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5 16:5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一、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扫清思想障碍)法家学说的传播(指导思想)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1.军事上:②奖励军功,设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同时严肃军纪.①废除世卿世禄制,没军功的亲族不再拥有世袭爵位.③编制什伍组织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废除了旧贵族土地占有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2.经济上: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有,允许买卖土地.③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特点:以农求富,重农抑商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利于加强对人民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3.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②推行什伍连坐制度①废分封,行县制.③制定严苛的刑法,实行轻罪重刑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但造成对文化的破坏,束缚人们的思想,对后世文化政策产生恶劣影响.4.思想文化上:焚烧诗书5.社会习俗上:移风易俗,改变成年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生活方式增加了政府的 收入,客观上改变秦地的民风。
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 戚多怨望。这主要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
2、商鞅变法哪些内容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1)奖 励军功2)重农抑商3)为田开阡陌封疆4)废分封行县制5)实行连作法
A123. B125 C235 D134
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是1废分封行县制,2统一度量衡,3重农抑商4焚诗书明法令
A1234 B234 C34 D14太史公说:商君,他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考察他当初用帝王之道游说孝公,凭借着虚饰浮说,不是他自身的资质。再说凭靠着国君宠臣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的书籍,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相类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 1.对秦国----②经济上:评价收富国强兵之效①政治上:③军事上: 壮大了军事力量, 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稳定了统治秩序。2.对历史发展①推动社会转型: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下来. 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国家统一: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经济制度;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积极:消极作用----①法律严苛,轻罪重刑,轻教化。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成为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
②焚烧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对后世文化政策造成恶劣影响。
③开创了重农抑商政策,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变法成功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2)商鞅正确的决策和坚决改革的决心根本原因具体表现:
①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
②与保守派论战,积极宣传变法,扫清变法思想障碍;
③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坚决消除阻力。3)变法立信立威于民,深入人心(统治者欲富国强兵、新兴地主阶级欲发展地主经济,提高政治地位,历史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等)特点全面性?彻底性? 深远性?
有效性?
商鞅惨死的原因及启示
(1)直接原因是支持其变法的政治靠山秦孝公
的去世,深层次的原因是变法触动了贵族利益。
(2)启示。改革是曲折、复杂的,变法必然会
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必然引起其反对,作
作为改革者,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要注意协调好改革中利益的协调问题。
(1)
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赵韩魏秦国偏
处西方,
人口稀
少,经
济落后,
对外战
争处于
劣势
(魏国
变法后,
秦兵不‘
敢东向)“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兵 “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
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
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而
且他们善骑射”
“秦军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赏罚分明
--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
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 其他因素:1、什伍编制
2、弓箭
3、后方供给“尚
武”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分封制国君诸侯卿、大夫等国君地方县吏县制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