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选择 填空
一、选择题
1.下面对《峨眉山月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一二句写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峨眉山头,映在江中,一路伴随诗人远行。
B.三四句写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江行见月,如见蜀地故人。
C.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地名连用的空间转换,表达了诗人多种情感。
D.本诗为离别而作,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之情。
2.下列关于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满心的哀愁。
B.前两句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营造了边塞寒冷、凄清的环境氛围。
C.最后一句直抒胸臆,“一夜”和“尽”写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与急切。
D.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九日”和诗中的“登高”“酒”“菊”都点明了诗歌的背景是重阳节。
B.第一句的“强欲登高”,表明因战乱而离开家乡、身处军旅的诗人其实无心过节。
C.第二句的“无人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凄凉。
D.最后两句明写“故园菊”在战场的残垣断壁旁绽放,暗赞长安百姓不屈的抗争精神。
4.下列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二、填空题
5.填空。
(1)李白(701年-762年),字________,号__________,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著名的______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_____”。
(3)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_____________,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_________”,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李益(约750—约830),____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______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第二部分 情景默写
三、情景默写
6.理解性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接着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且为下文做了铺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4)《江南逢李龟年》中暗写现实之衰,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表现边塞荒寒凄冷,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写情感,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语言能力
四、语言表达
7.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第四部分 诗歌鉴赏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都是以抒写戍边将士乡情为题材的诗作,范仲淹以“渔家傲”为题目,此词被誉为“穷塞主之词”。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D.《夜上受降城闻笛》把景物、声音、情感三者融为一体,抒发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9.《渔家傲·秋思》与《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分别提到“羌管”与“芦管”,它们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相同之处?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
西过渭州②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③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注】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作者写此诗时,长安还没有被收复。②渭州:州名,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后面提到的“秦川”“雍州”均借指长安。此诗为作者首次西行经过渭州时作。③凭:请。
(1)两诗均是岑参的________(体裁),【甲】诗从登高、饮酒、赏菊等风俗来看,应该是________(节日)。
(2)两诗都是写于行进途中的故园之思,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作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树知春不久归”采用拟人手法,极言草木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B.“惟解漫天作雪飞”指没有才情的杨花榆荚也都像雪花般纷纷地飘落。
C.“寻常见”“几度闻”指李龟年当年经常出入于岐王宅、崔九堂等地。
D.“落花”寓意丰富,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
12.【甲】【乙】两诗分别侧重描写暮春的什么景色?甲诗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一:“月”这一意象是李白诗歌中的一道绚丽风景线,老师选择了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丙】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13.下列对甲乙丙三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表明时间已到暮春初夏,杨花落尽,杜鹃声声表达了诗人心中苦闷、彷徨、伤感之情。
B.乙诗中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丙诗以“峨眉山月”为主线贯穿始终,诗人由自己写到故乡月,再由月写到人,月成为李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
D.李白的许多诗歌都写到了月亮,月在他的笔下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充分体现诗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14.请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并加以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D.本诗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所以“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表述不当。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鉴赏诗句表达技巧。
B选项,在诗的前两句中,“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意思是: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其中提到“沙似雪”“月如霜”,也就是如雪样白的沙子,如霜一样洁白清冷的月光。此处将沙子比喻为雪,将月光比喻为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实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用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情愫。选项中“前两句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D.“最后两句明写‘故园菊’在战场的残垣断壁旁绽放,暗赞长安百姓不屈的抗争精神”表述错误。“遥怜故园菊”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作者写思乡,没有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最后一句是一种想象之辞,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
A.“后两句直抒胸臆”分析有误。诗的后两句抒怀,但作者抒情时,却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双关的手法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颠沛流离之感;
故选A。
5.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唐代 高岑 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大李杜 唐 边塞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1)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岑参,荆州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4)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江南曲、从军北征等。
6.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详解】“眉”“羌”“州”“岐”“逢”“怜”“烽”“芦”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7.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描绘的画面。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思是: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示例:半轮秋月高高地挂在峨眉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仿佛和水一起流动,又仿佛在陪着诗人远游。青山吐月,月映清江,画面空灵。
8.A 9.都是通过写凄凉幽怨的笛声,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赏析错误。“渔家傲”是词牌,而非“题目”。故选A。
9.本题考查词语作用。
《渔家傲·秋思》中“羌管悠悠霜满地”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结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通过塞外寒气逼人,传来边塞特有乐器所奏起歌曲的声音的背景,烘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结合“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烘托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据此分析可知,两者都是通过写凄凉幽怨的笛声,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10.(1) 五言绝句 重阳节
(2)甲诗还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而乙诗则只有思乡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体裁及节日风俗。
①空,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此题中的两首诗歌都属于五言绝句;
②空,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重九”,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节日活动有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饮酒等。故此空为“重阳节”。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对比分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一句中的“强欲”表明诗人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联系“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句,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可知,作者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传达出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中,前两句用反问语气通过东流的渭水抒写思乡之情,后两句承接上文,写不能返回故乡的诗人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进一步表现自己的情思。表达的只有诗人的思乡之情。
11.A 12.甲诗写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景;乙诗写江南繁花落尽的美景;表达了韩愈对春天的留恋,对时光的珍惜;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A.“草树知春不久归”意思是: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过去。“极言草木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理解错误;
故选A。
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甲】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侧重描写暮春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景。全诗表达了诗人韩愈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乙】诗的最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意思是:正好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节,百花凋谢的暮春三月里又遇到了您。从“落花”一词可看出江南百花落尽,故【乙】诗侧重写江南繁花落尽的美景。
13.D 14.巍峨耸立的峨眉山,空中悬挂着半轮秋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15.两句都运用拟人(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和深切的思念。“月出峨眉照沧海”句写出了家乡的月亮从峨眉而出,和人万里相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恋。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及文学常识。
D.“现实主义”有误,应是“浪漫主义”。
故选D。
14.本题考查画面描述。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
句子翻译: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作答时抓住“山月半轮、江水流”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月映清江的美好画面。
示例: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意思是:遥忆家乡的峨万山月从峨万而出,普照沧海,与与人万里相随。“月出峨眉照沧海”句写出了家乡的月亮从峨眉而出,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恋。
可据此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