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纪念白求恩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3: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纪念白求恩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毫无利已 以身殉职(xún)
B.佩服(pèi) 冷冷清清 满腔热忱(chén)
C.狭隘(yì) 自私自力 拈轻怕重(niān)
D.鄙薄(báo) 低级趣味 麻木不仁(rán)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案件侦破技术精益求精的坚定信念,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起案件,无一起错案。
C.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D.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科学地应对,而不是持漠不关心的态度。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搓捻”“担心”都是动词。
B.“动机”“精神”和“他的医术很高明”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名词。
C.“在森林里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好产品不愁没出路”两句中的“出路”含义不同。
D.“高尚”“坚强”“安贫乐道”都是褒义词;“卑鄙”“纯粹”“损人利己”都是贬义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有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的人。
A.纯粹 到德 有誉于
B.纯萃 道得 有益于
C.纯粹 道德 有益于
D.纯萃 道得 有誉于
5.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下面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共产党员角度称白求恩为“同志"。
B.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角度称“白求恩医生"。
C.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
D.换用不同的称呼,表明白求恩有多种身份。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③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④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⑤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②①⑤④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①④②⑤ D.③①⑤②④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当下文艺创作创造了榜样。
B.通过“七七事变”80周年参观活动,让我们回顾了历史,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C.面对紧急的汛情,长沙工商部门加强汛期市场监管,防止不出现利用洪灾哄抬菜价、掺杂掺假等违法经营行为。
D.“光盘行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跟我们息息相关的理念。
8.下面词语的感彩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狭隘 恭敬 奥秘 恍然大悟 B.纯粹 渊博 刻苦 美不胜收
C.慷慨 懒惰 怂恿 精益求精 D.礼赞 嘲笑 活泼 随声附和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后来产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东汉被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10.本文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四种精神,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B.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其他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C.文章赞扬白求恩的四种精神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没有主次之分。
D.文章主要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一个人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才算是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二、字词书写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 ) 鄙薄( ) 晋察冀( ) 拈轻怕重( )
派qiǎn( ) xùn职( ) 纯cuì( ) 精yì( )求精
三、填空题
12.默读课文填空。
(1)《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____________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对技术_____________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白求恩同志是__________共产党员,__________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__________,受加拿大共产党和__________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13. 本文《纪念白求恩》作者在结尾用了什么句式来阐述学习白求恩的意义?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白求恩?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4.阅读下面的材料链接,请你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链接: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他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纪念白求恩》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5.下面对第①段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论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C.论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情。
D.批评共产党人中的一些人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指出应该向白求恩学习。
16.下面对第①段中划线语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人”是指前文论述的“不少的人”。
B.句中“至少”一词的运用,使文意表达更严密。
C.这句话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D.前文列举了“这种人”的种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句结论。
17.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运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语气,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至深。
B.选文第②段通过正反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的品质。
C.选文第③段连用五个短语构成一组排比,议论热情洋溢,语气十分流畅,收束极其有利。
D.选文属于记叙文,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纪念白求恩大夫
吕正操
①白求恩大夫是全边区伤病军民最热心的救护者,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最忠实的赞助者,是全世界人类解放战线上最勇敢的战士。
②他具有极高深的医术,有多少不可救药的伤病员经过他的治疗以后,从死路又回到生路来。有多少伤病员经过他的治疗,缩短了滞院时间而很快地又恢复健康。
③他不但具有最高明的医术,而且具有最高度的创造力。他能在极为残酷的物质条件和极为残酷的斗争环境下创造出新的医疗组织和医疗办法,而把医疗工作组织在战况最激烈、炮火最浓密的前线上。
④特别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对于被压迫者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崇高的正义感,在工作上具有无比的工作热情。他以援助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的精神,曾经从加拿大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革命战争;他从西班牙又来到中国,到抗战最前线的晋察冀军区,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一直为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斗争到最后一刻。
⑤白求恩大夫的死是全边区无法补偿的损失,是中华民族抗战的损失,也是人类解放事业的损失。白求恩大夫,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有三点:
⑥第一是他的认真的彻底的工作精神。我记得我们初次在冀中平原上会见,首先就向我问他的工作,我请他稍事休息,他很断然地回答说:“我是为工作而来,不是为休息而来。”从这次会见以后,他就去检查伤病员的病情,到诊疗所施行手术,回到他的住室就写工作总结和提供意见,并根据他自己的经验著述文章,夜以继日地劳动着,从来没有看见他显出疲劳而休息一下。一直到逝世之前,他还是挣扎着补充和修改他的医疗著作,并且为军区提供许多宝贵的意见。可以说他是为工作而活着,又是为工作而死去。工作和他的全部生活是无法分开的。
⑦第二是他的吃苦耐劳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是生长在大英帝国国度里的一位自由职业者,似乎应当养成比较高贵优裕的生活习惯;但事实上他却穿着极破烂的粗布衣服,吃着最粗糙的饭食,住着极简陋的房子。他的生活和八路军的艰苦生活丝毫没有差别,并且这里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勉强的成分,从来没有听见他为自己打算过。给伤员治疗的时候,他时常自己给伤员输血,感动得许多老百姓自发地争着请求替伤员输血。因为他这种伟大的自我栖牲的精神,无数的人被感动了,无数的人被救活了。
⑧第三是他的医疗主张。他主张给伤员施行手术,要尽可能地在当时当地来施行,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死亡和缩短滞院时间。他亲自拟出这种手术队的组织和器械的携带方法,并且自己亲手来做这些治疗的装置。他坚决主张手术医生上前线,而且他自己就是这种主张的模范执行者。别的医生不上火线,他会发脾气。要是有谁阻止他到最危险的火线上去,他就会大发雷霆。在他死以前,沉重的病魔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他的生命,但他还是往火线上跑。他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⑨白求恩大夫的死,是一个严重的损失,我们如果仅以无限的敬意和沉痛的哀悼来纪念这一位国际友人是万分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习这位国际友人钢铁一般的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他对人类的热爱,以及他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尤其是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这是这位国际友人最宝贵的遗产,我们应当虚心地接收这份巨额遗产,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有删改)
18.文章第①段出现了3个对白求恩的称呼:“救护者”“赞助者”“战士”。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对白求恩做出的评价?
19.文章第⑥段在写对白求恩的第一点印象时,为了证实他的认真的彻底的工作精神,作者写了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最宝贵的遗产”和“巨额遗产”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1.本文在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及写作目的方面与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22.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将他与一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写法分析】在写作中使用对比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对比。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二是纵向对比。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三是正反对比。即把两个某方面正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毫无利已——毫无利己,以身殉职(xún)——xùn;
C.狭隘(yì)——ài,自私自力 ——自私自利;
D.鄙薄(báo)——bó,麻木不仁(rán)——rén;
故选B。
2.C
【详解】A.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句中指事迹大家都知道,符合语境;
B.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句中指她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符合语境;
C.见异思迁:指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常表贬义,不符合语境;
D.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句中指我们不应该不关心疫情,符合语境;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纯粹”的意思是不掺杂别的成分的,也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多跟“是”连用),是中性词。D项中“‘卑鄙’‘纯粹’‘损人利己’都是贬义词”说法有误。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纯粹:基本意思是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杂质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也指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纯萃”不是固定搭配的词语。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得”和“到德”不是固定搭配的词语。誉:声誉,名誉。益:好处。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称呼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恰当的称呼。
A.按照革命内部通行的称呼“白求恩同志”,A项无误;
B.因为白求恩是个医生,故称呼“白求恩医生”,B项无误;
C.因为是直接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所以要直称“白求恩”,C项无误;
D.说法不正确,这是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对白求恩的不同称呼;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②句是总说,提出了“死”的意义不同引出话题;⑤提出有什么不同;紧接着④和①解释怎么样“死是重”,怎么样“死是轻”;最后③说出为什么“张思德同志的死是重的”。本段的逻辑顺序是:引出话题,提出话题,解释,得出看法。故选B。
7.D
【详解】A项,搭配不当,把“创造”改为“树立”;B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让”;C项,“防止”有否定的意思,“不”也是否定,两个一起用,语义相反了。把“不”去掉。故选D。
8.B
【详解】A.“狭隘”是贬义词,“恭敬”是褒义词,“奥秘”和“恍然大悟”是中性词;
B.都是褒义词;
C.“懒惰”和“怂恿”是贬义词,“馕慨”和“精益求精”是褒义词;
D.“礼赞”和“活泼”是褒义词,“嘲笑”和“随声附和”是贬义词;
故选B。
9.C
【详解】A.“不足道”和“以为无出路”都是“人”的定语,是第一层次的停顿,应该用顿号。故错误;
B.提示语位于句子中间时,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喊着”后面的顿号改成逗号,故错误;
D.“四书”不是著作,不能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B项正确,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其他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11.ài bó jì niān 遣 殉 粹 益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作答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题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本题注意“隘”“薄”的读音和“遣”“粹”的字形。
12. (1)1939年12月21 抗日战争 国际主义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精益求精 (2)加拿大 五十多 抗日战争 美国
【解析】略
13.用排比句式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高度评价白求恩。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先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然后用五个短语构成一组排比句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一个高尚的人”是人格,“一个纯粹的人”是品质;“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修养;“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志趣;“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人生意义。作者从这五个方面,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14.【示例】为了中国人民,他奔波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中国战士的生命,他徘徊在死亡边缘。他不断挥舞着手术刀,在战火硝烟中传递着共产主义精神,用博大的爱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撑起一片蓝天。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医疗事业中。他的医术让人称赞不已,而他的精神更是拯救中国的良药。白求恩永远定格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中,他如火炬,照亮前方。
【详解】颁奖词写作思路:
写意法。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人物的事迹,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而是将人物事迹点到为止,让人们自然心领神会。
开掘法。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
综合法。综合表达颁奖主旨,使事、理、情有机融合。颁奖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可以综合运用,将人物的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水乳交融,自然成趣。
示例:他是一位外国共产党,他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部投入到中国的解放事业中。生命的意义在于他一生的无私奉献和在那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英勇的救死扶伤。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他是一个真正忘我付出的人,他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15.B 16.C 17.D
【解析】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选文第①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白求恩的精神,“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结合语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可知,本段文字中心内容是: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故选B。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中划线语句“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是把“不少的人”与“白求恩”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意在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并不是意在“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
故选C。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选文是议论文,并非“记叙文”;
故选D。
18.“救护者”是就他是一名医生而言,“赞助者”是就他是一位国际友人而言,“战士”是就他是一位军人而言。 19.作者这样写,能使读者更信服,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也表现了白求恩对工作认真到了极点,突出白求恩的伟大。 20.指白求恩钢铁一般的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他对人类的热爱,以及他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尤其是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达对白求恩精神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同时,虽然白求恩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值得学习。 21.同:两文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写作目的都是表达对白求恩的怀念与赞美之情。异:写作手法上,毛泽东的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在赞扬白求恩的同时,还批评了党内“一些人”的不良倾向,并大力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而本文则只是通过叙述白求恩在中国所做的事情来歌颂其伟大精神。
【解析】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文章第②段“有多少不可救药的伤病员经过他的治疗以后,从死路又回到生路来。有多少伤病员经过他的治疗,缩短了滞院时间而很快地又恢复健康。”可知,“救护者”是从医生的角度而言。称他为“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最忠实的赞助者”,他作为一名外国人,为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提供赞助,可知“赞助者”是从国际友人的角度而言。根据文章第⑧段“他坚决主张手术医生上前线”可知,“战士”是从军人的角度而言。
19.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第⑥段写在“我”请白求恩稍事休息时,他坚持工作,到其逝世之前,一直夜以继日地劳动。列举“我”和白求恩交往的事迹,能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也表达出白求恩工作努力、不辞辛苦的伟大精神。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⑨段“这是这位国际友人最宝贵的遗产,我们应当虚心地接收这份巨额遗产”来分析,“最宝贵的遗产”“巨额遗产”即“这”所指代的内容,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这位国际友人钢铁一般的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他对人类的热爱,以及他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尤其是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作者用“最宝贵的”“巨额”来形容“遗产”,表达出其对白求恩认真工作、自我牺牲精神的赞扬,突出白求恩精神的珍贵。“遗产”是前人留下的,我们要继续发扬白求恩伟大精神,用他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2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相同之处:表达方式上,两文既有对白求恩事例的叙述,也有对白求恩的评价,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写作目的上,两文都通过叙述白求恩的相关事迹,表达了对白求恩精神的赞美。
不同之处:毛泽东的文章主要通过将白求恩和一些人对待工作、同志、人民的态度等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而本文则单纯是通过对白求恩具体事例的叙述,如他初次在冀中平原上与“我”说的话等事例来歌颂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
22.示例: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终客死他乡;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终得大唐盛世太平。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一个片断。要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即所写语段的论点。首先要选择那些“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最终事业取得成就”和那些“不听他人建议,最终走向失败”的人和事,进行对比论述即可。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点睛:对比的手法是写作中的常用手法。写此类短文一定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来选择材料进行书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使之形成鲜明地对比,突出表现人物(事物)的……特点(事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