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盘古开天地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奔流不息、精疲力竭”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及巍峨的形象,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学习目标
袁珂,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我国当代著名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等。
作者简介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的虚构故事,属于民间文学,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
劈
pī
浊
zhuó
丈
zhàng
肢
zhī
液
yè
隆
lóng
躯
qū
字词学习
上升 下降 倒下 汗毛 茂盛
雨露 祖宗 混沌 巍峨 滋润
创造 黑乎乎 奔流不息 精疲力竭
翻
劈
缓
浊
丈
撑
奔
茂
滋
液
累
血
竭
劲
jìn
jìng
使劲
刚劲
缝
féng
缝补
fèng
缝隙
多音字
重
zhòng
chóng
重要
重复
累
lěi
积累
lèi
劳累
léi
累累硕果
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宇宙】
【混沌】
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精疲力竭】
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指水急速地流动而不停息。
【奔流不息】
词语解释
你能说出几个“~~不息”类的词语吗?
奔流不息 川流不息
生生不息 自强不息
烽鼓不息 经久不息
近义词
巨大—— 辽阔——
茂盛—— 创造——
庞大
广阔
发明
茂密
在农民伯伯的细心照料下,果树长得很(茂密 茂盛 )。
黑暗—— 上升—— 巨大——
辽阔—— 茂盛—— 滋润——
光明
下降
稀疏
狭窄
微小
干枯
反义词
默读课文,说一说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候的样子。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讲盘古倒下后用自己的身躯化出世间万物。
课文精讲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夸张的写法,盘古的沉睡是人们的想象,凸显了盘古的神奇。
第一段话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很久很久以前”,一般神话故事都会这样开篇。“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这是古代人民对没有天地之前的世界的想象,多么神奇!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写出了盘古劈下斧头后的神奇变化,同时也写出了天地的不同。
想一想,真的是鸡蛋碎了吗?
加引号,表示这不是真正的鸡蛋。面对黑暗、混沌,盘古毫不犹豫地拿起斧子就劈,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气魄。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写出了天和地的形成过程,语言简练,对比鲜明,富有画面感。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从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盘古支撑着天地时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想象盘古在撑起天地的过程中身体神奇的变化,通过“宇宙混沌片”“天地分开”这些词句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丰富。
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这一句是本文的中心句,歌颂了盘古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伟大功绩。
这篇神话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文中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学习了这篇课文,思考盘古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课文总结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燧人取火 嫘祖养蚕 刑天断首 仓颉造字
中国经典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地
盘古倒下
天地分开
盘古醒后
化作万物
顶天踏地
抡斧劈天地
不怕牺牲
勇于创新
结构梳理
创( ) 液( )
枪( ) 夜( )
宗( ) 肢( )
踪( ) 肌( )
祖宗
踪迹
四肢
枪手
创造
肌肤
液体
夜晚
组词
课堂练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