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1、夏朝的政治制度:禅让制到世袭制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奴隶制国家夏朝
(2)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2、商朝: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1)内外服制:王畿地区是内服(商王直接控制);
王畿的以外地区是外服(附属国控制);
(2)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3、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探究】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序列、地区、诸侯义务与权利是什么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3、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1)分封制:
①目的:对广大区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③分封序列: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分封地区:除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之外的其他地方。
⑤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周王室的义务。
⑥诸侯权利: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
(2)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3)礼乐制度: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
3、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①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③王权具有神秘色彩4、商周政体的特征5、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名词解释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矛盾:皇权与相权)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矛盾: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权至上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位世袭
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三公九卿副丞相图籍文书监察百官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军务(虚有其位)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特点:①三公九卿都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官僚政治);②分工、制约,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③三公九卿以“廷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廷议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3、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①表现: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
②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1)内容: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
(2)影响: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睡虎地秦墓竹简
4、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1、两汉的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中朝制度(1)汉初: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内)朝外 朝执行机构决策机构(3)西汉晚期后:中朝尚书的权力增大(4)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2)汉武帝:任命亲信和侍从组成中朝,制衡外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皇帝(皇权至上)
尚书省
(负责执行)
中书省
(起草诏令)
门下省
(审议封驳)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2、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1)内容: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审议封驳朝廷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影响
①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各自职能。
②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代二府三司制示意图
3、宋代的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府三司制
(1)内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最高行政长官,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
(2)影响: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再度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
皇 帝
中书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4、元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中书一省制
(1)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事繁多,为提高行政效率,改三省制为一省制。
(2)影响:宰相权力过大,相权反弹,威胁皇权,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
皇 帝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殿阁大学士
位低权轻
位高权重
内 阁
(1)内容:明太祖废宰相,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
(2)影响:加强皇权。
5、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废丞相,设内阁
6、清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设立军机处
(1)最初目的:雍正时期,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2)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
(3)特点: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4)影响:简化了行政的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军机处
1、汉:
(二)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①汉初:郡国并行制,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
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③汉武帝:采取推恩令、耐金夺爵、设州刺史等方式加强中央集权。
(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汉初地方行政体制示意图
2、隋唐:道、州(府)、县
(1)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2)唐朝
①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逐渐演变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②唐中期以后: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地方行政体制示意图
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示意图
3、宋:路、州(府)、县
地方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逐渐演变为路、州(府)、县三级制。
4、元代:行省制;省—路—府—州—县
元代地方行政体制示意图
(1)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2)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
(3)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示意图
5、明清:省、府、县
朝代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演变趋势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课堂小结】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郡县制
郡国并行、州郡县
道州县
路府县
行省制(多级体制)
省府县
省府县
1、皇权与相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
2、中央与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