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蓝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科试卷(2023.07)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开垦农牧,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而如今,东北人口大量南迁,在这当中出现了一些有条件的老人,在冬季来临前到南方居住生活,来年返春后回东北居住的现象,被称为“候鸟式”人口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闯关东”和“候鸟式”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
A.经济因素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气候因素
2、下列不属于“候鸟式”人口迁移遇到的困难是( )
A.我国户籍管理制度严格,迁入地落户困难 B.距离长,交通费用高
C.融入当地生活习俗文化有困难 D.子女异地探亲不方便
美国和墨西哥是陆上邻国(见左图),两国国界线两侧景观显著不同(见右图)。1965年墨西哥政府制定了《边境地区工业化议程》,在邻近美国边境线一侧设立出口加工区,鼓励本国企业从美国免税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本国境内组装和加工,再将制成品出口到美国。目前,出口加工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两国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从甲国流入乙国 B.从乙国流入甲国 C.从乡村到城市 D.从城市到乡村
4、两国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5、据图文资料推断,与甲国相比,乙国( )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
6、影响乙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7、乙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A.甲国劳动生产率 B.乙国环境质量 C.甲国就业率 D.乙国城镇化水平
下图为瓜迪亚纳河流域。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瓜迪亚纳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对该流域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在西班牙境内兴建水库85座,总库容42.6亿立方米,水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21.1万kW;在葡萄牙境内建有较大水库5座,总库容超过45.33亿立方米,所建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众多水利工程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流域内气候干旱,灌溉所用 B.流域内洪水泛滥,防洪所用
C.流域内工业发达,发电所用 D.流域内农业发达,养殖所用
9、瓜迪亚纳河流域进行梯级开发对河口三角洲和生物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种群减少 B.水生生物数量不变
C.河流生物种群减少 D.三角洲面积不变
10、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和当地葡萄生长无关的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B.夏季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
C.夏季降水充足,水分含量高 D.冬季温暖,有利于葡萄过冬
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色列在1964年启动了国家供水工程,即兴建纵贯南北的国家供水网,从北部的太巴列湖(海拔-213米)抽取湖水使用。到2001年该国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并于2022年启动淡化海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下图为以色列供水网络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太巴列湖主要的补给来源可能是( )
①冰川融水补给②河流的河水补给③地下水补给④降水补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以色列国家供水工程中水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向为( )
A.供给沿线生产、生活用水 B.促进沿线生态环境改善
C.进行南部地区大开发 D.治理南部地区荒漠化
13、以色列能实施淡化海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的条件是( )
①海水淡化技术水平高②水资源利用率高
③太巴列湖水位下降④太巴列湖生态被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14、图示②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15、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下垫面 D.地形
非选择题(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属构造断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布哈河、沙柳河、倒淌河等40多条河流注入该湖。 13万年前青海湖还是个淡水湖,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湖东部的日月山及南部的青海南山等山峰上升隆起,使原与黄河相通的倒淌河倒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的湖水逐渐由淡水变为咸水。
材料二 青海湖很美,不过是咸水湖,湖水不能饮用,很多人觉得太可惜了。考虑到青海湖东部距离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只有40公里,地势最低的地方比青海湖的湖面只高了70米左右,就有人突发奇想,是否可以挖通青海湖和黄河,把它们连起来,这样青海湖慢慢地就可以变成淡水湖了。
材料三 青海湖周边地形图
(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述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的演变过程。(6分)
(2)分析青海湖近二十年来水量增加的原因。(6分)
(3)你是否支持人工方式挖通青海湖和龙羊峡水库,把青海湖变成淡水湖,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17.(20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京津冀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1)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请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谈谈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2)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3)分析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
(4)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18.(17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虽皆在极地附近,但南极大陆才是世界真正的寒极。
近年来,极地旅游市场增长迅速,10年前中国每年仅99人去南极旅游,现在增长到每年有4000多人。虽然市场增长快、单价高,但整体市场的天花板比较低;属于非常细分、小众的市场。
(1)请分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温度更低的原因。
(2)请答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共有的特色旅游资源(请回答两项)。
(3)试评价极地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
(4)南极地区资源丰富,拥有多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除外),请列举两项,并分析资源丰富的原因。
安溪蓝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科试卷(2023.07)
一.选择题
A 2、A 3、B 4、A 5、A 6、B 7、D
8、C 9、A 10、C 11、C 12、A 13、A 14、C 15、D
二.非选择题
16.
(1)、最初青海湖为外流湖,湖水为淡水,由于新构造运动,湖东部的日月山及南部的青海南山等山脉上升隆起,使倒淌河被堵塞,从而改变流向,湖水不再流入黄河;青海湖失去了外泄通道,变成了封闭的内陆湖,盐分不能排出;青海湖区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强,风大,湖水蒸发快,经过漫长的岁月,盐分不断在湖内累积,逐渐变成咸水湖。(从地壳运动、河流流向变化、气候特征三方面影响回答)
(2)、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 (或湖区气候有所改变,降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增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类活动的减少等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管理成效显著,对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很大作用。(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
(3)支持。两地直线距离短,且青海湖东边地势最低的地方比青海湖的湖面只高了70米左右,人工方式开挖,工程量较小;我国基建能力强,资金充足、技术能力强完全有能力进行工程的建设;青海湖储水量大,变成淡水湖以后对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从工程本身工程量特征、我国建设能力和建成后有利影响三方面回答)
不支持。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工程建设破坏该区生态环境;人为地改变数万年形成的稳定的生态环境,对于该地来说或许是一种灾难,造成区域各环境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青海湖下泄的咸水可能影响整个黄河流域的水生态;(从工程建设过程中、建成后对本区域、建成后对其它相关区域的不利生态影响三方面回答,表述清楚即可)
17.
(1)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科研机构众多;经济基础雄厚,经济腹地范围广。
(2)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北京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天津利用其现代化制造业的基础和天然的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河北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众多的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为京津两地提供农副产品。
(3)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内发展水平差异;缓解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减轻京津冀等大城市的城市化问题,促进中小城市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社会发展。
(4)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城市化进程,使河北成为京津人口的疏散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18.
(1)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南极海拔较高;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冰雪对于太阳辐射反射率大;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南极极夜时间比北极长
(2)冰原景观,奇特的天文现象(极光现象),独特的动物资源。
(3)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距主要客源市场远;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差。
(4)风能资源、水资源;南极大陆与周围地区存在巨大的气压差,气压梯度力大;加之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起,摩擦力小,风速大,故风能资源丰富;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