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5 15:50:0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阅 经典(13分)
1.(2023·花都)经典阅读有什么意义呢?请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和语境把词语写在横线上。
经典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们不再盲目地pái huái①   在现实的繁杂suǒ suì②   之中,在màn cháng③   的历史长河中,zhěng lǐ④    人类思想的guāng huī⑤   发掘周边生活的míng mèi    ⑥与làng màn    ⑦tàn suǒ    ⑧生命的zhēn lǐ    ⑨与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谈谈六年来读书的shōu huò⑩   吧!
【答案】徘徊;琐碎;漫长;整理;光辉;明媚;浪漫;探索;真理;收获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语境拼读音节可得出词语,注意“徘徊”两字都是双人旁,“漫长”的“漫”容易错写成“慢”,“光辉”的“辉”字,“光”字在做偏旁时,竖弯钩变成竖提,“真理”的“真”里边是三横,书写时要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 徘徊;琐碎;漫长;整理;光辉;明媚;浪漫;探索;真理;收获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的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2023·花都)经典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品读下列片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清晨,小东江被一层薄薄(báo bó)____的轻雾笼(lóng lǒng)____ 罩着,被柔(róu 1óu)____和的微风吹拂着,被绵绵的细雨滋润(rùn ùi)____ 着。细雨白雾,把整个江面装扮得如梦似幻,宛若身披白纱的出水少女。旭日东升,轻雾在朝阳下慢慢____,飘飘忽忽的,将江上的渔舟,两岸的山林渲染成一幅幅山水画。这时,身着红衣的渔夫抛出渔网,落向水面,激起一阵水花,河面随即泛起阵阵涟漪。此情此景,恍若天上人间。
2.给文段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对文段中“飘飘忽忽”一词的理解,描述不当的一项是(  )。
A.写出了雾轻的特点。 B.写出了雾薄的特点。
C.写出了雾迅速飘动的样子。 D.写出了雾轻轻飘飞的样子。
4.联系上下文,适合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词语是(  )。
A.扩散 B.扩大 C.扩展 D.扩充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仿照着写一句话。    
【答案】2.báo;lǒng;róu;rùn。
3.C
4.A
5.比喻;细雨像美丽的珠帘一样,从天空飘了下来。
【知识点】写景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章描述了清晨小东江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东江的喜爱之情。本题考查了学生了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2.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薄”读“báo”时,意思是厚度小的(跟“厚”相对)。读“bó”时,意思是微;少。结合语境和词义。应选“báo”。“笼”读“lóng”时,意思是养虫、鸟或装东西的器具。读“lǒng”时,意思是笼罩。结合语境和词义,应选“lǒng”。“柔”读“róu”,意思是温和。润读“rùn”,意思是滋润;使润湿。
故答案为:báo;lǒng;róu;rùn。
3.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飘飘忽忽”本意是指云、雨、泉等轻轻地飘飞。结合语境,在文中这个词语写出了雾轻、薄、轻轻飘飞的特点。没有写出雾迅速飘动的样子。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A项扩散:向外扩展分散。 B项扩大:使范围、规模等增大,常用于扩大政治影响、放大范围、扩展领域等。C项扩展:向外扩张、伸展。D项扩充:扩大充实,使增多。结合“轻雾在朝阳下慢慢”“飘飘忽忽”,故应填“扩散”。
故答案为:A
5.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句子仿写。“细雨白雾,把整个江面装扮得如梦似幻,宛若身披白纱的出水少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雾比作身披白纱的少女,仿写时注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即可。例: 细雨像美丽的珠帘一样,从天空飘了下来。
故答案为:比喻。 细雨像美丽的珠帘一样,从天空飘了下来。
二、阅 积累(5分)
(2023·花都)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们对阅读积累颇有感触。请你补全对话并完成相应任务。
成成: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
明明:阅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韩愈笔下早春的细雨和泛绿萌动的草芽:“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
心心:阅读让我感受到《诗经 采薇》中用杨柳表达的惜别之意:“昔我往矣,____”
思思:阅读让我在《竹石》中体悟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气节:“____,任尔 ____”
念念:阅读让我明白了不能死读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
6.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7.成成说,通过阅读可以欣赏四季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请你读读下面的诗句,把相应季节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①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坚持阅读不仅能增长我们的学识,还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如果需要你鼓励身边的朋友多读书、读好书,下列哪句话不合适?(  )
A.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6.草色遥看近却无;杨柳依依;千磨万击还坚劲;东西南北风;绝知此事要躬行。
7.A;C;D;B
8.C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诗文词句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6.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古诗及默写情况。根据语境信息及诗句提示,可知“天街小雨润如酥”的下一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注意“近”容易错写成“进”,这首诗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昔我往矣”的下一句是“杨柳依依”,这首诗出自《诗经采薇》。清代的郑燮的《竹石》中能体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气节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绝知此事要躬行”,注意“绝”容易错写成“觉”这首诗是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故答案为:草色遥看近却无;杨柳依依;千磨万击还坚劲;东西南北风;绝知此事要躬行。
7.根据诗句内容“桃花一簇开无主”中的“桃花”可知①诗句是春天,桃花在春天开放;“霜叶”一般在秋天才有,故②诗句描写的是秋天;“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千秋雪”可知③诗句是冬天;“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莲叶”可知④诗句描写的景色是夏天。
故答案为:A;C;D;B。
8.本题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C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时间久了才能看人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选项A、B、D都是谈读书的好处,只有C项不是关于读书的内容。
故答案为:C
三、阅 分享(9分)
(2023·花都)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探讨和交流,这样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9.在阅读中,我们结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了智慧启发。请你填写下面的阅读卡,为同学们分享你最喜欢的书籍和其中的人物吧。
阅读分享卡
书名 ①《   》
最喜欢的人物 ②    
印象深刻的品质 ③    
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 ④    
10.在阅读交流会上,通过分享书中个性十足的人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描述你生活中见到的某个人吧。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急 激动 喜欢 笑
我选    这个词语来写句子:   
【答案】9.红楼梦;贾宝玉;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衔玉而诞
10.激动;听到中国篮球队夺冠的消息,我激动得一蹦三尺高
【知识点】故事分享;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习交流、句子构成及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时注意先要判断分析例句的特点,再根据特点或修辞进行仿写,仿写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9.根据自己积累的阅读知识进行填空即可。答案不唯一。例:书名:《红楼梦》,最喜欢的人物:贾宝玉,印象深刻的品质: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衔玉而诞。
故答案为:红楼梦;贾宝玉;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衔玉而诞
10.根据例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词句运用了夸张的描述,说人要喜得发疯,说明了喜得程度,故选择下面四个心情中的一个,运用夸张的修辞进行仿写。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激动; 听到中国篮球队夺冠的消息,我激动得一蹦三尺高。
四、阅 演变(7分)
(2023·花都)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早期 商周时期 两晋南北朝 宋至清代
形式演变 用甲骨、青铜、石头记录文字 简牍 古代写本书 印本图书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
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缩微胶卷”是一种奇妙的新型图书。
B.东汉时期的东方朔用3000片竹简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
C.古往今来,人类通过书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
D.现代的书籍比古时候的书籍体积更小,文字容量更大。
12.简牍出现在 ____ 时期。
A.商周时期 B.两晋南北朝 C.宋代 D.清代
13.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的纸质阅读形成很大冲击。你认为电子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吗?请结合材料和读书经验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11.B
12.A
13.不可以。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提升;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材料一主要写了书的发展历程演变。材料二主要写了书籍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变化过程。材料三主要写了电子阅读带来的弊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要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多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思考能力。
1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二内容“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可知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内容“ 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 ”可知C项正确。阅读三则材料理解分析可知D项“ 现代的书籍比古时候的书籍体积更小,文字容量更大。 ”正确。B项有误,根据材料二“西汉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可知,是“西汉”而不是“东汉”。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获取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可知,简牍出现在商周时期。
故答案为: A
1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不可以。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提升;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故答案为:不可以。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提升;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五、阅 明理(23分)
(2023·花都)阅读使人明智,阅读使人明理。《说勤》写了学业精深造诣的秘诀。请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阅读理解。
说勤
—林家箴
①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②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④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作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息,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⑤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选自浙教版语文教材,入选有所改动)
14.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概莫能外:   
②与日俱增:   
15.本文围绕“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这一意思,写了    、   两部分内容。
16.下列关于“勤”的名言,哪一句是高尔基说的?(  )
A.一勤天下无难事。
B.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C.天才出于勤奋。
D.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7.把第④自然段所举的两个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   
②   
18.“业精于勤”中“精”的意思是(  )。
A.经过提炼或挑选的。 B.完美;最好。
C.仔细;周密。 D.娴熟;精通
19.除了文中列举的事例,古今中外有关“勤奋”的事例有很多,请你列举一个,简单写下来。    
20.联系上下文理解“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的意思。    
【答案】14.普遍适用,没有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或发展
15.勤出成果;勤出智慧
16.C
17.德摩斯梯尼气不馁,心不灰,坚持练习演说,成为博学之士;陈正之不懒不怠,勤学苦练,成为博学之士。
18.D
19.凿壁偷光的故事:在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孩子很喜欢读书,但是匡衡的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有一天晚匡衡躺在床上看书,看到墙壁上漏着一点亮光。于是,匡衡就拿一把小刀,挖大墙缝,借着透过来的光亮每天看书。
20.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勤劳的。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文主要探讨了勤奋对干事业成功和知识智慧的重要性。通过介绍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等杰出人物的成功例子,以及德摩斯梯尼和陈正之的励志故事,表明勤奋是取得成就的关键。此外,文章强调了懒惰不能成功,只有勤奋才能开拓知识领域,取得真知。完成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2.了解短文后,带着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14.本题考查了词语解释。结合文章内容“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来理解,“概莫能外”意思是普遍适用,没有例外。结合“他不懒不息,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来理解,“与日俱增”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或发展。
故答案为:普遍适用,没有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或发展。
15.本题考查了议论文的论点。本文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通过引用俗语和唐代韩愈的话提出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后文的分论点一:勤出成果。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故答案为:勤出结果;勤出智慧。
16.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既对文章关键语句的提取。阅读文章第5段“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可知“天才出自勤奋”这句话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故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作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可以概括为:德摩斯梯尼气不馁,心不灰,坚持练习演说,成为博学之士。根据“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息,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可以概括为:陈正之不懒不怠,勤学苦练,成为博学之士。
故答案为:德摩斯梯尼气不馁,心不灰,坚持练习演说,成为博学之士 ; 陈正之不懒不怠,勤学苦练,成为博学之士。
18.本题考查了字词理解。“业精于勤”的意思是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精:精通。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了知识百科。根据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凿壁偷光的故事:在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孩子很喜欢读书,但是匡衡的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有一天晚匡衡躺在床上看书,看到墙壁上漏着一点亮光。于是,匡衡就拿一把小刀,挖大墙缝,借着透过来的光亮每天看书。
2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文中列举的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著《史记》、歌德写《浮士德》、陈景润攀登数学高峰、上海一个女青年自学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德摩斯梯尼、陈正之这些关于勤奋的事例可以看出来,“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的意思是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勤劳的。
故答案为: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勤劳的。
六、阅 生活(30分)
21.(2023·花都)习作
生活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认真阅读。让我们重温六年美好时光,在班级毕业茶话会上,表达心声,获取新的生长。请以“ 的时刻”为题,写一篇记录小学生活的文章,表达你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惜别之情。
要求:⑴以小学生活为题材,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难忘的时刻、感动的时刻、幸福的时刻、得意的时刻、懊悔的时刻……⑵写小学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把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表达出来。⑶字数在400字以上。
【答案】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 当我生气的时候,是您让我保持理智;当我迷茫的时候,是您给我指引方向;当我伤心的时候,是您一直安慰、鼓励我,让我找回我自己。 您带领着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与我们一起“过关斩将”。尽管您认为我是一个淘气而幼稚的孩子,然而您的悉心教诲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那一次,我绝对忘不了……
五年级上半学期,我即将参加大队委竞选,但演讲稿却背不下来,眼看明天就是竞选日期,我急得团团转,头上直冒冷汗,耳边只有一个声音“完了”,我有点绝望了。您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走过来对我说:“王家佑,你怎么了?”我把一切的担忧、急躁一股脑全抛向了您。现在想起来,我甚至怀疑您是怎样保持平静的,我试着猜测您的感受,您很可能觉得我像一个烦人的小鬼在您耳边唠叨。可您却不恼,微笑着问我:“你的稿子呢?让我看看吧。”我递给您我的稿子。您给我提过很多建议,很惭愧,我只大概记得几句了:“你的稿子内容很不错……看,可以分成几段来背,像这样……嗯、嗯,差不多了……加油!很棒了!回家再练练,你明天一定会表现得非常好!……”听着您耐心的讲解,看着您温柔的目光和略带疲惫的身躯,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我一定要表现好!”
第二天,我拖着微微颤抖的腿登上了讲台,面对着各位观众,我不由得又紧张起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看到了一双眼睛——那是您的眼睛!您的目光里闪烁着期待与鼓励。突然间,我又镇静了下来,调整呼吸,用自信的语调开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演讲很成功,我在如潮的掌声中走下了讲台。
这件事只是您教育我的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剪影。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只想对您说:“谢谢您,吴老师!”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 的时刻”为题,写一篇记录小学生活的文章,表达你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惜别之情。生活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认真阅读。让我们重温六年美好时光,在班级毕业茶话会上,表达心声,获取新的生长。小学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老师或同学的许多帮助。选择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表达你的感谢之情。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小作者通过典型的事例写出了老师的“好”,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阅 经典(13分)
1.(2023·花都)经典阅读有什么意义呢?请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和语境把词语写在横线上。
经典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们不再盲目地pái huái①   在现实的繁杂suǒ suì②   之中,在màn cháng③   的历史长河中,zhěng lǐ④    人类思想的guāng huī⑤   发掘周边生活的míng mèi    ⑥与làng màn    ⑦tàn suǒ    ⑧生命的zhēn lǐ    ⑨与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谈谈六年来读书的shōu huò⑩   吧!
(2023·花都)经典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品读下列片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清晨,小东江被一层薄薄(báo bó)____的轻雾笼(lóng lǒng)____ 罩着,被柔(róu 1óu)____和的微风吹拂着,被绵绵的细雨滋润(rùn ùi)____ 着。细雨白雾,把整个江面装扮得如梦似幻,宛若身披白纱的出水少女。旭日东升,轻雾在朝阳下慢慢____,飘飘忽忽的,将江上的渔舟,两岸的山林渲染成一幅幅山水画。这时,身着红衣的渔夫抛出渔网,落向水面,激起一阵水花,河面随即泛起阵阵涟漪。此情此景,恍若天上人间。
2.给文段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对文段中“飘飘忽忽”一词的理解,描述不当的一项是(  )。
A.写出了雾轻的特点。 B.写出了雾薄的特点。
C.写出了雾迅速飘动的样子。 D.写出了雾轻轻飘飞的样子。
4.联系上下文,适合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词语是(  )。
A.扩散 B.扩大 C.扩展 D.扩充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仿照着写一句话。    
二、阅 积累(5分)
(2023·花都)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们对阅读积累颇有感触。请你补全对话并完成相应任务。
成成: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
明明:阅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韩愈笔下早春的细雨和泛绿萌动的草芽:“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
心心:阅读让我感受到《诗经 采薇》中用杨柳表达的惜别之意:“昔我往矣,____”
思思:阅读让我在《竹石》中体悟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气节:“____,任尔 ____”
念念:阅读让我明白了不能死读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
6.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7.成成说,通过阅读可以欣赏四季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请你读读下面的诗句,把相应季节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①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坚持阅读不仅能增长我们的学识,还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如果需要你鼓励身边的朋友多读书、读好书,下列哪句话不合适?(  )
A.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三、阅 分享(9分)
(2023·花都)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探讨和交流,这样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9.在阅读中,我们结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了智慧启发。请你填写下面的阅读卡,为同学们分享你最喜欢的书籍和其中的人物吧。
阅读分享卡
书名 ①《   》
最喜欢的人物 ②    
印象深刻的品质 ③    
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 ④    
10.在阅读交流会上,通过分享书中个性十足的人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描述你生活中见到的某个人吧。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急 激动 喜欢 笑
我选    这个词语来写句子:   
四、阅 演变(7分)
(2023·花都)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早期 商周时期 两晋南北朝 宋至清代
形式演变 用甲骨、青铜、石头记录文字 简牍 古代写本书 印本图书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
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缩微胶卷”是一种奇妙的新型图书。
B.东汉时期的东方朔用3000片竹简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
C.古往今来,人类通过书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
D.现代的书籍比古时候的书籍体积更小,文字容量更大。
12.简牍出现在 ____ 时期。
A.商周时期 B.两晋南北朝 C.宋代 D.清代
13.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的纸质阅读形成很大冲击。你认为电子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吗?请结合材料和读书经验谈谈你的观点。    
五、阅 明理(23分)
(2023·花都)阅读使人明智,阅读使人明理。《说勤》写了学业精深造诣的秘诀。请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阅读理解。
说勤
—林家箴
①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②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④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作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息,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⑤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选自浙教版语文教材,入选有所改动)
14.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概莫能外:   
②与日俱增:   
15.本文围绕“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这一意思,写了    、   两部分内容。
16.下列关于“勤”的名言,哪一句是高尔基说的?(  )
A.一勤天下无难事。
B.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C.天才出于勤奋。
D.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7.把第④自然段所举的两个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   
②   
18.“业精于勤”中“精”的意思是(  )。
A.经过提炼或挑选的。 B.完美;最好。
C.仔细;周密。 D.娴熟;精通
19.除了文中列举的事例,古今中外有关“勤奋”的事例有很多,请你列举一个,简单写下来。    
20.联系上下文理解“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的意思。    
六、阅 生活(30分)
21.(2023·花都)习作
生活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认真阅读。让我们重温六年美好时光,在班级毕业茶话会上,表达心声,获取新的生长。请以“ 的时刻”为题,写一篇记录小学生活的文章,表达你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惜别之情。
要求:⑴以小学生活为题材,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难忘的时刻、感动的时刻、幸福的时刻、得意的时刻、懊悔的时刻……⑵写小学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把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表达出来。⑶字数在40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徘徊;琐碎;漫长;整理;光辉;明媚;浪漫;探索;真理;收获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语境拼读音节可得出词语,注意“徘徊”两字都是双人旁,“漫长”的“漫”容易错写成“慢”,“光辉”的“辉”字,“光”字在做偏旁时,竖弯钩变成竖提,“真理”的“真”里边是三横,书写时要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 徘徊;琐碎;漫长;整理;光辉;明媚;浪漫;探索;真理;收获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的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答案】2.báo;lǒng;róu;rùn。
3.C
4.A
5.比喻;细雨像美丽的珠帘一样,从天空飘了下来。
【知识点】写景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章描述了清晨小东江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东江的喜爱之情。本题考查了学生了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2.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薄”读“báo”时,意思是厚度小的(跟“厚”相对)。读“bó”时,意思是微;少。结合语境和词义。应选“báo”。“笼”读“lóng”时,意思是养虫、鸟或装东西的器具。读“lǒng”时,意思是笼罩。结合语境和词义,应选“lǒng”。“柔”读“róu”,意思是温和。润读“rùn”,意思是滋润;使润湿。
故答案为:báo;lǒng;róu;rùn。
3.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飘飘忽忽”本意是指云、雨、泉等轻轻地飘飞。结合语境,在文中这个词语写出了雾轻、薄、轻轻飘飞的特点。没有写出雾迅速飘动的样子。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A项扩散:向外扩展分散。 B项扩大:使范围、规模等增大,常用于扩大政治影响、放大范围、扩展领域等。C项扩展:向外扩张、伸展。D项扩充:扩大充实,使增多。结合“轻雾在朝阳下慢慢”“飘飘忽忽”,故应填“扩散”。
故答案为:A
5.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句子仿写。“细雨白雾,把整个江面装扮得如梦似幻,宛若身披白纱的出水少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雾比作身披白纱的少女,仿写时注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即可。例: 细雨像美丽的珠帘一样,从天空飘了下来。
故答案为:比喻。 细雨像美丽的珠帘一样,从天空飘了下来。
【答案】6.草色遥看近却无;杨柳依依;千磨万击还坚劲;东西南北风;绝知此事要躬行。
7.A;C;D;B
8.C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诗文词句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6.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古诗及默写情况。根据语境信息及诗句提示,可知“天街小雨润如酥”的下一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注意“近”容易错写成“进”,这首诗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昔我往矣”的下一句是“杨柳依依”,这首诗出自《诗经采薇》。清代的郑燮的《竹石》中能体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气节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绝知此事要躬行”,注意“绝”容易错写成“觉”这首诗是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故答案为:草色遥看近却无;杨柳依依;千磨万击还坚劲;东西南北风;绝知此事要躬行。
7.根据诗句内容“桃花一簇开无主”中的“桃花”可知①诗句是春天,桃花在春天开放;“霜叶”一般在秋天才有,故②诗句描写的是秋天;“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千秋雪”可知③诗句是冬天;“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莲叶”可知④诗句描写的景色是夏天。
故答案为:A;C;D;B。
8.本题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C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时间久了才能看人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选项A、B、D都是谈读书的好处,只有C项不是关于读书的内容。
故答案为:C
【答案】9.红楼梦;贾宝玉;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衔玉而诞
10.激动;听到中国篮球队夺冠的消息,我激动得一蹦三尺高
【知识点】故事分享;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习交流、句子构成及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时注意先要判断分析例句的特点,再根据特点或修辞进行仿写,仿写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9.根据自己积累的阅读知识进行填空即可。答案不唯一。例:书名:《红楼梦》,最喜欢的人物:贾宝玉,印象深刻的品质: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衔玉而诞。
故答案为:红楼梦;贾宝玉;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衔玉而诞
10.根据例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词句运用了夸张的描述,说人要喜得发疯,说明了喜得程度,故选择下面四个心情中的一个,运用夸张的修辞进行仿写。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激动; 听到中国篮球队夺冠的消息,我激动得一蹦三尺高。
【答案】11.B
12.A
13.不可以。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提升;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材料一主要写了书的发展历程演变。材料二主要写了书籍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变化过程。材料三主要写了电子阅读带来的弊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要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多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思考能力。
1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二内容“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可知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内容“ 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 ”可知C项正确。阅读三则材料理解分析可知D项“ 现代的书籍比古时候的书籍体积更小,文字容量更大。 ”正确。B项有误,根据材料二“西汉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可知,是“西汉”而不是“东汉”。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获取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可知,简牍出现在商周时期。
故答案为: A
1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不可以。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提升;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故答案为:不可以。因为人们对于纸质图书的情感在逐渐回归,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提升;电子阅读存在一定的弊端。
【答案】14.普遍适用,没有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或发展
15.勤出成果;勤出智慧
16.C
17.德摩斯梯尼气不馁,心不灰,坚持练习演说,成为博学之士;陈正之不懒不怠,勤学苦练,成为博学之士。
18.D
19.凿壁偷光的故事:在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孩子很喜欢读书,但是匡衡的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有一天晚匡衡躺在床上看书,看到墙壁上漏着一点亮光。于是,匡衡就拿一把小刀,挖大墙缝,借着透过来的光亮每天看书。
20.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勤劳的。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文主要探讨了勤奋对干事业成功和知识智慧的重要性。通过介绍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等杰出人物的成功例子,以及德摩斯梯尼和陈正之的励志故事,表明勤奋是取得成就的关键。此外,文章强调了懒惰不能成功,只有勤奋才能开拓知识领域,取得真知。完成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2.了解短文后,带着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14.本题考查了词语解释。结合文章内容“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来理解,“概莫能外”意思是普遍适用,没有例外。结合“他不懒不息,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来理解,“与日俱增”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或发展。
故答案为:普遍适用,没有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或发展。
15.本题考查了议论文的论点。本文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通过引用俗语和唐代韩愈的话提出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后文的分论点一:勤出成果。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故答案为:勤出结果;勤出智慧。
16.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既对文章关键语句的提取。阅读文章第5段“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可知“天才出自勤奋”这句话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故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作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可以概括为:德摩斯梯尼气不馁,心不灰,坚持练习演说,成为博学之士。根据“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息,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可以概括为:陈正之不懒不怠,勤学苦练,成为博学之士。
故答案为:德摩斯梯尼气不馁,心不灰,坚持练习演说,成为博学之士 ; 陈正之不懒不怠,勤学苦练,成为博学之士。
18.本题考查了字词理解。“业精于勤”的意思是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精:精通。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了知识百科。根据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凿壁偷光的故事:在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孩子很喜欢读书,但是匡衡的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有一天晚匡衡躺在床上看书,看到墙壁上漏着一点亮光。于是,匡衡就拿一把小刀,挖大墙缝,借着透过来的光亮每天看书。
2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文中列举的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著《史记》、歌德写《浮士德》、陈景润攀登数学高峰、上海一个女青年自学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德摩斯梯尼、陈正之这些关于勤奋的事例可以看出来,“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的意思是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勤劳的。
故答案为: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勤劳的。
21.【答案】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 当我生气的时候,是您让我保持理智;当我迷茫的时候,是您给我指引方向;当我伤心的时候,是您一直安慰、鼓励我,让我找回我自己。 您带领着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与我们一起“过关斩将”。尽管您认为我是一个淘气而幼稚的孩子,然而您的悉心教诲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那一次,我绝对忘不了……
五年级上半学期,我即将参加大队委竞选,但演讲稿却背不下来,眼看明天就是竞选日期,我急得团团转,头上直冒冷汗,耳边只有一个声音“完了”,我有点绝望了。您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走过来对我说:“王家佑,你怎么了?”我把一切的担忧、急躁一股脑全抛向了您。现在想起来,我甚至怀疑您是怎样保持平静的,我试着猜测您的感受,您很可能觉得我像一个烦人的小鬼在您耳边唠叨。可您却不恼,微笑着问我:“你的稿子呢?让我看看吧。”我递给您我的稿子。您给我提过很多建议,很惭愧,我只大概记得几句了:“你的稿子内容很不错……看,可以分成几段来背,像这样……嗯、嗯,差不多了……加油!很棒了!回家再练练,你明天一定会表现得非常好!……”听着您耐心的讲解,看着您温柔的目光和略带疲惫的身躯,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我一定要表现好!”
第二天,我拖着微微颤抖的腿登上了讲台,面对着各位观众,我不由得又紧张起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看到了一双眼睛——那是您的眼睛!您的目光里闪烁着期待与鼓励。突然间,我又镇静了下来,调整呼吸,用自信的语调开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演讲很成功,我在如潮的掌声中走下了讲台。
这件事只是您教育我的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剪影。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只想对您说:“谢谢您,吴老师!”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 的时刻”为题,写一篇记录小学生活的文章,表达你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惜别之情。生活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认真阅读。让我们重温六年美好时光,在班级毕业茶话会上,表达心声,获取新的生长。小学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老师或同学的许多帮助。选择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表达你的感谢之情。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小作者通过典型的事例写出了老师的“好”,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