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秋天的怀念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
B.暴怒(bào) 沉寂(jì) 侍弄(sì)
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
D.绝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B.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叼叼地说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雪花泼泼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爱雪的人都喜上眉梢。
B.今年春天,受强冷空气影响,很多景点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现象,让游客喜出望外。
C.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让地球母亲变得暴怒无常;河水泛滥、大海怒吼、群山崩塌、冰川融化……环境已开始向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
D.他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细细地想了一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不成眠。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彩看,“好好儿活”为贬义词。
B.“黄色的”白色的”是形容词。
C.“秋风”“母亲”是名词。
D.从感彩看,“高洁”“淡雅”是褒义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在国外定居了,但他无时无刻不思念并想起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
B.今天的晚会上,她准备唱一首歌,通过歌声倾吐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自从来到这座城市,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算起来大约有20年左右了。
D.听完美籍华裔歌手费翔《故乡的云》这首歌,她感动得潸然泪下。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7.对本文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抓住平常小事来叙述,事事见真情。
B.本文语言简淡厚重、朴实丰美。
C.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D.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____(复 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田地”的意思是( )
A.时间 B.程度 C.种庄稼的地方 D.样子
9.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化。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A.深沉 高洁 淡雅 浪漫
B.高洁 淡雅 深沉 浪漫
C.深沉 淡雅 高洁 烂漫
D.淡雅 高洁 深沉 烂漫
10.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二、字词书写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 ) 捶打( ) 憔悴( )
仿shàn( ) shì弄( ) jué别( )
1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内加以更正。
(1)暴怒 烂曼 捶打 喜出望外( )
(2)踩扁 淡鸦 豌豆 泼泼洒洒( )
三、填空题
13.史铁生,作家。代表作品小说《_________》《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_________》《合欢树》《病隙碎笔》,等等。
14.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憔悴:_________
(2)暴怒无常:___________
(3)翻来覆去:__________
(4)喜出望外:__________
(5)____________: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朗读设计表格。
场景片段 情感基调 重点句朗读设计(朗读符号:重音·,连读∧,停顿∨)
“我”因瘫痪发脾气,母亲小心安抚“我”。 “我”:①___________母亲:担心、悲痛 “我可活什么劲儿!”“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时“我”不知道母亲隐瞒了病情。 “我”:②___________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③___________ “我”:淡漠母亲:喜悦 “好吧,∧就明天。”“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昏迷前说最后一句话。 母亲:不舍、担忧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④___________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填朗读符号)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下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下文句子的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阅读能给人带来多重体验。
阅读朱自清的《春》,能欣赏花朵的绚烂,能感受小草的柔软;
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_____,_____。
阅读莫怀戚的《散步》_____,_____。
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体验会更加丰富。
17.母爱如阳光,为我们的世界增添温暖。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8.请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做的事。
春:①__________________夏:②_________________秋:③__________________冬:④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手法,请赏析其作用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20.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
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21.文中几次出现“老海棠树”,《秋天的怀念》中作者也几次提到“菊花”,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物象有哪些共同作用(写出2处即可)。
[链接材料]
材料一:“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材料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材料三: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22.文章歌颂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请你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关于“母爱”的片段,20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憔悴(jiāo)——qiáo;
B.侍弄(sì)——shì;
D.绝别(jué)——诀别;
故选C。
2.A
【详解】A.正确;
B.“翻来复去”改为“翻来覆去”;
C.“决别”改为“诀别”;
D.“絮絮叼叼”改为“絮絮叨叨”。
故选A。
3.A
【详解】A.泼泼洒洒:水散洒的样子。形容花开得茂盛。使用不恰当;
B.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使用恰当;
C. 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使用恰当;
D. 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使用恰当。
故选A。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A
【详解】A. 错误。从感彩看,“好好儿活”为褒义词。故选A。
5.D
【详解】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想起”再“思念”;B项搭配不当,“倾吐”应改为“倾诉”;C项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应删除其一。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是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6.A
【详解】引号内是一句完整的话,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去。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要注意“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而不是“对比”,故D项错误。
8.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田地:指耕种庄稼的土地就被称作田地。除了这个意思,它在古文里还有地方,处所,路程,道路,境界,程度的意思。
句中表达的是“母亲病得很严重”,严重到了“一定程度”;
故选B。
9.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此题一方面要熟记文本的内容,一方面要分析某种颜色通常代表的事物特点。三个颜色中,“紫红色”与“深沉”搭配最恰当;其次“白色”通常表示纯洁,那便可以“高洁”来代表;最后“黄色”便代表“淡雅”。花儿开放是“烂漫”而不是“浪漫”。
故选D。
10.B
【详解】B.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文章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大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故选B。
11. tān huàn chuí qiáo cuì 膳 侍 诀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捶”“瘫痪”可以利用形声字来辨析。“诀”不要写成“决”,“侍”不要写成“待”。
12. (1)曼(漫) (2)鸦(雅)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漫”与“曼”是形近字,从部首有无来辨析。“鸦”与鸟有关。“淡雅”与“鸟”没关系。
13.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我与地坛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14.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 文中指来回翻身。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侍弄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脸色差,瘦削。
(2)暴怒无常,bào nù wú cháng,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3)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来回翻身。
(4)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5)侍弄,shì nòng,北京方言。指仔细的经营照管、伺候(庄稼、家禽、家畜等)。
15. 愤怒(或:激动等) 悔恨(或:悲痛等) “我”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菊花。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朗读设计的能力。
①“情感基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文字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因瘫痪发脾气”的情感基调应为愤怒或激动。
②结合“当时‘我’不知道母亲隐瞒了病情”和文章内容可知,母亲病入膏肓,而“我”并不知道,“我”正在为自己的瘫痪而颓废、暴躁,需要母亲陪伴、安慰。回想起那时的“我”,“一直都不知道”体现了“我”的悔恨之情;“那步”表达了“我”知道母亲病重时内心的悲痛。
③根据“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好吧,就明天”概括为“我”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菊花。
④“∨”表示停顿,放在需要停顿的词语之间的上方。“‘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句话是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后应停顿,以表示强调,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和不舍,因为儿子瘫痪,还未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来。
16. 示例一:能看到史铁生的绝望 能感受母爱的伟大 示例二:能看到一家人的和和乐乐 能感受亲情的温暖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按照所给出例句的格式,仿写时要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上注意结合文章思想感情,表述正确即可。
“能欣赏花朵的绚烂,能感受小草的柔软”采用“能+动词+主语+形容词”
示例:
能体会史铁生的悲痛,能感受母爱的无私。
能体会三代人的和睦,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17.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学生对妈妈的关心会减少,会和妈妈顶嘴、发脾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看图可知,表格中统计的几个问题中,“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这几个问题初中生能做到的要明显少于小学生。而“妈妈批评时会顶嘴”“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这两个问题初中生要明显多于小学生。由此可得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学生对妈妈的关心会减少,会和妈妈顶嘴、发脾气。意近即可。
18. 糊纸袋 补花 扫院子 认识字,读报纸 19.环境描写,写出了海棠树开花时节比较繁茂的景象,渲染出喜悦和美好的气氛。 20.凑是靠近的意思,表现奶奶小心谨慎的样子,表达了奶奶对知识渴望又怕被人笑话忐忑不安。 21.①都是文章的线索。“老海棠树”是本文的线索,它是时序更迭的标志,每件事都与它有关。《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组织材料。②都有象征意义。“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象征着奶奶渴望有用,渴望跟上时代的品格,也象征奶奶的命运。“菊花”象征母亲坚强、高洁的品格,也象征着母亲对“我”活出精彩人生的期望。③都烘托人物形象,寄托作者情感。“老海棠树”烘托奶奶的形象,寄托“我”对奶奶的思念和痛悔;“菊花”烘托母亲的形象,寄托“我”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可概括出:春天奶奶在树下糊纸袋;
根据第④段“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可概括出:夏天奶奶在树下补花,洗菜;
根据第⑤段“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可概括出:秋天奶奶在树下扫院子;
根据第⑥段“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可概括出:冬天奶奶在灯下认识字,读报纸。根据上述内容概括即可。
19.本题考查环境描写极其作用。
句中“花”是静态,“蜂”在鸣叫,“春风”拂过脸庞,“海棠花雨”随风飘撒,均为动态,画面充满动静结合之美;句子写景角度多样,“花香”为嗅觉所知,“蜂鸣”为听觉所得,“春风拂面”为触觉感知,三者结合生动地写出了春日海棠花树的清新美好,这就是我童年生活的场所,因为老海棠树的加入,让“我”的童年多了一份美好;而写景之外,“我”一切活动都在树上,又让我们感受到“我”对老海棠树的喜爱之情,渲染出喜悦和美好的气氛。
20.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回答此题需要先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在结合语境分析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凑”在句中意为靠近,指奶奶拿着报纸靠近我,联系前文的“小心地”一词,可知,“凑”体现出奶奶小心翼翼、谨慎的样子,联系⑥段“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可知,奶奶常常学习,是对知识的渴望;可又小心谨慎的问我问题,是怕被我消化而心里忐忑不安。
2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文的全篇内容紧紧围绕着“老海棠树”展开,写了“我”和奶奶之间发生的四件事,由此可见,“老海棠树”是贯穿整篇文章的线索,多次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去写,春天,奶奶在海棠树下糊纸袋;夏天,奶奶在海棠树下补花;秋天,奶奶在海棠树下扫院子;冬天,奶奶在海棠树下学习,因此它是文中时序更替的标志,文中所写的每件事都以它为背景;
海棠树也是奶奶的象征,象征着奶奶渴望有自己的工作,渴望学习,能够跟上时代的品格,也象征奶奶的命运。结合第②段“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第④段“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等语句可知,奶奶从未停止劳动与学习,饱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海棠树也烘托了奶奶的形象,寄托作者情感。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不可分割。这棵树还见证了奶奶的衰老与我的成长,含蓄的表现了奶奶和我的亲情;回忆“我”与奶奶相处的片段,饱含着我对奶奶的思念、牵挂,联系结尾段“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可知,还蕴含着“我”少不更事的悔恨;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多次出现菊花,“看花”反复出现,因为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是行文线索;母亲想带我去看花,是为了减轻我因双腿瘫痪而悲伤、沉重的心情,“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怀念;菊花象征也烘托着母亲的形象,母亲坚强、慈爱、高洁,对生活的充满了希望;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明白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因此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综合上述分析,两者在作为行文线索、象征意义和烘托人物形象方面有共同作用。根据上述内容总结即可。
22.例文:
我是在雨天出生的,所以对于雨,我有着特殊的感情,总感觉丝丝细雨就像母亲的爱,尤其是下雨的日子,母爱就会在雨中蔓延。
记忆定格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放学了,妈妈如期来接我,我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上,幸福地给妈妈讲述一天中学校发生的趣事。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风夹杂着豆大的雨点毫不留情地向我和妈妈砸来,我们像是飘荡在狂风暴雨中的两片树叶。妈妈迅速下了自行车,从兜子里拿出雨衣,将我严严实实地裹住,然后快速骑上自行车。我紧紧地抱住妈妈,趴在妈妈温暖的背上,母子俩在风雨中前行。回到家里,妈妈看了看几乎没有被一滴雨水打到的我,开心地笑了;看着被雨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妈妈,我心酸极了。母爱就是雨中的雨衣,为我遮挡无情的风雨;母爱就是雨后彩虹,为我画出最美的风景。
【详解】这是一篇赞颂母爱的小作文。母爱的主题被演绎了千百年,然而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呢?母爱的关怀通常体现在对生活对学习的细心呵护上,如果我们变换思维角度,从反面入手或侧面迂回,这样做到人无我有,就能做到与众不同,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如母亲的一个耳光、一句讥讽、一次精心设计的考验都体现了母亲方式特殊的爱。这就是因为爱,所以“冷酷”。通常我们通过叙述母亲的某些事来赞美母亲,或者侧面表现或者反面烘托,这样文章的表现力往往比直接赞美更具有说服力,毕竟事实胜于雄辩,读者更容易感受得到。注意叙事时要做到:生动、具体、形象。要有自己真实的感受。
点睛:这是一篇小作文。有规定的字数,所以写作时不要长篇大论。力求在规定字数内将文章的主题表达清楚。写作时要按照第一人称来写,写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要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