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3: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面选项中注音、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A.趴(pā)下 突兀(tū wù) 恍惚(huǎng hū)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B.酷热(kù rè) 怦怦(pēng pēng) 安慰(ān wèi) 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
C.厌倦(yàn juàn) 嘲(cháo)笑 畏惧(wèi jù) 惊恍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
D.附和(fù hè) 晕眩(yūn xuàn) 凌乱(líng luàn) 呻吟(shēn yí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等人的著作,还有《新青年》《语丝》等杂志。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冬奥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对话的使者,冰墩墩虽然备受国人宠爱,而且还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将“虽然”改为“不仅”)
B.“国家反诈中心”App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在“防骗”后面加上“能力”)
C.变异毒株是我国目前的主要流行毒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者症状不明显,发生隐匿传播风险更高。(在“传染性强”加上“具有”)
D.近期,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欧洲能源困境,不过欧洲想在短期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不现实。(将“加强”改为“加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广袤的乡村,一批农民抓住直播带货的契机,以绿色生态为卖点推销农产品,深受广大网友好评。
B.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受到熏陶的孩子,往往会养成开朗外向的性格。
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结束,台下的观众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D.长江从唐古拉山发源,穿过峡谷平原,川流不息,奔向大海。
5.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劝阻道: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好吗?
6.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迈出了这一步,方可领悟出,内因为外因提供了怎样的缝隙与机会,才导致这糟糕局面的出现。
②而不迈出这一步,总想着自己如何无辜,如何不幸,如何罪不应得,如何命运不济,便会在逆境的黑浪中,很快地沉没下去。
③在逆境的压力下检查自己的弱,点、缺点、失误是痛苦的、难堪的——然而必须迈出这一步。
④面对逆境,要勇于自省。
⑤逆境的出现,虽不一定有自身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总与自身的弱点、缺,点、失误相连。
A.⑤④③①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③①② D.⑤③④②①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以事传理,即借“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的道理。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怕惊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D.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
二、字词书写
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啜泣( ) 嶙峋( ) 目眩( )
纳罕( ) 训诫( ) 凝视( )
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0.作者简介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作者_________,_____国作家。早年曾做过空军飞行员。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被美国作家芭芭拉 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11.文体知识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________、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重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________散文和_______散文。本文是叙事散文。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2.仿写句子。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化难为易,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脸部麻痹的让·克雷蒂安用超出常人的付出一步步将困难化解,破茧成蝶赢得“蝴蝶总理”的美称;
;。
13.观察漫画《人生路上》,请联系生活,说一说漫画带给你的思考和启示。
写作提示:①联系生活谈思考和启示;②80字左右。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山就这么高》,回答下列小题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 ”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 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里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噌噌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4.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5.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6.本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它们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18.“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几句描写景物的句子,烘托了“我”绝望、恐惧的心情。请你也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烘托人物心情,20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C.有错。惊恍失措——惊慌失措。
故选C。
2.C
【详解】C.该句是选择问句,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中间用逗号,所以句子中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C。
3.C
【详解】C.语序不当;将“目前”移到“我国”一词前;
故选C。
4.D
【详解】A.广袤:土地的长和宽;广阔;宽广。句中形容乡村的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使用恰当;
B.熏陶:比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句中是指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逐渐受到好的影响。使用恰当;
C.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句子形容台下的观众掌声和欢呼声声音很大。使用恰当;
D.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用来形容长江水,对象错误。使用不恰当;
故选D。
5.D
【详解】A.“必须”一词带有强制性,不利于被人接受;
B.“警察还在岗”没有说服力,有侥幸心理;
C.“你不要命了吗”带有质问与责备语气,用在这里不得体。
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排序的能力。④句总括如何面对逆境,应放在首位。下面的分析按逻辑顺序来排列,⑤句分析逆境出现的原因,③句承接前句中“弱点、缺点、失误”而说逆境下自省带给人的感受,①②句承接前句“必须迈出这一步”从正反两面说理。故为:④⑤③①②。故选C。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应为: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父亲想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磨炼,以增长勇气和经验。
8. chuò lín xuàn nà jiè níng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本题注意“啜”“眩”的读音。
9. 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哄堂大笑:本处形容几个同行的小朋友一起大笑的样子. 小心翼翼:此处形容“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惊慌失措:此处指“我”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详解】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内容,来理解词语。“参差不齐”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小心翼翼”出自《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10. 莫顿 亨特 美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他早年曾在美国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11. 自然美 形散而神不散 叙事 抒情
【详解】本题考查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反映的主题多样,能表现自然美、人情美和哲理美。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散文的题材非常广泛,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
12.“暴走妈妈”陈玉蓉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将困难化解,捐肝救子感动亿万中华儿女“魔法妈妈”J.K.罗琳用丰富的想象一步步将困难化解,奉献给世界一个奇异的魔法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需要结合典型事例来仿写。
13.【示例】在“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应该向第一个人学习,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迎接生活的挑战,乐观地待人处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阅读。学生应该先读懂漫画在表达什么,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思考。漫画上出现了两个人物,他们在面对30米的标牌是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一个人是感叹道只剩三十米了,是比较乐观积极的,另一个人却埋怨到还有三十米啊,是比较消极懈怠的。所以学生们可以围绕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回答,有理即可。
14.“我”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继续读书了。 15.(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2)“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16. (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步一步来,就能逐步解决困难。 17.文中的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须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有耐心,而且注重言传身教。
【解析】14.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根据文章内容,“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而决定放弃的时候”“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和我一起爬山,而他在爬山后的话是“其实山就这么高”,由此可知,父亲是在“我”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继续读书了的情况下,想通过爬山让孩子明白其实学习也是如此,困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难。据此可作答。
15.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中的“攀”是抓住东西向上爬的意思,既写出了山的陡峭,又写出了爬山的艰难。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中的“屹立”本义指高高地站立,放到语境中指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之大。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分析文章主题,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总结时,既要做到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走一步,再走一步》叙写的是写我被困后,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安全地回到地面的故事。可见,告诉我们困难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只要把困难一点点化解,就能战胜困难。而《山就这么高》则是通过爬山,知道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就可以战胜。可以说两篇文章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侧重方法指导,后者侧重心态指导。
17.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文中的父亲“在外拼命地打工”可知是个勤劳,肯吃苦的人;“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可知,父亲是个很爱儿子的人;文章主体部分讲述的故事,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其实山就这么高”的道理,可知父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据此可概括作答。
18.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路边的小草努力地吮吸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花儿朝我微笑,此刻,就想唱起那首歌:“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那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带着满怀的希望,带着这掩饰不住的微笑,大踏步向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能力。首先要确定想要表达的心情,再用不同环境来衬托。恰当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营造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气氛,注意语句要通顺,文字要优美。
点睛: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