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巍巍(chàn)
B.瞥见(piē) 给予(gěi)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C.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乱(liáo)
D.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
B.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将受到历史制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D.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煌的破烂拿来展出。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 。 。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打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④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A.②④⑤①⑥③ B.①③⑤⑥②④
C.②⑤⑥③④① D.③⑤②①④⑥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C.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D.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D.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共收录了我们文学社成员的150篇大作,是我们三年来的智慧结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B.生日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王磊感动地说:“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只有笑纳了。”
C.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D.报刊记者最后解释说:“因为消息多数来自民间渠道,故难免有不实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8.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文是雨果的回信。
C.“拿破仑皇帝”即拿破仑三世。他在位期间,曾发动了多场侵略战争。
D.书信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
二、字词书写
10.给下面加点字读音
赃物 箱箧 杀戮 制裁 纳粹 荒谬
瞥见 给予 珐琅 惊骇 鞠躬 憧憬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 片纸只字
11.识记字形
jūn( )匀 珐láng( ) tén( )写 liáo( )乱
jūn( )鉴 lià( )跄 名yù( ) liáo( )草
三、填空题
1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13.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
(2)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
(3)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
14.积累词语
独一无二:_____
富丽堂皇:_____
丰功伟绩:_____
眼花缭乱:_____
荡然无存:_____
15.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6.书法课上,几位同学为祝贺马首回归圆明园,写了几幅“马到成功”的书法作品,请你从书法字体的角度,选择一幅你认为最适合送给圆明园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五、综合性学习
17.学习了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15字以内)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元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建”这一话题,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也纷纷发表了意见。请你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这样可以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催人奋进!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②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④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⑤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⑥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⑦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8.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对圆明园的总印象。
19.语段中的“两名强盗”是谁?
20.第②段中使用了“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词语,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21.请赏析第②段中的“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句话。
22.第⑤段中下面这句中加横线的词“吞”“居然”用得好,为什么?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陈凌
①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以文物为例,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在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这些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⑥在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激发文化遗产的内在生命力,使其融入当代生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法。
B.文中多处运用古诗、流行语,使文章语言既生动风趣,又富有文学性。
C.如果缩小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距离,就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D.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
2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5.简述文章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26.淮剧、老虎鞋等非遗项目承载着盐城深厚的地方文化,请结合文章内容,为盐城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两条建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CD三项正确。B项:“给”是多音字,有gěi和jǐ两种读音, “给予”的“给”应读jǐ。
2.B
【详解】A.“晨熙”改为“晨曦”;
C.“制栽”改为“制裁”;
D.“富丽堂煌”改为“富丽堂皇”;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读熟文本,养成熟练地语感。做此题就很容易了。也可以结合文段的中心意思分析。中心意思是“圆明园的建造过程和价值所在。”排序过程:“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②“这座”照应上文“圆明园”,然后是修建的原因④,然后写出原因“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用事实证明属于人类“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连接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③“依稀可见”连接“亚洲文明的剪影。”。排序为:②④⑤①⑥③。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A项,采用比喻修辞。B项,没有采用修辞方法;C项,采用了排比修辞。D项运用了比喻、设问。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反语修辞的理解和把握。反语是一种修辞格。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手法叫做反语。然后结合四个选项分别分析即可。A项,“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运用反语;B没有运用反语;C项,“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运用反语;D项,“全部赞誉”运用反语。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A项,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使用恰当。B项,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使用不恰当;C项,富丽堂皇:是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使用恰当;D项,不可名状:解释为无法用言辞形容。使用恰当。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7.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A.“大作”是敬辞,一般用于称别人的作品;B.“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C.“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故选D。
8.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C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把“而且”改为“所以”。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9.A
【详解】A.雨果是法国作家。
故选A。
10.zāng qiè lù cái cuì miù piē jǐ fà hài jū chōng jì dàng zhī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鞠”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箱箧”的“箧”读“qiè”。“给予”的“给”不读“gěi”。
11. jūn(均)匀 jūn(钧)鉴 珐láng(琅) lià(踉)跄 tén(誊)写 名yù(誉 ) liáo(缭)乱 liáo(潦)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形近字,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鉴”从“金”。所以固定搭配要“钧鉴”的“钧”也从“金”。
12. 雨果或维克多·雨果 浪漫主义 巴黎圣母院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13. 因果复句 转折复句 因果复句
【详解】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复句类型及特征。然后根据复句的特征分析。(1)“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是原因,“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是结果。故是:因果复句;(2)根据“虽然……但是……”的关联词得出:转折复句。(3)根据“因此”一词得出:因果复句。
【点睛】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14. 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形容气势盛大,宏伟美丽。 伟大的功绩。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要重点识记。
15.示例: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心主题。
结合原文内容,“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根据原文中的这些语句可知,本文主要写了对“圆明园”的赞誉和对英法联军的罪恶的批判,分前后两部分,重点在于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学生能理解表述合理即可。
16.A幅。理由:A幅中的字体是篆书,浑厚古朴、字形匀称,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不仅作品内容“马到成功”呼应马首回归圆明园这件事,而且能突出马首是历史文物这一特点。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书法作品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了解常见书法字体及特点。A幅中的字体是篆书,浑厚古朴、字形匀称;B幅中的字体是行书,飘逸率性、行云流水;C幅中的字体是楷书,端庄秀丽,美观工整。三幅作品都是“马到成功”,作品内容呼应马首回归圆明园。马首是历史文物,而篆书给人古朴厚重的感觉,所以送A幅最合适。
17.(1)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寄托。
(2)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3)示例一:圆明园应该重建。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我们中国不能没有圆明园!
示例二: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国人不要忘记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注意日常多积累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内外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本题围绕“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的主题来出黑板报,组织材料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给新闻拟写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即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就能很好答题。注意不能超过题目规定的字数。圆明园遗址考古(什么人)首次进行网络直播(发生了什么事)。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态度既可是喜欢也可是不喜欢,中立也可,只需言之成理,表意清楚即可给分。回答“应重建”与“不应该重建”都可以,但需要有充足的理由。
18.奇迹 19.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20.“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使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充满了对侵略者辛辣的讽刺与批判。 21.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之后若无其事、厚颜无耻的丑陋嘴脸。 22.“吞”字写出了劫掠者的贪婪;“居然”讽刺了劫掠者的恬不知耻。
【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
根据第①段“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和第②段“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中的“消失”“荡然无存”可知,欧洲的强盗前来抢劫,掠烧圆明园的瑰宝,致使物品消失不见,在作者眼中,圆明园的消失就等于是一个奇迹的消失,圆明园就是一个奇迹,充分肯定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19.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根据第②段“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和第④段“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知,这两名强盗分别是法兰西、英吉利。
20.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根据第②段“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和“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可知,此处描写的是作者对于欧洲两个强盗掠夺圆明园瑰宝的态度,结合第③段“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可知,作者对他们的抢掠行为不耻,“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正是作者对他们抢掠行为的讽刺和批判,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的强烈激愤之情。
2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中“手挽手”属于动作描写,“笑嘻嘻”属于神态描写,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就证明侵略者勾结在一起,并且很“满意”此次行径,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侵略者洗劫圆明园之后若无其事、厚颜无耻的丑恶嘴脸,表达作者的悲痛、痛恨、无以言表的心情。
2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吞”本意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也指兼并、侵占,根据第②段“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可知,圆明园价值之大,瑰宝之多,而根据第⑤段“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可看出如此大的圆明园竟被法兰西侵占如此之多,足以可见法兰西的贪婪无耻;“居然”有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意思。“盗窃”来的东西,本应不敢拿出来晒,但却出乎意料地拿来展出,这是对强盗们厚颜无耻的讥讽。
23.C 24.文章第①段写各地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 25.首先提出“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的观点,接着运用举例论证证明作者观点,最后再次呼吁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26.【示例】拍摄与淮剧相关的视频,让更多人感受淮剧的唱腔魅力;制作“老虎鞋”伴手礼,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
【解析】23.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如果缩小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距离,就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符合原文,原文第④段的表述是“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故选C。
24.本题考查分析首段作用的能力。
细读第①段可知,该段通过列举北京、广东、甘肃等地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的内容,从而引出下文关于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的论述;从表达效果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本身又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文论点“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才能焕发生命力”。
25.本题考查梳理论证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理清段落的结构层次,并且概括出每一层的内容,再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进行整理归纳即可。
细读第⑤段,思考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段首先提出“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的分论点,接着列举博物馆“打卡”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顾客青睐的例子,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作者观点,最后“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再次呼吁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26.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认真审题,找准提建议的对象。细读文章,结合第⑤段和第⑥段内容理解分析,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尤其是目前通用的互联网平台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即可。
由第⑤段“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可知,可以制作“老虎鞋”伴手礼并在网上发售;
由第⑥段“在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可知,可以拍摄关于淮剧、老虎鞋的视频并上传网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