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对比阅读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对比阅读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31 21: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 文言文对比阅读 11《论语》十二章
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注释】
(1)吾:人称代词,我。
(2)日:每天。
(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4)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5)信:诚信。
(6)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注释】
(1)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2)惑:迷惑,疑惑。
(3)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4)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出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注释】
(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殆:疑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注释】
(1)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2)堪:能忍受。
孔子说:“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注释】
(1)好:喜爱,爱好。
(2)乐: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
(1)饭疏食:吃粗粮。饭,吃。疏食,粗粮。
(2)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释】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注释】
(1)川上:河边。川,河流。
(2)逝:往、离去。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注释】
(1)三军:指军队。
(2)夺:改变。
(3)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
(1)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2)切:恳切。
(3)仁:仁德。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甲】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
(2)我日三省我身( )
(3)思而不学则殆( )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孔子谈水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焯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渢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荀子·宥坐》)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乙】中的意思。
(1)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 )
(2)似善化( )
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5.【甲】文中有“匹夫不可夺志也”,【乙】文中有“其万折也必东,似志”,两文都谈到“志”的内涵一样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论语》)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和词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yuè)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lè)
C.同舍生皆被绮绣(客舍,shě)
D.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盖着,pī)
7.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_______________。
8.不觉得求学条件艰苦,反而因学习而感到快乐的宋濂有着奋斗进取的精神。下面诗中哪句话体现了诗人的奋斗进取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作者从师的态度,你比较认可谁的态度?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述理由。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丙】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②随小者之戆③,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孔子家语》)
【注】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阶:同“借”,凭借。③戆(gàng):愚傻。④败:祸乱,祸害。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大雀善惊而难得 择其善者而从之
B.温故而知新 故君子慎其所从
C.孔子顾谓弟子曰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D.以长者之虑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11.对选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很多的见解,甲乙两个文段就向我们阐述了有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B.丙文段孔子见罗雀者,是指孔子借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于当今也非常实用。
C.乙丙两文段的内容是孔子告诉学生要听从师长们的教导,虚心向他们学习。
D.丙文段中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出师表》中亲小人而远贤臣的观点有相似之义。
12.丙文段借_____________之口,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后两空请摘录原文词语作答)
阅读以下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诸葛靓①在吴,于朝堂②大会,孙皓③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上闻之大说。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②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③孙皓:吴末君主。
13.小文在阅读甲乙两文的时候,做了下列表格进行词义的积累,请你根据提示,帮她完成加点字词的解释。【寒假作业文言文字词复习】
要解释的加点词 推理提示 加点词的释义
传不习乎 结合语境,发现词类活用。 (1)_____
博学而笃志 成语勾连法:笃学不倦 (2)_____
如斯而已 查字典法:①代词,这②于是,就③劈,砍 (3)_____
上闻之大说 课内迁移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_____
14.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卿字仲思,为何所思?
16.甲乙两文都提到了“思”,请对这两个文段进行比较,找出“思”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丙】端庄静慎者,望而知为学人①;慢易轻诞②者,望而知为草野市并人。汝举止言动,多不循礼,吾甚忧之。况年渐长大,今又成婚,可不诫哉!今更名汝曰翼,字曰敬之。
敬于兄弟则友爱,敬于朋友则丽③益,敬于僮④婢则从令,敬于一切世俗则无辱,敬于言则不妄,敬于事则有成,敬于讲诵则有得,敬于作书临文则法日进。记曰:“无不敬,尽之也。”
能敬之人,时时见得自己不是;不敬之人,时时见得自己是。故《中庸》言君子,能戒惧而已也;其言小人无忌惮已也汝欲为小人也?吾无所复责于汝。将为君子耶?可不于吾言加之意哉!其朝夕省之,毋忽⑤!
(选自陈确《书示仲儿》)
【注释】①学人:学者。②慢易轻诞:懈怠、轻率、随便、虚妄。③丽:附着、依附。这里指朋友关系紧密。④僮:仆役。⑤忽:不注意,不重视。
1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及其家穿井 (4)其一犬坐于前 课内积累法 (1)时:(2)说: (3)及: (4)犬:
(5)敬于作书临文则法日进 关联教材:吾日三省吾身 (5)日:
(6)吾无所复责于汝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返回;②回复;③再,又。 (6)复: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言小人/无忌惮已也/汝欲为小人也
B.其言/小人无忌惮已也/汝欲为小人也
C.其言/小人无忌惮已也汝欲/为小人也
D.其言小人/无忌惮已也汝欲/为小人也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汝举止言动,多不循礼,吾甚忧之。
20.学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让文化融入我们的生活,锤炼我们的品德。青少年更应以君子为标准要求自己。阅读完三则文言文,你对于君子的标准有何认识?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特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三军可夺帅也( )
(2)博学而笃志( )
(3)切问而近思( )
(4)君子固穷( )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学而时习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博学而笃志
C.而乐亦无穷也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4.【乙】文中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时,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这体现了孔子①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回想你学过的初中课文,孟子的哪句话也体现了这一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25.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皇甫谧勤学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叩使每文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xǐng)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ǒu)
C.岂我居不卜邻(líng)
D.躬自稼穑(qiáng)
(2)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军可夺帅也
③躬自稼穑
④犹手不辍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志”与“学”,请联系相关语句,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②饭疏食饮水
③及为相 ④阖户启箧取书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B.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C.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D.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9.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请你结合甲文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无,没有。 殆:迷惑。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离去。
3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五岁到十岁时,就有志于做学问了。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2.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出处不同。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乙文选自《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两文都有关于开卷有益的内容。甲文的“但当涉猎、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说明了多读书的意义和作用。乙文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也是关于多读书做学问的内容。
C.两文都讲述有虚心学习的态度与行为。甲文的“蒙乃始就学”;乙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讲述了做学问应有的谦虚态度。
D.两文对于今天还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其中一些成语至今一直运用,如甲文的“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乙文的“博学笃志”“温故知新”“仁在其中”。
33.社刊中辑录了古人有关学习与成长的论述,请阅读并完成问题。
[甲]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学而》)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子张》)
[乙]
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见人好文字胜已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之与齐而后已。不拘长少,惟善是取。
(节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1)请解释加点字。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
③传不习乎___
④不拘长少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②思之与齐而后已。
(3)关于以上经典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划线句的正确断句应该是“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
C.[甲]三则语录都强调学习要依靠自身,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D.[乙]谈学习方法和做人之道,认为学习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
(4)学以致用是经典品读的意义之。请结合上述材料,为小华同学支招。
小华:升入初中,我总有困惑:小龙同学在小学时语文成绩不如我,可现在他的作文多次被表扬,我真想像他一样,我该怎么做呢?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 疑惑 2.(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2)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 与:同“予”,给予 善化:善于教化 4.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5.【甲】文中的“志”,是“志向、理想”的意思,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乙】文中的“志”,是“意志”的意思,赞扬了水历经千曲万折却一定东流的顽强意志。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别人不了解我,我去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2)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
(3)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故,旧的短语。而,表顺承,就。可以,可以凭借。为,做。
(2)择,选择。善者,优点。其,他的。
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水广泛地哺育各种生物,而没有自己的目的。与,同“予”,给予。
(2)句意: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善化,善于教化。
4.考查断句。句意:如果掘开堤岸,使水流通,水就会奔腾而流,好像回响应声而起一样。水流往百仞深的山谷而不害怕,就好像君子的勇敢坚毅。断句为: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5.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匹夫不可夺志也”意为: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志”是志向,理想的意思。作者认为,三军的主帅可以改变,但普通的人志向却不可改变。一个人立定志向比三军确定主帅还要重要。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
乙文“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意为: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志”的意思是意志、信念。水虽然历经千折万转,却始终向东,表现了作者对水顽强意志的赞美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孔子看向东流去的水。子贡向孔子询问,说:“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水广泛地哺育各种生物,而没有自己的目的,就好像君子高尚的道德。水流向下,曲折变化必定遵循一定的规律,就好像君子的高义。水流汹涌不竭尽,就好像君子做事有根本的原则。如果掘开堤岸,使水流通,水就会奔腾而流,好像回响应声而起一样。水流往百仞深的山谷而不害怕,就好像君子的勇敢坚毅。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6.A 7. 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分析:诗人以展望之姿抒发登高的意愿,表达了他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 9.示例一:我比较认可孔子的态度。孔子认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这体现了他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即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学习。
示例二:我比较认可宋濂的态度。宋濂遇到老师训斥时,神色愈加恭敬,礼节愈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这体现了他谦恭好学、尊师敬师的态度。
【解析】6.本题考查字音和文言文实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乐,读作lè,意思是以……为乐;
C.句意: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舍,读作shè,意思是客舍;
D.句意: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读作pī,意思是同“披”,穿戴;
故选A。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重点词有
(1)思:思考;罔:迷茫;殆:有害。
(2)口体之奉:吃的穿的;若:如,比得上。
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望岳》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结尾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知,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据此理解概括回答。
9.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开放性试题。甲、乙两文作者从师的态度不同,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自己认可的一种,接着陈述理由,要言之有理,语言表达得体。
示例一:我比较认可孔子的态度。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认为身边的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要是有缺点就对照改正自己,这是一种虚心的学习态度,可以不断去提升自己。
示例二:我比较认可宋濂的态度,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他对待老师态度诚恳,非常有礼貌,正所谓“尊其师,信其道”,对待老师要尊敬,才能静下来心认真学习老师教学的内容。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10.C 11.D 12. 捕鸟人 善惊远害(善惊难得) 利食忘患(贪食易得)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义及用法。
A.副词,容易/形容词,好;
B.形容词做名词,学过的知识/副词,因此;
C.都是动词,译为“回头看”;
D.介词,依靠/介词,因为;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D.“慎其所从”意为: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应是与《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丙文“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可知,是通过捕鸟人之口来讲道理;“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译为:大雀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雀贪吃,因此容易捕到,由此可知,本文讲述了“善惊而难得”“贪食而易得”的道理。(注意摘取原文词语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经常去回忆、复习旧的知识,是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的,这样的人就能够成为老师了。”
【乙】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丙】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都是黄口的小雀。夫子问捕鸟的人:“只有大雀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雀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雀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雀跟从大雀,就捕不到(小雀);如果大雀跟从小雀,也能捕到(大雀)。”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害,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但却由于所跟从的对象不同或得到福或得到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依靠年长者的谋虑就会有保全自身的凭借,跟从年少者的憨直就会有危急死亡的祸患。”
13. 传授的知识 坚守 这样 “说”通“悦”,愉快 14.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15.(1)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2)你的字是仲思,思考什么呢? 16.相同点:与朋友交往要讲究诚信
不同点:甲文:做事情要竭尽全力;知识要掌握牢固;学习和思考要相辅相成;思考当下的事情;乙文:孝敬长辈,忠君报国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传不习乎”意思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由语境义推断法可知,“传”字动词作名词,教授的东西;
(2)“博学而笃志”意思为: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这里“笃学不倦”意思为:专心学习﹐不知疲倦。由成语勾连法可知,故“笃”的意思是:坚守。
(3)“如斯而已”意思为:就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由字典查阅法可知,①代词,这②于是,就③劈,砍,“斯”意思为:这。
(4)“上闻之大说”意思为:皇上听了这些话感到很高兴。而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意思为: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结合课内迁移法,可知“说”的意思是:“说”通“悦”,愉快。
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为:在家里思尽孝,侍奉君主思尽忠,和朋友交往思诚实。
故断句为: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卿:古时君称臣;思:思考。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甲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知与朋友交往要讲究诚信;做事情要竭尽全力;知识要掌握牢固;
结合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要思考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结合甲文“切问而近思”可知要思考身边的事情,思考当下的事情。
结合乙文“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可知思考的是尽忠、尽孝、与朋友交往讲究诚信。
据此概括出相同点:与朋友交往要讲究诚信;
不同点:甲文:做事情要竭尽全力;知识要掌握牢固;学习和思考要相辅相成;思考当下的事情;乙文:孝敬长辈,忠君报国
【点睛】参考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诸葛靓在吴国时,一次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思什么呢?”诸葛靓回答说:“在家里思尽孝,侍奉君主思尽忠,和朋友交往思诚实。也就是这些罢了!”皇上听了这些话感到很高兴。
17.(1)按时(2)同“悦”,愉悦(3)待,等到(4)像狗一样(5)每天(6)再,又 18.A 19.(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你的举止言行,大多不遵循礼法,我很担忧你这样。 20.甲文君子的标准在于宽容待人;乙文君子的标准在于宁静专一,节俭养德;丙文君子的标准在于要怀有敬畏之心。
【解析】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学习然后按时复习。时,按时。
(2)句意: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说,同“悦”,愉悦。
(3)句意:等到他们家挖了井的时候。及,待,等到。
(4)句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
(5)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敬于作书临文则法日进:对写作书信抄录文辞敬畏书法每天进步就快;
(6)句意:我没什么再责备你的了。复,再,又。
18.本题考查断句。句意:说人格卑鄙或见识浅短的人,不会因顾忌畏惧而停止。你想要成为人格卑鄙或见识浅短的人吗?故断为:其言小人/无忌惮已也/汝欲为小人也。故选A。
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知,了解。而,却。愠,生气,恼怒。乎,吗。(2)汝,你。多,大多。循,遵循。甚,很。
20.考查文本理解。
甲文画线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可知,君子的标准在于宽容待人。
乙文意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根据其中的“静”和“俭”可知,君子的标准在于宁静专一,节俭养德。
根据丙文中的“能敬之人,时时见得自己不是”和“故《中庸》言君子,能戒惧而已也”可知,作者认为能尊敬(别人)的人,每时每刻看见的是自己的不正确。有才德的人,能够对自己时时警惕和敬畏。由此可知,君子的标准在于要怀有敬畏之心。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乙】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丙】端正、庄重、平静、谨慎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学者。懈怠、轻率、随便、虚妄,一看就知道是草野市井的人。你的举止言行,大多不遵守礼法,我很担忧你这样。况且你年纪逐渐长大,现在又成婚了,能不告诫吗!现在把你的名字改成翼,字为敬之。
对兄弟尊敬就友爱,对朋友尊敬(关系)就更加紧密,对仆人尊敬,他们就会听从你的命令。对一切风俗习惯敬畏就不受侮辱,对言辞敬畏就不会胡乱(行事),对事情敬畏就会有所成就,对讲授诵读敬畏就会有所获得,对写作书信抄录文辞敬畏书法进步就快。记住:“什么都要尊敬,(就)达到最大限度了。”
能尊敬(别人)的人,每时每刻看见的是自己的不正确;不尊敬别人的人,每时每刻看到的是自己的正确。因此《中庸》说有才德的人,能够对自己时时警惕和敬畏;说人格卑鄙或见识浅短的人,不会因顾忌畏惧而停止。你想要成为人格卑鄙或见识浅短的人吗?我没什么再责备你的了。(你)想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吗?怎么能不留意我的话所传达的意图呢!早晚反省,不要不重视!
21. 改变 坚守 恳切 坚定:不变 22.A 23.(1)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也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孔子如果被楚国重用,那么陈国、蔡国的执政官员处境就很危急了。 24.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2)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3)句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切:恳切;
(4)句意: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节操不动摇。固:坚定,不变。
22.本题考查虚词用法。例句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而:连词,表承接;
A.而:连词,表承接;
B.而:连词,表并列;
C.而:连词,表转折;
D.而:连词,表转折;
故选A。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愠:生气、恼怒;不亦……乎:常用于表委婉地反问;君子:有才德的人;
(2)用:指被重用;用事大夫:指执政官员;危:指处境很危急。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孔子在被围困在野外没有粮食,弟子饿病了都站不起来的情况下依旧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印证了孔子所说的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即便在困窘面前依旧能坚节操不动摇,小人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身处困顿不改变自身的节操、志向,也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点睛】【甲】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措施、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诗歌、歌唱、弹琴。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节操不动摇,小人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
25.(1)A
(2)①以……为乐;②改变;③亲自;④停止。
(3)①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4)有明确的志向是成就学业的基础,“志”与“学”中,“志”很重要,只有有了明确的志向,才能最终成就学业。
【详解】(1)本题考查注音。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有”读作“yòu”;
C.“岂我居不卜邻”的“邻”读作“lín”;
D.“躬自稼穑”的“穑”读作“sè”。
故选A。
(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①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
②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③句意: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躬:亲自。
④句意:仍然坚持读书。辍:停止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重点词:
①义,正当的手段;于,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②汝,你;得,收获;于,对于。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甲】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知,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不会轻易被改变;结合“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知,学习能坚定自己的志向;可见“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
结合【乙】文“‘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皇甫谧因为有了志向才开始勤勉,结合“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可知,皇甫谧因为有极少额外的欲望,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据此可知,“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
【点睛】参考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皇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敬》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沉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病,仍然坚持读书。
26.①同“悦”,愉快 ②冷水 ③做,担任 ④门 27.①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他)又像流水一样(快速地)处理完了。 28.B 29.围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说说乐于读书的好处。(意思对即可)
【解析】2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2)句意为: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水:冷水;
(3)句意为:等做了宰相。为:做,担任;
(4)句意为: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户:门。
27.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①句重点词语:不义,不正当;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②句重点词语:及,等到;次日,第二天;临政,处理政务;处决,处理决断;如流,很快。
28.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这句话的大意是: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既薨”是已经去世之意,其后应断开,“之”作宾语,“则”用在句首一般其前面应断开。正确停顿是: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故选B。
2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甲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乙文“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知,赵普退朝后便回到自己的住宅闭门整天读书,可见他是“乐之者”,把读书学习作为乐趣,他能在读《论语》的过程中享受读书的快乐,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联系甲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可知,赵普在读《论语》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物所扰。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30.C 31.C 32.D
【解析】3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故选C。
3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C.重点字词: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故翻译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
故选C。
3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D.“仁在其中”不是成语;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3.(1) 反省; 诚信; 传授的知识; 年纪大。
(2)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
②一直到向他看齐为止。
(3)D
(4)学习要复习,要虚心请教。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反省。
②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
③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的知识。
④句意为:不论年纪大小。长:年纪大。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笃:坚守。切:恳切。
②重点词语:齐:看齐。已:停止。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D.有误,根据[乙]文“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见人好文字胜已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之与齐而后已。不拘长少,惟善是取”可知,谈的是如何“见贤思齐”,虚心学习,没有“自我反思”。故选D。
(4)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甲文中“传不习乎”句说明学习要复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说明要虚心请教;
乙文“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见人好文字胜已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之与齐而后已。不拘长少,惟善是取”句说明学习要虚心学习。由此可以给小华建议。
示例:小华,要想搞好学习,必须及时复习,并且向虚心请教。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
见到别人有良言美行,就虚心地把它记录下来,看到别人的好文章胜过自己,就拿来熟看,或者记载下来,进行探讨,一直到向他看齐为止。不论年纪大小,只要是好的,就一定要汲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