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生物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许多杂菌,它们构成一个种群
B.柳树在个体水平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一个酵母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D.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物的物质,所以生态系统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C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大肠杆菌和杂菌不属于同一物种,无法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柳树在个体水平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B错误;
C、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
D、生态系统属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种群: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①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②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如一个大肠杆菌、草履虫、变形虫等。
③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
2.(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一般依赖于特定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唾液腺细胞中有发达的光面内质网,能更迅速地合成、分泌淀粉酶
B.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相关酶的附着
C.吞噬细胞中有较多的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线粒体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相关酶的附着,有利于相关反应的进行,B正确;
C、吞噬细胞中有较多的溶酶体, 溶酶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可以吞噬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C正确;
D、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当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
间”。
(3)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实验证据的支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时,可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
B.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叶绿体的运动可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对象,在用高倍镜进行观察,A错误;
B、光合色素溶液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B正确;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正确;
D、叶绿体呈现绿色,而且存在于细胞质中,可以将叶绿体的运动可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流动的标志,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使用原则:
①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②低倍镜下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4.(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运输离子的通道,可被化学或电信号等激活,从而控制离子进出细胞。研究发现Na+通道对NH4+也具有通透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选择具有相对性
B.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时,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C.载体蛋白的选择性与其上特定的位点有关,且转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离子通道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离子通过
【答案】B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A、由题干“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运输离子的通道, Na+通道对NH4+也具有通透性 ”,说明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选择具有相对性,A正确;
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错误;
C、载体蛋白的转运与自身的构想有关,有特定的电位结合,C正确;
D、离子通道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离子通过 ,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转运蛋白的分类:
(1)载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结合部分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
(2)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适应,大小和电荷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5.(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体系”与ATP发生反应产生荧光,可用来估测食物上活微生物的残留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MP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反应中形成的AMP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D.检测时荧光强度与食物上活微生物残留量呈正相关
【答案】B
【知识点】ATP的作用与意义;ATP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ATP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ATP的水解可以发生在细胞中需要能量的任何场所,B错误;
C、ATP去掉2个磷酸基团后叫AMP(一磷酸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正确;
D、“荧光素—荧光素酶体系”与ATP发生反应产生荧光,荧光强度越大,说明ATP越多,即微生物残留量越多,两者成正相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
①向右:表示 ATP 水解,所需酶为水解酶,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所需。
向左:表示 ATP 合成,所需酶为合成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②ATP 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 ATP 与 ADP 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6.(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甚至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一般不能再分裂增殖,难以表现全能性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精神压力太大头发部分变白,可能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有关
D.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新蛋白质的合成,又有蛋白质的水解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一般不能再分裂增殖,表现全能性方面比较困难,A正确;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
C、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的产生有关,精神压力太大头发部分变白,可能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有关 ,C正确;
D、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细胞程序,该过程中既有新蛋白质的合成,又有蛋白质的水解,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不会使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细胞凋亡: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
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 细胞编程性死亡 。如胎儿手的发育、蝌蚪尾的消失等。
7.(2019高一下·佛山月考)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点评】此题不难,但会有不少考生错选,原因是对所学知识的本质不能很好的把握,而是仅限于表面的记忆。
8.(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下列中的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无氧呼吸速率最大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8mol和O2吸收量为4mol,此时有氧呼吸占优势,消耗葡萄糖相对较多
C.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D.甲图的c浓度和乙图中的C点对应氧气浓度是最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
【答案】B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氧气的吸收量是0,乙图中A点的氧浓度是0,此时表示苹果组织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速率最大,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8mol和O2吸收量为4mol ,因为有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呼吸释放6molCO2,在无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呼吸释放2molCO2,所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3,由此可知此时无氧呼吸占优势,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氧气浓度为d时,氧气的吸收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没有酒精的产生,C正确;
D、甲图氧浓度为c和乙图中的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细胞呼吸的总量最低,有机物消耗最少,此浓度的氧气是适合储存苹果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1葡萄糖(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C3H4O3)+6H2O→6CO2+20[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 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的过程
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①酵母菌、多数植物、苹果: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
②乳酸菌、骨骼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9.(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卵巢内处于分裂后期的某细胞的部分图示,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未画出的部分其体积与已有部分一定不同
B.处于另一极的染色体一定为非同源染色体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d是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所致
D.图示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配子类型至少有两种
【答案】D
【知识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是,产生一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会出现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所以未画出的部分其体积与已有部分不一定不,A正确;
B、由题干知该动物是二倍体,由图示可知该细胞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处于另一极的染色体一定为非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由题干“ 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体单体上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该图示中出现D和d的情况可能是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所致,C正确;
D、对于图示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配子类型只有一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分裂的几个重点:
①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10.(2020·江苏)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
C、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
D、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已知该鱼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后代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桔红带黑斑∶橄榄绿带黄斑=2∶1,说明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且后代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情况。
11.(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 )
A.新的噬菌体DNA合成
B.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和酶合成噬菌体外壳蛋白质
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
D.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
【答案】C
【知识点】病毒
【解析】【解答】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行繁殖,会进行噬菌体的DNA的复制合成,A正确;
B、噬菌体的繁殖过程,需要的原料都是大肠杆菌提供的,B正确;
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通过DNA转录出RNA,C错误;
D、噬菌体没有核糖体,需要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T2噬菌体不能在肺炎链球菌体内增殖,原因是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子代噬菌体物质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来源于大肠杆菌,但合成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几乎相同,原因是指导子代噬菌体合成的遗传物质来自亲代噬菌体。
12.(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在严查偷猎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执法部门发现某餐馆出售的一种烤肉比较可疑,餐馆工作人员说是“山羊肉”,执法部门通过检验确定这种“山羊肉”来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执法部门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A.斑羚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
C.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具有各自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D.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斑羚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C
【知识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解析】【解答】A、山羊和斑羚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无法通过这一点来作为判断依据,A错误;
B、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都遵循相同的碱基配对原则,B错误;
C、山羊和斑羚的DNA的遗传物质不同,主要是各自的DNA分子中的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
D、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斑羚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在山羊和斑羚中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性,无法作为判断的依据,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1)稳定性: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构成了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3)特异性:每种DNA都具有不同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13.(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正常的碱基上的过程,是表观遗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有研究表明,男性吸烟者精子中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精子活力下降。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吸烟者后代也可以出现上述变化,该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B.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存在基因的甲基化
C.吸烟,性细胞内的基因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影响性状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B
【知识点】表观遗传
【解析】【解答】A、表观遗传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吸烟者后代也可以出现上述变化,该现象属于表观遗传,A正确;
B、由题干“ 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正常的碱基上的过程 ”,可以推出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可以存在基因的甲基化,B错误;
C、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序列,但是基因表达会受抑制,最终影响性状,C正确;
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因此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2)表观遗传的特点
①可遗传:基因表达和表型可以遗传给后代。
②不变性: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③可逆性:DNA的甲基化修饰可以发生可逆性变化,即被修饰的DNA可以发生去甲基化。
14.(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的贡献。帕博从一块四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中测序了一段线粒体DNA,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的DNA比较,表明尼安德特人是遗传上与众不同的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进化除了化石,还可把在当今生物体上留下的印迹作为生物进化的佐证
B.线粒体DNA通过卵细胞向后代传递,可以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
C.帕博运用了比较解剖学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得出的结论
D.尼安德特人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除了化石作为研究进化的依据,还可以把当今生物体上留下的印迹作为生物进化的依据,A正确;
B、 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可以通过卵细胞遗传给后代,因此可以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B正确;
C、由题干“ 帕博从一块四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中测序了一段线粒体DNA,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的DNA比较 ”,运用的是分子生物学方法,C错误;
D、由题干“ 尼安德特人是遗传上与众不同的物种 ”说明尼安德特人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
(2)比较解剖学证据;
(3)胚胎学证据;
(4)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5)分子生物学证据。
15.(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在玻璃瓶底部铺一层潮湿的土壤,播下一粒种子,将玻璃瓶密封,放在靠近窗户能照到阳光的地方,室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不久,这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若要预测这株植物幼苗能够生存多长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
B.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种类无关
C.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还需要知道植物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速率等
D.瓶中CO2总量会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
【答案】A,C,D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植物
【解析】【解答】A、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影响植物的生存,则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A正确;
B、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寿命,则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种类有关,B错误;
C、植物长时间有机物积累速率小于消耗速率,会导致植物死亡,则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是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C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则瓶中二氧化碳总量会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 植物生存时间的长度与诸多因素有关,首先与植物的种类有关,其他与植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二氧化碳、阳光、水等有关。
二、多选题
16.(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幽门螺杆菌(Hp)可引发胃炎、慢性咽炎和口腔溃疡等消化性疾病,Hp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催化分解为NH3和CO2.Hp可通过手、不洁食物和餐具等途径传染人,日常饮食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预防Hp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脲酶在pH小于7的条件下能发挥作用
B.Hp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小分子物质
C.脲酶在催化尿素分解后,脲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服用尿素[14C]胶囊,检测其分解产物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Hp
【答案】A,D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幽门螺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胃部,胃中是酸性环境,说明幽门螺杆在酸性环境下可以发挥作用,因此脲酶在pH小于7的条件下能发挥作,A正确;
B、Hp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碱基,核糖和磷酸,B错误;
C、脲酶是指催化反应,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脲酶都是存在的,因此可以脲酶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错误;
D、由题干“ Hp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催化分解为NH3和CO2 ”可知如果机体感染了Hp,则会将尿素 [14C] 胶囊分解成14CO2,可以通过测定是否含有14CO2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了Hp,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DNA初步水解产物是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
D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R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4种碱基。
17.(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B.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答案】A,B
【知识点】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等位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A正确;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B正确;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不都有一定的关系,C错误;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D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基因、染色体、DNA、性状的关系:
18.(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判断下列与适应机制形成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不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A,C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A、适应不仅仅是适应生存的环境,也包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A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性的,变异的利弊是相对的,变异的利弊是与环境有关系的,B错误;
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C正确;
D、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也受环境的影响,受环境的选择,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含义:一是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二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3)适应相对性的原因: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之间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原因。
19.(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同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正常情况下,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可能是( )
A.ab B.Ab C.aaBB D.AaBb
【答案】A,B,D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解答】植物的花粉粒属于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生长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B、Ab、aB和ab,花瓣细胞都属于体细胞,通过 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同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 ,都属于无性生殖,这种情况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A、ab是可能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花粉粒培养成的幼苗,A正确;
B、Ab是可能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花粉粒培养成的幼苗,B正确;
C、aaBB不是生殖细胞,也不是体细胞,培养的幼苗不可能由这种基因型,C错误;
D、AaBb是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花瓣细胞经过培养形成的幼苗,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生物的主要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包括裂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等。
(2)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细胞(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合子进而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中,由遗传组成存在差异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使合子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从而使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性变异,提高了生活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实验题
20.(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锌是细胞中常见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玉米缺锌时,苗期新叶脉间失绿,特别是叶基部三分之二处明显发白,称之“白苗病”,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1)锌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填“微量”或“大量”)元素,玉米缺锌导致白苗病,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该现象体现了无机盐有 的生理功能。
(2)对玉米适量增施锌肥可缓解缺锌症状,雨后施肥或施肥后适当浇水效果更佳,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现欲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①材料准备:足量正常萝卜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注:萝卜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②实验思路:将足量正常萝卜幼苗均分为A、B两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等量完全培养液、 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正常生长,B组幼苗出现锌元素缺乏症。将B组幼苗均分为B1、B2两组,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幼苗生长状况。
③预期结果: 。
【答案】(1)微量;维持细胞或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
(3)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分别补充等量含锌溶液、含镍溶液;只有Bl组的幼苗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
【知识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解析】【解答】(1) 锌属于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玉米缺锌时,苗期新叶脉间失绿,特别是叶基部三分之二处明显发白,称之“白苗病”,这种情况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这种现象体现了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或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生理作用。
(2)由于肥料中的矿质元素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所以对玉米适量增施锌肥可缓解缺锌症状,雨后施肥或施肥后适当浇水效果更佳。
(3) 现欲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①材料准备:足量正常萝卜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注:萝卜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②实验思路:将足量正常萝卜幼苗均分为A、B两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等量完全培养液、
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正常生长,B组幼苗出现锌元素缺乏症。将B组幼苗均分为B1、B2两组,分别补充等量含锌溶液、含镍溶液 ,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幼苗生长状况。 实验中遵循了单一变量元素,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来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③预期结果: 只有B1组的幼苗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 。
【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元素分类
①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 等。
②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不可缺少,和大量元素一样重要,如Fe、Mn、Zn、Cu、B、Mo等。
(2)无机盐的作用
①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I 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CaCO3是动物骨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Ca2+低会抽搐 ,血Ca2+高会肌无力。
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0.9%NaCl溶液(生理盐水)能维持动物细胞正常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
四、综合题
21.(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我国盐碱地面积大,是不可多得的后备耕地资源,但普通水稻在盐碱地产量低。某科研团队用NaCl溶液模拟盐碱环境,对普通水稻和海水稻进行处理,测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一种生物膜磷脂氧化后的有害产物)含量的变化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图1曲线显示,在高NaCl浓度时,与普通水稻相比,海水稻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由此推测可溶性糖能 ,从而减轻高盐环境对水稻的伤害。
(3)科研团队还发现,与海水稻相比,普通水稻SOD酶(一种抗氧化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在高盐环境下的活性下降程度更大。结合图2中MDA含量的检测结果,从细胞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角度解释普通水稻在盐碱地产量低的原因 。
(4)H2O和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于H2O而不是CO2,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1)NaCl浓度和水稻品种
(2)提高水稻细胞渗透压,防止细胞失水
(3)普通水稻SOD酶活性低,使MDA含量高,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低
(4)实验思路: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给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给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都是O2,第二组释放的都是18O2。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1)由图1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分别是水稻品种和NaCl浓度 。
(2)普通水稻在高NaCl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导致死亡,但是由图1可知,在高NaCl浓度的条件下, 海水稻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可以提高水稻细胞的渗透压,防止细胞失水。
(3) 科研团队还发现,与海水稻相比,普通水稻SOD酶(一种抗氧化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在高盐环境下的活性下降程度更大。由题干“ 丙二醛即MDA,一种生物膜磷脂氧化后的有害产物 ”,图2中海水稻中的MDA的含量都低于普通水稻中的MDA的含量,说明海水稻中SOD酶活性高,使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受损范围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比较低,从而维持一定的产量,然而普通水稻中SOD酶活性低,使MDA含量高,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低 。
(4) H2O和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H2O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为了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于H2O而不是CO2,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验证,实验思路如下: 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给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给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都是O2,第二组释放的都是18O2。
【分析】(1)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光合作用各元素去向:
①研究元素去向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
②14CO2中14C的转移途径:CO2→C3→(CH2O);C18O2中18O的转移途径:CO2→C3→(CH2O)、H2O; H218O中18O的转移途径:H2O→O2。
22.(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2)骡是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马和驴的体细胞中分别有32对和31对染色体,请问:骡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骡的体细胞增殖是通过正常的有丝分裂进行的,而它们的睾丸或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却不能发生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骡不能繁殖后代。你能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角度解释其原因吗? 。
(3)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答案】(1)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6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3)5'—GGTATC—3'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2) 马具有32对染色体,驴有31对染色体。它们交配后的产生的后代的染色体数都是32条+31条=63条。 骡体内的63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 骡的体细胞增殖是通过正常的有丝分裂进行的 ,但是在产生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联会,不能产生配子,故骡不能繁殖后代 。
(3)DNA分子的两条链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所以当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 ,则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5'—GGTATC—3' 。
【分析】减数分裂的几个重点
①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23.(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图为果蝇核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速率一般为50-100bp/s(bp表示碱基对)。
(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 (答出2点即可)。
(2)据图分析可知,果蝇的DNA有 (填“多”或“单”)个复制起点。果蝇DNA复制的这一特点有利于 。
(3)通常二个DNA分子经复制能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这是因为DNA独特的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 。
(4)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过程发生在 、 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
(5)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 (填字母)过程中,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 。
【答案】(1)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2)多;加快DNA复制的速率
(3)双螺旋;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核糖核苷酸
(5)A;原材料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A是DNA的复制,B是转录过程,C是翻译过程
(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
(2)由图示可知,果蝇的DNA的电镜照片中有多个DNA复制泡,所以果蝇的DNA有多个复制起点,多个复制起点可以同时进行DNA的复制,加快DNA复制的速率。
(3)DNA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能给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也这种这种原因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形成就会形成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4) 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A过程是DNA复制的过程,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过程是转录的过程,转录过程形成mRNA,因此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5)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即图示中的A过程, 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分析】(1)DNA 的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等。
DNA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解旋酶的作用;
②合成子链;两条链分别做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配对,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成子链;
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 DNA 分子;
④DNA 复制的方向是从子链的 5′端向 3′端。
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方式:半保留复制
(2)中心法则体现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
①传递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完成的,发生在亲代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或细胞增殖过程中。
②表达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的,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3)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为
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
24.(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某植物有雌雄同株异花和雌雄异株,其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H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Y控制,基因型hhyy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 。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答案】(1)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1/4;hhYY和hhYy;1/4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题干可知,甲植株是雌雄同体,乙为雌株,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时,因为甲质雌雄同体,需要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避免甲的自花授粉。
(2)由题干“ 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H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Y控制,基因型hhyy个体为雌株 ”,可以推出雌株的基因型为H-yy,雄株的基因型为hhY-,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H-Y-,故甲的基因型是HHYY,丁的基因型是hhYY,乙和丙的基因型可能是HHyy或hhyy;乙和丁杂交 ,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推出乙的基因型为HHyy,F1的基因型是HhYy,F1自交后, F2中雌株的基因型有H-yy和hhyy,H-yy的基因型性概率是3/16,hhyy的基因型概率是1/16,所以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1/4;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hhYY和hhYy;丙的基因型是hhyy,在 F2的雌株中,hhyy占的比例是1/4。
【分析】对于雌雄同株的植物做母本时,可以对母本去雄或套袋处理,人工授粉后也需要进行套袋处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其他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生物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许多杂菌,它们构成一个种群
B.柳树在个体水平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一个酵母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D.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物的物质,所以生态系统不属于生命系统
2.(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一般依赖于特定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唾液腺细胞中有发达的光面内质网,能更迅速地合成、分泌淀粉酶
B.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相关酶的附着
C.吞噬细胞中有较多的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实验证据的支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时,可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
B.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叶绿体的运动可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4.(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运输离子的通道,可被化学或电信号等激活,从而控制离子进出细胞。研究发现Na+通道对NH4+也具有通透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选择具有相对性
B.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时,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C.载体蛋白的选择性与其上特定的位点有关,且转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离子通道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离子通过
5.(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体系”与ATP发生反应产生荧光,可用来估测食物上活微生物的残留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MP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反应中形成的AMP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D.检测时荧光强度与食物上活微生物残留量呈正相关
6.(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甚至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一般不能再分裂增殖,难以表现全能性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精神压力太大头发部分变白,可能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有关
D.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新蛋白质的合成,又有蛋白质的水解
7.(2019高一下·佛山月考)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8.(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下列中的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无氧呼吸速率最大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8mol和O2吸收量为4mol,此时有氧呼吸占优势,消耗葡萄糖相对较多
C.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D.甲图的c浓度和乙图中的C点对应氧气浓度是最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
9.(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卵巢内处于分裂后期的某细胞的部分图示,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未画出的部分其体积与已有部分一定不同
B.处于另一极的染色体一定为非同源染色体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d是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所致
D.图示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配子类型至少有两种
10.(2020·江苏)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11.(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 )
A.新的噬菌体DNA合成
B.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和酶合成噬菌体外壳蛋白质
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
D.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
12.(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在严查偷猎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执法部门发现某餐馆出售的一种烤肉比较可疑,餐馆工作人员说是“山羊肉”,执法部门通过检验确定这种“山羊肉”来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执法部门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A.斑羚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
C.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具有各自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D.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斑羚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13.(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正常的碱基上的过程,是表观遗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有研究表明,男性吸烟者精子中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精子活力下降。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吸烟者后代也可以出现上述变化,该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B.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存在基因的甲基化
C.吸烟,性细胞内的基因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影响性状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4.(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的贡献。帕博从一块四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中测序了一段线粒体DNA,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的DNA比较,表明尼安德特人是遗传上与众不同的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进化除了化石,还可把在当今生物体上留下的印迹作为生物进化的佐证
B.线粒体DNA通过卵细胞向后代传递,可以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
C.帕博运用了比较解剖学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得出的结论
D.尼安德特人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5.(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在玻璃瓶底部铺一层潮湿的土壤,播下一粒种子,将玻璃瓶密封,放在靠近窗户能照到阳光的地方,室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不久,这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若要预测这株植物幼苗能够生存多长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
B.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种类无关
C.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还需要知道植物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速率等
D.瓶中CO2总量会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
二、多选题
16.(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幽门螺杆菌(Hp)可引发胃炎、慢性咽炎和口腔溃疡等消化性疾病,Hp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催化分解为NH3和CO2.Hp可通过手、不洁食物和餐具等途径传染人,日常饮食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预防Hp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脲酶在pH小于7的条件下能发挥作用
B.Hp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小分子物质
C.脲酶在催化尿素分解后,脲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服用尿素[14C]胶囊,检测其分解产物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Hp
17.(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B.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18.(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判断下列与适应机制形成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不受环境的影响
19.(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同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正常情况下,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可能是( )
A.ab B.Ab C.aaBB D.AaBb
三、实验题
20.(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锌是细胞中常见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玉米缺锌时,苗期新叶脉间失绿,特别是叶基部三分之二处明显发白,称之“白苗病”,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1)锌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填“微量”或“大量”)元素,玉米缺锌导致白苗病,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该现象体现了无机盐有 的生理功能。
(2)对玉米适量增施锌肥可缓解缺锌症状,雨后施肥或施肥后适当浇水效果更佳,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现欲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①材料准备:足量正常萝卜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注:萝卜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②实验思路:将足量正常萝卜幼苗均分为A、B两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等量完全培养液、 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正常生长,B组幼苗出现锌元素缺乏症。将B组幼苗均分为B1、B2两组,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幼苗生长状况。
③预期结果: 。
四、综合题
21.(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我国盐碱地面积大,是不可多得的后备耕地资源,但普通水稻在盐碱地产量低。某科研团队用NaCl溶液模拟盐碱环境,对普通水稻和海水稻进行处理,测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一种生物膜磷脂氧化后的有害产物)含量的变化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图1曲线显示,在高NaCl浓度时,与普通水稻相比,海水稻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由此推测可溶性糖能 ,从而减轻高盐环境对水稻的伤害。
(3)科研团队还发现,与海水稻相比,普通水稻SOD酶(一种抗氧化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在高盐环境下的活性下降程度更大。结合图2中MDA含量的检测结果,从细胞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角度解释普通水稻在盐碱地产量低的原因 。
(4)H2O和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于H2O而不是CO2,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22.(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2)骡是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马和驴的体细胞中分别有32对和31对染色体,请问:骡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骡的体细胞增殖是通过正常的有丝分裂进行的,而它们的睾丸或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却不能发生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骡不能繁殖后代。你能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角度解释其原因吗? 。
(3)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23.(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图为果蝇核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速率一般为50-100bp/s(bp表示碱基对)。
(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 (答出2点即可)。
(2)据图分析可知,果蝇的DNA有 (填“多”或“单”)个复制起点。果蝇DNA复制的这一特点有利于 。
(3)通常二个DNA分子经复制能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这是因为DNA独特的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 。
(4)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过程发生在 、 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
(5)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 (填字母)过程中,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 。
24.(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某植物有雌雄同株异花和雌雄异株,其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H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Y控制,基因型hhyy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 。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大肠杆菌和杂菌不属于同一物种,无法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柳树在个体水平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B错误;
C、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
D、生态系统属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种群: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①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②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如一个大肠杆菌、草履虫、变形虫等。
③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
2.【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线粒体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相关酶的附着,有利于相关反应的进行,B正确;
C、吞噬细胞中有较多的溶酶体, 溶酶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可以吞噬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C正确;
D、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当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
间”。
(3)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对象,在用高倍镜进行观察,A错误;
B、光合色素溶液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B正确;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正确;
D、叶绿体呈现绿色,而且存在于细胞质中,可以将叶绿体的运动可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流动的标志,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使用原则:
①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②低倍镜下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4.【答案】B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解答】A、由题干“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运输离子的通道, Na+通道对NH4+也具有通透性 ”,说明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选择具有相对性,A正确;
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错误;
C、载体蛋白的转运与自身的构想有关,有特定的电位结合,C正确;
D、离子通道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离子通过 ,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转运蛋白的分类:
(1)载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结合部分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
(2)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适应,大小和电荷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5.【答案】B
【知识点】ATP的作用与意义;ATP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ATP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ATP的水解可以发生在细胞中需要能量的任何场所,B错误;
C、ATP去掉2个磷酸基团后叫AMP(一磷酸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正确;
D、“荧光素—荧光素酶体系”与ATP发生反应产生荧光,荧光强度越大,说明ATP越多,即微生物残留量越多,两者成正相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
①向右:表示 ATP 水解,所需酶为水解酶,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所需。
向左:表示 ATP 合成,所需酶为合成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②ATP 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 ATP 与 ADP 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6.【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一般不能再分裂增殖,表现全能性方面比较困难,A正确;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
C、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的产生有关,精神压力太大头发部分变白,可能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有关 ,C正确;
D、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细胞程序,该过程中既有新蛋白质的合成,又有蛋白质的水解,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不会使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细胞凋亡: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
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 细胞编程性死亡 。如胎儿手的发育、蝌蚪尾的消失等。
7.【答案】A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点评】此题不难,但会有不少考生错选,原因是对所学知识的本质不能很好的把握,而是仅限于表面的记忆。
8.【答案】B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氧气的吸收量是0,乙图中A点的氧浓度是0,此时表示苹果组织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速率最大,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8mol和O2吸收量为4mol ,因为有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呼吸释放6molCO2,在无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呼吸释放2molCO2,所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3,由此可知此时无氧呼吸占优势,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氧气浓度为d时,氧气的吸收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没有酒精的产生,C正确;
D、甲图氧浓度为c和乙图中的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细胞呼吸的总量最低,有机物消耗最少,此浓度的氧气是适合储存苹果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1葡萄糖(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C3H4O3)+6H2O→6CO2+20[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 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的过程
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①酵母菌、多数植物、苹果: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
②乳酸菌、骨骼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9.【答案】D
【知识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是,产生一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会出现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所以未画出的部分其体积与已有部分不一定不,A正确;
B、由题干知该动物是二倍体,由图示可知该细胞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处于另一极的染色体一定为非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由题干“ 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体单体上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该图示中出现D和d的情况可能是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所致,C正确;
D、对于图示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配子类型只有一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分裂的几个重点:
①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10.【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
C、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
D、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已知该鱼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后代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桔红带黑斑∶橄榄绿带黄斑=2∶1,说明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且后代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情况。
11.【答案】C
【知识点】病毒
【解析】【解答】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行繁殖,会进行噬菌体的DNA的复制合成,A正确;
B、噬菌体的繁殖过程,需要的原料都是大肠杆菌提供的,B正确;
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通过DNA转录出RNA,C错误;
D、噬菌体没有核糖体,需要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T2噬菌体不能在肺炎链球菌体内增殖,原因是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子代噬菌体物质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来源于大肠杆菌,但合成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几乎相同,原因是指导子代噬菌体合成的遗传物质来自亲代噬菌体。
12.【答案】C
【知识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解析】【解答】A、山羊和斑羚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无法通过这一点来作为判断依据,A错误;
B、山羊和斑羚的DNA分子都遵循相同的碱基配对原则,B错误;
C、山羊和斑羚的DNA的遗传物质不同,主要是各自的DNA分子中的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
D、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斑羚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在山羊和斑羚中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性,无法作为判断的依据,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1)稳定性: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构成了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3)特异性:每种DNA都具有不同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13.【答案】B
【知识点】表观遗传
【解析】【解答】A、表观遗传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吸烟者后代也可以出现上述变化,该现象属于表观遗传,A正确;
B、由题干“ 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正常的碱基上的过程 ”,可以推出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可以存在基因的甲基化,B错误;
C、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序列,但是基因表达会受抑制,最终影响性状,C正确;
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因此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2)表观遗传的特点
①可遗传:基因表达和表型可以遗传给后代。
②不变性: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③可逆性:DNA的甲基化修饰可以发生可逆性变化,即被修饰的DNA可以发生去甲基化。
14.【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除了化石作为研究进化的依据,还可以把当今生物体上留下的印迹作为生物进化的依据,A正确;
B、 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可以通过卵细胞遗传给后代,因此可以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B正确;
C、由题干“ 帕博从一块四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中测序了一段线粒体DNA,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的DNA比较 ”,运用的是分子生物学方法,C错误;
D、由题干“ 尼安德特人是遗传上与众不同的物种 ”说明尼安德特人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
(2)比较解剖学证据;
(3)胚胎学证据;
(4)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5)分子生物学证据。
15.【答案】A,C,D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植物
【解析】【解答】A、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影响植物的生存,则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A正确;
B、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寿命,则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种类有关,B错误;
C、植物长时间有机物积累速率小于消耗速率,会导致植物死亡,则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是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C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则瓶中二氧化碳总量会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 植物生存时间的长度与诸多因素有关,首先与植物的种类有关,其他与植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二氧化碳、阳光、水等有关。
16.【答案】A,D
【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析】【解答】A、幽门螺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胃部,胃中是酸性环境,说明幽门螺杆在酸性环境下可以发挥作用,因此脲酶在pH小于7的条件下能发挥作,A正确;
B、Hp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碱基,核糖和磷酸,B错误;
C、脲酶是指催化反应,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脲酶都是存在的,因此可以脲酶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错误;
D、由题干“ Hp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催化分解为NH3和CO2 ”可知如果机体感染了Hp,则会将尿素 [14C] 胶囊分解成14CO2,可以通过测定是否含有14CO2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了Hp,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DNA初步水解产物是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
D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R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4种碱基。
17.【答案】A,B
【知识点】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等位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A正确;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B正确;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不都有一定的关系,C错误;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D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基因、染色体、DNA、性状的关系:
18.【答案】A,C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解析】【解答】A、适应不仅仅是适应生存的环境,也包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A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性的,变异的利弊是相对的,变异的利弊是与环境有关系的,B错误;
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C正确;
D、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也受环境的影响,受环境的选择,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含义:一是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二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3)适应相对性的原因: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之间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原因。
19.【答案】A,B,D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解答】植物的花粉粒属于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生长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B、Ab、aB和ab,花瓣细胞都属于体细胞,通过 花粉粒或花瓣细胞同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 ,都属于无性生殖,这种情况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A、ab是可能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花粉粒培养成的幼苗,A正确;
B、Ab是可能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花粉粒培养成的幼苗,B正确;
C、aaBB不是生殖细胞,也不是体细胞,培养的幼苗不可能由这种基因型,C错误;
D、AaBb是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花瓣细胞经过培养形成的幼苗,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生物的主要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包括裂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等。
(2)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细胞(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合子进而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中,由遗传组成存在差异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使合子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从而使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性变异,提高了生活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0.【答案】(1)微量;维持细胞或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
(3)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分别补充等量含锌溶液、含镍溶液;只有Bl组的幼苗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
【知识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解析】【解答】(1) 锌属于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玉米缺锌时,苗期新叶脉间失绿,特别是叶基部三分之二处明显发白,称之“白苗病”,这种情况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这种现象体现了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或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生理作用。
(2)由于肥料中的矿质元素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所以对玉米适量增施锌肥可缓解缺锌症状,雨后施肥或施肥后适当浇水效果更佳。
(3) 现欲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①材料准备:足量正常萝卜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注:萝卜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②实验思路:将足量正常萝卜幼苗均分为A、B两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等量完全培养液、
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正常生长,B组幼苗出现锌元素缺乏症。将B组幼苗均分为B1、B2两组,分别补充等量含锌溶液、含镍溶液 ,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幼苗生长状况。 实验中遵循了单一变量元素,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来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③预期结果: 只有B1组的幼苗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 。
【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元素分类
①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 等。
②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不可缺少,和大量元素一样重要,如Fe、Mn、Zn、Cu、B、Mo等。
(2)无机盐的作用
①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I 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CaCO3是动物骨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Ca2+低会抽搐 ,血Ca2+高会肌无力。
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0.9%NaCl溶液(生理盐水)能维持动物细胞正常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
21.【答案】(1)NaCl浓度和水稻品种
(2)提高水稻细胞渗透压,防止细胞失水
(3)普通水稻SOD酶活性低,使MDA含量高,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低
(4)实验思路: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给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给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都是O2,第二组释放的都是18O2。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1)由图1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分别是水稻品种和NaCl浓度 。
(2)普通水稻在高NaCl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导致死亡,但是由图1可知,在高NaCl浓度的条件下, 海水稻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可以提高水稻细胞的渗透压,防止细胞失水。
(3) 科研团队还发现,与海水稻相比,普通水稻SOD酶(一种抗氧化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在高盐环境下的活性下降程度更大。由题干“ 丙二醛即MDA,一种生物膜磷脂氧化后的有害产物 ”,图2中海水稻中的MDA的含量都低于普通水稻中的MDA的含量,说明海水稻中SOD酶活性高,使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受损范围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比较低,从而维持一定的产量,然而普通水稻中SOD酶活性低,使MDA含量高,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低 。
(4) H2O和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H2O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为了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于H2O而不是CO2,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验证,实验思路如下: 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给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给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都是O2,第二组释放的都是18O2。
【分析】(1)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光合作用各元素去向:
①研究元素去向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
②14CO2中14C的转移途径:CO2→C3→(CH2O);C18O2中18O的转移途径:CO2→C3→(CH2O)、H2O; H218O中18O的转移途径:H2O→O2。
22.【答案】(1)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6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3)5'—GGTATC—3'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2) 马具有32对染色体,驴有31对染色体。它们交配后的产生的后代的染色体数都是32条+31条=63条。 骡体内的63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 骡的体细胞增殖是通过正常的有丝分裂进行的 ,但是在产生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联会,不能产生配子,故骡不能繁殖后代 。
(3)DNA分子的两条链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所以当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 ,则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5'—GGTATC—3' 。
【分析】减数分裂的几个重点
①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23.【答案】(1)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2)多;加快DNA复制的速率
(3)双螺旋;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核糖核苷酸
(5)A;原材料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A是DNA的复制,B是转录过程,C是翻译过程
(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
(2)由图示可知,果蝇的DNA的电镜照片中有多个DNA复制泡,所以果蝇的DNA有多个复制起点,多个复制起点可以同时进行DNA的复制,加快DNA复制的速率。
(3)DNA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能给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也这种这种原因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形成就会形成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4) 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A过程是DNA复制的过程,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过程是转录的过程,转录过程形成mRNA,因此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5)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即图示中的A过程, 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分析】(1)DNA 的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等。
DNA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解旋酶的作用;
②合成子链;两条链分别做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配对,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成子链;
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 DNA 分子;
④DNA 复制的方向是从子链的 5′端向 3′端。
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方式:半保留复制
(2)中心法则体现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
①传递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完成的,发生在亲代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或细胞增殖过程中。
②表达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的,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3)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为
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
24.【答案】(1)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1/4;hhYY和hhYy;1/4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题干可知,甲植株是雌雄同体,乙为雌株,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时,因为甲质雌雄同体,需要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避免甲的自花授粉。
(2)由题干“ 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H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Y控制,基因型hhyy个体为雌株 ”,可以推出雌株的基因型为H-yy,雄株的基因型为hhY-,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H-Y-,故甲的基因型是HHYY,丁的基因型是hhYY,乙和丙的基因型可能是HHyy或hhyy;乙和丁杂交 ,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推出乙的基因型为HHyy,F1的基因型是HhYy,F1自交后, F2中雌株的基因型有H-yy和hhyy,H-yy的基因型性概率是3/16,hhyy的基因型概率是1/16,所以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1/4;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hhYY和hhYy;丙的基因型是hhyy,在 F2的雌株中,hhyy占的比例是1/4。
【分析】对于雌雄同株的植物做母本时,可以对母本去雄或套袋处理,人工授粉后也需要进行套袋处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其他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