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30 22: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三课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影响深远。但秦始皇施行暴政,秦律严苛,秦朝短命而亡。
秦的统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社会背景
(1)战乱影响: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交流的需要: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3)人物的作用:秦孝公励精图治,广纳人才。
(4)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浓厚。
(5)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强盛。
2.统一顺序
(1)灭六国: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南方边远地区。秦统一后,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北击匈奴:击退了匈奴的进攻,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3.政治制度
(1)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将君主定名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对国家事务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2)中央官制:
①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
②九卿: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3)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4)其他制度: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秦律通行全国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在于权力的不同,这是中央制度的不同造成的。分封制地方诸侯权力较大,郡县制的地方大臣听命于中央。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此前的贵族政治。
4.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5.影响
(1)统一主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2)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3)秦朝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至为深远。
秦朝暴政
1.表现
(1)徭役沉重: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开拓边疆和修筑长城,修驰道、直道等工程,征发繁重。
(2)法律严苛:秦朝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3)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国以外的史书,及《诗》《书》诸子百家著作,并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2.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①时间:公元前209年。②原因:戍守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③概况:陈胜、吴广号召众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最终失败。
(2)秦朝灭亡:陈胜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楚河汉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都与楚汉之争有关。)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史料反映出秦朝建立后实行严苛的法律和暴政,这是农民起义和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勤于政事,关心民众。
秦朝大一统国家建立的原因
经济根源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型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
社会根源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式微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地理原因 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地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疆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秦朝大一统国家建立的条件
历史 分封制遭到破坏,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实践 商鞅变法初步确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县制,为其提供借鉴
政治 秦善于吸纳人才,外来人才在秦统一大业的实现上,功不可没
经济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地理 秦国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思想 法家思想提供了治国的理论基础
军事 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民心 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结束战争成为历史大势、众望所归。
秦朝大一统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结束分裂,天下归一,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有利于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中华认同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政治经济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秦的统一促成了这些条件的实现。
知识梳理(一)秦的统一
1.背景
(1)客观条件:
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_____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历史条件: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____基础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
知识梳理(一)秦的统一
1.背景
(1)客观条件:
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历史条件: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
2.过程
(1)灭东方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_______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_______控制
(3)击退匈奴进攻,修筑______
2.过程
(1)灭东方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控制
(3)击退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
3.巩固
(1)巩固中央集权
①措施
确立皇帝制度 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______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________的决定权
中央官制 设三公九卿。三公指_______、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政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地方制度 设立_______、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______、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3.巩固
(1)巩固中央集权
①措施
确立皇帝制度 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中央官制 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政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地方制度 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②意义: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2)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_______,修驰道、直道
(3)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
4.意义
(1)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推动了______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意义: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2)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
(3)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
4.意义
(1)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知识梳理(二)秦朝的灭亡
1、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朝的暴政
①秦始皇:征发繁重;________严苛;钳制思想,“_____________”
②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
(2)过程:
①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_____自立为王,号位“张楚”
②项羽、刘邦灭秦。公元前207年,___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知识梳理(二)秦朝的灭亡
1、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朝的暴政
①秦始皇:征发繁重;刑法严苛;钳制思想,“焚书坑儒”
②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
(2)过程:
①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位“张楚”
②项羽、刘邦灭秦。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2.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
(2)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①刘邦:“___________”,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②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掠夺,_______-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2.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
(2)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①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②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掠夺,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