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30 22:4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专项训练
解答题(共8大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5月10日,“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勾蓝瑶寨景区举行。走进勾蓝瑶寨,可见寨墙依势而建,延续至山腰;保留至今的明清古建筑达300多栋,造型精致,各具特色;源于村内古井的兰溪河,流水潺潺,风光秀美。
材料二:勾蓝瑶寨地形图
(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2)丙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为____。
(3)蒲鲤生井位于勾蓝瑶寨游客中心的____方向,已知勾蓝瑶寨游客中心至蒲鲤生井的图上距离约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____米。
(4)从蒲鲤生井出发,选择A、B两条路线前往村内制高点,坡度较缓的是____路线,判断的理由是____。
(5)图中兰溪河的大致向自____(方向)向____(方向)流。
2.国庆节前后,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某地区实地考察。下图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分别从图中甲、乙两村出发,经m、n两条路线在A处集合。两条路线中相对平缓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集合处的山体部位A名称是_______。考察队员测得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6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
(3)同学们在爬山过程中,沿途看到梯田上有成片的柑橘、甜橙等果林,由此判断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该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
(4)同学们查阅天气预报,得知次日甲村最低气温23℃,有同学建议第二天早晨带件羽绒服去看日出,你认为是否有必要 请说明理由。
(5)同学们得知,甲村计划修建自来水厂(位置如图所示),预案中有D、E两处引水点,你认为哪处合适 请说明理由。
(6)在脱贫攻坚战期间,为帮助村民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收入,请你为该地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3.三明永安桃源洞属于丹霞地貌,具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特点。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在桃源洞景区开展“探访丹霞地貌,感受地球脉搏”主题活动。图示意“五一”期间桃源洞天气情况及桃源洞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理研学小组提前收集桃源洞天气资料,确定五一期间学校开展活动最适合的日期是5月________日,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地理研学小组认真阅读桃源洞等高线分布图,判断图示区域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____。桃源洞的“一线天”号称中国最长一线天,“一线天”所在地形部位是________,量得“一线天”的图上长度为1厘米,则实际长度是________米。
(3)徐霞客广场到一寨门的线路①和跨虹桥到象鼻岩的线路②,更省力是线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地理研学小组分析桃源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北方某地区实地考察。图1为该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图2为玻璃栈道图和图3为风力发电景观图。
(1)考察队员测得图1中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___千米。
(2)考察期间,同学们途径了图2中的玻璃栈道景观,该景观出现在图1中的___处。
(3)考察途中,同学们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有可能设立在E、F两处中的___处。
(4)图3中风力发电机应分布在图1中的___(E/F)地。
(5)该地区计划建设水库大坝,在甲乙两个村庄中,需要搬迁的村庄是___。
5.“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山区的居民在房前、屋后及屋顶晾晒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读江西婺源的篁岭某处等高线地形图和“晒秋”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地形部位为____。
(2)“晒秋”观景栈道为____走向,栈道两端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3)李明打算乘坐栈道观看“晒秋”景观,若图1中栈道两端的距离量得为3厘米,则该栈道全程为____千米。
(4)图1甲、乙、丙、丁四地中,“晒秋”的光照条件最好的是____地。
(5)图2所示区域的晒秋景观错落有致,主要是受到____因素的影响。
6.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某中学利用暑假到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①: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②: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③: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①中同学们从出发地到达大青山,图上距离是6厘米,实地距离大约是____千米。同学们步行到A点时,测得气温是28°C,当到达B点时,气温大约是____°C。
(2)方案②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该线路的终点是____(地形部位)。
(3)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图中的路线____。选择该路线的理由是____。
(4)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为:____高、____低。
(5)王村比李村规模更大的原因有哪些?
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某地区实地考察。读该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成员测得甲城镇到乙城镇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算得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千米。
(2)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____。
(3)图中适宜户外攀岩的地点为____地(填字母)。
(4)“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警示标语最有可能设置在A、B两地中的____地。
(5)图示区域最高山峰的海拔可能为____。(单选)
A.580米 B.540米 C.630米 D.670米
(6)当地计划修建一个大型水库,水库大坝适宜建在____地(填字母)。
8.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
(2)②③两河中,有一条是不可能存在的,它是______河。
(3)图中C代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________。
(4)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千米,该图的等高距为_______米。
(5)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为_______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1)75
(2) 山脊 丘陵
(3) 东北 1500
(4) A A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5) 东北 西南
2.(1) n路线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 鞍部 3千米
(3) 南方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没必要;B山峰的海拔为:700m(5)D处更适合作为引水点,D处位于小河的上游,水质更好,并且可以实现自流。或E处更适合作为引水点,E处距离自来水厂更近,饮水路线修建工程量小,节省资金。
(6)发展旅游业、林业。
3.(1) 4 5月4号为多云,不下雨,便于开展活动。
(2) 丘陵 山脊 120
(3) ② ②线路等高线比①线路较为稀疏,坡度较缓,便于行走,且距离较近。
(4)当地峰异景众多,旅游景点众多;当地海拔不高,多以丘陵为主,便于攀爬;交通便利,便于出行。
4.(1)5
(2)D (3)E (4)F (5)乙
5.(1)陡崖
(2) 东北一西南 150
(3)0.9
(4)丁
(5)地形
6.(1) 3千米 26.5°C
(2)陡崖
(3) ③ ③路线穿过的等高线少,地面起伏小
(4) 西北高 东南低(或者北高南低)
(5)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火车站附近,交通便利。
7.(1)2
(2)自西北向东南
(3)D
(4)A
(5)C
(6)C
8.(1)自西北向东南
(2)②
(3)陡崖
(4) 1 100
(5)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