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基本单位: ,符号是: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 )、微米(um)、纳米( )等。
(2)单位换算:1km= m= dm;1m= cm= mm;1um= m;1m= nm。
(3)常考的长度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17cm,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m,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大约是0.8m,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刻度尺的读数: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读数时,正确的视线方向是 ;还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物体的长度=末端所对刻度—初始端所对刻度,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唯一要求估读的测量仪器)
3.时间的测量:
(1)基本单位:秒,符号 ,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等;
(2)单位换算:1h= min= s;
(3)停表的读数:停表有两个表盘,小表盘示数的单位为 ;大表盘示数的单位为 。停表的读数等于小表盘读出的分针数+大表盘读出的秒针数,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s。
(4)常考的时间估测: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 s,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为46 ;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 ,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4.误差与错误:
(1)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办法:提高精度,改进方法,可采用多次测量求 的方法减小误差;
(2)错误:能避免。
【典型例题】
题型一、长度的单位换算
1.100m= cm;10km= m;24cm= dm;15cm= m。
题型二、长度的读数
1.看图读数:
cm cm
2.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mm。
3.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4.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题型三、长度的估测
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约为18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
题型四、误差和错误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2.某同学五次测一块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2.12cm,2.14cm,2.15cm,2.13c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
A.2.135cm B.2.14cm C.2.13cm D.2.15cm
题型五、时间的单位换算
1.某校一节课45 min= h= s。
题型六、停表的读数
1.图中机械秒表的读数 s。
课后练习
1.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地球上测量身高 四个月后空间站内测量身高
A.5 cm B.5.0 cm C.5.00 cm D.5.000 cm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3.一位身体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
A.3 s B.27 s C.60 s D.180 s
4.如图所示,物理实验室常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铅笔的长度为 cm。
6.如图甲中金属片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s.
7.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正确的是图中的_____(选填“甲”或“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cm,铅笔的长度为_____cm。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cm。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若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