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贺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5 15:50:0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西贺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正确填写。
1.(2023·贺州)根据情境,填入合适的同音字。
(1)fú 微风仿    妈妈的手,轻    过我的脸颊。
(2)biàn“我已经说过很多    了,这张照片太模糊了,根本无法    认。”丽丽甩着一条大    子,分    道。
2.(2022六下·梅江期末)输入拼音“qia”,可以找到的汉字包括如下两个。请借助资料完成练习。
洽:①跟人联系,商量;②和谐;③广博,周遍;④沾湿,浸润
恰:①正巧,刚刚;②合适,适当
(1)《说文解字》对其中一个字是这样描述的:“用心也。从心合声。”你认为这个字是   
(2)根据两个字的解释,选字填空。
   如其分 情投意   
(3)在“恰好”一词中“恰”字的意思是   (填序号)
3.(2023·贺州)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们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修改病句)
(2)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没有什么必要介意。(改为反问句)
(3)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还小,还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具体说说你的看法。
4.(2023·贺州)积累与情景运用。
(1)文有奇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如薄雾,被    。”
(2)文有对比。“人固有一死,或    ,或    。”
(3)文有主旨。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    的李大钊。我们还领悟到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学弈》告诉我们    。
(4)诗有相遇。诵读古诗词,与王安石相遇,感受他“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情思;与王维相遇,感悟他“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情谊;与苏轼相遇,理解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的情怀。
二、合理选择。
5.(2023·贺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ān)搅和(hé) B.处境(chù)游丝(sī)
C.拨弄(nèng)含糊(hǔ) D.剥削(xuē)丑恶(è)
6.(2023·贺州)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选出意思最恰当的一项。(  )
对联“风抚____巧言雪,雨打海棠喜听月。”
A.荷花 B.梅花 C.梨花 D.菊花
7.(2023·贺州)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
B.昆明的春天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C.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8.(2023·贺州)在下列选项中填入对应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四大古都:西安、____、北京、南京。
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____、中秋节。
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____、庐山(奇)、泰山(雄)。
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____。
A.洛阳 端午节 险 草书 B.开封 国庆节 高 草书
C.洛阳 重阳节 险 行书 D.开封 腊八 高 行书
9.(2023·贺州)下面有关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注意事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想突出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可以为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B.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可以提前规划好封面、扉页和正文等几大部分的内容。
C.成长纪念册的正文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D.成长纪念册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过程,资料越多、越详细越好,最好每个年级和阶段的资料都有。
三、判断对错
10.(2023·贺州)判断对错。
(1)“yi zhi ye yin”是整体认读音节,“yuan”是三拼音节。(  )
(2)“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的意思相同。 (  )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
(4)“读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使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病句。(  )
(5)劝人多读书,多实践,我们常会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样的俗语。(  )
四、阅读感悟。(30分)
(2023·贺州)非连续性阅读。
材料一: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 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著”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材料二:
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11.【材料一】从    、   和    等方面介绍了筷子。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2023·贺州)阅读古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春夜喜雨》中作者称这场雨为“好雨”的原因是(  )
A.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晚上下
C.下得大 D.不影响人们出行
14.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是(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好雨知(明白)时节,当春乃(于是,就)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B.随风潜(暗暗地,悄悄地)入夜,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细无声。
C.野径(田野间的小路)云俱黑,江船火独(独自)明。
D.晓(天刚亮的时候)看红湿处,花重(沉重)锦官城。
1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D.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2023·贺州)阅读现代文《大地的耳朵》。
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米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无意 刻意) ____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捷 敏锐) ____,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大地的耳朵”……
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 出现) ____在眼前。我们在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地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18.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9.文章中“我”和弟弟为什么讨厌冬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冬菇如此美味,为什么“我”后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21.本文通过回忆吃冬菇这件事,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2.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
五、习作百花园。(30分)
23.(2023·贺州)习作百花园。
禾下乘凉梦,一生逐一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用毕生的精力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可现在,袁爷爷却离开了我们。
习作提示:请从下面两个考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习作。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⑴袁爷爷,我想对您说……⑵我的梦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佛;拂
(2)遍;辨;辫;辩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仿佛:好像;似乎。拂过:轻轻擦过。
(2)遍:量词。用于一个动作从头至尾的全过程。辨认: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辫子:分股编紧的头发。分辩:为消除误会、指责而进行辩白为消除误会、指责而进行辩白为消除误会、指责而进行辩白。
故答案为:(1)佛、拂(2)遍、辨、辫、辩。
【点评】本题考查写同音字。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2.【答案】(1)恰
(2)恰;洽
(3)①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由“从心合声"可以得出这个字为形声字,形旁为“心(牛 ) ”,声旁为“合”。故这个字为“恰”。
(2)“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十分恰当,正好达到合适的限度。故所填字为“恰”。“情投意洽"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故所填字为“洽”。
(3)恰好︰恰巧;正好。故“恰”的含义为“正巧,刚刚”。
故答案为∶(1)恰;(2)恰、洽;(3)①。
【点评】本题考查同名字,选字词填空,词语解释,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3.【答案】(1)他们的革命形象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2)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3)不赞同。因为为人民服务不是遥远而困难的事,它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看见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放进垃圾桶,这就是最简单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畅谈想法
【解析】【分析】(1)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搭配不当,应把精神”改为“形象”。
(2)把“没有什么必要介意"改为“有什么必要介意呢”,结尾用问号。
(3)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首先答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我们还小,但是也应该为人们服务""写出观点。
故答案为:(1)他们的革命形象时刻浮现在我眼前。(2)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3)不赞同。因为为人民服务不是遥远而困难的事,它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看见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放进垃圾桶,这就是最简单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点评】(1)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个性化的表达。把你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即可。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都要说明理由。
4.【答案】(1)微风吹散了;初阳蒸融了
(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视死如归;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4)明月何时照我还;西出阳关无故人;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出自朱自清的《匆匆》。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如薄雾,被”,可知对应的语句是“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由此补充填空即可。
(2)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结合题干中的提示“人固有一死……,或…… ”,可知对应的语句是“远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由此补充填空即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3)考查课文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学弈》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三心二意之人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4)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结合题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结合题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结合题干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休将白发唱黄鸡”。
故答案为:(1)微风吹散了;初阳蒸融了;(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3)视死如归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4)明月何时照我还;西出阳关无故人;休将白发唱黄鸡。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现代诗文默写,有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背诵与积累来完成。
5.【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间:[jiān]方位词。中间。[jiàn]隔开;不连接。故“间断"的"间"应读"jiàn"。和:[hé]平和;和缓。[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故“搅和"的"和"应读"huo”。
B.有误,处:[chǔ]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chù]地方。故“处境”的“处"应读"chǔ"。
C.有误,“拨弄"的"弄"应读"nòng"。“含糊"的“糊"应读"hu”。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6.【答案】B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联系“海棠”与“月”,选项中与“雪”有关的只有梅花,因此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7.【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
B项逻辑错误,把“地方"改成“季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书法作品;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险)、庐山(奇)、泰山(雄)。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百科知识、节日风俗、书法绘画。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注意事项的识记能力。成长纪念册是记录成长的, 成长纪念册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过程,最好每个年级和阶段的资料都有,可选取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并非资料越多、越详细越好, 故该小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10.【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修改病句;惯用语、俗语;整体认读音节;词语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1)错误,“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不是三拼音。
(2)正确。
(3)正确。
(4)错误,成分残缺,删去“读了"或“使”。
(5)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5)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整体认读音节、音节类型、词语的理解、修辞、修改病句、俗语。结合平时的的学习与积累判断。
【答案】11.地位;历史;文化内涵
12.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地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材料—“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表现出这则材料主要从地位、历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介绍了筷子。
故答案为:地位、历史、文化内涵
12.考查了修辞手法。【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连用四个“通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地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故答案为: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地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答案】13.A
14.D
15.B
16.A
17.B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古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2)解答时,要想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古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3.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思是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这是作者称这场雨为好雨的原因。故选A。
故答案为:A
14.考查了诗歌朗读节奏。A、B、C正确。D.有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句诗的意思是: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正确的停顿应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故选D。
故答案为:D
15.考查了诗歌情感主旨。A、C、D三项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B项表现出诗人不舍、伤感的心情。故选B。
故答案为:B
16.考查了对诗中字词的理解。A.有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的意思是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知:明白,知道。乃:就。发生:萌发生长。B、C、D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17.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3.有误,这首诗五、六句话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因此不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答案】18.无意、敏捷、出现
19.讨厌冬菇的黑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为下文“我们”喜欢吃冬菇埋下伏笔。
20.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所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21.表达了“我”对童年和亲情的怀念之情;更表达了“我”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22.①母亲用“冬菇像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和吃了冬菇,就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对冬菇的印象,让我们喜欢吃冬菇。是母亲聪明的表现。②母亲敏锐地察觉到我与弟弟的异状,后来想法子让我们喜欢上冬菇。是母亲慧黠的表现。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18.考查对词语的辨析。无意:指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刻意:指用尽心思。敏捷:指动作等又迅速又灵敏。敏锐:常指感觉灵敏或眼光尖锐。浮现:指过去的印象重新在脑子里显现。出现:指显露出来。结合语境,应依次划去词语“无意敏捷""出现”。
故答案为:无意、敏捷、出现
19.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文中语句"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故“我"和弟弟讨厌冬菇的原因是:讨厌冬菇的黑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为下文"我们”喜欢吃冬菇埋下伏笔。
故答案为:讨厌冬菇的黑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为下文“我们”喜欢吃冬菇埋下伏笔。
20.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冬菇如此美味,“我"后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的原因是: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所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故答案为: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所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21.考查对短文主旨的理解。通读短文"小小—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地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可知,本文通过回忆吃冬菇这件事,表达了“我"对童年和亲情的怀念之情;更表达了“我"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表达了“我”对童年和亲情的怀念之情;更表达了“我”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22.考查形象分析。通读全篇,理解文意,可概括题目答案。文中语句“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
故答案为:①母亲用“冬菇像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和吃了冬菇,就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对冬菇的印象,让我们喜欢吃冬菇。是母亲聪明的表现。②母亲敏锐地察觉到我与弟弟的异状,后来想法子让我们喜欢上冬菇。是母亲慧黠的表现。
23.【答案】范文(1):
袁爷爷,我想对您说……
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今年11岁,叫李雅琪。
我知道,您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凉……
我和您一样,也有一个超级梦想:能够邀请您到我们学校,亲自指导我们种植水稻。
这个学期,为了让我们认知劳动的意义、享受科技创新的快乐,学校决定将校园里的“梦泉”——一个水泥喷泉池进行改造,并提供给我们种植水稻。我们已经从郊外拉了3车泥土填到喷泉池里了。上周星期四,我们把水灌好,全班20多名男生集体跳进池子翻土,并撒上了肥料。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全班同学都期盼您能来现场指导我们种植水稻。
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说的那样: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后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您真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2018年10月,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广西很可能是人类栽培稻的发源地。袁爷爷,您想不想来这验证一下呢?
袁爷爷,您说过: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我们有了在水泥池里种植水稻的灵感,同时,也下定了为种植水稻而付出辛勤汗水的决心,只求您能带给我们种植水稻的技术和成功的机遇,让我们展现天性,实现梦想!
袁爷爷,我们想掌握水稻种植的技术,想体验劳动的快乐,更想品尝收获的喜悦!我们真诚地邀请您来我们学校,指导我们种植水稻!我们一定会牢牢地抓住这个机遇,让稻花的香味飘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飘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范文(2):
我的梦想
梦想,是人生中最华美的篇章。梦想,究竟是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说:梦想是儿时天真的梦,是纯真美好的愿望。在我的眼中,梦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未来前进的方向!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有过很多梦想:看到花店就想去当花店老板;看见蛋糕店就想做蛋糕师;每次生病了,去看医生,就想做一名“白衣天使”……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当一名老师的梦想,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假如我当了老师,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看书学习,让同学们拥有更多的知识,会让同学们做很多的游戏,开发他们的智力,我会登上那三尺讲台,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会把我的学生当做我的孩子,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从一个个真善美的小故事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让他们从一首首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到“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寂静;让他们从一个个英语单词中,感受到语言的神奇;让他们从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数字中感受到数学王国的神奇。我还会让孩子们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学习,爱上学习。当他们捧起奖杯时,我会告诉他们“不要骄傲,一定要再接再厉,在以后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才能有所成功。”当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难而气馁时,我会告诉他们“不要气馁,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就是胜利。”我会像当时老师教育我们一样,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好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扎扎实实学好每一门功课,一步一个脚印朝这个目标攀登……
梦想就如同一双翅膀,带着我在宽广的天空中飞翔,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1)(1)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袁爷爷,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想写好本篇作文,首先要对袁隆平爷爷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然后结合袁爷爷对国家所做贡献及现在人们的幸福生活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写作时,首先要注意要以第一人称“我”与第二人称“您”进行写作。写的时候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作文重要的是真实情感,不要有应付心理,这样才能写好。叙述事情时注意抓住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精心刻画细节。
(2)本次习作要求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想想自己的梦是什么,确定好写作内容。可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你打算怎么做等方面进行构思。写作时注意详略要得当,运用学到的描写及修辞手法,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1)本文小作者结合袁爷爷的“天下乘凉梦”写出了自己的梦想,同时表达了对袁爷爷的崇敬之情。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这篇文章作者想象力丰富,写出了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你将来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文章脉络清楚,条理有序,并在最后笔锋一转,回归现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西贺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正确填写。
1.(2023·贺州)根据情境,填入合适的同音字。
(1)fú 微风仿    妈妈的手,轻    过我的脸颊。
(2)biàn“我已经说过很多    了,这张照片太模糊了,根本无法    认。”丽丽甩着一条大    子,分    道。
【答案】(1)佛;拂
(2)遍;辨;辫;辩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仿佛:好像;似乎。拂过:轻轻擦过。
(2)遍:量词。用于一个动作从头至尾的全过程。辨认: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辫子:分股编紧的头发。分辩:为消除误会、指责而进行辩白为消除误会、指责而进行辩白为消除误会、指责而进行辩白。
故答案为:(1)佛、拂(2)遍、辨、辫、辩。
【点评】本题考查写同音字。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2.(2022六下·梅江期末)输入拼音“qia”,可以找到的汉字包括如下两个。请借助资料完成练习。
洽:①跟人联系,商量;②和谐;③广博,周遍;④沾湿,浸润
恰:①正巧,刚刚;②合适,适当
(1)《说文解字》对其中一个字是这样描述的:“用心也。从心合声。”你认为这个字是   
(2)根据两个字的解释,选字填空。
   如其分 情投意   
(3)在“恰好”一词中“恰”字的意思是   (填序号)
【答案】(1)恰
(2)恰;洽
(3)①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由“从心合声"可以得出这个字为形声字,形旁为“心(牛 ) ”,声旁为“合”。故这个字为“恰”。
(2)“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十分恰当,正好达到合适的限度。故所填字为“恰”。“情投意洽"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故所填字为“洽”。
(3)恰好︰恰巧;正好。故“恰”的含义为“正巧,刚刚”。
故答案为∶(1)恰;(2)恰、洽;(3)①。
【点评】本题考查同名字,选字词填空,词语解释,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3.(2023·贺州)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们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修改病句)
(2)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没有什么必要介意。(改为反问句)
(3)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还小,还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具体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他们的革命形象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2)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3)不赞同。因为为人民服务不是遥远而困难的事,它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看见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放进垃圾桶,这就是最简单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畅谈想法
【解析】【分析】(1)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搭配不当,应把精神”改为“形象”。
(2)把“没有什么必要介意"改为“有什么必要介意呢”,结尾用问号。
(3)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首先答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我们还小,但是也应该为人们服务""写出观点。
故答案为:(1)他们的革命形象时刻浮现在我眼前。(2)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3)不赞同。因为为人民服务不是遥远而困难的事,它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看见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放进垃圾桶,这就是最简单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点评】(1)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个性化的表达。把你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即可。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都要说明理由。
4.(2023·贺州)积累与情景运用。
(1)文有奇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如薄雾,被    。”
(2)文有对比。“人固有一死,或    ,或    。”
(3)文有主旨。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    的李大钊。我们还领悟到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学弈》告诉我们    。
(4)诗有相遇。诵读古诗词,与王安石相遇,感受他“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情思;与王维相遇,感悟他“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情谊;与苏轼相遇,理解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的情怀。
【答案】(1)微风吹散了;初阳蒸融了
(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视死如归;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4)明月何时照我还;西出阳关无故人;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出自朱自清的《匆匆》。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如薄雾,被”,可知对应的语句是“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由此补充填空即可。
(2)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结合题干中的提示“人固有一死……,或…… ”,可知对应的语句是“远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由此补充填空即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3)考查课文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学弈》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三心二意之人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4)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结合题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结合题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结合题干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休将白发唱黄鸡”。
故答案为:(1)微风吹散了;初阳蒸融了;(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3)视死如归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4)明月何时照我还;西出阳关无故人;休将白发唱黄鸡。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现代诗文默写,有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背诵与积累来完成。
二、合理选择。
5.(2023·贺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ān)搅和(hé) B.处境(chù)游丝(sī)
C.拨弄(nèng)含糊(hǔ) D.剥削(xuē)丑恶(è)
【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间:[jiān]方位词。中间。[jiàn]隔开;不连接。故“间断"的"间"应读"jiàn"。和:[hé]平和;和缓。[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故“搅和"的"和"应读"huo”。
B.有误,处:[chǔ]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chù]地方。故“处境”的“处"应读"chǔ"。
C.有误,“拨弄"的"弄"应读"nòng"。“含糊"的“糊"应读"hu”。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6.(2023·贺州)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选出意思最恰当的一项。(  )
对联“风抚____巧言雪,雨打海棠喜听月。”
A.荷花 B.梅花 C.梨花 D.菊花
【答案】B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联系“海棠”与“月”,选项中与“雪”有关的只有梅花,因此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7.(2023·贺州)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
B.昆明的春天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C.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C、D项正确;
B项逻辑错误,把“地方"改成“季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8.(2023·贺州)在下列选项中填入对应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四大古都:西安、____、北京、南京。
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____、中秋节。
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____、庐山(奇)、泰山(雄)。
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____。
A.洛阳 端午节 险 草书 B.开封 国庆节 高 草书
C.洛阳 重阳节 险 行书 D.开封 腊八 高 行书
【答案】A
【知识点】书法作品;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可知,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险)、庐山(奇)、泰山(雄)。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百科知识、节日风俗、书法绘画。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9.(2023·贺州)下面有关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注意事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想突出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可以为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B.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可以提前规划好封面、扉页和正文等几大部分的内容。
C.成长纪念册的正文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D.成长纪念册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过程,资料越多、越详细越好,最好每个年级和阶段的资料都有。
【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注意事项的识记能力。成长纪念册是记录成长的, 成长纪念册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过程,最好每个年级和阶段的资料都有,可选取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并非资料越多、越详细越好, 故该小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三、判断对错
10.(2023·贺州)判断对错。
(1)“yi zhi ye yin”是整体认读音节,“yuan”是三拼音节。(  )
(2)“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的意思相同。 (  )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
(4)“读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使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病句。(  )
(5)劝人多读书,多实践,我们常会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样的俗语。(  )
【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修改病句;惯用语、俗语;整体认读音节;词语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1)错误,“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不是三拼音。
(2)正确。
(3)正确。
(4)错误,成分残缺,删去“读了"或“使”。
(5)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5)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整体认读音节、音节类型、词语的理解、修辞、修改病句、俗语。结合平时的的学习与积累判断。
四、阅读感悟。(30分)
(2023·贺州)非连续性阅读。
材料一: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 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著”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材料二:
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11.【材料一】从    、   和    等方面介绍了筷子。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11.地位;历史;文化内涵
12.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地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材料—“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表现出这则材料主要从地位、历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介绍了筷子。
故答案为:地位、历史、文化内涵
12.考查了修辞手法。【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连用四个“通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地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故答案为: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地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2023·贺州)阅读古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春夜喜雨》中作者称这场雨为“好雨”的原因是(  )
A.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晚上下
C.下得大 D.不影响人们出行
14.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是(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好雨知(明白)时节,当春乃(于是,就)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B.随风潜(暗暗地,悄悄地)入夜,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细无声。
C.野径(田野间的小路)云俱黑,江船火独(独自)明。
D.晓(天刚亮的时候)看红湿处,花重(沉重)锦官城。
1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D.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答案】13.A
14.D
15.B
16.A
17.B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古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2)解答时,要想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古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3.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思是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这是作者称这场雨为好雨的原因。故选A。
故答案为:A
14.考查了诗歌朗读节奏。A、B、C正确。D.有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句诗的意思是: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正确的停顿应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故选D。
故答案为:D
15.考查了诗歌情感主旨。A、C、D三项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B项表现出诗人不舍、伤感的心情。故选B。
故答案为:B
16.考查了对诗中字词的理解。A.有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的意思是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知:明白,知道。乃:就。发生:萌发生长。B、C、D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17.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3.有误,这首诗五、六句话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因此不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2023·贺州)阅读现代文《大地的耳朵》。
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米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无意 刻意) ____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捷 敏锐) ____,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大地的耳朵”……
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 出现) ____在眼前。我们在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地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18.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9.文章中“我”和弟弟为什么讨厌冬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冬菇如此美味,为什么“我”后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21.本文通过回忆吃冬菇这件事,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2.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案】18.无意、敏捷、出现
19.讨厌冬菇的黑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为下文“我们”喜欢吃冬菇埋下伏笔。
20.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所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21.表达了“我”对童年和亲情的怀念之情;更表达了“我”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22.①母亲用“冬菇像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和吃了冬菇,就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对冬菇的印象,让我们喜欢吃冬菇。是母亲聪明的表现。②母亲敏锐地察觉到我与弟弟的异状,后来想法子让我们喜欢上冬菇。是母亲慧黠的表现。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18.考查对词语的辨析。无意:指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刻意:指用尽心思。敏捷:指动作等又迅速又灵敏。敏锐:常指感觉灵敏或眼光尖锐。浮现:指过去的印象重新在脑子里显现。出现:指显露出来。结合语境,应依次划去词语“无意敏捷""出现”。
故答案为:无意、敏捷、出现
19.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文中语句"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故“我"和弟弟讨厌冬菇的原因是:讨厌冬菇的黑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为下文"我们”喜欢吃冬菇埋下伏笔。
故答案为:讨厌冬菇的黑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为下文“我们”喜欢吃冬菇埋下伏笔。
20.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冬菇如此美味,“我"后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的原因是: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所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故答案为: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所以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21.考查对短文主旨的理解。通读短文"小小—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地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可知,本文通过回忆吃冬菇这件事,表达了“我"对童年和亲情的怀念之情;更表达了“我"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表达了“我”对童年和亲情的怀念之情;更表达了“我”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22.考查形象分析。通读全篇,理解文意,可概括题目答案。文中语句“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
故答案为:①母亲用“冬菇像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和吃了冬菇,就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对冬菇的印象,让我们喜欢吃冬菇。是母亲聪明的表现。②母亲敏锐地察觉到我与弟弟的异状,后来想法子让我们喜欢上冬菇。是母亲慧黠的表现。
五、习作百花园。(30分)
23.(2023·贺州)习作百花园。
禾下乘凉梦,一生逐一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用毕生的精力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可现在,袁爷爷却离开了我们。
习作提示:请从下面两个考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习作。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⑴袁爷爷,我想对您说……⑵我的梦想
【答案】范文(1):
袁爷爷,我想对您说……
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今年11岁,叫李雅琪。
我知道,您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凉……
我和您一样,也有一个超级梦想:能够邀请您到我们学校,亲自指导我们种植水稻。
这个学期,为了让我们认知劳动的意义、享受科技创新的快乐,学校决定将校园里的“梦泉”——一个水泥喷泉池进行改造,并提供给我们种植水稻。我们已经从郊外拉了3车泥土填到喷泉池里了。上周星期四,我们把水灌好,全班20多名男生集体跳进池子翻土,并撒上了肥料。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全班同学都期盼您能来现场指导我们种植水稻。
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说的那样: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后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您真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2018年10月,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广西很可能是人类栽培稻的发源地。袁爷爷,您想不想来这验证一下呢?
袁爷爷,您说过: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我们有了在水泥池里种植水稻的灵感,同时,也下定了为种植水稻而付出辛勤汗水的决心,只求您能带给我们种植水稻的技术和成功的机遇,让我们展现天性,实现梦想!
袁爷爷,我们想掌握水稻种植的技术,想体验劳动的快乐,更想品尝收获的喜悦!我们真诚地邀请您来我们学校,指导我们种植水稻!我们一定会牢牢地抓住这个机遇,让稻花的香味飘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飘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范文(2):
我的梦想
梦想,是人生中最华美的篇章。梦想,究竟是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说:梦想是儿时天真的梦,是纯真美好的愿望。在我的眼中,梦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未来前进的方向!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有过很多梦想:看到花店就想去当花店老板;看见蛋糕店就想做蛋糕师;每次生病了,去看医生,就想做一名“白衣天使”……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当一名老师的梦想,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假如我当了老师,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看书学习,让同学们拥有更多的知识,会让同学们做很多的游戏,开发他们的智力,我会登上那三尺讲台,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会把我的学生当做我的孩子,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从一个个真善美的小故事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让他们从一首首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到“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寂静;让他们从一个个英语单词中,感受到语言的神奇;让他们从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数字中感受到数学王国的神奇。我还会让孩子们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学习,爱上学习。当他们捧起奖杯时,我会告诉他们“不要骄傲,一定要再接再厉,在以后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才能有所成功。”当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难而气馁时,我会告诉他们“不要气馁,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就是胜利。”我会像当时老师教育我们一样,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好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扎扎实实学好每一门功课,一步一个脚印朝这个目标攀登……
梦想就如同一双翅膀,带着我在宽广的天空中飞翔,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1)(1)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袁爷爷,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想写好本篇作文,首先要对袁隆平爷爷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然后结合袁爷爷对国家所做贡献及现在人们的幸福生活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写作时,首先要注意要以第一人称“我”与第二人称“您”进行写作。写的时候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作文重要的是真实情感,不要有应付心理,这样才能写好。叙述事情时注意抓住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精心刻画细节。
(2)本次习作要求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想想自己的梦是什么,确定好写作内容。可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你打算怎么做等方面进行构思。写作时注意详略要得当,运用学到的描写及修辞手法,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1)本文小作者结合袁爷爷的“天下乘凉梦”写出了自己的梦想,同时表达了对袁爷爷的崇敬之情。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这篇文章作者想象力丰富,写出了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你将来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文章脉络清楚,条理有序,并在最后笔锋一转,回归现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