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大气热力环流
Part 2
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情境体验
自带空调的沙漠民居——伊朗风塔
始建于五世纪的亚兹德,是地处伊朗中部腹地的一座历史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落之一。
亚兹德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风塔”,漫步亚兹德,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冒出大大小小的风塔,犹如一个个“泥音箱”,构成了亚兹德最独特的古城建筑奇观。因此,亚兹德又被称为“风塔之城”。
情境体验
风塔,也就是建筑物顶部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波斯语称作“宝基尔”。亚兹德全城的房屋大部由土坯泥砖筑成,外附泥浆,上有风塔。风塔分成两部分,超过屋顶的那部分四面镂空,无论风向来自何方,风力多么微弱,都会被引进风塔之中,并透过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压力将气流循环到室内。风塔的室内部分是悬空的,下面建有一个水池,热风经过塔身降温(塔身越长,降温效果越好),吹到屋内水池上再次降温之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在清真寺、澡堂等公共场所,往往有多座风塔共同构成“中央空调系统”。风塔越高大,其收集的气流越多,风量越大,自然冷却效果就越好。不用空调,不用高科技,绿色环保的制冷换气系统竟如此简单,古人之奇思妙想令现代人不得不佩服。
1. 请你解释为什么风塔能够“吸引”风?为什么风会从水池吹向四周?
2.伊朗风塔是如何实现通风纳凉的?请用示意图表示伊朗风塔体现的大气运动规律。
3.伊朗风塔在河源地区适用吗?请说明理由。
探究问题
思维发展
说明原理
大气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
冷却收缩下沉
受热膨胀上升
地表冷热不均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受热
膨胀
冷却收缩
热
冷
冷热不均
空气
垂直运动
→
→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空气水平运动
(风)
→
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气温、气压、气流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一步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与热力环流原理相关?
迁移应用
上升气流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 P37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陆地升温快;气温升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常见的热力环流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 P38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山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山谷的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谷风
夜间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顺山坡流入山谷,山谷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山风
常见的热力环流
影响: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常见的热力环流——山谷间大气热力环流
2020年7月8日18时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最大。2020年8月,江西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到鄱阳市地区鄱阳湖湖畔进行观察“湖陆风”的研学游,其地点如下图所示。
(1)绘制夜晚和白天的湖陆风示意图。
2020年7月8日18时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最大。2020年8月,江西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到鄱阳市地区鄱阳湖湖畔进行观察“湖陆风”的研学游,其地点如下图所示。
(2)简述鄱阳市湖畔地区的湖陆风形成过程。
(3)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最为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湖面与陆面显著的温度(热力)差异是湖陆风的主要成因;在湖岸线附近的陆地,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增温比湖面快,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面近地面形成高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低层空气自湖面流向陆面,形成湖风。夜间,陆面比湖面辐射冷却得快,低层空气自陆面流向湖面,形成陆风,从而出现了两个主风向昼夜交替的变化现象。
(2)简述鄱阳市湖畔地区的湖陆风形成过程。
(3)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最为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7-8月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宽广,水陆热力差异显著(2分);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陆热力差异显著(2分),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2020年7月8日18时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最大。2020年8月,江西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到鄱阳市地区鄱阳湖湖畔进行观察“湖陆风”的研学游,其地点如下图所示。
“伊朗风塔”
问题情境
(一境到底)
“伊朗风塔”
通风纳凉的原理
热力环流的形成
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
【山谷间大气热力环流】
知识生成
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