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第一单元
初步导入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战争中的人并不都是无情的。我军作为反法西斯中坚力量,一直秉承着人道主义原则,于是便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动容的感人故事,而今天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大战中的插曲》。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2.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提升文本鉴赏能力。
3.理解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
肆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拓展延伸
壹
贰
叁
壹
知人论世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一)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本来选自《杨成武回忆录》,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事件。文章节选的内容,记述的是红四团和中央红军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击退“二马”骑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宣布红军长征胜利等事件。
(二)写作内容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回忆录的基本知识
回忆录可以指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也可以指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如《聂荣臻回忆录》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威;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广泛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要有个性,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百团大战的基本知识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百团大战的基本知识
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知人论世
(三)题解
“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贰
整体感知
(一)文本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标画重点信息,找到逻辑线索。
2.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及结构。
整体感知
(二)文本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部分(第2--10段):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1--13段):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第四部分(第14--15段):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整体感知
(二)主要内容
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叁
深入探究
探究一:说特点
1.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顺叙、倒叙、插叙。从整个文章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是顺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深入探究
探究二:析形象
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聂荣臻是一个怎样的人?
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通过照料孤女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从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在送回孤女之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体现出他的善良仁慈。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深入探究
探究三:品内容
1.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大战中聂荣臻拯救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文章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深入探究
探究三:品内容
2.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①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
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深入探究
探究三:品内容
2.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会显得比较突兀。
深入探究
探究三:品内容
3.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
深入探究
探究三:品内容
3.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下层人员看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
艺术特色
(1)行文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构思精巧。开头综述,引出“插曲”,接着叙述聂荣臻拯救日本孤女并送回她们的故事,之后叙述孤女谢恩,最后以总结“插曲”的影响和意义来结束全文。
(2)语言质朴。
这是一篇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语言质朴,真诚感人。
艺术特色
(3)态度鲜明。
在这篇回忆录里聂帅表明了救助小姑娘是出于人道主义救援,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同样是战争的牺牲品,而我们的救助正是证明侵华战争的罪恶。
(4)条理清晰。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叙,先是开篇点名事件——在大战中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插曲,就下来就回忆起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以及后续美穗子及其全家的访华,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最后表明这个事件的意义,称为中日人民友好发热一段佳话。
艺术特色
(5)材料运用恰如其分。
行文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军的书信内容,使得回忆录具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能够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
肆
拓展延伸
拓展一:各抒己见
有人说过去的仇恨应该放下,也有人说前人的过去容不得我们原谅。对于过去战争带来的伤痛你有怎样的想法?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
拓展二:实际应用
本文中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请同学们深入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灵活运用本文记叙方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个人回忆文章。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同步配套习题。
2.运用本文记叙方式,写一篇以“个人回忆”为主题的文章。
《大战中的插曲》
感谢观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