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31 21: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诗人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是为了( )
A.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都具有人的情感。
B.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当人民寻找总理的见证人。
C.表明人民在这些地方正望着总理远去的背影伫立长想。
D.展现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
2.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①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②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③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④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⑤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A.③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⑤③①
3.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颂扬了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颂扬了周总理热爱劳动、以苦为乐的高尚品质。
C.“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颂扬了周总理深入群众、对人民群众和蔼可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革命精神。
D.“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颂扬了周总理深切关怀海防战士的温暖人格。
二、字词书写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父辈们都喜欢秋天,走到田野里,抚着金黄的谷suì____________眼里便蓄满了喜悦。
(2)他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夜幕已经降临到宿____________营地上。
(3)树下燃着明亮的篝____________火,青色的烟,像夜间的雾一样。
(4)当夜幕笼罩,万物沉睡时,我们的海fáng____________战士们却在守卫着海疆。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5.读下面两则关于周总理的小故事,假设你是周总理,你会怎样巧妙回答呢?
(1)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________”
(2)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6.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百年循迹——走进宿北大战遗址公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上联:忆峥嵘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
(2)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6月15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7.通读全诗,说说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
8.诗中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最终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9.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各举一例并阐述其妙处。
10.本文首尾两节通过相互呼应的“问”与“答”的方式,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③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④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⑤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⑥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⑦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⑧我写的这一篇,就作为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有删改)
11.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
12.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13.从感官和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
14.作者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里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在表达什么?
15.作者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文章题目,有何深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过对高山、大地、大海、森林的追问及回答,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营造出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同时说明周总理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寄托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热爱和无限哀思。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④“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承接原文的“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②“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承接“在这里”,即“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等内容;⑤“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和①“居住在人民心里”依次表现出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③“世世代代想念你”总写人民对他的想念。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颂扬的是周总理辛勤劳动的品质,“以苦为乐”这里没有体现;
故选B。
4. 穗 sù gōu 防
【详解】(1)谷穗:gǔ suì,谷子的果实部分。
(2)宿营:sù yíng,军队扎营住宿的地方。
(3)篝火:gōu huǒ,用竹笼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4)海防:hǎi fáng,为保卫国家安全,在沿海和领海内所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
5.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详解】(1)要在“马路”这两个字身上做文章,可由“马路”联想到中国共产党说走的道路:马克思主义道路,这样就能成功地反驳了外国记者。合理即可。
(2)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既要能维护国家尊严,而且要巧妙,自然。可以把“低着头走路”和“走上坡路”联系起来,把“抬着头走路”和“走下坡路”联系起来。意对即可。
6.(1)示例:创辉煌未来
(2)示例:
议书
全校同学: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学党史,见行动”的倡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积极参加学校围绕“学党史,见行动”主题举办的各项活动;
二、主动了解、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现在向团组织靠拢,长大后向党组织靠拢,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四、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业绩。
校团委
2021年6月15日
【解析】(1)
本题考查对联拟写。
忆,动词,可对看“走”“铸”“寻”“创”等;峥嵘岁月,名词结构,偏正短语,可对“今朝辉煌”“红色之路”“百年荣光”“初心之光”等等。
示例:看今朝辉煌/铸百年荣光/寻初心之光
(2)
本题考查倡议书的写作。
内容上,要用简洁的语言写清倡议的目的(或缘由)——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和主题“学党史,见行动”;用条目的形式,写清楚倡议的内容(如何做)。
示例:一、积极各项活动;二、主动学习党史;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形式上,第一行居中写“倡议书”三个字,另起一行顶格写倡议对象——全体同学,然后写正文;落款写清署名和日期,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7.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8.回到了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9.示例:①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重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表明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②文中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如诗中“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回应了,仿佛它们就是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10.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读全诗可知,本诗以“你在哪里”的问题开头,并在结尾做出了回答,即“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中写道“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周总理回到了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在那里他辛勤工作,他日理万机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里,所以要写这个地方。
9.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审题,题干要求我们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和拟人修辞的地方,并各举一例分析其妙处;然后根据这两种修辞的特点找出对应语句;最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反复和拟人修辞的作用即可。
示例1: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比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强语气,表达出人们对周总理的依依惜别和不舍之情。
示例2: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比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等内容可知,“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做出了回应,表明它们都是周总理光辉一生的见证人,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令诗歌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10.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根据开头“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可知,询问周总理在哪里,“你的人民想念你”;
根据结尾句“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可知,这里回答“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由此可见,本诗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11.因为总理居住的院落盛开着海棠花,总理喜欢海棠;周总理工作之余与家人或同事欣赏海棠花,用赏花来消解工作的劳累;海棠花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情感以及回忆生活的寄托物与美好见证。 12.①夫妻二人有时来到院落,在海棠树前散步,欣赏海棠,以消解周总理工作中的疲倦;②作者给远在日内瓦的周总理寄去海棠花,以示关怀;③总理去世后,作者独自赏花,回忆总理与海棠花的往事;④作者人老心红,要像周总理一样努力为人民服务。 13.作者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实累累的惹人喜爱的情景;“真像花果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了对海棠花的热爱。 14.①写出作者对静悄悄飘落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②写出周总理如花一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5.作者对西花厅海棠花饱含深情,充满美好的回忆,题目蕴含着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第②段“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可知,周总理因为喜爱海棠花,爱上了有海棠花的院落。
从第③段“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可知,周总理工作劳累时会观赏海棠放松精神,还喜欢和身边的人一起散步、赏海棠。
第④段“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可知,写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错过海棠花开时,作者剪了一枝放进书本里寄给他。
12.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③段“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
第④段“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作者通过寄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关怀、思念之情。
第⑤段“大家一边赏花……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作者在赏海棠花的时候怀念周总理。
第⑥段“我现在老了……努力为人民服务”,作者要向周总理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作答时,需先指明所用写作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挂满枝头”,分别从味觉、视觉角度写海棠花开得艳丽,果实味美,果实累累的情景。“真像花果山”,将海棠树比作花果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棠树果实累累的景象,表达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字面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喻人,写周总理一心为民,默默奉献;同时也表达了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15.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两方面考虑,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题目,结合选文第①段“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可知,一方面是文章主要是写有关西花厅海棠花的美好回忆;
另一方面,结合选文第⑤段“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可知,作者借海棠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