风险依然存在,主要的问题是( )
①地下资源无节制的开采
②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③建设用地的大幅增加
④绿地面积的大幅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秋·河南驻马店·高二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目前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区有渔业生产基地,但湖区鱼类生长缓慢。下图是1977~2012年扎陵湖(左)和鄂陵湖(右)湖泊变化示意图(图幅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扎陵湖和鄂陵湖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和积雪融水 D.河流水
12.1977~2012年扎陵湖和鄂陵湖整体范围的变化以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变小 区域降水减少 B.变小 地下水位下降
C.变大 河流汇入增多 D.变大 全球气候变暖
13.扎陵湖和鄂陵湖内鱼类生长缓慢,可能是因为( )
A.过度捕捞,育种不足 B.海拔高,气温低
C.蒸发量大,盐度较高 D.纬度高,气温低
(2022秋·河南鹤壁·高二鹤壁高中校考阶段练习)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周期。下图示意一年生短命植物的主要分布范围。有专门做引种工作的人员将伊宁市附近短命植物引种北京、河北等地,但是因难以模拟出原生地环境,始终无法规模化培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伊宁市附近的伊犁河谷物种较为丰富,主要原因是( )
A.冬季温度较高 B.河谷平原土壤肥沃
C.冬春季雨雪较多 D.地处自然带过渡地带
15.北京、河北等地难以模拟出的短命植物原生地的环境是( )
A.昼夜温差 B.土壤肥力 C.光照条件 D.冬季低温
(2021秋·湖北襄阳·高二襄阳五中校考阶段练习)海草床,即大面积分布的连片海草,是珍贵的“海底森林”,与红树林、珊瑚礁被统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受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海草床已完全退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海草床能够输出成熟鱼类主要是因为( )
①提供良好的隐蔽场地②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③削弱波浪,保护海岸④固碳量大,缓解全球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禁止近海捕鱼②人工增殖海草③加强海草床动态监测④禁止海岸工程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秋·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草地生物量能够反映草地生态系统和植被物种的动态变化情况,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根据活根生物量比例可判断草地的发育情况。下图示意安第斯山地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M、N代表该草地发育的先后两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造成该地草地生物量地上、地下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 B.蒸发量 C.气温 D.降水
19.从M阶段到N阶段草地生物量的变化可表明该草地( )
A.地上生物量多于地下 B.发育趋于良好
C.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持平 D.发育趋于退化
20.加大该地区草地保护力度,主要意义有( )
①促进牧业发展,提供大量乳畜产品②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③涵养水源,维持其“地球之肺”的功能④提高区域生物量,维持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21.(2022秋·吉林通化·高三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多保护区位于巴西中部(如下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独特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这里大片的草本植物通常高约60厘米,稀少的木本植物长有厚厚的树皮。在塞拉多,墙体厚实、布满孔隙结构的白蚁冢星罗棋布(如下图),每平方公里就有3200个之多。白蚁在洞穴外围收集草料,拖入洞穴食用,把草料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为修筑蚁冢的白蚁提供能量。每年8~10月,当地频发大火,白蚁家在火灾中成为众多动物的幸存地。大火过后,这里的生物又迅速恢复生机,显示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
(1)分析塞拉多保护区大火频发于每年8-10月的原因。
(2)分析塞拉多保护区每年大火频发但依然物种丰富的原因。
22.(2023春·甘肃张掖·高二高台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丰富,品种最为齐全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消费国,出口量一度占到了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目前,我国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提纯等产业链优势显著。稀土开采与利用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图1为我国稀土矿比重分布图,图2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比例变化图,图3为稀土矿采选流程示意图。
(1)简述我国发展稀土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2)说明白云鄂博稀土矿在采、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有专家建议“我国要加强出口管控,限制稀土出口。”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3.(2023春·四川德阳·高一四川省德阳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吕梁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该区域输入黄河泥沙曾占山西省入黄泥沙2.7亿吨中的八成以上,恶劣的生态环境曾经被联合国专家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图1为吕梁市位置示意图,图2为吕梁市气候资料,表为吕梁市人口数据。
项目 2010年 2020年
劳动人口(15-59岁) 63.58% 57.66%
自然增长率 9.8‰ 4.25‰
常住人口 372.7万人 328.6万人
城市化水平 37.91% 53.31%
材料二:近年来,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上升到2019年的28.6%,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以枣、核桃为代表的经济林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1)分析吕梁市入黄泥沙较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吕梁市能实现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的有利人文条件。
(3)说明森林覆盖率增加对吕梁市脱贫致富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环境保护(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我国首批确定的国家公园包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5个。下图为其中一个公园中的某山地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5个国家公园均位于山区,图中所示山地应位于( )
A.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B.三江源国家公园
C.武夷山国家公园 D.大熊猫国家公园
2.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主要是为了( )
①保护梯田耕地②贮备自然物种③防止水土流失④提供生态服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C 2.B
【解析】1.据图可知,该山最高海拔为2000多米,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地基带为高寒草原,B错误;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山地基带为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处在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内),D错误;武夷山国家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为常绿阔叶林,C正确;故选C。
2.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国家公园具备四项功能:(1)提供保护性的自然环境;(2)保存物种及遗传基因;(3)提供国民游憩及繁荣地方经济;(4)促进学术研究及环境教育。因此,题目中的②④正确;保护梯田耕地、防止水土流失不是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①③错误。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它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国家公园一般具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国家公园自然状况的天然性和原始性,即国家公园通常都以天然形成的环境为基础,以天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人为的建筑、设施只是为了方便而添置的必要辅助。二是国家公园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即国家公园天然或原始的景观资源往往为一国所罕见,并在国内、甚至在世界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而特别的影响。
(2022秋·甘肃陇南·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面积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类型 1990年-2000年变化面积(平方千米) 2000年-2010年变化面积(平方千米)
农田生态系统 28172.01 -14815.28
森林生态系统 -11634.52 2457.1
草地生态系统 -34493.91 -18764.44
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 -2645.64 301.71
聚落生态系统 16631.46 35849.47
荒漠生态系统 4621.29 -5107.26
其它生态系统 -634.99 106.62
3.从1990年至2010年间,我国( )
A.农田面积持续增加 B.森林面积持续增加
C.荒漠面积持续减少 D.草地面积持续减少
4.2000-2010年水体与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在于( )
A.人口迁移影响 B.全球变暖影响
C.降水量增加 D.生态修复政策
5.2000-2010年荒漠面积的变化会使得我国北方地区( )
A.沙尘天气减少 B.雾霾天气增多
C.活动沙丘增加 D.植被成活率降低
【答案】3.D 4.D 5.A
【解析】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农田面积在1990年-2000年增加,2000年-2010年减少,A错误;森林面积在1990年-2000年减少,2000年-2010年增加,B错误;荒漠面积1990年-2000年增加,2000年-2010年减少,C错误;草地面积1990年-2000年减少,2000年-2010年减少,从1990年至2010年间持续在减少,D正确。故选D。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000年至2010年水体与湿地面积增加。人口迁移对水体与湿地面积的影响较小,A错误;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可能会导致水体与湿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B错误;我国近年来气候较为稳定,降水量变化不大,C错误;水体和湿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破坏,因此人们开始注重对水体和湿地的保护,实施生态修复政策,使得部分水体与湿地得到恢复和保护,D正确。故选D。
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00年至2010年荒漠面积在减少,荒漠面积减少,说明植被扩张,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减少,A正确,D错误;荒漠面积减少,沙尘天气减少,空气中的沙尘物质减少,雾霾天气也随之减少,空气能见度增强,B错误;荒漠面积减少,沙尘物质减少,活动沙丘减少,C错误。故选A。
【点睛】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沙尘源,即丰富的沙尘物质条件;二是适宜的天气条件,主要是大风;三是近地层热力对流不稳定。
(2022秋·河北唐山·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瑞典木材制造等林业产业成熟,林地流转交易活跃,林地投资经营组织市场化程度高。下图示意瑞典林地制度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瑞典林地经营模式以( )
A.国家公有大型林场经营为主 B.家庭私有小型林场经营为主
C.国有大型林场经营为主,家庭私有小型林场为辅 D.家庭私有小型林场和国有大型林场混合经营
7.影响瑞典林地制度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林业加工企业②国家政策③林业市场④林业用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瑞典林地制度成熟期更注重( )
A.对原生林木的采伐 B.速生树种的建设 C.森林的经济效益 D.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答案】6.B 7.B 8.D
【解析】6.据材料中“私有林业基础”"政府保护小林主利益”等信息﹐可知瑞典的林地经营模式是以家庭私有小型林场经营为主,B正确,ACD错误。本题选B。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林地制度涉及到林主、林业产业,社会公众等各方的利益,随着社会对林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权衡各方利益。在希望通过林地集聚形成规模生产以满足木材需求的特定时期,小规模农户的林地转让权得到政策支持;在企业吞并现象严重时,社会开始关注农户的失地问题,农户的土地转让权得到政策约束;随着环境服务功能需求的快速提升,森林保护得到重视,林主的收益受到制约。因此,影响瑞典林地制度演变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对林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国家不同时期出台的政策,②③对,①④错。综上,本题选B。
8.由图可以看出,成熟期是1994年以后。分析可知,1994 年瑞典《森林法》修订,将森林的环境保护功能与木材生产功能并重,对原生林木的保护加强,说明1994年至今该国更注重森林的可持续开发,D对,A、B、C错误。综上,本题选D。
【点睛】森林的作用:1.经济功能:提供木材。2.生态功能: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
(2022秋·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陕北黄土高原属于生态脆弱区,是国家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任重道远。下图为榆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榆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是( )
A.耕地 B.绿地 C.建设用地 D.其他用地
10.榆林地区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生态风险依然存在,主要的问题是( )
①地下资源无节制的开采
②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③建设用地的大幅增加
④绿地面积的大幅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D 10.C
【解析】9.读图可知,2000年至2020年,榆林市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BC排除;耕地面积约由16700km2下降至15600km2,减少的幅度为约6.5%,其他用地由4700km2下的降至4250km2,减少的幅度约为9.5%,故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其他用地,D正确,A错误。故选D。
10.结合所学可知,在不适宜开展种植的地区开垦耕地会导致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等。该地实施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防治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②④错误;榆林市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可能会导致地表植被土壤破坏、地面塌陷等问题,①正确;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可能会导致绿地、水体等面积减小,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热岛效应显著等问题,③正确。故①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总体来说,耕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用地增减。这主要是与生态退耕相关,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2022秋·河南驻马店·高二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目前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区有渔业生产基地,但湖区鱼类生长缓慢。下图是1977~2012年扎陵湖(左)和鄂陵湖(右)湖泊变化示意图(图幅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扎陵湖和鄂陵湖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和积雪融水 D.河流水
12.1977~2012年扎陵湖和鄂陵湖整体范围的变化以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变小 区域降水减少 B.变小 地下水位下降
C.变大 河流汇入增多 D.变大 全球气候变暖
13.扎陵湖和鄂陵湖内鱼类生长缓慢,可能是因为( )
A.过度捕捞,育种不足 B.海拔高,气温低
C.蒸发量大,盐度较高 D.纬度高,气温低
【答案】11.C 12.D 13.B
【解析】1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故湖泊周围分布有高大的冰川和雪山,所以湖泊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和积雪融水,C正确;青藏高原上降水少,故大气降水、地下水均不是两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AB排除;该地区河流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冰川和积雪融水,故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还是冰川和积雪融水,D排除。故选C。
12.读图可以看出1977~2012年以来扎陵湖和鄂陵湖面积呈扩大趋势,说明补给水源增加,AB错误;结合上题可知,两湖泊以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故主要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积雪融水增加,导致湖泊的补给水源增加,湖泊面积变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13.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湖水温度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不足,且水温低导致鱼类新陈代谢慢,故湖内鱼类生长缓慢,B正确;该地人类活动较少,不存在过度捕捞的问题,且过度捕捞是导致鱼类数量少的原因,而非生长缓慢的原因,A错误;该地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C错误;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纬度并不高,故纬度高不是导致气温低的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温度对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从理论上讲,鱼类属变温动物,所摄取的能量不必用于维持体温,因此其饵料系数低,饲料报酬高。但变温动物最大的弱点恰恰是它们的新陈代谢水平随水温而变化,在非适宜温度(例如低温条件),其新陈代谢水平显著下降,故温度低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
(2022秋·河南鹤壁·高二鹤壁高中校考阶段练习)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周期。下图示意一年生短命植物的主要分布范围。有专门做引种工作的人员将伊宁市附近短命植物引种北京、河北等地,但是因难以模拟出原生地环境,始终无法规模化培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伊宁市附近的伊犁河谷物种较为丰富,主要原因是( )
A.冬季温度较高 B.河谷平原土壤肥沃
C.冬春季雨雪较多 D.地处自然带过渡地带
15.北京、河北等地难以模拟出的短命植物原生地的环境是( )
A.昼夜温差 B.土壤肥力 C.光照条件 D.冬季低温
【答案】14.C 15.A
【解析】14.伊犁河谷北部的天山阻挡了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气温较高;西面敞口,接纳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根据材料“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周期”可知,良好的水热条件和地形是伊犁河谷物种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故AB错误;伊犁河谷4~5月份气温回升和积雪融化给该地区带来较好的水热条件,再加上垂直地带性明显,物种较多,C正确;伊犁河谷未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D错误。故选C。
15.根据短期图示中短命植物主要分布地区,可知其生长地区气候特点应当符合其只能短季节存活的特点,即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严寒,但冬春有一定雨雪的干旱区。伊犁河谷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北京、河北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难以模拟出与此相似的环境,A正确; 故选A。
【点睛】短命植物是生长于干旱荒漠地区,能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到来之前即可完成生长开花结果等生活周期的一类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主要生长在干旱区,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它们都有大量的酶,能快速生长,新陈代谢极快。
(2021秋·湖北襄阳·高二襄阳五中校考阶段练习)海草床,即大面积分布的连片海草,是珍贵的“海底森林”,与红树林、珊瑚礁被统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受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海草床已完全退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海草床能够输出成熟鱼类主要是因为( )
①提供良好的隐蔽场地②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③削弱波浪,保护海岸④固碳量大,缓解全球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禁止近海捕鱼②人工增殖海草③加强海草床动态监测④禁止海岸工程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6.A 17.B
【解析】16.据图分析,海草床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隐蔽保护场所,降低被捕食概率,同时是重要的饵料供给地,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输出成熟鱼类,①②正确;削弱波浪是珊瑚礁的功能,③错误;固碳量大,缓解全球变暖与输出成鱼类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应选A。
17.目前受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海草床已完全退化,可以通过人工增殖海草、加强海草床动态监测,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②③正确;禁止近海捕鱼,禁止海岸工程建设会影响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较不现实,故①④错误;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应选B。
【点睛】红树林和海草床复杂的群落结构为鱼类提供良好的隐蔽场所,降低被捕食概率,红树林和海草床为鱼类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红树林和海草床比珊瑚礁面积更大,能够截留更多的仔鱼,利于珊瑚礁鱼类的持续发展。
(2022秋·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草地生物量能够反映草地生态系统和植被物种的动态变化情况,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根据活根生物量比例可判断草地的发育情况。下图示意安第斯山地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M、N代表该草地发育的先后两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造成该地草地生物量地上、地下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 B.蒸发量 C.气温 D.降水
19.从M阶段到N阶段草地生物量的变化可表明该草地( )
A.地上生物量多于地下 B.发育趋于良好
C.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持平 D.发育趋于退化
20.加大该地区草地保护力度,主要意义有( )
①促进牧业发展,提供大量乳畜产品②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③涵养水源,维持其“地球之肺”的功能④提高区域生物量,维持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8.C 19.D 20.B
【解析】18.安第斯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植物死亡后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导致地上生物量比例比地下生物量低,C正确;盛行风不是主要因素,气温低,蒸发量小,对地表和地下的生物影响差异不大,降水可产生地表径流,也能下渗形成地下水,对地表和地下的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也不大,ABD错误;故选C。
19.由图可知,从 M 阶段到 N 阶段,该地活根生物量比例显著下降;又根据材料信息“活根生物量比例可判断草地的发育情况”可知,活根生物量比例显著下降说明该草地生长状况趋于退化,B错误,D正确;地上生物量比例从5%上升到30%,但是,地下生物量(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到N阶段时比例大致为70%,始终大于地上生物量,AC错误;故选D。
20.安第斯山地发源有众多大江大河,保护该地草地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江河流域出现水土流失,②正确;保护草地,可以为其高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提高区域生物量,维持了生物多样性,④正确;安第斯山地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不可大规模发展牧业,①错误;热带雨林才有“地球之肺”的功能,③错误;排除ACD,故选B。
【点睛】植被的作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等。
二、综合题
21.(2022秋·吉林通化·高三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多保护区位于巴西中部(如下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独特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这里大片的草本植物通常高约60厘米,稀少的木本植物长有厚厚的树皮。在塞拉多,墙体厚实、布满孔隙结构的白蚁冢星罗棋布(如下图),每平方公里就有3200个之多。白蚁在洞穴外围收集草料,拖入洞穴食用,把草料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为修筑蚁冢的白蚁提供能量。每年8~10月,当地频发大火,白蚁家在火灾中成为众多动物的幸存地。大火过后,这里的生物又迅速恢复生机,显示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
(1)分析塞拉多保护区大火频发于每年8-10月的原因。
(2)分析塞拉多保护区每年大火频发但依然物种丰富的原因。
【答案】(1)该地8月之前(5~7月)为降水稀少的旱季,枯草物质积累多;8~10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温回升快,气候干燥;且受到东南信风影响,风力较大,易产生火灾。
(2)纬度较低,水热资源比较丰富;大火后的草木灰,为植被复苏提供养分;树皮厚,耐火性好;白蚁冢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使多数动物得以幸存;属于保护区,人类活动干预少。
【分析】本题以塞拉多保护区位置区域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火灾发生的原因、物种丰富度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8月之前降水较少,是当地的旱季,枯草物质积累多,助燃物多;到了8~10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温回升快,雨季未到达,草类更加枯黄,更易点燃;且受到东南信风影响,风力较大,易产生草原火灾。10月过后,当地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增多,火灾频率减少。
(2)根据材料信息,塞拉多保护区每年大火过后,物种依然丰富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去分析。自然因素是因为当地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利于植物生长,大火燃烧产生大量的草木灰,为土壤提供充足养分;稀少的木本植物长有厚厚的树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部分山火;白蚁冢在火灾中成为众多动物的幸存地,使多数动物得以幸存;人文因素主要因为当地为自然保护区,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较大,人类活动干预少。
22.(2023春·甘肃张掖·高二高台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丰富,品种最为齐全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消费国,出口量一度占到了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目前,我国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提纯等产业链优势显著。稀土开采与利用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图1为我国稀土矿比重分布图,图2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比例变化图,图3为稀土矿采选流程示意图。
(1)简述我国发展稀土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2)说明白云鄂博稀土矿在采、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有专家建议“我国要加强出口管控,限制稀土出口。”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稀土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开采加工的成本低,拥有价格优势;国内、国际市场广阔;我国稀土的采掘、冶炼、提纯等产业链技术成熟。
(2)过量开采,可造成稀土资源的短缺;矿体的露天开采,造成生态破坏;含稀土的尾矿废弃,造成环境污染。
(3)赞同:加强出口管控可延缓稀土枯竭速度;可减少稀土生产和加工,有效保护环境;可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要求;可促使我国稀土产业向高新技术和深加工发展;稀土出口价格低,不利于创汇。不赞同:我国稀土产业相关技术成熟,优势显著;加强出口管控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出口管控会对国际稀土市场造成影响。
【分析】本题以稀土资源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环境问题和工业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丰富,品种最为齐全的国家”,由此可知我国稀土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结合材料“目前,我国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提纯等产业链优势显著”,由此可知我国开采加工的成本低,拥有价格优势;我国稀土的采掘、冶炼、提纯等产业链技术成熟。结合材料“我国是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消费国”,由此可知稀土的国内、国际市场广阔。
(2)结合图3可知白云鄂博稀土矿开采量大,存在过量开采的问题,可能造成稀土资源的短缺。白云鄂博矿体的露天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白云鄂博含稀土的尾矿废弃,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反对的角度可以从我国稀土开采和加工的优势区位因素、出口稀土的经济效益入手。不赞同:我国稀土产业相关技术成熟,优势显著;加强出口管控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出口管控会对国际稀土市场造成影响。赞同的角度可以从我国稀土资源占比逐渐减少(图2)、发展稀土加工的经济效益、限制出口的环境效益入手。赞同:加强出口管控可延缓稀土枯竭速度;可减少稀土生产和加工,有效保护环境;可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要求;可促使我国稀土产业向高新技术和深加工发展;稀土出口价格低,不利于创汇。
23.(2023春·四川德阳·高一四川省德阳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吕梁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该区域输入黄河泥沙曾占山西省入黄泥沙2.7亿吨中的八成以上,恶劣的生态环境曾经被联合国专家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图1为吕梁市位置示意图,图2为吕梁市气候资料,表为吕梁市人口数据。
项目 2010年 2020年
劳动人口(15-59岁) 63.58% 57.66%
自然增长率 9.8‰ 4.25‰
常住人口 372.7万人 328.6万人
城市化水平 37.91% 53.31%
材料二:近年来,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上升到2019年的28.6%,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以枣、核桃为代表的经济林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1)分析吕梁市入黄泥沙较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吕梁市能实现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的有利人文条件。
(3)说明森林覆盖率增加对吕梁市脱贫致富的影响。
【答案】(1)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植被覆盖率低,固土能力差;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早期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水土流失。
(2)近年来,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荒山面积广大,有植树造林的空间;农村人口减少,粮食需求量减少,退耕还林面积大;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市场对水果等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加,耕地改成果园,增加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3)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肥力增加,单位土地产值提高;经济林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
【分析】本题以吕梁市相关资料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土流失的原因、植被恢复的人文条件、森林覆盖率增加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图1显示吕梁地区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严重;材料二显示1979年本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4%,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的能力差;图2显示该地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强度较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散,容易遭受流水侵蚀。据人口数据可知,2010年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水土流失。
(2)材料二显示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人口数据显示,2010年常住人口有372.7万,2020年常住人口有328.6万,并且城市化水平由37.91%升高到53.31%。说明近年来,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本地植树造林的空间较大;本地区人口减少对粮食的需求减少,农村人口减少,为退耕还林创造了条件;退耕还林政策等的实施;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水果等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林果的种植面积随之增加,增加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3)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减轻了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随之提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经济林面积的扩大,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