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13 22: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对尴尬情境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1.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最具有人类特征的表情。 B。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唯一性。 C.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腺激素。 D.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 B.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 C.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 D.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最大区别。 B.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 C.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 D.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侯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愿将军孰计之 孰:仔细、周详 B.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竟:竟然
C.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 期:约定。D.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 涕:眼泪
5.下列各句子中,不属于章邯背叛秦国原因的一句是(3分) ( )
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B.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C.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D.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赵高三天不见长史欣,长史欣很害怕,赶紧返回部队,却不敢走来时的道路,因为
他担心赵高派人追杀他。
B.陈馀给章邯分析说:赵高平素谄媚二世,受二世宠信,但秦国危急,也怕二世诛杀
他;所以赵高会利用法律杀章邯而求得自保。
C.陈馀送给章邯的信中说 “上天灭亡秦国,不愚昧的人都知道”,目的是劝章邯保全自己。
D.章邯第二次派人见项羽,想要订立盟约。项羽因为粮草不足,而最终同意结盟。
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2)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5分)
幽居初夏①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8.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
(4)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5)择其善者而从之,??????????????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善 人 老 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见女士。”“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他又怎样了?”“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爱,开饭!”她赌气似的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吸了口气:“哎!今儿又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穷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穷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B.穆女士因能一气睡到九点而稍稍消解了对“自由”贸然进来回话的怨气,她这种为社会而心疼自己的做法,意在告诉人们为了奉献社会,需要且一定要保证长时间的睡眠。
C.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
D.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
E.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
(2)“冯女士”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穆女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
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
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
们敬佩。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歼—15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①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②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 ③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 ④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5.请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5分)
某报9月12日报道: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开赛半个多月来,已有200多篇作文因为语言极不规范被大赛组委会“红牌”罚下,参赛者因此被取消了参赛资格。
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此次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主题是“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灵动的感悟”,许多同学片面理解“新鲜的表达”,在作文中大量使用由字母缩写、数字谐音等形式组成的网络语言,如“偶班的GGMM酱紫决定去操场上给他+U”;还胡乱用词,如不少学生喜欢乱用“貌似”这个词,明明很清楚那个人就是同学的父亲,偏偏要写成“那人貌似 XX的爸爸”。
16.模仿例句的句式,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在横线处仿写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6分)
例句: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仿句: , ; , 。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本一位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通过聆听1000人的临终遗憾总结出了人生最后悔的25件事,其中最让人后悔的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美国临终关怀护士博朗尼·迈尔在网上发布了一个热帖,世人生命走到尽头时最悔的是“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二者不谋而合。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 文 试 卷答题纸
7、(1)
(5分)
(2)
(5分)
8、

(5分)
9、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
(4)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5)择其善者而从之,?????????????? 。
11.(1)( )( )(5分)
(2)

(6分)
(3)

(6分)
(4)



(8分)
15.: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5分)
16.模仿例句的句式,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在横线处仿写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6分)
答: , ;
, 。


6.C“不愚昧的人都知道”应为“无论愚昧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
7.(1)这与身伏斧砧受死,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种情况好呢?(得分点:“孰与”1分、“妻子”1分、“为”1分、句意通2分)
(2)让长史欣做了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得分点:“使”1分、“将”1分、“前行”1分,句意通2分)
8.在内容上:以“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突出环境的幽静。在技巧上:以动衬“幽”,如“下鹭”;以声衬“幽”,如“鸣蛙”。
9.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叹息”:一叹自己志士已老,报国无成;二叹往日之旧交飘逝殆尽,顿生孤寂惆怅之感。
10.略
(3)①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认为她们“还不如桌灯值钱”;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②生活忙碌而空虚。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内心经常感到茫然、空虚。③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④ 精于算计。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方先生的教职,却一共给她每月25块钱,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7块钱。(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
示例二: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示例三: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来,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
(8分;其中“观点”2分,“举例”4分,“手法效果”2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