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思维:能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探究实践: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态度责任: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进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并进行推理。
难点: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任务一:设计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学生自评评价量表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
能否设计证明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 能设计并表述清晰明了3颗星;能设计出实验,但解释不清2颗星;有想法,但设计不出1颗星;不能设计0颗星。 ( )
任务二:探索光是怎样传播的。
小组评价量表
项目 评价标准 等级
探索光的传播路线实验 1:实验操作不规范,无法准确地进行光的传播实验,无法得出可靠的实验结果。 3:能够准确地进行光的传播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并能够得出可靠的实验结果。 5:能够设计创新的实验方法,准确地进行光的传播实验,并能够得出准确、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 )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源,没有光源就无法看到物体。为了看清黑漆漆的树洞里有什么,同学们拿来手电筒去照射树洞,却只能照亮树洞内部的一部分,看不到小鸟,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那么手电筒的光是怎样到达树洞内部的呢?为什么看不到小鸟呢? 学生:小组研究并猜测比划光的轨迹。 交流:请学生用手来演示光的行进轨迹。 预设: 生1:光向四周传播。 生2:光沿直线传播。 生3:光沿曲线传播。 师:光是不是这样传播的呢? 揭示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激发学生对光的传播方式的探知欲望。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
(二)探究活动 1.师:光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传播的呢 同学们有没有好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2.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方法,并汇报交流 生:①关上灯,看手电筒的光能看到光束 ②用弯管子,让手电筒从一端射入,观察另一端是否能看到光。 .... 教师课件展示或实物展示实验材料:每个小组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1个、4个能直立的夹子。 4.出示任务:小组学生参考课本第6页,设计实验探索光是怎样传播的。 5.小组探讨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需做3次; (2)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射同学的眼睛; (3)小组合作完成。 6.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小结实验步骤,并出示实验示意图、实验记录单和实验温馨提示。 出示实验步骤: 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1厘米;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4)把手电筒放在离你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5)把第二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左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第一张卡纸上的小孔。 出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光行进的路线1.光直接穿过小孔2.移动一张卡纸你认为光是怎样进行传播的
学生分组探索实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享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 预设:当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打开手电筒,光源会通过这三个小孔,在第四张纸屏上留下光斑。当移动第二张卡纸时,手电筒的光源通过第一张卡纸上的小孔,光斑落到第二张卡纸上。 小组展示实验记录单,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光行进的路线1.光直接穿过小孔2.移动一张卡纸你认为光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引导学生用设计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小组交流汇报中完善实验操作方案,在规范的实验操作中得出实验结论,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小组设计活动环节,学生只要能有想法就要给予肯定,如果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就更好了。完成学生自评评价量表。 教师巡视过程中观察学生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情况,是否将光线画成一条直线,是否从孔中穿过。可将几个小组的记录表投放到大屏幕供其他组评价观看。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记录等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完成小组实验评价量表。
(三)研讨 1.鼓励学生小组内分享交流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并解释这一现象。 预设:移动卡纸后,光通过第一个小孔后,落到第二张卡纸上,第二张卡纸上出现光斑,纸屏上没有光斑,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鼓励学生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道理,是不是声音比光传播的速度快?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师小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而光则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从光的传播角度看,“未见其人"是由于光路被阻断造成的。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对于光对生活影响的认知情况。
(四)生活应用 1.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尝试解释手电筒的光照到了鸟窝中,却看不到鸟窝中小鸟的原因。 预设:可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所以我们看不到小鸟。 学生举例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并解释现象? 排队看齐 3.播放视频了解小孔成像现象。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能加深学生对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理解。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对于光的传播方式问题的认知情况。
(五)知识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成果集成
学生能够设计实验并验证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并能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填空题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到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 。
2.在做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时,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_______时,手电筒的光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二、判断题
1.舞台上的灯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2.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得多,所以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 )
3.太阳光向四面八方传播,每一束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
三、选择题
1.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 )。
A.青蛙视力不好 B.光沿直线传播 C.天空只有井口大小
2.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 )。
A.光的速度很大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能绕过前一位同学
3.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皮影戏 B.小孔成像 C.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鸣声
【综合实践类作业】
思考夜晚,我们打开电灯,房间里立刻变得亮堂堂的。光是怎样照亮整个房间的
答案:
一、填空题
1.是沿直线传播的
2.同一直线
3.光源
二、判断题
1.×;2.√3.√;
三、选择题
1.B;2.B;3.C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经历了问题导入、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总结结论、生活应用等科学探究环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从而能很顺利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直观现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光》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光》
单元主题 学生们在校园里发现了一些鸟巢和小鸟的活动迹象,同学们对这些鸟类的品种、数量、行为等非常感兴趣,但是小鸟容易受惊吓,难以近距离观察。同学们可以利用潜望镜观察这些鸟类在鸟巢中的活动。那么如何制作一个潜望镜呢?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3.3声音与光的传播:1.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2.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4.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 果进行改进并展示。 学业要求: 能解释人眼看到光源和物体的原因; 能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能分析光的行进路线及反射现象。 能通过实验认识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能设计制作简单的光学物品。 关注光污染危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能制作实物模型,并基于证据改进实物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知道技术与工程需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和正确对待作品的缺陷。
教材分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共7课,分别是《1.有关光的思考》、《2.光是怎样传播的》、《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5.认识棱镜》、《6.光的反射现象》、《7.制作一个潜望镜》。 第1课为单元起始课,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第2-3课探究光的传播问题,第4-5课探究光的折射问题,第6-7课探究光的反射问题,其中第7课为工程设计课。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物体时发生传播路线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反射现象的认识,构建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1.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将光的特性与波联系起来意义不大。但是,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为后续的学习(即把光看作是波)做一些认知的铺垫。 2.教学中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但是教师对光本质的认知会影响到学生概念的建立,所以一定要遵循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才能完成有关光的目标要求。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弄清光的各种现象,并解释生活中有关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光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3探究实践: 能用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 会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能利用镜面反射实验,推测反射光规律,并预测反射光位置。 会做棱镜分光实验,能推测彩虹的颜色序列并制作彩色轮。 能自制潜望镜并进行观察。 4.态度责任: 形成对光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光的综合应用的测试性评价。 4.注重工程设计的团队合作、相互配合的评价,工程设计作品的展示和改进的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制作潜望镜模型。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1.有关光的思考了解对光的已有认知;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反射光源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物体。了解学生对光相关知识的前概念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对光的研究兴趣。1实验2.光是怎样传播的观察一束光通过小孔的实验, 初步建立光直线传播的概念。。解密“光是怎样传播的” 对比声音的传播,发现光的传播方式。1实验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观察光通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物体,以及烟雾的实验,加深光传播方式的理解,并与影子的成因建立联系探秘“如何隔墙看物” 建立光传播的概念,解释影子的成因,解释月食和日食的成因。1实验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观察光通过水平面和物体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初步形成折射的概念。牛顿的三棱镜实验 绘制光学转盘 进一步发展光的传播概念,用光传播方向的改变来认识折射现象。1实验5.认识棱镜观察光通过棱镜形成的分光现象,从而了解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通过制作一个彩色轮,进一步认识光有不同的混合色。绘制光学转盘 通过观察三棱镜的分光作用,了解太阳光包含有不同的颜色。1实验6.光的反射现象观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的反射实验,并通过调整平面镜的角度,使光到达预设的反射点。探秘“如何隔墙看物” 建立并体验古代门禁装置 “光反射原理”的现代应用用挑战性的方式--指定反射点,观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的反射现象,拓展光的认知。1工程设计7.制作一个潜望镜应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潜望镜,激发对光更深层次的研究兴趣。“光反射原理”的现代应用 综合运用学到的光的知识,通过制作和体验,激发后续的研究兴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