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单元 六单元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
学习目标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 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比较、合作交流,应用学具直观感知等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退位 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分享展示 个性复备
导入新课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是怎样口算 36-2 的?16-9 呢?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口算出答案,交流36-2 和 16-9 的算法时,要让学生说清楚算理和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交流 36-2 和 16-9 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感知“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和“退位”的道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 减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指名学生说。
新知探究 二、呈现问题,探究算法 1.情境引入,激起冲突。 课件出示教科书 P70 例 2。 师: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是什么 【学情预设】学校有 36 个足球,借走了 8 个, 还剩多少个? 师:怎样列式?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36-8。 师:复习中的 36-2 会计算,那 36-8 会计算吗?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互动
【学情预设】计算 36-2 时个位够减,而计算36-8 时,出现了个位的 6 减 8 不够减的情况,大多数学生不能进行口算。 师:是的,个位的 6 减 8 不够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够减的情况。 2.借助小棒,理解算理。 师:我们还是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理解。请同学们拿出 3 捆小棒和 6 根小棒,在桌上表示出 36。 师:观察小棒,6 根减 8 根不够减,怎么办? 【学情预设】根据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经验, 少数学生会想到“借 1 捆打开再减”。如学生没有想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到这一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 1 捆小棒,边动手边思考: 打开 1 捆小棒后要怎么减? 引导学生充分地交流,并结合小棒的数量进行 学生上台用小棒演示计算的算理。
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 1:打开 1 捆小棒后,有的学生可能想到,打开的 10 根减去 8 根等于 2 根, 26 加 2 等于 28。 预设 2:也有的学生会想到打开 1 捆小棒和 6 根合起来是 16 根小棒,16 减 8 等于 8,20 加 8 等于28。 师小结:从 3 捆和 6 根中“打开 1 捆后再减”, 就是从 36 的十位退了一个 10,这时可以看作是将36 分成 26 和 10,也可以看作是 20 和 16。 3.整理交流,形成方法。 师:通过刚才摆小棒,谁来说一说 36-8 的口算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由刚才的摆小棒到直接说方
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少数学生能正确、完整地
说出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 36 分成 26 和 10,先算 10-8=2,再算 26+2=28。 方法二:将 36 分成 20 和 16,先算 16-8=8,再算 20+8=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过程: 指名学生说, 师板书。
当堂测评 1.完成教科书 P70“做一做”第 1 题。 学生自主解答后,同桌之间交流算法。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对照小棒直观图,先在图中圈一圈,整理口算过程,再算出得数。 各小组展示自己 的 学 习 收
2.完成教科书 P70“做一做”第 2 题。 师:个位 0 减 6 不够减,怎么办?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获,其他小组 认真倾听,适
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时补充纠正。
【学情预设】此处没有小棒直观图,但是有了 前面探究经验的积累,学生会想到从十位上退 1, 即 30 分成 20 和 10,先算 10-6=4,再算 20+4=24。 3.完成教科书 P71“练习十六”第 5 题。 师:观察每一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答案。 师:观察上下两题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再比较第二行的得数与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你又能 教 师 及 时 点拨。
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上面一题的得数是下面一题得数
个位上的数,由于是退位减法,会发现下面一题得 数十位上的数比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少 1。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说一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