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整十数 单元 六单元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
学习目标 借助计数器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口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交流。 通过数学学习,感受 100 以内的减法和 20 以内的减法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 价值。
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分享展示 个性复备
导入新课 一、复习知识 课件逐一呈现,学生抢答。 以第一组35+4 和35+40 为例,全班交流算法。师:35+4 是怎样计算的?35+40 呢?这两题计 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35+4 先计算个位上的 5+4,而35+40 先计算十位上的 3+4,这两题在计算时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这里旨在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口算打下基础。 指名学生说。
新知探究 二、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情境呈现,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 P69 例 1 主题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 1:有 35 本故事书,借出 2 本。 预设 2:有 35 本动漫书,借出 20 本。 师:根据以上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学情预设】学生不难提出以下数学问题:还 学生互动
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让学生完整地将信息和问题说一说。师:怎样列式? 学生能很快列出算式:35-2,35-20。 (2)揭示课题。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 第一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二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或两位数减整十数。 师:这两道题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探究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 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 数] 2.借助计数器,自主探索。(1)动手操作,感悟算理。 师: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每位同学都在计数 器上拨一拨,边拨边说自己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通过对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只是这里的操作由小棒变成了计数器。对于 35-2,要从个位上拨去 2 颗珠子,35-20 从十位上拨去 2 颗珠子,大部分学生操作没有问题,少数不会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完成。 (2)回顾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来结合计数器说一说? ①指定部分上台操作,边操作边说操作过程。 ②想一想刚才的操作过程。 ③师:35-2 先算什么?35-20 先算什么? ④学生相互说一说,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3.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师:比较“35-2”和“35-20”的计算,有什么不 同?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当计算 35-2 时, 用 35 个位上的“5”减去个位上的“2”;当计算 35-20 时,用 35 十位上的“3”减去十位上的“2”。 师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板 书) 学 生 小 组 讨
论。
学生上台用计
数器演示计算
的算理。
当堂测评 三、巩固练习,深化算理 1.完成教科书 P69“做一做”。 (1)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独立完成。(2)交流订正后思考各组题中的差异。师:竖着看,每组题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预设 1:第 1 题每一组上面一题都是下面一题个位上的数相减,第 2 题每一组上面一题都是下面一题十位上的数相减。 预设 2:每一组上面一题的计算都是下面一题口算的第一步。 预设 3:都是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和 十位上的数相减。 各小组展示自己 的 学 习 收获,其他小组认真倾听,适时补充纠正。教 师 及 时 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每一组题进行对比,进一步深刻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 理。 2.完成教科书 P71“练习十六”第 1、2 题。 计算完后集中交流订正。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说一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