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3: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B.元方入门不顾(顾忌)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3.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弟刚往泰州城。”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6.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用来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C.王凝之,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曾任左将军。
D.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二、字词书写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惭( )
11.根据示例,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友人便怒 意思:发怒,生气;成语:怒不可遏
(1)俄而雪骤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2)过中不至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3)则是无信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2.《世说新语》是古代_______集,分____、____、____、___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南朝宋____家,彭城人。《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_______,体裁是___。
13.写出下列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 )
(2)尊君在不( )
(3)待君久不至( )
(4)君与家君期日中( )
四、情景默写
14.理解填空。
(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对父亲的朋友是这样批驳的: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五、语言表达
15.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①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②,皆不得白③。融欲观其人,故造④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⑤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⑥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称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张俭亡抵于孔褒,不遇。时融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⑦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二人未知所坐⑧。融曰:“保纳舍藏⑨者,融也,当坐之。”融由是显名。
(选自《后汉书 孔融传》有删改)
【注释】①敕:告诫。②通家:指彼此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③白:禀告;陈述。④造:到……去。⑤高明:对孔融的敬称。⑥李老君:老子,名耳,字聃。⑦君主:东道主。⑧坐:牵连治罪。⑨保纳舍藏:收容并窝藏。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1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太 中 大 夫 陈 炜 后 至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融辄引小者_____________ ②语门者曰________
③俭少之而不告___________ ④期日中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阅读【甲】文第②段,孔融的“聪敏”体现在何处?
20.【乙】文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方正”指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甲】文中的孔融能否称其为“方正”?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七、作文
21.作文小练笔
《咏雪》一文的比喻句很妙,如:“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等。请你也运用恰当的修辞写一段雪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
2.B
【详解】B.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顾,回头看。
故选B。
3.B
【详解】B.“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此处是为朋友的父亲祝寿,对他人的父亲应称呼“令尊”。故选B。
4.A
【详解】B.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要求”;
C.请客颠倒或主语前后不统一,“学生非常受欢迎”修改为“非常受学生欢迎”;
D.“下降”不能用倍数,将“下降了三倍”改为“减少了三十吨”;
故选A。
5.A
【详解】A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B“令妹”是称别人的妹妹。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指上元节即元宵节。D“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赠、惠顾、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A. 陈太丘/与友/期行;B. 元方/时年七岁;D. 元方/入门不顾。
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把握。“尊君在不”的“不”通“否”。A项的“女”通“汝”;B项“罔”不是通假字;C项的“见”通“现”;D项的“说”通“悦”。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ACD三项正确。B. 即公大兄无奕女。应翻译为:是谢太傅谢安的大哥谢奕(字无奕)的女儿。
9.A
【详解】A.《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非他本人编写。故选A。
10. shě fǒu zāi cán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注意通假字,读音是所通之字。注意“尊君在不”的“不”是通假字,读“fǒu”。
11. (1)大而急; 暴风骤雨 (2)到; 至死不渝 (3)信用; 言而有信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词语意思对应的成语。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此文是课内文章,要求对照注解理解文章大意,熟记重点词语。解答此题,先要知道加点字的意思,再根据字的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如“至”是到的意思。成语“至死不渝”指到死都不改变。“信”是信用的意思。成语“言而有信”指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2. 笔记小说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刘义庆 文学 《世说新语 方正》 短篇小说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其清谈放诞的风气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 方正》,体裁是短篇小说。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据此作答即可。
13. 谢太傅 陈太丘 客人 陈太丘
【详解】(1)联系前文“公大笑乐”中的“公”可知,此句中的“公”指的是谢太傅。
(2)对他人父亲的尊称,指元方的父亲陈太丘。
(3)对别人的尊称,句中指客人,也就是与父亲相约的友人。
(4)对自己的父亲的尊称,指元方的父亲,也就是陈太丘。
14.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此题的难度不大,“奕”“凝”“礼”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15.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详解】考查揣摩人物心理。联系“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的语境可知,友人受到了元方的呵斥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才会下车来拉元方,所以此时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先是失信于人,又后对子骂父,实在是无礼。反思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懂礼守信。于是会再次决定向元方道歉,争取得到元方的原谅。元方进门之后,他会走上前去,敲开元方家的门,找到元方,承认错误,求得元方的原谅。注意字数的限制。
示例:友人觉得惭愧。他想:“确实是我的不对;自己不对还怪别人,确实不应该。这小孩批评得有道理啊!难道我还不如一个小孩子懂得守信懂得礼貌么?不,我应该向小孩承认我的错误!”于是他走上前去,敲响了朋友家的门。
16.太中大夫陈炜/后至 17. 总是 告诉 认为……年少 约定 18.①照您这么说,莫非您小时也挺聪明的吗?
②真不是人!跟人相约同行,丢下我离开了。 19.①从反驳的对象上看:10岁孩童敢于反驳大人,态度鲜明,应对沉着。②从反击的内容上看:孔融先是摆事实:用先人孔子与李膺先人老子的师友关系,推及自己与李膺是累世通家,以此来回答诘问。面对陈炜贬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陈炜的结论中引申出前提:“您小时也挺聪明的吗?”使对方处于无法辩驳的尴尬境地。反应敏捷,思维缜密。 20.①可以;②【甲】文中:兄弟分梨孔融总拿最小的,他懂得礼貌;③辩驳时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父亲去世,极度悲伤,人扶才能站立,他尊从孝道;⑤哥哥朋友落难求助,他以东道主身份收容,因此获罪不牵连他人主动认罪,他仁义至极。
【解析】1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太中大夫陈炜后至”的意思是: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来到。“太中大夫”是“陈炜”的官职名,官职名和人名之间不能断,由此可知本句是主谓结构句式,主语部分为“太中大夫陈炜”,谓语部分为“后至”。故停顿为:太中大夫陈炜/后至。
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融辄引小者”的句意为:孔融总是拿小的。辄:总是;
②“语门者曰”的句意为:告诉守门人说。语:告诉;
③“俭少之而不告”的句意为:张俭认为孔融年轻,没有告诉他。少:认为……年少;
④“期日中”的句意为:约定在正午时分。期:约定。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观:按照;君:您;惠:同“慧”,聪明;
②非:不是;期:约定;委:丢下;去:离开。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结合[甲]文第②段可知,此时孔融才十岁,自己做主要去见李膺,以及在反驳大人时有理有据,沉着冷静;再结合“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分析,孔融说自己的祖先孔老夫子和李膺祖上有师友关系,既表明攀交之意,又自抬身份,小小年纪聪慧灵敏;再联系“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可知,面对陈炜贬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陈炜的结论中引申出前提,使对方处于无法辩驳的尴尬境地,可见其反应敏捷,思维缜密。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时先结合题干表明自己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由。
结合[甲]文第①段“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可知,他懂得分享,有礼貌,品行好;
结合[甲]文第②段“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以及“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可知,他辩驳时有理有据,落落大方,行为端正;
结合[甲]文第③段“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称其孝”可知,他在父亲去世,极度悲伤,人扶才能站立,他尊从孝道,体现了品行正直;
结合[甲]文第③段“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以及“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可知,哥哥朋友落难求助,他以东道主身份收容,因此获罪,他也不牵连他人主动认罪,体现了他的仁义道德和道义。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融,字是文举,是鲁国人,是孔子第二十代的子孙。孔融自小就有过人的才智。四岁的时候,与其他的哥哥同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大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小,理所应当拿小的”。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孔融)十岁那年,跟随父亲到京师。当时,河南府尹李膺生活注重简朴,不随便接见宾客,如果不是当世的名人和他的世交,都不能接见陈词。孔融想要见他本人,所以来到李膺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世交子弟。”守门人把这告诉了李膺。李膺请孔融进来,问道:“你的先祖曾经与我的有旧交情吗?”孔融说:“是的。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德行一样很高,把对方当成良师益友,所以孔融和你是世交。”在座的人没有不赞叹的。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来到,在座的人把这件事告诉陈炜。陈炜说:“那个人年幼而聪明,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对答道:“照你这么说来,你不就是年幼聪明吗?”李膺大笑着说:“你一定能成为大器!”
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悲痛过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来,州里称赞他的孝行。天性好学习,博览群书。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逃到孔褒家中,孔褒不在。这时孔融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没有告诉他。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他家。后来事情泄漏出去,国相以下,秘密捕捉,张俭得以跑掉。于是逮捕孔褒、孔融送入监狱。不知他们二个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隐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融因此著名。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走进了大门也不回头看。
21.示例: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说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像仙女下凡,她们优美地从天空的银幕飞出。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们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地来到人间。
【详解】这是一篇小作文,根据写作的提示,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写一段雪景。这是一篇景物描写的小作文,雪景的描写要主要特点,如:雪花的形状、颜色、感觉;雪花飞舞的状态;雪中大自然的景象变化等均可以作文写作的角度。注意语言要优美,运用恰当的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点睛:这是一篇写景的小作文练笔。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