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七上科学第一章单元检测卷
考生须知: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台州)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手持试管加热
【答案】A
2.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3.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14.21分米,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各是( )
A. 14.2分米和1毫米 B. 14.2分米和0.01厘米
C. 14分米和0.21厘米 D. 14分米和0.21分米
【答案】 A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答案】 B
5.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8.42cm、8.43cm、8.64cm、8.42cm、8.4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8.47cm B. 8.428cm C. 8.43cm D. 8.4275cm
【答案】 C
【解析】比较可知,9.64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3吨=3×1000=3000千克 B. 20毫米=20毫米× 米=0.02米
C. 0.05米=0.05×106纳米=5×104 D. 19升=19×1000厘米3=1.9×104厘米 3
【答案】 D
7.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里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所列举的利用身体“尺”估测物体长度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 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约1.60m
B. 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75cm
C. 体育课学生用的跳绳的绳子有两庹(tuǒ)半长,约3.2m
D. 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每一步约26cm
【答案】 D
8.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答案】 A
9.“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 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 金属镓的体积在30℃ 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 该温度计虽然体积小,但量程却比温度计大
【答案】【C】
10.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
A. 45厘米 B. 0.45米 C. 45000毫米 D. 45分米
【答案】D.
11.原来在量筒中盛有60毫升的酒精,小涛要取出10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涛倒完后仰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 大于10毫升 B. 等于10毫升 C. 小于10毫升 D. 无法确定
【答案】 A
12.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 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 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答案】 D
13.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
A. 30℃ B. 40℃ C. 31℃ D. 36℃
【答案】 A
【解析】当温度计的显示温度为32℃时,根据得到:
;
解得:t=30℃。 故选A。
14.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依次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第一、二次正确,第三次错误 B. 第二次正确,第一、二次错误
C. 第一、三次正确 ,第二次错误 D. 第二次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答案】 D
【解析】体温计的读数不会自己下降,需要甩一下,在未甩的情况下,原来体温计的示数为37.5℃,第一次测量结果为37.5℃,则第一位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37.5℃,也可能正好是37.5℃,第二次测量结果为38.5℃,则第二位同学的体温肯定是38.5℃,第三次测量结果为38.5℃,则第三位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38.5℃,也可能正好是38.5℃; 故第二次测量正确,第一、三次可能正确; 故选D。
15.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同学们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下列关于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某些事物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测体温”:用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36.8℃
B. “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
C. “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
D. “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约为500ml
【答案】 C
【解析】A.“测体温”:用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36.8℃,合理。
B.“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 , 合理。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 ,不合理。
D.“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约为500ml,合理。 故选C。
16.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用一个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去掉橡胶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
B. 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
C. 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的越明显
D. 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
【答案】 D
【解析】A.去掉橡皮塞,瓶内液面上的气压和管内液面上的气压相等,则管中水柱会下落,温度计将无法使用,故A错误;
B.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的本领不同,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不相同,故B错误;
C.根据V=Sh可知,玻璃管越细,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故C错误;
D、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受热膨胀将沿细玻璃管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17.为了比较准确且尽可能快的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皮垫圈的数量(估计有几千个), 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十个垫圈的质量m,即为10M/m垫圈总数
B.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M/m即为垫圈总数
C.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0,10L/L0 即为垫圈总数
D.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 1 个垫圈的厚度L0,L/L0 即为垫圈总数
【答案】 A
【解析】先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十个垫圈的质量m,则一个的质量就是 , 就是垫圈的总数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mL 23℃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个 9只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 A
19.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的过程.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
A. 琴纳对天花和牛痘的研究 B. 小嘉探究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C. 小嘉探究使凹陷乒乓球复原的方法和原理 D. 科学家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
【答案】 D
20.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答案】 D
二、填空题(共5题;每空2分,共50分)
21.下图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些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按要求填写上述仪器的编号:
(1)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3)既能用来配制溶液又能作较大量试剂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
【答案】 (1)e(2)b(3)j
22.75毫米=__ _____分米=__ ___米= 厘米;
0.08米3= 升= 厘米3= 毫升
【答案】 0.75 0.075 7.5
80 80000 80000
23.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3)如图是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31匝。请你帮他读出31匝的总长度为________cm,并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 cm。
【答案】 (1)A;C;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DBEC(或DEBC)(3)5.00;0.16
24.(2021七上·金华期中)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 (填字母)两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答案】 AC;5cm3
25.(2021七上·仙居月考)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答案】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26.小明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量封面较厚的字典内每张纸的厚度:
⑴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⑵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⑶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h= 。
小明的做法有三个错误,分别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 将封面算入;选取页数太少;应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解析小明的做法有三个错误,分别是: ①将封面算入; ②选取页数太少; ③应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27.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有时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如图所示,甲、乙是用相同的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环,仔细观察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你认为哪个圈更大?________。动脑想一想,并写出两种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三、实验题(共3题,每空2分,共18分)
28.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B)。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C)。
(1)上文中 A 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________。
(2)本实验结果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3)步骤 B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________方法。
【答案】 (1)建立猜想与假设(2)不符合(3)对照
29.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60 51 43 37 33 30 27 25 24 24 24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热水在玻璃杯中经过________分钟以后就不再是“热水”了(一般认为低于体温时就不再是“热水”)。
(3)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
A. B. C. D.
【答案】 (1)24(2)6(3)D
30.某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A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得: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________原理工作的。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些不足之处,你认为它的不足之处有(写出一点): ________。
【答案】 (1)降低(2)热胀冷缩(3)不容易携带
【解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得: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降低;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3)我认为“伽利略”温度计的不足之处为:①不容易携带;②测温不够精确。
四、解答题(共4题,每空2分,共22分)
31.(2022·杭州)小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到42.0℃,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_℃。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___________(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钟,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0.1 ②. 见解析 ③.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
[2]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3]体温计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该处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该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
32.小琰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
(1)第一种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 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 r,外半径为 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 L 为 。
(2)第二种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 r,外半径为 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 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 R 减小到 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 L 为 。
(3)测完长度后又想测出整卷圆筒纸的圆周长,他先把一条矩形纸条轻轻地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出两孔间的距离,如此测出圆周长的方法 _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或“正确”)
【答案】 (1) R2 r2 d
(2)LR2 r2 R2 R0 2
(3)正确
33.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较高温度的液体,它的结构如图甲,利用它测得某物质温度如图乙。
(1)图乙中酒精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
(2)酒精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
(3)酒精是无色液体,而温度计中的酒精一般添加了红色的染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若用图丙中的a、b、c 三个容器制成温度计,为了使温度计的精确度更高,应选择哪种容器?并说明理由。
【答案】 (1)-40℃(2)酒精的热胀冷缩(3)使液柱的高度变化显示更明显,便于读数
(4)选择b 同体积液体膨胀,管径细的上升高,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精确度高,因此a、b比c精确度高。
同管径时,液体越多,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上升越多,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精确度高,因此b比a精确度高。
34.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 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________ 。
【答案】 (1)D(2)偏大(3)(D2—D1)/2n
【解析】(1)比较可知,2.23cm明显偏大,所以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
那么这本书的厚度为: , 故选D。
(2)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
(3)根据图片可知,大圆的半径=小圆的半径+纸带的总厚度,即; 解得:。浙江七上科学第一章单元检测卷
考生须知: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台州)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手持试管加热
2.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14.21分米,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各是( )
A. 14.2分米和1毫米 B. 14.2分米和0.01厘米
C. 14分米和0.21厘米 D. 14分米和0.21分米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5.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8.42cm、8.43cm、8.64cm、8.42cm、8.4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 8.47cm B. 8.428cm C. 8.43cm D. 8.4275cm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3吨=3×1000=3000千克 B. 20毫米=20毫米× 米=0.02米
C. 0.05米=0.05×106纳米=5×104 D. 19升=19×1000厘米3=1.9×104厘米 3
7.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里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所列举的利用身体“尺”估测物体长度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 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约1.60m
B. 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75cm
C. 体育课学生用的跳绳的绳子有两庹(tuǒ)半长,约3.2m
D. 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每一步约26cm
8.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9.“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 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 金属镓的体积在30℃ 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 该温度计虽然体积小,但量程却比温度计大
10.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
A. 45厘米 B. 0.45米 C. 45000毫米 D. 45分米
11.原来在量筒中盛有60毫升的酒精,小涛要取出10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涛倒完后仰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 大于10毫升 B. 等于10毫升 C. 小于10毫升 D. 无法确定
12.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 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 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13.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
A. 30℃ B. 40℃ C. 31℃ D. 36℃
14.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依次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第一、二次正确,第三次错误 B. 第二次正确,第一、二次错误
C. 第一、三次正确 ,第二次错误 D. 第二次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15.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同学们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下列关于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某些事物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测体温”:用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36.8℃
B. “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
C. “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
D. “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约为500ml
16.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用一个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去掉橡胶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
B. 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
C. 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的越明显
D. 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
17.为了比较准确且尽可能快的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皮垫圈的数量(估计有几千个), 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十个垫圈的质量m,即为10M/m垫圈总数
B.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M/m即为垫圈总数
C.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0,10L/L0 即为垫圈总数
D.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 1 个垫圈的厚度L0,L/L0 即为垫圈总数
18.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mL 23℃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个 9只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19.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的过程.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
A. 琴纳对天花和牛痘的研究 B. 小嘉探究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C. 小嘉探究使凹陷乒乓球复原的方法和原理 D. 科学家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
20.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二、填空题(共5题;每空2分,共50分)
21.下图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些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按要求填写上述仪器的编号:
(1)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3)既能用来配制溶液又能作较大量试剂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
22.75毫米=__ _____分米=__ ___米= 厘米;
0.08米3= 升= 厘米3= 毫升
23.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3)如图是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31匝。请你帮他读出31匝的总长度为________cm,并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 cm。
24.(2021七上·金华期中)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 (填字母)两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25.(2021七上·仙居月考)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26.小明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量封面较厚的字典内每张纸的厚度:
⑴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⑵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⑶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h= 。
小明的做法有三个错误,分别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7.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有时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如图所示,甲、乙是用相同的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环,仔细观察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你认为哪个圈更大?________。动脑想一想,并写出两种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题,每空2分,共18分)
28.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B)。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C)。
(1)上文中 A 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________。
(2)本实验结果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3)步骤 B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________方法。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60 51 43 37 33 30 27 25 24 24 24
29.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热水在玻璃杯中经过________分钟以后就不再是“热水”了(一般认为低于体温时就不再是“热水”)。
(3)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
A. B. C. D.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
30.某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A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得: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________原理工作的。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些不足之处,你认为它的不足之处有(写出一点): ________。
四、解答题(共4题,每空2分,共22分)
31.(2022·杭州)小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到42.0℃,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_℃。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___________(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钟,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2.小琰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
(1)第一种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 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 r,外半径为 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 L 为 。
(2)第二种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 r,外半径为 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 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 R 减小到 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 L 为 。
(3)测完长度后又想测出整卷圆筒纸的圆周长,他先把一条矩形纸条轻轻地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出两孔间的距离,如此测出圆周长的方法 _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或“正确”)
33.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较高温度的液体,它的结构如图甲,利用它测得某物质温度如图乙。
(1)图乙中酒精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
(2)酒精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
(3)酒精是无色液体,而温度计中的酒精一般添加了红色的染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若用图丙中的a、b、c 三个容器制成温度计,为了使温度计的精确度更高,应选择哪种容器?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 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