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3.1分子和原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上3.1分子和原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31 14: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3.理解分子的构成和特征,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特征,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从微观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难点: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探究微观实质,建立微观粒子的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突破“宏观微观”的思维跨度,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三、教学过程
【引入】课程开始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个电影。
【播放视频】微电影《一个男孩和他的原子》
【过渡】这个电影是科学家们用原子制作的世界上最小的电影,我们都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那么什么是分子、原子呢?科学家们是怎么发现它们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子和原子。
【板书】分子和原子
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湿衣服会慢慢晾干,未见花开先闻花香,食盐放入水中会慢慢消失。同学们能猜想一下原因是什么吗?
【过渡】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能不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
【学生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讨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了什么?
【总结与交流】我们看到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直至全部变成了红色。
【总结】我们看到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本质上是因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由分子、原子、离子等。
【过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确实是存在的。下面展示一组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些分子、原子的照片。
【PPT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硅表面的原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后构成的文字图像。
2.分子的性质
【过渡】现在我们已确信了这些微粒的存在了,但是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性吗?
下面阅读课本内容,分小组归纳一下。
【总结交流】分子等微粒的特性。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之间有间隔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它的某些性质。
【演示实验】分子运动现象
【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B烧杯中氨水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进了A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中,形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从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学生实验】在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冷水、热水,并分别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品红比冷水中的品红扩散快。
【问题】如何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总结】温度越高,微粒的能量越大,运动速率也越快
【演示实验】分别量取50 ML水和50 ML酒精,将它们分别倒入一个100 ML的量筒中,会发现什么?
【现象】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结论】这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隔距离的。
【演示实验】分别取两个针管,一个吸入水,另一个吸入空气,分别压缩两个针管。
【现象】吸入空气的针管容易被压缩,而吸入水的针管不易被压缩。
【总结】分子间的距离,气体大于液体。
【总结与交流】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间隔距离的,气态时的间隔距离大于液态时的间隔距离,液态时的间隔距离大于固态时的间隔距离。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间隔距离越大,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问题】学习了上述内容,我们能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了吧?
1.未见花开先闻花香。
2.夏天湿衣服容易变干。
3.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车胎内。
【过渡】上述问题都可以运用分子的性质得到解释。可是你是否考虑过,不同的分子的性质和构成一样吗?
【问题与讨论】下面看一组分子的模型图片:
【PPT展示】几种分子的模型,你们从这四种分子的模型,能得出什么信息?
【总结】不同的分子构成是不同的,其化学性质也是不同的。
【问题讨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判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蒸发与水分解有什么不同?
【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辨析】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变化,化学性质也不变。而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性质改变。
【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讨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总结】科学研究表明: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不会改变的。因此人们就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讨论与交流】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这一变化的过程。
【讨论与总结】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各是什么?
1.联系:分子都是有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2.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粒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体积小;
②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③微粒之间有间隔。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粒的基本性质:小、运动、有间隔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