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我的叔叔于勒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我的叔叔于勒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31 21:2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我的叔叔于勒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撬开(qiào) 拮据(jù) 皱纹(zhòu) 赚钱(zhuàn)
B.于勒(lè) 变更(gèng) 糟蹋(tà) 流氓(máng)
C.煞白(shà) 罪恶(è) 拖累(lèi) 牡蛎(lì)
D.别墅(shù) 无赖(1ài) 手帕(pà) 嘟囔(nang)
2.下列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歇斯底里 迟疑不绝 十拿九稳 神色张皇
B.无懈可击 心无旁骛 华众取宠 从容不迫
C.起承转合 怀古伤今 重倒覆辙 郑重其事
D.前仆后继 不计其数 莫明其妙 狼狈不堪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B.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C.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D.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的初中生活,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使得我俩的感情与日俱增。
B.他平时刻苦训练,不怕困难,这次比赛获奖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C.音乐比赛就要开始了,其他选手都慌慌张张准备着,只有他一个人郑重其事的样子。
D.他狼狈不堪地摔在地上,挣扎着想站起来,脚却不听使唤。
7.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围绕于勒的命运,从“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个方面展开故事。
C.《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了金钱社会中冷酷的人际关系。
D.《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文章批判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唯利是图、自私虚伪的人。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作者是法国18世纪后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选自莫泊桑的中篇小说集《羊脂球》。
C.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它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的。
D.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二、字词书写
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拮据( ) 栈桥( ) zāo( )蹋 别墅( )
褴褛( ) 撬开( ) 恭wéi( ) shà( )白
三、填空题
10.《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_____________作家,与俄国的_____________和美国的____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 请指出下面对联里的骨肉同胞和小说作者分别是谁。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2.“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请仿照示例,说说你对下题中这一类形象的理解。
【示例】鲁迅《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这两个孩子的形象代表新生的一代,他们之间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者塑造这两个孩子的形象,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打破中国旧思想和旧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若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等食品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问题高发,亟待从严立法,还百姓餐桌安全。
材料三:观察漫画《美好生活》。
(1)研读以上三则不同类型的材料,思考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2)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如一棵树,一朵花……都是值得敬重的。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与理解。
【示例】我敬重那只鸣蝉,源于它对生命的等待凄美悲壮,对生命的热爱义无反顾。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叔叔于勒(节选)
莫泊桑
①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②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③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④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⑤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⑥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⑦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14.“我”父母对于勒身份的辨认有三次,即父亲初认、_________、和_________。
15.第④段中,母亲的怕与母亲的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16.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⑥段划线句的作用。
17.母亲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
18.假如这个卖牡蛎的只是一个长得很像于勒的人,“我”的父母又将是怎样一种表现?请作出符合人物思想性格的想象。
绳子
①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代维尔镇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布雷奥戴村的奥舍科尔纳老爹正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舍科尔纳老爹具有真正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他们过去为了一副马笼头有过纠葛,双方怀恨在心,至今互不理睬。现在奥舍科尔纳老爹在泥浆里捡绳子,被自己的冤家对头看见了,颇感是一件丢脸的事。他立即将绳子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他又装作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但没有找到,于是便向市场走去。
②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上的人群渐渐散去。儒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人。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除少数几个漠不关心的人以外,大家唰地站起身来,嘴里含着食物,手里拿着餐巾,向门口、窗口奔过去。
③传达通知的差役敲了一阵小鼓之后,拉开嗓门喊了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伯泽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镇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二十法郎。”
④于是大家就这件事议论开来。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的奥舍科尔纳老爹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舍科尔纳老爹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舍科尔纳老爹,请跟我到镇政府走一趟,镇长有话要对您说。”镇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镇长是当地的公证人,身体肥胖,态度威严。
⑤“奥舍科尔纳老爹,”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的鸟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啦。”
⑥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镇长先生,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镇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镇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
⑦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舍科尔纳老爹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⑧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镇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只是一味地笑。他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出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⑨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实在路上捡到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⑩消息传到了四乡。奥舍科尔纳老爹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好像他们还是不太相信。他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代维尔镇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舍科尔纳老爹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在儒尔丹的客店里坐下之后,又解释起来。蒙迪维利埃村的一位马贩子对他大声说:“老爹,别说了。有个人捡着了,又有个人送还了。俗话说,没人见,没人晓,骗你你也不知道。”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一些更加有力的抗议,一些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的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小段绳……镇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19.整篇小说讲述了奥舍科尔纳老爹从集市上捡到一段绳子到最后含冤死去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请根据故事的进展,梳理出三处转折点,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集市广场上捡到一段绳子,却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没有人相信他的解释,这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爹以胜利者的姿态去讲述他的故事,却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卧病不起,含冤死去。
20.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对比下面两种表述,说说原文这样表述的妙处。
原文:除少数几个漠不关心的人以外,大家唰地站起身来,嘴里含着食物,手里拿着餐巾,向门口、窗口奔过去。
改文:除少数几个漠不关心的人以外,大家站起身来,向门口、窗口奔过去。
(2)文中第①段写道:“然后他又装作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但没有找到。”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一情节?请谈谈你的看法。
2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奥舍科尔纳老爹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对头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舍科尔纳老爹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是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对奥舍科尔纳老爹进行描写刻画的,塑造了一个勤俭、诚实、富有正义感而又偏执、不知变通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
22.新考法 著名评论家金克木谈莫泊桑小说,说道:“我连续读莫泊桑小说,只觉得越来越冷,如同到了寒带……但读着读着,又感觉冷酷无情的面貌下面藏着一颗热心。”请你结合本文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具体分析金克木的这一观点。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七、作文
23.微写作
请给于勒换一个结局,抓住人物进行刻画,顺着作者的讽刺思路,改写《我的叔叔于勒》结尾部分。15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拮据(jù)——jū;
B.变更(gèng) ——gēng,
C. 拖累(lèi)——lěi;
故选D。
2.C
【详解】此题重点考查成语中的字形,需要辨析形近字。A项中的“迟疑不绝”应改为“迟疑不决”;B项中的“华众取宠”应改为“哗众取宠”;D项中的“莫明其妙”应改为“莫名其妙”。
【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D项中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外。
4.B
【详解】试题分析:A中词语运用不搭配,应是“发扬”;C中说法不合事理,应删去“不”;D中成分残缺,应是“加强……教育”。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语段论述小说中如何运用想象,②提出了话题是第一句;①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是第二句;通过理解语意及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可知⑤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三句;④③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当然”一词又体现了总结的意味,再结合读可确定其先后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⑤④③。
6.C
【详解】A.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使用正确;
B.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使用正确;
C.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此处用来形容镇定的样子,不合语境;
D.狼狈不堪:形容处境极为困苦、窘迫,难以忍受。使用正确;
故选C。
7.A
【详解】A.莫泊桑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而不是“英国”。
故选A。
8.C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A项,不是“18世纪后期”,应是“19世纪后期”;B项,《羊脂球》不是中篇小说集,而是短篇小说集;D项,小说的主人公应为菲利普夫妇。
9. jū zhàn 糟 shù lǚ qiào 维 煞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作答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题时,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并进行适当分类整理。本题要注意“褛”读lǚ。
10. 法 莫泊桑 批判现实主义 契诃夫 欧·亨利 项链 羊脂球
【详解】《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中莫泊桑被誉为现代文学中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11. 于勒 莫泊桑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根据题干中“同胞、摇钱树、相逢、陌路人”等词语,可知指的是《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故“同胞”为于勒,作者是莫泊桑。
12.【示例】若瑟夫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温暖的人情与理想社会的期盼。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解答此题,首先,要在回顾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这一形象做进一步的了解;其次,概括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指出作者塑造这一类形象的意义。《我的叔叔于勒》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我”作为一个孩子出现,说明小说的思考角度是以一个未成年人为基准,是对成年人世界里所存在的复杂事件进行仰视。例如:“我”为于勒叔叔付钱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了于勒叔叔的手,那双手是水手的手,布满了皱纹,“我”将眼光落到于勒叔叔的脸时,映入眼帘的是布满愁容的脸,因穷困,促使于勒叔叔不得不狼狈不堪的生活。这时,“我”将十个铜子的小费放在了于勒叔叔手中;可见“我”充满同情心,天真而又单纯。作者借助“我”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温暖的人情与理想社会的期盼。据此拟写即可。
示例:若瑟夫是一个没有杂念、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现自己对人间真情的渴盼,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13.(1)我们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宽厚待人,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解决食品安全的各种问题,才能让社会变得和谐、积极、健康。
(2)【示例】我敬重那朵小花,源于它对生命的绽放真诚热烈,对生命的凋零镇定平静。
【解析】(1)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的能力。根据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可知,第一则材料第一句话强调的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勉强别人,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第二句话强调了要关爱他人,尊敬他人。第三句强调了人与人要互相关爱。材料二介绍的是食品安全的各种问题非常严重,需要用立法的方式来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材料三是一幅漫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由此可得结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要从立法方面加以遏制以外,还可从中华传统美德,从人的思想层面来考虑。多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让社会变得和谐友善。
(2)
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即可。如:我敬重那棵草,源于它对生命的绿色无比执着,对生命的枯萎淡泊坦然。
14. 母亲辨认 父亲再认(确认) 15.矛盾。母亲担心这个人是于勒,会让一家人的美梦破灭,于是感到害怕;但是她不希望这个人是于勒,宁愿相信丈夫的判断“知道不是他”,所以直接否认这个人的于勒身份,把话说得貌似强硬坚决。由此可见,母亲的神态与语言是矛盾的。 16.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于勒穷困潦倒的生活和自食其力(勤劳、有骨气)的品质。 17.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是发财梦突然破灭之后,母亲沮丧和痛苦到极点的本能反应。母亲十分害怕于勒又要回来“吃”他们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让她恐惧得直“哆嗦”。 18.答案不唯一。要求:想象符合人物思想性格,用语简练顺畅。
【解析】14.考查概括事件。
第一空:根据第⑤段中的“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可知,母亲辨认。
第二空:根据末段中的“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可得,父亲再认或父亲确认。
15.考查分析语句。联系原文内容可知,我们一家盼望着于勒回来,因为他是一个大富豪,会用自己的钱改善我们一家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但现在父亲却在船上看到一个卖牡蛎的人像于勒。如果果真是他的话,一家人的美梦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她感到害怕。联系父亲说的话“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可知,母亲又实在不愿意相信那个人就是于勒,这样他们一家就还保有希望。所以她才会说父亲“疯了”,故母亲的神态与语言是矛盾的。
16.考查语句赏析。“又老又脏,满脸皱纹”是对于勒的外貌描写。“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了他此时的落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虽然落魄,却自食其力,勤劳有骨气。
17.考查揣摩人物心理。联系原文内容可知,在认出于勒之前,全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成为了大富豪的于勒身上。可是现在,于勒不再是大富豪了,而是一个落魄的水手。母亲靠于勒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沮丧与痛苦猛的袭来,母亲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就“哆嗦”起来。联系末段中的“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可知,害怕于勒吃他们,成为他们一个甩不出去的累赘带来的恐惧也是母亲“哆嗦”的原因。
18.考查阅读迁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天呐,这样的人怎么会是我们的富豪弟弟于勒呢?我们早就看着他不是了。想必于勒正坐着另外一艘豪华的渡轮,向我们驶来,我们多么期盼着那一天呀!
19. 被诬陷捡到一只皮夹子并占为己有 真正的捡拾者把皮夹子还给失主 被人诬陷为自导自演耍滑头 20.(1)原文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客店里的人急于看到外面发生之事的情状,凸显了民众好管闲事的心理。
(2)这一情节表现了奥舍科尔纳老爹不想被“冤家对头”嘲笑的心理,为下文马具商马朗丹大爷认定他捡走的是皮夹子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1.C 22.莫泊桑小说的“冷”在于冷静的叙述,“热”在于作家对于文中相关人物深切的悲悯、关怀和寻找人性出路的深切反思。本文中奥舍科尔纳老爹捡绳子被“冤家对头”污蔑成捡了皮夹子,在不断反复的解释中,没有任何成效。众人也好,镇长也好,几乎所有人都以此事为乐,老爹直至临死前,还在不停辩解。这种冷静的叙述,反映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和不信任的现状,作者希望人们树立纯朴、善良、诚实、互助的社会风尚。《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通过描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冷静地展示出金钱社会中人们自私冷酷、势利贪婪的特点,揭示出金钱主宰人心的残酷社会现实;同时不着痕迹地通过“我”的视角道出于勒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样的亲情呼唤,希望人们重视亲情,善良真诚。
【解析】19.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已知信息“集市广场上捡到一段绳子”对应第①段,由第⑤段“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的鸟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啦”可知,写奥舍科尔纳老爹在集市上捡了一小段绳子,被他的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恶言诬告为捡了皮夹子,据此第一空应填:被诬陷捡到一只皮夹子并占为己有。
已知信息“没有人相信他的解释”对应第⑧段“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只是一味地笑”,由第⑨段“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实在路上捡到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可知,第二空应填:真正的捡拾者把皮夹子还给失主。
已知信息“老爹以胜利者的姿态去讲述他的故事”对应第⑩段“消息传到了四乡。奥舍科尔纳老爹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由第 段“老爹,别说了。有个人捡着了,又有个人送还了。俗话说,没人见,没人晓,骗你你也不知道”,第 段“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把皮夹子送回去的”可知,第三空应填:被人诬陷为自导自演耍滑头。
20.(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此题,要先找出原文和改文在语句上的不同,再比较其表达效果的差别。原文较改文多了“唰地”“嘴里含着食物,手里拿着餐巾”。“唰地”是拟声词,形象表现了人们动作的迅速,可见人们好奇心之重;“嘴里含着食物,手里拿着餐巾”的细节描写也表现了人们好管闲事的心理。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谈看法。从第①段“奥舍科尔纳老爹在泥浆里捡绳子,被自己的冤家对头看见了,颇感是一件丢脸的事”可知,这一情节表现出奥舍科尔纳老爹被马具商马朗丹发现自己连泥浆中的绳子都捡后感到丢脸的心理,为下文马朗丹认定他捡走的是皮夹子提供了依据,导致他最后百口莫辩,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说法错误,主要反映的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题;
B.奥舍科尔纳老爹的死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
D.“富有正义感”于文无据,且“偏执、不知变通”的说法不够恰当;
故选C。
2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风格特点的能力。
作答本题,只要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及冷静叙述的写作风格,说明小说“冷中带热”的温情,并能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由此概括对莫泊桑小说创作风格的深层次理解即可。
示例:莫泊桑小说的“冷”在于冷静的叙述,不动声色的叙述,老爹捡绳子被仇恨他的人污蔑成捡了皮夹子,在反复不断地解释中,没有任何的成效,众人也好,乡长也好,几乎所有的人以此为乐,将他人的苦痛成为自己鉴赏快乐的有利依据,并越发的疯狂,直至老爹在临死前还拿着无人愿意相信的绳子在辨认着,这不可不说冷之又冷,这样的人生百态,群体精神麻木的思想状态,每个人都是一个杀手。而莫泊桑潜藏于后,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只做冷静的叙述,他用冰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但隐含在这背后是作家对这一类人深切的悲悯和关怀,寻找人性出路的深切反思。《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而莫泊桑冷中带热,不露声色地通过“我”的视角表达对亲情呼唤,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23.参考例文:
可谁知,在圣玛洛船上父亲和母亲又遇到了于勒。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再次遇的见于勒是一个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人,父亲说他看上去极像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父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母亲吓的心惊肉跳,这与他们在去哲尔赛岛游玩的路途中看到的于勒简直是天壤之别。原来那个买牡蛎的人只是于勒装扮的,就是要试探一下自己哥哥嫂嫂的。此时于勒扔给她哥哥一个皮箱,里面是于勒欠哥嫂的钱,之后于勒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文章结尾的能力。要根据题干要求,及《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内容改写,原文是“我”的父母改乘其他的游船,为了避开于勒。所以我们改写可以让于勒和菲利普夫妇会面,并且把于勒改写成一个富翁,可以想象,菲利普夫妇的后悔。如:当我的父母在船上再次遇到一个和于勒长的一样一样的人,此时这人却是西装革履,俨然不是那个穷水手了,于勒走近他的哥哥嫂嫂,告诉他们,知道菲利普夫妇要旅行,故意装扮成穷水手试探哥嫂的。没想到他们会不认他这个亲弟弟,这样也好,除了还钱就不会多给他们一分钱了。说完,于勒扔给哥哥一个皮箱,扬长而去,只留下惊呆了菲利普夫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