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31 17:1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导学案
课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 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课型 新授课 编写人 审核人
新课标要求与解读 1.结合资料,绘制示意图,分析河谷的形成与演变。(地理实践力) 2.结合具体河流地貌,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任务一 河谷的演变 基础梳理·必备知识 1.主要作用:河流对流经的河谷不断 和堆积。 2.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河流落差 ,流速 ,以 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 ”型中期河流落差 ,向下侵蚀作用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凹岸 ,凸岸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 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易错辨析】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特别提醒】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 (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所示: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1、河谷的演变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 2、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 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关键 影响伸长加深展宽
【方法技巧】河流侵蚀岸(陡坡岸)与堆积岸(缓坡岸)的判别方法 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反之。 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3.根据聚落和港口分布判别侵蚀岸和堆积岸 堆积岸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用地;侵蚀岸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反推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典例1】(2022·北京西城区二模)下图为金沙江某段河谷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 ) ①河流 ②火山活动 ③滑坡 ④冰川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该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 A. 下切—崩塌—堆积—侧蚀 B. 堆积—崩塌—下切—沉积 C. 下切—沉积—侧蚀—下切 D. 堆积—侧蚀—沉积—下切 任务二 冲积平原的形成 基础梳理·必备知识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 位置形成山前冲 积平原山前地带由几条河流的 不断扩大而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 平原河流 由多个被废弃的 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 的海滨地区泥沙堆积而成
【特别提醒】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易错辨析】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 主要从两方面区分: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冲积平原的形成 冲积平原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分布、形成机制和地貌类型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分布山前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示意图形成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地势平坦、宽广,是冲积平原的主体,常沿河呈带状分布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典例2】(2022·湖北省高二期末)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2)题。 (1)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面积较大的原因是( ) A. 降水较多 B. 山地坡度较陡 C. 岩石裸露 D. 流域面积较大 (2) 贺兰山东麓中、南段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①风化物粒径较大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大③河流较长④植被覆盖度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耕地主要分布于洪积扇边缘的原因是( ) A. 光照充足 B. 水分条件好 C. 热量条件好 D. 昼夜温差大 任务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基础梳理·必备知识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 。 (2)方便对外联系和 。 (3)提供丰富的 。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 。 (2)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 。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冲积平原:首先考虑 的威胁,多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 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2.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成因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成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方法总结】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2)根据水源判断。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4)根据灾害判断。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典例3】(2022·济南高二期末)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阳宁县境内的野王村行政村,蒲河经五道弯曲贯穿全村而过村中,整体地貌呈“S”形奇特分布,各自然村星罗棋布,被蒲河分割包围自成一体。野王村整体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傍山依水,水依山而娇美,山傍水而奇险。下图示意野王村“S”形地貌局部。据此完成(1)~(3)题。 (1)穿越野王村而过的蒲河蜿蜒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侧蚀作用 B.流水下切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2)河流对自然村落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 ①深厚肥沃的土壤 ②便利发达的航运 ③较高的平坦地形 ④充足的水源供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野王村的各自然村落一般坐落在( ) A.河流凸岸 B.河流凹岸 C.河流阶地 D.河流两岸 课时素养评价 (2022·东莞高二期末)天鹅洲地形地貌独特,南依世界奇景九曲回肠的下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构成了淤积洲滩和牛轭湖交融的自然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 2.牛轭湖的形成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结果,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原因是( ) A.向下侵蚀 B.溯源侵蚀 C.凹岸侵蚀 D.地转偏向力 (2022·西安高二期中)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②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搬运 C. 流水沉积 D. 地壳下陷 4.河流裁弯取直可以( ) A. 增加航运距离 B. 增加河道淤积 C. 减弱洪水灾害 D. 减小河流流速 (2022·烟台高二期末)黄河宁蒙河段落差小、流速慢,穿越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形成了沙漠包围河流的独特地貌景观。下图示意黄河宁蒙河段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该段河道含沙量高,其粗沙主要来源于( ) A. 中亚地区 B. 青藏高原 C. 黄土高原 D. 附近沙漠 6.该段河道大多( ) A. 窄深且弯曲 B. 宽浅且弯曲 C. 窄深且平直 D. 宽浅且平直 (2022·广东5月模拟)沙洲是江河中泥沙淤积形成的小岛,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其位置往下游迁移。右图中甲、乙沙洲为长江下游某河段两个位置相邻的子母洲。观测发现,近年来两沙洲面积减小。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自然条件有( ) ①下游河道窄 ②水位变化大 ③河道起伏小 ④泥沙含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除洲头外,甲沙洲受流水侵蚀较强的主要部位及成因分别是( ) A.东南侧———河道较窄,流速较快 B.洲尾处———水流汇集,水量较大 C.西南侧———迎水位置,流速较快 D.西北侧———水量较大,地转偏向力 (2022·潍坊高一期末)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湖区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地带, 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河流形成的沉积物。图1示意青海湖区水系及地形。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两地所处的地貌类型分别是 ( ) A.冲积扇 河漫滩 B.河漫滩 三角洲 C.河漫滩 冲积扇 D.冲积扇 三角洲 10.青海湖区的盛行风向可能是 (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东风 (2022·浙江台州高二期末)下图为某曲流示意图,河曲两侧河床坡度差异显著。完成11~12题。 11.能表示河床沿①-②垂直剖面形态的是( ) 12.从甲到乙河段,河床水流横向环流的强度变化趋势为( ) A.持续加强 B.先减弱后加强 C.持续减弱 D.先加强后减弱 (2022·湖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堌堆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平原上修筑的土堆台地遗址,主要用于居住。先秦到汉朝均有较多的堌堆,汉朝以后的数量极少。如图示意黄河下游地区堌堆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 13.考古发现堌堆主要分布在当时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古代先民定居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 ) A.便于农耕 B.水运便利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14.古代先民建造堌堆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A.洪水频发 B.战争频繁 C.盐碱严重 D.干旱多发 15.推测汉朝以后堌堆逐渐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黄河决口改道 C.治黄措施改进 D.人口迁移流失 (2022·潍坊高三质检)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下图),该区域的石勒喀河南岸分布大面积的河漫滩,河流交汇处形成沙洲。据此完成16~17题。 16.河心沙洲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7.该区域的石勒喀河泥沙大量淤积在南岸的根本原因是( ) A.石勒喀河含沙量大 B.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 C.石勒喀河南岸开阔 D.地转偏向力作用明显 (2022·威海二模)我国西部山区(下图中左图)比降大的河段常修建窄顶直墙式拦沙坎(下图中右图),以改善局部河床形态,进行冲积河道保护。拦沙坎属低水头挡水建筑物,类似溢流堰,顶部壅水过流,对河道全断面行洪影响不大,运行风险小,应用广泛。据此完成18~19题。 18.拦沙坎对河道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减轻河流下切 B. 利于裁弯取直 C. 削弱溯源侵蚀 D. 增加河床比降 19.叶尔羌河拦沙坎最适宜设置在(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0.(2022·潍坊高二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区,年均降水量为252~580mm,集中于59月,年潜在蒸发量为2293-2734mm。年平均风速1.63.3m/s,大风集中于冬春两季(12月至次年5月)。下图为加查-米林段河谷部分区域示意图。 (1)分别指出该区域河漫滩与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2分) (2)说明河谷沙丘的形成过程。(6分) (3)冬季是一年中沙丘面积增长最快的季节,分析其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