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冀中的地道战
——惊人奇迹地道战,抗战人民显智慧
字词积累
作者简介
文章分析
概括主题
读有所悟
重难探究
层次梳理
目标导学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任”,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默读的速度。(重点)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4.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易错音形
正音:注意声母易读错:筑(zhù)、岔(chà)、蔽(bì)。
注意韵母易读错:侵(qīn)、陷(xiàn)、拐(guǎi)、妨(fáng)。
字形:“略”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田”。“陷”是左右结构,右边下半部分是“臼”
易混同音字
陷(陷坑) 妨(妨碍) 丘(山丘) 蔽(隐蔽)
馅(馅饼) 防(防备) 蚯(蚯蚓) 弊(利弊)
多音字
bǎo(堡垒) 堡:表示“堡垒(如:碉堡)”时读“bǎo”;
表示“堡子,有堡 bǔ(堡子) 字义围墙的村镇”时读“bǔ”;表示“旧时的驿站,现在用于地名(如:pù(五里堡) 五里堡)”时读“pù”。
闷mèn(气闷) 语境地道设计了气孔,即便在闷(mēn)热的夏天,老太太坐在地道mēn(闷热) 里纺线也不气闷(mèn)。
任rén(任丘) 字义任:表示姓或地名时读“rén”;表示“相信,依赖(如:信任)”等时读“rèn”rèn(信任) 。
理解词语
1.侵略:指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的人民。
造句: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2.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造句:灯会上各种灯笼不计其数,美不胜收。
3.堡垒:在冲要地点做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造句:我军通过多次猛烈进攻,攻克了堡垒,迫使敌人投降。
4.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造句:上课随便说话会妨碍其他同学学习。
5.隐蔽: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
造句:战士们潜伏在一条隐蔽的山沟里。
6.陷坑:为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上面浮盖伪装的东西,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
造句:深山里的猎户总是习惯挖一个大的陷坑来捕捉凶猛的猎物。7.拐弯:行路转方向。
造句:那个拐弯的地方,有一棵大树。
8.岔道:分岔的道路。
造句:学校门口的岔道最近安装了摄像头,保障了过往行人、车辆有序安全地通行。
9.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造句:早市上,众多小贩的吆喝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同类词
同义词组成的成语:
想方设法 齐心协力 七拼八凑 三年五载
近义词
警戒-警卫 妨碍一阻碍 毒辣-恶毒
迷惑-困惑 防备一提防 坚固-牢固
战争一战斗 牢靠-可靠
反义词
出口一入口 隐蔽一显眼坚固一松软
破坏-保护广阔一狭窄坚强—软弱
妨碍—帮助毒辣—仁慈
词语搭配
(广阔)的平原 (惊人)的奇迹
(坚强)的堡垒 (坚固)的洞
(不计其数)的地道 (无穷无尽)的智慧
(打击)敌人 (修筑)封锁沟
关于抗战的对联
上联:潮声滚滚,日寇亡华心不死
下联:血性铮铮,中国圆梦志难移
上联:大地飞歌,救亡血肉长城筑
下联:蓝天飘彩,抗战精神画卷描
上联:纸版书笺记建国事业
下联:笔花墨海写抗战文章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作战方式。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1)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qīn) 1略(lüè)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diāo),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词解:“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平原。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是打击敌人的重要战场。扫荡,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加上“大”字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残酷。】
段解:交代地道战的背景。
(2)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段解:地道战的产生。
(3)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②【中心句】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句解:总述了地道的概况,简要介绍地道的数量多、式样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句解:说明地道的作用一是保存自己,二是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lěi),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句解:这句话与第2自然段相呼应,总结了上文,从侧面歌颂了冀中人民的智慧,肯定了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段解: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要介绍地道战。写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创造了地道战。
(4)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句解:这句话先概括地讲地道的式样多。】就拿任(rén)丘(qiū)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句解:先介绍地道挖在什么地方。】地道有四尺多高。
思考: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拿任丘的地道为例来写有什么好处?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任丘地道来写,能集中笔墨将所要介绍的地道的式样特点介绍得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思考:课文第4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地道的结构:一是介绍地道挖在什么地方;二是介绍地道有多高、多深;三是介绍地道里有大洞,有小洞,可以住人、拴牲口、搁东西、作厕所,里面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四是介绍地道里有气孔,可以透气、透光,既不气闷,又不嫌暗,人们可以在里面正常生活。
思考:你觉得地道出口和通道的设计好不好?为什么?
好。因为地道出口外面堆满荆棘,十分隐蔽,敌人不易发现;出口旁边有陷坑,敌人很难接近;地道里有警戒洞,可以及早发现敌情;敌人进了地道,还有埋有地雷的迷惑洞;即使敌人进了活道,还要过只能容一个人爬过的“子口”,这个地方只需一个人拿根木棒就可以守住。地道出口和通道的设计十分巧妙,可以很好地隐蔽自己,有效地打击敌人。
第五段,介绍地道的出口和通道。
第六段介绍地道防止火攻毒气攻水攻的设备和结构。
思考:第六段这句话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本段中起总起作用,整个段落都在回答这个问题。这句话与下面的句子结合起来看,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第七段描写了地道里的通信联络。
课文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简要介绍地道战。写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创造了地道战。
第二部分4-7自然段,样式和特点介绍地道的样式和特点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以地道的特点为线索,有序地介绍了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式样结构及特点,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冀中人民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具有顽强的斗志。1942年到1944年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封锁沟和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冀中人民憎恨侵略者,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地道战这种新的斗争方式,依靠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2)地道战中,冀中人民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冀中的地道结构独特,设施完善,人在里面可以正常生活;地道出口隐蔽,能守能攻;地道能够巧妙防备水、火和毒气;地道里有“有线电”“无线电”,联络方便。这样的地道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所以地道战取得了成功。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