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培养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通过生活实例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了解各部分名称特点。
2.难点:根据圆的特征,用圆规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教具学具准备】
板书条、平面图形硬卡片、抽奖箱、剪刀、A4白纸、圆形纸片、圆规、直尺、圆形物体(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旧知
让同学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直接引出今天所学新的平面图形圆,并板书题目。
(二)摸圆游戏
以竞争游戏的方式,让两位同学闭着眼睛,用手以最快速度在盒子里摸出圆形卡片,并分享感受。根据同学回答和观察大屏幕,引导同学总结概括出圆与之前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生活中认识圆
1.同学们都在生活中哪里见过圆呢?请举例。(车轮、钟表、瓶盖等)
2.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圆的美丽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屏幕展示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通过视觉进一步感受圆的美好。
(二)画图中感受圆
1.这么美丽的圆,我们想呈现在纸上的话,可以怎么画呢?下面,请学生利用身边工具,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画出一个圆,并汇报。
2.教师引导用实物画圆的局限性,引出圆规画圆的优势,可以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3.第一次,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并自己试着归纳步骤;学生汇报圆规画圆步骤,教师补充(定长、定点、旋转)。
4.教师在黑板用圆规示范画圆,学生认真观察学习。
5.第二次,继续让学生用圆规规范画出不同大小的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6.根据圆规画出的圆,自然引出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含义,初步认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结论。
(三)操作中探究圆
1.让学生分组,按照老师要求,动手操作,进行小组探究。
一折:把你手中的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多次。
二画: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能画多少条?
三量:用尺子量出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是多少?有何特点?
四说: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学听。
2.小组探究后,汇报并演示。
3.教师引导并补充。
(1)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直线即为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在同圆或等圆内,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
(3)在同圆或等圆内,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
(4)在同圆或等圆内,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4.圆的历史内涵介绍:2000多年前墨子对圆的研究,圆,一中同长也。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钟表玄机小探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思维想象力,指出秒针分针时针所形成的圆,并延展同心圆。
三巩固提升
1.准确找出半径、直径,巩固半径直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口算填表,考察同圆等圆内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关系。
半径 5厘米 7分米
直径 6米 20厘米 5分米
3.判断题,各个角度考察本节课知识点掌握情况。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一个圆内有100条直径。 ( )
(2)所有圆的直径都比半径长。 ( )
(3)半径2厘米的圆一定比半径1.5厘米的圆要大。 ( )
(4)圆规两脚间距离是3厘米,所画圆的直径就是3厘米。 ( )
(5)圆的直径都相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6)所有的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 )
4.实践思考题。
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形花坛,你能帮老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画出这个圆吗?(设计意图:在课堂传授的基础上,对圆的知识有所拓展,并运用到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想学习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圆中心这一点
半径(r):连接圆心 圆上任意一点
无数条 相等
直径(d):通过圆心 两端都在圆上
无数条 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