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5 15:49:5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
1.(2023·隆化)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小学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呀!还记得,初入学校的我们会因为jīng huāng    常yī wēi    在老师的怀里;也记得,因为读到李大钊受到kǔ xíng    而憎恨敌人的cán bào   ;更记得,为了bì miǎn    学习压力过大,而和同学们在míng mèi   的日子里散步的情景……这些都是需要珍藏的记忆。
【答案】惊慌;依偎;苦刑;残暴;避免;明媚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语境和拼读音节可得出词语,注意“惊慌”容易错写成“惊惶”,“惊慌”的“慌”容易多写一点;“依偎”两字都是单人旁,“偎”容易多写一撇;“苦刑”要拼准音节,容易错写成“酷刑”;“避免”的“避”容易错写成“僻”,字词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惊慌;依偎;苦刑;残暴;避免;明媚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的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2.(2023·隆化)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因为(wéi wèi)    挨骂(āi ái)    承载(zǎi zài)   
处暑(chǔ chù)    提供(gōng gòng)    兴奋(xīng xìng)   
【答案】wèi;ái;zài;chǔ;gong;xīng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为:读“wéi”时,意思是做;干;表示某些动作行为,代替某些动词;作为;当作;充当;变成;成为;表示判断。相当于“是”。读“wèi”时,意思是介词。①引进对象,相当于“替”“给”;②表示对象,相当于“对”“向”;③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④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故“因为”的“为”读“wèi”。挨:读“āi”时,意思是靠近;紧接着。读“ái”时,意思是遭受;忍受。故“挨骂”的“挨”读“ái”。载:读“zǎi”时,意思是年;记载;刊登。读“zài”时,意思是乘坐;装运;充满;连词。故“承载”的“载”读“zài”。处:读“chǔ”时,意思是居住;处在;安;存;交往;相处;处理;安排;惩罚。读“chù”时,意思是处所;地方;事物的方面或部分;机关团体的部门。故“处暑”的“处”读“chǔ”。供:读“ gōng ”时,意思是供给;供应;提供某种东西让人使用。读“gòng”时,意思是陈设;摆放;在神佛或先辈的像(或牌位)前陈列香烛等表示敬奉;祭祀时摆设祭品。故“提供”的“供”读“gōng”。兴:读“xīng”时,意思是兴盛;流行;奋起,激动。读“ xìng ”时,意思是兴致;兴趣。故“兴奋”的“兴”读“xīng”。
故答案为:wèi;ái;zài;chǔ;gōng;xīng
【点评】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要注重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2023·隆化)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玲俐 斩订截铁 粉身碎骨 B.恐具 心满意足 自做自受
C.瘦削 见微知著 焉知非福 D.哀思 千均一发 司空见怪
【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择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分析四个选项,A项有误,伶俐:形容人机灵乖巧或做事干脆利落。故“玲俐"的“玲”错误,应是“伶俐”。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故"斩订截铁”应是“斩钉截铁”。
B项有误,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故"恐具"应是“恐惧”,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故“ 自做自受 ”应是“自作自受”。
C项三个词语正确。
D项有误,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故“ 千均一发 ”应是“千钧一发”。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故“ 司空见怪 ”应是“司空见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的汉字,根据汉字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2023·隆化)下列四个词语中,不能与“旗鼓相当”互为近义词的一组是(  )
A.参差不齐 B.势均力敌 C.不相上下 D.平分秋色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择不能与“旗鼓相当”互为近义词的一项。先理解“旗鼓相当”的含义,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势均力敌:双方势力相当,难分高低。不相上下:两者分不出高低、优劣、好坏等。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或不相上下。故与“旗鼓相当”互为近义词的是“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参差不齐”是“旗鼓相当”的反义词。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先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量大找近义词就很容易了。
5.(2023·隆化)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过犹不及(犹:犹豫。)
B.赴汤蹈火(汤:沸水,开水。)
C.不以为然(然:对。)
D.自愧弗如(弗:不。)
【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择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分析四个选项,A项“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故“犹”的意思是相似,如同。A项错误。
选项B、C、D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文言字词的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平时学习中要背会文言名句并能够理解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2023·隆化)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师语重心长地嘱咐同学们,上了中学更要努力学习
B.清明节前夕,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瞻仰董存瑞革命烈士纪念馆。离开的时候,他们兴高采烈。
C.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D.爷爷每当忆起旧社会所经历的苦难,就不禁声泪俱下。
【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选择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分析四个选项,A项“语重心长”的意思是话语恳切,用心良苦,情意深长。符合语境,A项成语使用正确。
B项“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形容兴致勃勃,情绪高涨。句子语境是瞻仰烈士纪念馆,应该保持庄重,成语不符合语境,故B项成语运用错误。
C项“万象更新”的意思是各种事物或景象都变换了新的面貌。符合语境,C项成语使用正确。
D项“声泪俱下”的意思是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十分悲痛的情状。符合语境,D项成语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成语的运用。成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了解成语的意思,避免从字面上想当然地理解其意义。②判断词语的词性(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不能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③判断成语是否符合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④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
7.(2023·隆化)下列语句出自哪篇课文,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②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A.《丁香结》《腊八粥》《表里的生物》《月光曲》
B.《腊八粥》《表里的生物》《月光曲》《丁香结》
C.《表里的生物》《月光曲》《丁香结》《腊八粥》
D.《月光曲》《表里的生物》《腊八粥》《丁香结》
【答案】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平时所学课文及阅读可知①句出自课文《月光曲》,②句出自课文《表里的生物》,③句出自课文《腊八粥》,④句出自课文《丁香结》。结合选项可知应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根据平时所学内容的阅读及积累,可以很快知道句子出自哪篇课文,此题较为简单。
8.(2023·隆化)选词填空。
(1)质量 分量 雅量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    ,掷地有声;为人有    ,豁达淡泊;生命有    ,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便是读书。
(2)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    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答案】(1)分量;雅量;质量
(2)断断续续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先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分量:重量。质量:事物的优劣程度和数量。雅量:宏大的气度。也指气度宏大。根据“掷地有声”可知故(1)题中第①空应选择“分量”,②空应选“雅量”,③空应选“质量”。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形容行为动作不连贯。陆陆续续:指有先有后,时断时续。故(2)题中应选择“断断续续”。
故答案为: (1)分量;雅量;质量;(2)断断续续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9.(2023·隆化)按要求写句子。
(1)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
改为反问句:   
改为感叹句: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快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间接引语)
(3)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陷入了沉思。(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安静 盼望 饿 喜欢 厚
【答案】(1)美丽的大草原怎能不令人神往呢?;美丽的大草原真令人神往啊!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让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3)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
(4)我饿得前胸贴后背。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改写句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令人神往”前加“怎能不”,句尾加“呢”,句号改为问号。陈述句改为感叹句,“令人神往”前加“真”,句末加“啊”和感叹号。
(2)考查改写句子。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去掉冒号、双引号,加上逗号;第二人称变为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3)考查修改病句。原句缺主语,加“我”。
(4)考查句子仿写。例句运用了夸张手法,选择其中一个词语仿写时也要用上夸张的手法。
故答案为:(1) 美丽的大草原怎能不令人神往呢?美丽的大草原真令人神往啊!(2)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让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3) 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4) 我饿得前胸贴后背。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句子仿写、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10.(2023·隆化)根据提示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   ,   ”来解读。
(2)俗话说得好:“   ,日久见人心”,与他人相处久了,才能真正了解他的为人。
(3)毕业之际,刘老师用《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   。”来告诫我们: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4)“良药苦口利于病,   。”理智的人善于接受正确但不中听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
【答案】(1)变则通;通则久
(2)路遥知马力
(3)老大徒伤悲
(4)忠言逆耳利于行
【知识点】谚语;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及语境,结合平时学习积累可知(1)《周易》中“穷则变”的下一句是“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如果事情发展到了尽头,就要学会转变,因为只有改变才能通达,只有通达了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
(2)“日久见人心”的上一句是“路遥知马力”,注意“遥”的书写。
(3)结合题干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可知填写的上句诗是“老大徒伤悲”。
(4)“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答案为: (1)变则通;通则久;(2)路遥知马力;(3)老大徒伤悲;(4)忠言逆耳利于行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和名言警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11.(2023·隆化)根据语意和情境写出相关诗句或词句。
(1)古人常常借物言志,许多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如郑燮借竹子表现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写道“   ,任尔东西南北风。”
(2)“多情自古伤离别”,诗人王维送元二时说:“劝君更尽一杯酒,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而即将毕业的你,马上要与小伙伴们分别了,请你写一句你喜欢的送别诗句:   ,   。
(3)中秋之夜,诗人王建用“今夜月明人尽望,   ”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一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   。
(4)红红和萌萌在玩“飞花令”。请你帮帮她们在下列诗句中填入合适的“花”。
红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萌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红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萌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    扑鼻香。
【答案】(1)千磨万击还坚劲
(2)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桃花;红杏;荷花;梅花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借竹子表现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有关的送别诗句还有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还有很多诗句抒发思乡之情,例: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根据平时学习的古诗积累和提示,可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代诗人裴休的《宛陵录》。
故答案为: (1)千磨万击还坚劲;(2)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桃花;红杏;荷花;梅花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12.(2023·隆化)根据积累填空。
(1)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
(2)《采薇(节选)》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分别写了    季和    季很有代表性的景物,“   ”写柳条飘动,“   ”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答案】(1)年年有余
(2)春;冬;依依;霏霏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和文学常识积累,可知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鱼”与“余”谐音,意味着一年过去,农民的收成还有结余。
(2)《采薇(节选)》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别写了春季和冬季很有代表性的景物,“依依”写柳条飘动,“霏霏”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故答案为: (1)年年有余;(2)春;冬;依依;霏霏
【点评】本题考查了节日习俗和寓意、课文理解。结合平时学习的积累与阅读即可完成。节日习俗及寓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二、阅读理解
(2023·隆化)阅读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3.选段选自    (作者)的《   》。
14.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
15.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是因为他是    。
16.举例谈谈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案】1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4.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15.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16.从“董存润舍身炸碉堡”这件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的真正含义,因为董存润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消灭敌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语段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通过悼念张思德来讲人死的意义的不同的道理的。并讲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一观点。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语段的主旨,认真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3.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通读语段,结合平时学习阅读积累可知,选段选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故答案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4.本题考查找中心句。通读语段可知,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本段围绕这句话写出了人死的意义的不同。
故答案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15.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是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故答案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16.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举例谈谈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根据平时学习阅读的积累可以写出。如:从“董存润舍身炸碉堡”这件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的真正含义,因为董存润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消灭敌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故答案为:从“董存润舍身炸碉堡”这件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的真正含义,因为董存润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消灭敌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023·隆化)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下面的问题。
孔子东游,____,____。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7.在文中“横线”上,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18.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孩子的依据,用波浪线画出“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孩子的依据。
19.翻译: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0.古代的两小儿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尚能有理有据,请你就“不可以说谎/可以讲善意的谎言”这一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有理有据地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   
依据:   
【答案】17.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8.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9.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20.不可以说谎。;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尊重和信任,说谎会破坏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默写。这篇文言文是《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由此填空即可。书写时注意“辩”不要写成了“辨”。
故答案为: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阅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孩子观点的依据。阅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孩子观点的依据。
故答案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通“智”,聪明、智慧。故“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为: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
故答案为: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20.本题考查扩展写话。我的观点是“不可以说谎”。因为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尊重和信任,说谎会破坏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故答案为:不可以说谎;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尊重和信任,说谎会破坏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2023·隆化)阅读课外文本回答问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三个节日直到现在,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船只的样子,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船体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鼓手和锣手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把锣鼓敲打起来,调理桨手的划桨节拍。
划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的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有删改)
21.从文中可知,端午节的习俗有    、   、   等。
22.“鼓声如雷鸣”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23.短文详写了哪个场景?略写了哪些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4.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请你写一写。
【答案】21.穿新衣;用雄黄燕洒画王字;赛龙舟
22.比喻;赛龙舟的鼓声声势浩大
23.详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略写了穿新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的场景。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24.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家乡的人都会吃粽子,煮鸡蛋,还有腌咸鸭蛋,这是最传统的过节方法。其中包粽子最有讲究,粽子叶要去采摘新鲜的芦苇叶回家洗干净,码整齐一打一打并排放锅里,倒入清水煮软,待彻底凉透再放进凉水浸泡。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边城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赛龙舟等几个场景的描写,让读者对边城的端午风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地理解。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可知,文章写了端午日“穿新衣、用雄黄燕洒画王字、赛龙舟”等民俗。
故答案为:穿新衣、用雄黄燕洒画王字、赛龙舟
22.考查了对修辞方法的理解。“鼓声如雷鸣”这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鼓声“比作”“雷鸣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赛龙舟的鼓声声势浩大。
故答案为:比喻;赛龙舟的鼓声声势浩大。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节选的文字主要写了端午节的活动。详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略写了穿新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的场景。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故答案为:详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略写了穿新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的场景。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2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家乡的人都会吃粽子,煮鸡蛋,还有腌咸鸭蛋,这是最传统的过节方法。其中包粽子最有讲究,粽子叶要去采摘新鲜的芦苇叶回家洗干净,码整齐一打一打并排放在锅里,倒入清水煮软,待彻底凉透再放进凉水浸泡。
三、语言表达
25.(2023·隆化)我会表达
经典名著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亲爱的孩子,小学六年,你一定读了很多书。在读过的书中,你认为哪些书可以被称作“经典”名著?你在读这些经典名著时,用过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快来分享一下吧!(读书方法至少写两种。)
【答案】我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我读书时会先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读书时做读书笔记。
【知识点】故事分享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与语言表达。把自己平时阅读中用到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经验写出来,与他人分享。在平时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多读书积累阅读经验。
故答案为:我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我读书时会先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读书时做读书笔记。
四、写作
26.(2023·隆化)按要求写作
题目:有你,真好
提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答案】 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我拿着得了65分的卷子,心情低落极了,也不理人。或许觉得太伤心了吧,便趴在桌子上默默地哭泣着。这时的你犹如天使一般,降临在了我的身旁。你安慰我,鼓励我,帮助我改正出错的题,认真地复习。终于,在这次的测验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看着卷子,高兴极了。心里默默地对你说: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在班级里,我是一个“马虎小姐”,常常不是忘带铅笔,就是忘带了笔袋。而作为同桌的你,总是无微不至地帮助我。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我忘记写名字了,结果被老师好好地“教育”了一顿。那时,你便向我说:“小糊涂蛋,你怎么就那么笨呢?诺,这个是备忘录,你把每天该记的作业,上课用的书,全记好了。如果这样你还忘了,看我不轻饶你!”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本子,却令我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我不再马虎了。我感激地抱住你: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一次外出野炊时,我不小心被火烧伤了,疼得哇哇直哭。而你却冷静地替我消肿,包扎,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笑眯眯地看着我:“哦,你不要哭了,看你哭的像一只小花猫,哈哈。”说完,你便哈哈大笑起来。“不理你了。”你见我生气了,便拿着毛巾到小河边,回来后让我擦脸。此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有你,真好!
现在我们已经分开了,但我仍旧忘不了你,待下一次遇见你时,我会大声叫出你的名字,并告诉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你,真好!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老师、同学,让你觉得拥有他(她)是如此的美好。此时你最想和他(她)说些什么 “你”不是陪伴一瞬间,也不是一天一月,而应该是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永远的陪伴。要突出这种形影不离,陪伴左右的惯性;还有就是这“好”字,“有你陪伴”的好处应该明确地在文中反映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好处,体会出情感来;最后就是要注意这个人称“你”,要使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点评】本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通过记叙同桌对我的帮助,表现了同桌乐于助人的品质,句子通顺,内容较具体。如果语言再生动些就更好了。
27.(2023·隆化)按要求写作
题目:别了,我的小学语文课
提示:从一年级上册的“天地人”开始,到六年级下册黄庭坚的《清平乐》结束,你上过多少节语文课啊!回想六年来数不清的语文课,让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毕业在即,请你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习作中把你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表达出来吧!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要求:①记得在第一行写题目。②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要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③字数不少于500字,不得另附习作纸。④文中不能涉及自己真实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可以用其他名字代替。
【答案】 别了,我的小学语文课
人生是一个五味瓶,有时像苦瓜一样苦,有时像苹果一样甜,有时像辣椒一样辣,有时像桔子一样酸。我的小学语文课,让我尝到了甜的滋味。
那是一个星期三的早上,天气晴朗。下课时,我准备好语文书就和我的朋友玩起了游戏。突然,一阵“叮铃铃”的声音传来,原来是上课铃响了。孙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块红色的砖头。到了讲台前,她微笑着说道:“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块砖头,谁能把它吹倒?”大家一致推选我们班力气最大的殷旗同学来试试。
“好,如果他吹倒了给点掌声,没有吹倒也鼓励一下他。”孙老师刚说完,他就大摇大摆地走了上来,走到砖头前,鼓起嘴,像一只青蛙一样,运足气力,用力一吹。“呼”的一声,可砖头纹丝不动,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座位。这时,孙老师笑眯眯地说:“现在,我选两个人上去吹,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好!”我们纷纷举手,我心想:这次肯定行。孙老师选了徐浩天和李天行上去,“一、二、三,吹。”我们一起叫道。只见他们“呼”的一声,那红色的砖头还是固若金汤,一动也不动。孙老师开口了,说:“这次让我来。”只见她拿了一本语文书放到了砖头前面,再用力一吹,书和砖头一起倒下了。原来,只要靠另一个物体的推力,就能把前面的砖头推倒,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别了,我的小学语文课,可这节课上发生的开心事,却使我怎么也忘不掉。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别了,我的小学语文课”为题,写一篇习作。回想六年来数不清的语文课,让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毕业在即,请你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习作中把你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表达出来。写时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一节让自己开心的语文课,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能用上学到的描写方法,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
1.(2023·隆化)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小学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呀!还记得,初入学校的我们会因为jīng huāng    常yī wēi    在老师的怀里;也记得,因为读到李大钊受到kǔ xíng    而憎恨敌人的cán bào   ;更记得,为了bì miǎn    学习压力过大,而和同学们在míng mèi   的日子里散步的情景……这些都是需要珍藏的记忆。
2.(2023·隆化)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因为(wéi wèi)    挨骂(āi ái)    承载(zǎi zài)   
处暑(chǔ chù)    提供(gōng gòng)    兴奋(xīng xìng)   
3.(2023·隆化)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玲俐 斩订截铁 粉身碎骨 B.恐具 心满意足 自做自受
C.瘦削 见微知著 焉知非福 D.哀思 千均一发 司空见怪
4.(2023·隆化)下列四个词语中,不能与“旗鼓相当”互为近义词的一组是(  )
A.参差不齐 B.势均力敌 C.不相上下 D.平分秋色
5.(2023·隆化)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过犹不及(犹:犹豫。)
B.赴汤蹈火(汤:沸水,开水。)
C.不以为然(然:对。)
D.自愧弗如(弗:不。)
6.(2023·隆化)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师语重心长地嘱咐同学们,上了中学更要努力学习
B.清明节前夕,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瞻仰董存瑞革命烈士纪念馆。离开的时候,他们兴高采烈。
C.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D.爷爷每当忆起旧社会所经历的苦难,就不禁声泪俱下。
7.(2023·隆化)下列语句出自哪篇课文,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②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A.《丁香结》《腊八粥》《表里的生物》《月光曲》
B.《腊八粥》《表里的生物》《月光曲》《丁香结》
C.《表里的生物》《月光曲》《丁香结》《腊八粥》
D.《月光曲》《表里的生物》《腊八粥》《丁香结》
8.(2023·隆化)选词填空。
(1)质量 分量 雅量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    ,掷地有声;为人有    ,豁达淡泊;生命有    ,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便是读书。
(2)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    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9.(2023·隆化)按要求写句子。
(1)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
改为反问句:   
改为感叹句: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快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间接引语)
(3)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陷入了沉思。(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安静 盼望 饿 喜欢 厚
10.(2023·隆化)根据提示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   ,   ”来解读。
(2)俗话说得好:“   ,日久见人心”,与他人相处久了,才能真正了解他的为人。
(3)毕业之际,刘老师用《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   。”来告诫我们: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4)“良药苦口利于病,   。”理智的人善于接受正确但不中听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
11.(2023·隆化)根据语意和情境写出相关诗句或词句。
(1)古人常常借物言志,许多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如郑燮借竹子表现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写道“   ,任尔东西南北风。”
(2)“多情自古伤离别”,诗人王维送元二时说:“劝君更尽一杯酒,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而即将毕业的你,马上要与小伙伴们分别了,请你写一句你喜欢的送别诗句:   ,   。
(3)中秋之夜,诗人王建用“今夜月明人尽望,   ”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一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   。
(4)红红和萌萌在玩“飞花令”。请你帮帮她们在下列诗句中填入合适的“花”。
红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萌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红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萌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    扑鼻香。
12.(2023·隆化)根据积累填空。
(1)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
(2)《采薇(节选)》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分别写了    季和    季很有代表性的景物,“   ”写柳条飘动,“   ”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二、阅读理解
(2023·隆化)阅读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3.选段选自    (作者)的《   》。
14.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
15.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是因为他是    。
16.举例谈谈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2023·隆化)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下面的问题。
孔子东游,____,____。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7.在文中“横线”上,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18.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孩子的依据,用波浪线画出“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孩子的依据。
19.翻译: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0.古代的两小儿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尚能有理有据,请你就“不可以说谎/可以讲善意的谎言”这一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有理有据地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   
依据:   
(2023·隆化)阅读课外文本回答问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三个节日直到现在,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船只的样子,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船体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鼓手和锣手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把锣鼓敲打起来,调理桨手的划桨节拍。
划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的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有删改)
21.从文中可知,端午节的习俗有    、   、   等。
22.“鼓声如雷鸣”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23.短文详写了哪个场景?略写了哪些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4.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请你写一写。
三、语言表达
25.(2023·隆化)我会表达
经典名著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亲爱的孩子,小学六年,你一定读了很多书。在读过的书中,你认为哪些书可以被称作“经典”名著?你在读这些经典名著时,用过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快来分享一下吧!(读书方法至少写两种。)
四、写作
26.(2023·隆化)按要求写作
题目:有你,真好
提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27.(2023·隆化)按要求写作
题目:别了,我的小学语文课
提示:从一年级上册的“天地人”开始,到六年级下册黄庭坚的《清平乐》结束,你上过多少节语文课啊!回想六年来数不清的语文课,让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毕业在即,请你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习作中把你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表达出来吧!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要求:①记得在第一行写题目。②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要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③字数不少于500字,不得另附习作纸。④文中不能涉及自己真实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可以用其他名字代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惊慌;依偎;苦刑;残暴;避免;明媚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语境和拼读音节可得出词语,注意“惊慌”容易错写成“惊惶”,“惊慌”的“慌”容易多写一点;“依偎”两字都是单人旁,“偎”容易多写一撇;“苦刑”要拼准音节,容易错写成“酷刑”;“避免”的“避”容易错写成“僻”,字词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惊慌;依偎;苦刑;残暴;避免;明媚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的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2.【答案】wèi;ái;zài;chǔ;gong;xīng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为:读“wéi”时,意思是做;干;表示某些动作行为,代替某些动词;作为;当作;充当;变成;成为;表示判断。相当于“是”。读“wèi”时,意思是介词。①引进对象,相当于“替”“给”;②表示对象,相当于“对”“向”;③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④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故“因为”的“为”读“wèi”。挨:读“āi”时,意思是靠近;紧接着。读“ái”时,意思是遭受;忍受。故“挨骂”的“挨”读“ái”。载:读“zǎi”时,意思是年;记载;刊登。读“zài”时,意思是乘坐;装运;充满;连词。故“承载”的“载”读“zài”。处:读“chǔ”时,意思是居住;处在;安;存;交往;相处;处理;安排;惩罚。读“chù”时,意思是处所;地方;事物的方面或部分;机关团体的部门。故“处暑”的“处”读“chǔ”。供:读“ gōng ”时,意思是供给;供应;提供某种东西让人使用。读“gòng”时,意思是陈设;摆放;在神佛或先辈的像(或牌位)前陈列香烛等表示敬奉;祭祀时摆设祭品。故“提供”的“供”读“gōng”。兴:读“xīng”时,意思是兴盛;流行;奋起,激动。读“ xìng ”时,意思是兴致;兴趣。故“兴奋”的“兴”读“xīng”。
故答案为:wèi;ái;zài;chǔ;gōng;xīng
【点评】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要注重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择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分析四个选项,A项有误,伶俐:形容人机灵乖巧或做事干脆利落。故“玲俐"的“玲”错误,应是“伶俐”。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故"斩订截铁”应是“斩钉截铁”。
B项有误,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故"恐具"应是“恐惧”,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故“ 自做自受 ”应是“自作自受”。
C项三个词语正确。
D项有误,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故“ 千均一发 ”应是“千钧一发”。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故“ 司空见怪 ”应是“司空见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的汉字,根据汉字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择不能与“旗鼓相当”互为近义词的一项。先理解“旗鼓相当”的含义,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势均力敌:双方势力相当,难分高低。不相上下:两者分不出高低、优劣、好坏等。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或不相上下。故与“旗鼓相当”互为近义词的是“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参差不齐”是“旗鼓相当”的反义词。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先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量大找近义词就很容易了。
5.【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择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分析四个选项,A项“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故“犹”的意思是相似,如同。A项错误。
选项B、C、D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文言字词的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平时学习中要背会文言名句并能够理解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选择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分析四个选项,A项“语重心长”的意思是话语恳切,用心良苦,情意深长。符合语境,A项成语使用正确。
B项“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形容兴致勃勃,情绪高涨。句子语境是瞻仰烈士纪念馆,应该保持庄重,成语不符合语境,故B项成语运用错误。
C项“万象更新”的意思是各种事物或景象都变换了新的面貌。符合语境,C项成语使用正确。
D项“声泪俱下”的意思是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十分悲痛的情状。符合语境,D项成语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成语的运用。成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了解成语的意思,避免从字面上想当然地理解其意义。②判断词语的词性(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不能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③判断成语是否符合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④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
7.【答案】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平时所学课文及阅读可知①句出自课文《月光曲》,②句出自课文《表里的生物》,③句出自课文《腊八粥》,④句出自课文《丁香结》。结合选项可知应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根据平时所学内容的阅读及积累,可以很快知道句子出自哪篇课文,此题较为简单。
8.【答案】(1)分量;雅量;质量
(2)断断续续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先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分量:重量。质量:事物的优劣程度和数量。雅量:宏大的气度。也指气度宏大。根据“掷地有声”可知故(1)题中第①空应选择“分量”,②空应选“雅量”,③空应选“质量”。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形容行为动作不连贯。陆陆续续:指有先有后,时断时续。故(2)题中应选择“断断续续”。
故答案为: (1)分量;雅量;质量;(2)断断续续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9.【答案】(1)美丽的大草原怎能不令人神往呢?;美丽的大草原真令人神往啊!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让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3)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
(4)我饿得前胸贴后背。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改写句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令人神往”前加“怎能不”,句尾加“呢”,句号改为问号。陈述句改为感叹句,“令人神往”前加“真”,句末加“啊”和感叹号。
(2)考查改写句子。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去掉冒号、双引号,加上逗号;第二人称变为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3)考查修改病句。原句缺主语,加“我”。
(4)考查句子仿写。例句运用了夸张手法,选择其中一个词语仿写时也要用上夸张的手法。
故答案为:(1) 美丽的大草原怎能不令人神往呢?美丽的大草原真令人神往啊!(2)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让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3) 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4) 我饿得前胸贴后背。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句子仿写、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10.【答案】(1)变则通;通则久
(2)路遥知马力
(3)老大徒伤悲
(4)忠言逆耳利于行
【知识点】谚语;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及语境,结合平时学习积累可知(1)《周易》中“穷则变”的下一句是“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如果事情发展到了尽头,就要学会转变,因为只有改变才能通达,只有通达了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
(2)“日久见人心”的上一句是“路遥知马力”,注意“遥”的书写。
(3)结合题干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可知填写的上句诗是“老大徒伤悲”。
(4)“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答案为: (1)变则通;通则久;(2)路遥知马力;(3)老大徒伤悲;(4)忠言逆耳利于行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和名言警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11.【答案】(1)千磨万击还坚劲
(2)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桃花;红杏;荷花;梅花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借竹子表现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有关的送别诗句还有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还有很多诗句抒发思乡之情,例: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根据平时学习的古诗积累和提示,可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代诗人裴休的《宛陵录》。
故答案为: (1)千磨万击还坚劲;(2)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桃花;红杏;荷花;梅花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12.【答案】(1)年年有余
(2)春;冬;依依;霏霏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和文学常识积累,可知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鱼”与“余”谐音,意味着一年过去,农民的收成还有结余。
(2)《采薇(节选)》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别写了春季和冬季很有代表性的景物,“依依”写柳条飘动,“霏霏”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故答案为: (1)年年有余;(2)春;冬;依依;霏霏
【点评】本题考查了节日习俗和寓意、课文理解。结合平时学习的积累与阅读即可完成。节日习俗及寓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答案】1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4.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15.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16.从“董存润舍身炸碉堡”这件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的真正含义,因为董存润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消灭敌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语段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通过悼念张思德来讲人死的意义的不同的道理的。并讲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一观点。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语段的主旨,认真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3.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通读语段,结合平时学习阅读积累可知,选段选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故答案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4.本题考查找中心句。通读语段可知,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本段围绕这句话写出了人死的意义的不同。
故答案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15.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是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故答案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16.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举例谈谈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根据平时学习阅读的积累可以写出。如:从“董存润舍身炸碉堡”这件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的真正含义,因为董存润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消灭敌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故答案为:从“董存润舍身炸碉堡”这件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的真正含义,因为董存润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消灭敌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答案】17.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8.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9.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20.不可以说谎。;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尊重和信任,说谎会破坏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默写。这篇文言文是《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由此填空即可。书写时注意“辩”不要写成了“辨”。
故答案为: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阅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孩子观点的依据。阅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孩子观点的依据。
故答案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通“智”,聪明、智慧。故“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为: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
故答案为: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20.本题考查扩展写话。我的观点是“不可以说谎”。因为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尊重和信任,说谎会破坏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故答案为:不可以说谎;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尊重和信任,说谎会破坏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答案】21.穿新衣;用雄黄燕洒画王字;赛龙舟
22.比喻;赛龙舟的鼓声声势浩大
23.详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略写了穿新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的场景。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24.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家乡的人都会吃粽子,煮鸡蛋,还有腌咸鸭蛋,这是最传统的过节方法。其中包粽子最有讲究,粽子叶要去采摘新鲜的芦苇叶回家洗干净,码整齐一打一打并排放锅里,倒入清水煮软,待彻底凉透再放进凉水浸泡。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边城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赛龙舟等几个场景的描写,让读者对边城的端午风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地理解。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可知,文章写了端午日“穿新衣、用雄黄燕洒画王字、赛龙舟”等民俗。
故答案为:穿新衣、用雄黄燕洒画王字、赛龙舟
22.考查了对修辞方法的理解。“鼓声如雷鸣”这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鼓声“比作”“雷鸣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赛龙舟的鼓声声势浩大。
故答案为:比喻;赛龙舟的鼓声声势浩大。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节选的文字主要写了端午节的活动。详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略写了穿新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的场景。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故答案为:详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略写了穿新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的场景。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2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家乡的人都会吃粽子,煮鸡蛋,还有腌咸鸭蛋,这是最传统的过节方法。其中包粽子最有讲究,粽子叶要去采摘新鲜的芦苇叶回家洗干净,码整齐一打一打并排放在锅里,倒入清水煮软,待彻底凉透再放进凉水浸泡。
25.【答案】我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我读书时会先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读书时做读书笔记。
【知识点】故事分享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与语言表达。把自己平时阅读中用到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经验写出来,与他人分享。在平时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多读书积累阅读经验。
故答案为:我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我读书时会先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读书时做读书笔记。
26.【答案】 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我拿着得了65分的卷子,心情低落极了,也不理人。或许觉得太伤心了吧,便趴在桌子上默默地哭泣着。这时的你犹如天使一般,降临在了我的身旁。你安慰我,鼓励我,帮助我改正出错的题,认真地复习。终于,在这次的测验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看着卷子,高兴极了。心里默默地对你说: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在班级里,我是一个“马虎小姐”,常常不是忘带铅笔,就是忘带了笔袋。而作为同桌的你,总是无微不至地帮助我。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我忘记写名字了,结果被老师好好地“教育”了一顿。那时,你便向我说:“小糊涂蛋,你怎么就那么笨呢?诺,这个是备忘录,你把每天该记的作业,上课用的书,全记好了。如果这样你还忘了,看我不轻饶你!”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本子,却令我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我不再马虎了。我感激地抱住你: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一次外出野炊时,我不小心被火烧伤了,疼得哇哇直哭。而你却冷静地替我消肿,包扎,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笑眯眯地看着我:“哦,你不要哭了,看你哭的像一只小花猫,哈哈。”说完,你便哈哈大笑起来。“不理你了。”你见我生气了,便拿着毛巾到小河边,回来后让我擦脸。此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有你,真好!
现在我们已经分开了,但我仍旧忘不了你,待下一次遇见你时,我会大声叫出你的名字,并告诉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你,真好!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老师、同学,让你觉得拥有他(她)是如此的美好。此时你最想和他(她)说些什么 “你”不是陪伴一瞬间,也不是一天一月,而应该是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永远的陪伴。要突出这种形影不离,陪伴左右的惯性;还有就是这“好”字,“有你陪伴”的好处应该明确地在文中反映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好处,体会出情感来;最后就是要注意这个人称“你”,要使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点评】本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通过记叙同桌对我的帮助,表现了同桌乐于助人的品质,句子通顺,内容较具体。如果语言再生动些就更好了。
27.【答案】 别了,我的小学语文课
人生是一个五味瓶,有时像苦瓜一样苦,有时像苹果一样甜,有时像辣椒一样辣,有时像桔子一样酸。我的小学语文课,让我尝到了甜的滋味。
那是一个星期三的早上,天气晴朗。下课时,我准备好语文书就和我的朋友玩起了游戏。突然,一阵“叮铃铃”的声音传来,原来是上课铃响了。孙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块红色的砖头。到了讲台前,她微笑着说道:“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块砖头,谁能把它吹倒?”大家一致推选我们班力气最大的殷旗同学来试试。
“好,如果他吹倒了给点掌声,没有吹倒也鼓励一下他。”孙老师刚说完,他就大摇大摆地走了上来,走到砖头前,鼓起嘴,像一只青蛙一样,运足气力,用力一吹。“呼”的一声,可砖头纹丝不动,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座位。这时,孙老师笑眯眯地说:“现在,我选两个人上去吹,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好!”我们纷纷举手,我心想:这次肯定行。孙老师选了徐浩天和李天行上去,“一、二、三,吹。”我们一起叫道。只见他们“呼”的一声,那红色的砖头还是固若金汤,一动也不动。孙老师开口了,说:“这次让我来。”只见她拿了一本语文书放到了砖头前面,再用力一吹,书和砖头一起倒下了。原来,只要靠另一个物体的推力,就能把前面的砖头推倒,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别了,我的小学语文课,可这节课上发生的开心事,却使我怎么也忘不掉。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别了,我的小学语文课”为题,写一篇习作。回想六年来数不清的语文课,让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毕业在即,请你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习作中把你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表达出来。写时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一节让自己开心的语文课,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能用上学到的描写方法,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