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31 17: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气压带和风带
一学科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特点。
3.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重点)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难点)
三知识梳理
1:热力环流的几个规律:
a.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上升,多阴雨天气(热低压);近地面气温高,反之(冷高压)
b.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c.高压低压,均为同一水平面比较
d.近地面和高空高低压相反
e.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高处凸出---高凸低凹:
2: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成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促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3.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
地球表面均匀,
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4.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范围10度左右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影响
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高温多雨
冬季 西北季风 温和少雨(寒冷干燥)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西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温多雨
冬季 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温和干燥
四自我提升
下面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曲线分别对应左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一①、乙一② B.甲一③、乙一② C.甲一②、乙一③ D.甲一②、乙一①
2.影响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产生差异的因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与某气压带位置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全年受该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
A.有明显的干湿季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高温少雨
4.关于该气压带位置及移动的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受太阳高度、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
B.在海洋地区季节移动的幅度较大
C.全球来看,该气压带大致与经线平行
D.不同月份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一致
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B.②为高空南风
C.③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D.④为东南信风
6.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B.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C.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 D.海洋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陆地)向南凸出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8.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 ~10 N盛行下沉气流 B.10 N~20 N盛行东南风
C.20 N~30 N盛行西北风 D.30 N~40 N盛行西南风
10.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1.D 2.A
3.B 4.A
5.A 6.D
7.B 8.B
9.D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